跨骑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44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骑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具有吸附罐的跨骑型车辆的改良。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跨骑型车辆(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 (图2)),其具有暂时积蓄在燃料箱蒸发的燃料气体的吸附罐。如专利文献I的图2所示那样,在地板通道部(28)(附有括号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I记载的符号。以下相同。)内配置有燃料箱(31),在该燃料箱(31)的后方配置有发动机(E)。在燃料箱(31)和地板通道部(28)之间配置有暂时吸附燃料气体的吸附罐(40),在该吸附罐(40)的后方配置有清洗控制阀(41)。从燃料箱(31)导出燃料气体的装料管(48)延伸并与吸附罐(40)连接,第一清洗软管(51)从该吸附罐(40)延伸与清洗控制阀(41)连接,第二清洗软管(52)从该清洗控制阀(41)延伸并与发动机(E)的吸气管(54)连接。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第一清洗软管(51)延伸至后下方,第二清洗软管(52)延伸至后下方后,延伸至后上方,并与发动机(E)的吸气管(54)连接。此外,倾斜配置清洗控制阀(41)。因此,产生被液化的燃料容易滞留在清洗软管(52)或清洗控制阀(41)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229839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ー种在具有吸附燃料气体的吸附罐的跨骑型车辆中,可以令液化的燃料很难滞留在清洗配管内的技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是ー种跨骑型车辆,其具有车架;车座,其设置在该车架上,供驾驶者就坐;发动机,其配置于该车座的下方;吸气管,其将混合气体供应给该发动机;左右的踏脚板,其设置于车架上,供所述驾驶者搭脚;中心通道,其配置于所述左右的踏脚板之间并向上方鼓出,并且在其上方形成当驾驶员上下车时令脚通过的过脚空间;燃料箱,其在该中心通道内被配置于发动机的车辆前方;装料配管,其从该燃料箱延伸并导出燃料气体;吸附罐,其与该装料配管连接并暂时吸附燃料箱内的燃料气体;清洗配管,其从该吸附罐延伸至吸气管,并将燃料气体供应给吸气管;以及
清洗控制阀,其设置于该清洗配管的中途部,并且对清洗通路的连通进行开闭,所述跨骑型车辆的特征在干,中心通道被配置成在车辆侧视时,相比于在吸气管连接清洗配管的连接点而言,过脚空间的最下点更靠上方,并且所述中心通道具有从最下点向车辆前方斜向抬高的倾斜部,清洗控制阀被配置于比最下点更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并且比吸附罐更高的位置,清洗配管由从吸附罐延伸至清洗控制阀的第一清洗配管和从清洗控制阀延伸至吸气管的第二清洗配管构成,第二清洗配管以越到车辆后方越变低的方式配置。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清洗控制阀具有连接清洗配管的入口以及连接清洗配管的出口,入口和出口配置于一直线上,并且直线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延伸。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燃料箱的上表面以向车辆后方下降的方式倾斜,清洗控制阀设置于该燃料箱的上表面上,在该清洗控制阀的车辆后方将吸附罐安装在上表面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干,在燃料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给油ロ,在该给油ロ的车辆前方配置有清洗控制阀,在给油ロ的车辆后方配置有吸附罐。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燃料箱具备具有上凸缘部的上半体和具有下凸缘部的下半体,并通过在上下的凸缘部进行接合而将上半体和下半体结合,所述上下的凸缘部向后下方延伸,上半体具有从上凸缘部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在通过该鼓出部和上凸缘部形成的凹部配置有清洗控制阀。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给油ロ具备在车辆俯视时与吸附罐重合的燃料托盘(fuel tray),在该燃料托盘具备以避开吸附罐的方式向车辆前下方延伸的前下降部,在该前下降部的下端配置有将溢出的燃料排出的排泄孔。(发明效果)在技术方案I的发明中,清洗控制阀被配置于比吸附罐更高的位置。液化后的燃料在重力作用下朝向低侧,即朝向吸附罐。液化燃料难以滞留在位于高位置的清洗控制阀。此外,从清洗控制阀至吸气管的第二清洗配管向车辆后下方延伸。由于倾斜配置有第二清洗配管,所以内液化的燃料很好地在第二清洗配管流动。结果是不用担心液化的燃料在第ニ清洗配管内滞留。进而,清洗控制阀由于配置在比过脚空间的最下点更高的位置,所以可以在低位置处确保过脚空间。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清洗控制阀的入口和出口配置于一直线上。只要入口和出口在一直线上,清洗控制阀就容易介于笔直延伸的清洗配管的中间。此外,由于连结入口和出口的直线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延伸,所以可使燃料很难滞留在清洗控制阀内。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吸附罐和清洗控制阀由于都安装于燃料箱的上表面,所 以预先在燃料箱上安装吸附罐和清洗控制阀,可以将连接燃料箱和吸附罐间的装料配管或连接吸附罐和清洗控制阀间的第一清洗配管形成组件。结果是可以降低干线中的安装エ时数,并且可以提高安装的灵活性。此外,由于在燃料箱的上表面配置了吸附罐,所以可以有效活用燃料箱上表面的空间。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在燃料箱的给油ロ的前方以及后方设置了清洗控制阀以及吸附罐。通过在向后下方倾斜的燃料箱的上表面的空间配置清洗控制阀和吸附罐,可以有效活用容易成为死区的给油ロ的前后的空间。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在形成于燃料箱的凹部配置清洗控制阀。通过在容易成为死区的凹部配置清洗控制阀,可以有效或用受限制的空间。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具有燃料托盘,燃料托盘在车辆俯视时与吸附罐重合,并且所述燃料托盘以避开吸附罐的方式与吸附罐的形状相配并具有前下降部。由于在燃料托盘上设置有前下降部,所以可以将在燃料托盘上溢出的燃料容易地聚集在前下降部的下端。


图I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图I的主要部分剖面图(车辆侧视图);图3是说明装料配管以及清洗配管的配置的左侧视图;图4是说明装料配管以及清洗配管的配置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燃料托盘及其周边部的剖面图(车辆侧视);图6是说明装料配管以及清洗配管的配置的右侧视图;图7是说明清洗控制阀的构造的剖面图以及作用图;图8是说明在燃料箱上安装吸附罐以及清洗控制阀的顺序的图。图中10-跨骑型车辆(机动两轮车);13-发动机;15-车座;20-车架;45L、45R_左右的踏脚板;49-中心通道;5ト过脚空间;65-燃料箱;71-燃料箱的上表面;73-上凸缘部;74-上半体;75-下凸缘部;76-下半体;77-鼓出部;78-凹部;82-吸附罐;83-给油ロ ;84-清洗控制阀;
101-吸气管;102-装料配管;103-清洗配管;105-连接点;107-过脚空间的最下点;11ト燃料托盘;112-前下降部;113-排泄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图中以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从乘坐在机动两轮车上的驾驶者来看的方向。并且,附图以符号的方向来表不。(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I所示那样,机动两轮车10具有前轮12,其配置于车辆前部并且设置为可以通过包括方向把11的转向系统21来转向;发动机13,其作为驱动源,配置于该前轮12的后方;后轮14,其配置于该发动机13的后方并通过发动机13来驱动;以及车座15,其设置于前轮12和后轮14之间,所述机动两轮车10是驾驶者跨过该车座15来就座的方式的跨骑型车辆。机动两轮车10是这样一种车辆,其具有车架20,从该车架20经作为轴部件的联杆枢轴23向车辆后方延伸有联杆机构24,在该联杆机构24上安装摆动单元30,后轮14被支承在摆动单元30的后端部,该摆动単元30由车架20支承并且可以摆动。车架20的主要元件为头管85,其在前端部支承转向系统21而可使转向系统21进行转向;下行框架86,其从该头管85向车辆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87L、87R (仅表示图近前侧的符号87L),其从该下行框架86的下部向车辆后方延伸;以及车座框架88L、88R (仅表示图近前侧的符号88L),其从所述底部框架87L、87R的后端部向车辆后上方延伸并支承车座15。在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87L、87R之间架设横架91,在该横架91的车辆前方将前横架92架设在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87L、87R之间,在该前横架92上连接下行框架86的下端。由于在前横架92上连接下行框架86的下端,所以可以通过下行框架86来加强前横架92。在摆动单元30上一体地具有产生动力的发动机13。摆动单元30兼备摆臂的功能,并且左右的减震器单元35L、35R (仅表示图近前侧的符号35L)介于摆动单元30的后部和车架20之间。此外,在摆动单元30上设置有构成吸气系统37的空气净化器38。机动两轮车10的转向系统21由设置于车架20的前端部并可以转动的转向轴26、与该转向轴26的下端连接并支承前轮12的前叉27以及在转向轴26的上端安装的方向把11构成。
机动两轮车10的车架20由车身罩40覆盖。
车身罩40包括前罩41,其覆盖车身的前方;中心整流罩42,其以从车辆后方覆盖转向系统21的上部的方式安装于前罩41上;左右的侧罩43L、43R(仅表示图近前侧的符号43L),其从前罩41的端部延伸至车辆后方;通道部件44,其在车座15的前方被架设在左右的侧罩43L、43R之间并且与中心整流罩42的端部连续设置;左右的底罩46L、46R(仅表示图近前侧的符号46L),其配置于左右的侧罩43L、43R的下方并具有驾驶者放脚的左右的踏脚板45L、45R ;以及左右的后侧罩47L、47R(仅表示图近前侧的符号47L),其从左右的侧罩43L、43R的端部在车座15的下方延伸至车辆后方。车罩40的各要素被安装于车架20上。以下,将位于车座15的前方、由从供驾驶者踏脚的左右的踏脚板45L、45R延伸至上方的左右的侧罩43L、43R和架设于左右的侧罩43L、43R之间的通道部件44形成并且向上方鼓出的部位,称为中心通道49。在中心通道49的上方,形成当驾驶者上下车时可以容易令脚通过来上下车的过脚空间51。挡风玻璃52延伸至前罩41的上端。在前端12的上方配置有前挡泥板53,在后轮14的后上方配置有后挡泥板54。
对于中心通道49下方以及车座15下方的构造等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在车架20的下部设置有联杆机构24,由该联杆机构24支承具有发动机13的摆动单元30且使摆动单元30摆动自如。在联杆机构24的车辆前方,在车架20上设置有限制联杆机构24的转动量的联杆限制部55。发动机13的气缸轴56以前端稍微向上,并且发动机13以大致水平的方式配置,发动机13具有曲轴箱57 ;在该曲轴箱57的前端安装的气缸体58 ;在该气缸体58的前端安装的气缸盖59 ;在该气缸盖59的前端覆盖的气缸盖罩61。在气缸盖59的上表面连接有吸气系统37,在气缸盖59的下表面连接有排气系统62。在发动机13的车辆前方,在中心通道49的内侧配置有燃料箱65。燃料箱65经第一箱托架67和设置于该第一箱托架67的后方的第二箱托架68被安装在车架20上。燃料箱65在车辆侧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状,燃料箱的上表面71以朝向后下方的方式傾斜。燃料箱65是通过在上下的凸缘部73、75接合具有上凸缘部73的上半体74和具有下凸缘部75的下半体76而形成的。所述上凸缘部73和下凸缘部75向后下方延伸。上半体74具有从上凸缘部73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77。在燃料箱65的上半体74上安装有将燃料送出到吸气系统37的燃料泵81,在该燃料泵81的车辆前上方,在燃料箱65的上半体74安装有暂时吸附在燃料箱65蒸发的燃料气体的吸附罐82,在该吸附罐82的前上方即鼓出部77上设置有给油ロ 83,在吸附罐82的车辆前方设置延伸至上方的鼓出部77,在该鼓出部77的车辆前方,在燃料箱65的上半体74上设置有清洗控制阀84。清洗控制阀84被安装于燃料箱65上。该清洗控制阀84是控制向发动机13的吸气系统37供应积蓄于吸附罐82的燃料气体的部件。在给油ロ 83上设置有盖部件89且盖部件89可以装卸,在给油ロ 83以及盖部件89的上方位置,在构成中心通道49的通道部件44上开设有供油用的开ロ 90,在该开ロ 90设置有帽48。S卩,燃料箱的上表面71以向车辆后方下降的方式倾斜,在其上表面71安装有清洗控制阀84,利用该清洗控制阀84在车辆后方并在燃料箱的上表面71安装吸附罐82。
由于在燃料箱的作为上半体74的构成要素的上表面71配置了吸附罐82,所以可以有效活用燃料箱上表面71的空间。如图3所示那样,在车座15的下方配置发动机13,在该发动机13上安装有供应混合气体的吸气系统37的构成要素即吸气管101。在发 动机13的车辆前方,在中心通道49内配置有燃料箱65。如图4所示那样,在发动机13的车辆前方具有装料配管102,其从燃料箱65延伸并导出燃料气体;吸附罐82,其与该装料配管102的前端连接并且暂时吸附燃料箱65内的燃料气体;清洗配管103,其从该吸附罐82延伸至吸气管101并且将燃料气体供应给吸气管101 ;清洗控制阀84,其被设置于该清洗配管103的中途部并且对清洗通路103a的连通进行开闭。返回图3,中心通道49在车辆侧视时被配置成相比于在吸气管101连接清洗配管103的连接点105而言,过脚空间51的最下点107更靠上方,并且中心通道49具有从最下点107向车辆前方倾斜抬高的倾斜部108。在设置于燃料箱65的上表面71上的给油ロ 83的车辆前方配置有清洗控制阀84,在给油ロ 83的车辆后方配置有吸附罐82。清洗控制阀84配置于比最下点107更靠车辆前方位置并且比吸附罐82更高的位置。如图4所示那样,清洗配管103由第一清洗配管103A和第二清洗配管103B构成。清洗配管103中的、从清洗控制阀84至吸气管101的第二清洗配管103B如图3所示向车辆后下方延伸。S卩,在燃料箱65的给油ロ 83的前方设置清洗控制阀84,在燃料箱的给油ロ 83的后方设置吸附罐82。通过在向车辆后下方倾斜的燃料箱的上表面71的上方形成的空间中配置清洗控制阀84和吸附罐82,由此可以有效活用成为死区的给油ロ 83的前后的空间。此外,在过脚空间(图1,符号51)的车辆前方配置的清洗控制阀84被配置成其上部比通过过脚空间的最下点107的水平线150更向上方的区域鼓出,所以可以将过脚空间51确保在低的位置上。接着,对燃料箱65的给油ロ 83及其周边部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那样,在给油ロ 83上具备车辆俯视时与吸附罐82重合的燃料托盘111,在该燃料托盘111上具有以避开吸附罐82的方式向车辆前下方延伸的前下降部112,在该前下降部的下端112b上配置有将溢出的燃料排出的排泄孔113。在排泄孔113连接将聚集在燃料托盘111的燃料排出的排出配管119,该排出配管119延伸至下方。燃料托盘111在车辆俯视时与吸附罐82重合,并且具有避开吸附罐82的前下降部112。由于在燃料托盘111上与吸附罐82的形状相配地设置有前下降部112,所以可以紧凑地配置吸附罐82,并且可以将在燃料托盘111溢出的燃料容易集中到前下降部的下端112b。吸附罐82在内部具有吸附材料,从而可以暂时吸附燃料箱65内的燃料气体。吸附材料例如利用活性炭等。在筒状的吸附罐82的左侧面115连接有将积存于吸附罐82内的过剩的燃料排出的排泄配管117。该排泄配管117向下方垂下。在排泄配管117的上方,在吸附罐82的左侧面115延伸有将积存于吸附罐82内的过剩的燃料气体排出的蒸发配管118,该蒸发配管118的前端与燃料托盘111连结。接着,对于与吸附罐的车辆右侧面连接的配管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吸附罐82在内部具有吸附材料,从而可以暂时吸附燃料箱65内的燃料气体。如图6所示那样,在筒状的吸附罐82的右侧面116连接有装料配管102的端部。在装料配管102的上方,在筒状的吸附罐82的右侧面116连接有第一清洗配管103A,第一清洗配管103A从吸附罐82延伸至吸气管101,并将燃料气体供应给吸气管101。接着,说明清洗控制阀84。如图7(a)所示那样,清洗控制阀84的主要元件为芯121 ;销122,其设置于该芯1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弹簧123,其放置于该销122上;柱塞124,其插嵌入该弹簧123 ;阀座126,其设置于该柱塞124的前端,具有流体通路125并且通过柱塞124与座面140抵接而可以堵塞流体通路125 ;枢轴127,其配置于芯121的周围;线圈128,其卷绕在该枢轴127的周围;罩129,其覆盖该线圈128的周围;以及作为电极的端子130,其与该罩129 —体形成并且对线圈128通电。
形成在阀座126上的流体通路125具有入口 131和出口 132。在入口 131连接有第一清洗配管(图4,符号103A)。在流体通路125的出口 132连接有第二清洗配管(图4,符号103B)。入口 131和出口 132被配置成位于一直线133上。并且,清洗配管103由第一清洗配管103A和第二清洗配管103B构成。清洗控制阀的入口 131和出口 132配置于一直线133上。与入口和出口不配置在一直线上的清洗控制阀相比,只要是入口 131和出口 132配置在一直线133上的清洗控制阀84,就容易成形清洗控制阀84。如图7(b)所示,当对线圈128通电时,柱塞124向图上方移动,通过柱塞124和座面140的抵接,被堵塞的流体通路125连通。当不对线圈128通电时,如图7(a)所示,柱塞124与座面140抵接,从而堵塞流体通路125。同时參照图3,入口 131和出口 132配置于一直线133上,并且直线133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延伸。由于连结入口 131和出口 132的直线133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地延伸,所以可以使燃料很难滞留在清洗控制阀84内。接着,对于向燃料箱65安装清洗控制阀84以及吸附罐82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那样,在构成燃料箱的上半体74的上表面71上突出设置有第一支承支柱135,在该第一支承支柱135上通过第一保持具137而设置有清洗控制阀84并且使清洗控制阀84可以装拆。同样,在燃料箱的上表面71突出设置有第二支承支柱136,在该第二支承支柱136上通过第二保持具138而设置有吸附罐82并且使吸附罐82可以装拆。作为清洗控制阀84的安装顺序,在使清洗控制阀84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37上之后,与清洗控制阀84 —体的第一保持具137被安装于第一支承支柱135上。作为吸附罐82的安装顺序,在使吸附罐82保持在第二保持具138上之后,与吸附罐82 —体的第二保持具138被安装于第二支承支柱136上。
像这样,吸附罐82和清洗控制阀84由于都安装于燃料箱65的上表面71上,所以预先在燃料箱65上安装吸附罐82和清洗控制阀84,可以将连接在燃料箱65和吸附罐82之间的装料配管(图4,符号102)或连接在吸附罐82和清洗控制阀84之间的第一装料配管(图4,103A)形成为组件。结果是,可以降低干线中的组装エ时数,并且可以提高组装的灵活性。在形成于燃料箱65上的凹部78配置清洗控制阀84。通过在成为死区的凹部78配置清洗控制阀84,可以有效活用中心通道(图3,符号49)的下方的有限空间。此外,由于上下的凸缘部73、75延伸向后下方,所以可以降低中心通道49而提高乘降性。下面说明在以上说明了的机动两轮车10的作用。 返回图3,清洗控制阀84由于配置于比过脚空间的最下点107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吸附罐82更高的位置,所以可以使液化了的燃料难以滞留在清洗控制阀84。此夕卜,从清洗控制阀84至吸气管101的第二清洗配管103B由于延伸向车辆后下方,所以可以使液化了的燃料难以滞留在第二清洗配管103B内,从而容易将燃料气体供应到吸气管101内。并且,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应用于机动两轮车,但是也可以应用于跨骑型三轮车,应用于一般的跨骑型车辆中也没问题。(エ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适用于具有积蓄燃料气体的吸附罐的机动两轮车。
权利要求
1.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有 车架(20); 车座(15),其设置在该车架(20)上,供驾驶者就坐; 发动机(13),其配置于该车座(15)的下方; 吸气管(101),其将混合气体供应给该发动机(13); 左右的踏脚板(45L、45R),其设置于所述车架(20)上,供所述驾驶者搭脚; 中心通道(49),其配置于所述左右的踏脚板(45L、45R)之间并向上方鼓出,并且在其上方形成当驾驶员上下车时令脚通过的过脚空间(51); 燃料箱(65),其在该中心通道(49)内被配置于所述发动机(13)的车辆前方; 装料配管(102),其从该燃料箱(65)延伸并导出燃料气体; 吸附罐(82),其与该装料配管(102)连接并暂时吸附所述燃料箱(65)内的燃料气体;清洗配管(103),其从该吸附罐(82)延伸至所述吸气管(101),并将所述燃料气体供应给所述吸气管(101);以及 清洗控制阀(84),其设置于该清洗配管(103)的中途部,并且对清洗通路的连通进行开闭,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特征在干, 所述中心通道(49)被配置成在车辆侧视时,相比于在所述吸气管(101)连接所述清洗配管(103)的连接点(105)而言,所述过脚空间(51)的最下点(107)更靠上方,并且所述中心通道(49)具有从所述最下点(107)向车辆前方斜向抬高的倾斜部(108), 所述清洗控制阀(84)被配置于比所述最下点(107)更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并且比所述吸附罐(82)更高的位置, 所述清洗配管(103)由从所述吸附罐(82)延伸至所述清洗控制阀(84)的第一清洗配管(103A)和从所述清洗控制阀(84)延伸至所述吸气管(101)的第二清洗配管(103B)构成,第二清洗配管(103B)以越到车辆后方越变低的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干, 所述清洗控制阀(84)具有连接清洗配管(103A)的入口(131)以及连接所述清洗配管(103B)的出口(132), 所述入口(131)和所述出口(132)配置于ー直线(133)上,并且所述直线(133)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延伸。
3.如权利要求I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干, 所述燃料箱¢5)的上表面(71)以向车辆后方下降的方式倾斜,所述清洗控制阀(84)设置于该上表面(71)上,在该清洗控制阀(84)的车辆后方将所述吸附罐(82)安装在所述上表面(71)上。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燃料箱出5)的上表面(71)设置有给油ロ(83),在该给油ロ(83)的车辆前方配置有所述清洗控制阀(84),在所述给油ロ(83)的车辆后方配置有所述吸附罐(82)。
5.如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干, 所述燃料箱¢5)具备具有上凸缘部(73)的上半体(74)和具有下凸缘部(75)的下半体(76),并通过在上下的凸缘部(73、75)进行接合而将所述上半体(74)和所述下半体(76)结合, 所述上下的凸缘部(73、75)向后下方延伸, 所述上半体(74)具有从所述上凸缘部(73)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77), 在通过该鼓出部(77)和所述上凸缘部(73)形成的凹部(78)配置有所述清洗控制阀(84)。
6.如权利要求4或者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给油ロ(83)具备在车辆俯视时与所述吸附罐(82)重合的燃料托盘(111),在该燃料托盘(111)具备以避开所述吸附罐(82)的方式向车辆前下方延伸的前下降部(112),在该前下降部(112)的下端配置有将溢出的燃料排出的排泄孔(11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有吸附燃料气体的吸附罐的跨骑型车辆中,使液化的燃料很难滞留在清洗配管内的技术。机动两轮车(10)具有中心通道(49),当驾驶者上下车时形成让脚通过的过脚空间(51);以及燃料箱(65),其在该中心通道(49)内被配置于发动机(13)的车辆前方。中心通道(49)配置成与在吸气管(101)上连接清洗配管(103)的连接点(105)相比,过脚空间(51)的最下点(107)更靠上方,并且中心通道(49)具有从最下点(107)向车辆前方倾斜抬高的倾斜部(108),清洗控制阀(84)配置于比最下点(107)更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并且比吸附罐(82)更高的位置。
文档编号B62J35/00GK102619650SQ2011104411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后藤香织, 奈仓秀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