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半挂车箱体以及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54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半挂车箱体以及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箱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半挂车箱体以及半挂车。
背景技术
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的结构。该顶侧梁分为上顶侧梁I和下顶侧梁2,二者通过例如铆钉等紧固件3连接为一个完整的顶侧梁。然而这种顶侧梁由于只依靠紧固件3固定,所以在半挂车箱体使用一段时间后上顶侧梁I和下顶侧梁2之间的连接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半挂车箱体的密封性能下降,这样的顶侧梁用在半挂车箱体上显然不够可靠。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半挂车箱体以及半挂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该顶侧梁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其中,所述上顶侧梁的上部用于与半挂车箱体的顶板连接,且所述上顶侧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插头和第一插槽,所述下顶侧梁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的第二插槽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槽连接的第二插头,且所述下顶侧梁的下部用于与所述半挂车箱体的侧板连接,并且所述顶侧梁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顶侧梁和所述下顶侧梁的紧固件。优选地,所述上顶侧梁的下部包括水平板和在所述水平板的一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外壁板,所述第一外壁板的下端形成所述第一插头,在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内侧相邻地设置有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外壁板与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所述第一插槽;所述下顶侧梁的上部包括内壁板,所述内壁板的上端形成所述第二插头,在所述内壁板的下端与所述内壁板的外侧相邻地设置有向上的第二凸起,所述内壁板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所述第二插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自各自的开口处向各自的底部收缩。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插头的在装配状态下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一插头的在装配状态下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圆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插槽的深度,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二插槽连接后二者之间形成存胶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壁板在装配状态下与所述内壁板相对的表面上和/或所述内壁板在装配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外壁板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存胶槽。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外壁板的纵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对连接所述上顶侧梁和所述下顶侧梁所使用的所述紧固件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下顶侧梁的下部包括第二外壁板,所述第二外壁板自所述内壁板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外壁板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外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外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外壁板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紧固件受到撞击的防撞凸起。优选地,所述上顶侧梁的上部包括在所述水平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的竖直板、在所述竖直板的下部水平向所述上顶侧梁的内侧延伸的第一水平台板以及在所述竖直板的上部向所述上顶侧梁的外侧延伸的第二水平台板,所述第一水平台板用于与所述顶板的顶板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台板用于与所述顶板的外顶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半挂车箱体,该半挂车箱体具有上述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半挂车,该半挂车具有上述的半挂车箱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其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在装配状态下既通过紧固件连接,同时还通过包括第一插头与第二插槽以及第一插槽与第二插头的插接结构进行连接,因此提高了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的连接强度,使得半挂车箱体即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紧固件连接处也不易出现松动,从而避免了半挂车箱体出现漏水等密封不良的现象。并且上顶侧梁与下顶侧梁牢固的连接还使整个顶侧梁的外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长期地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外表也更加美观。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与顶板和侧板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该顶侧梁的结构如图2和3所示,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其中,上顶侧梁10的上部用于连接半挂车箱体的顶板,上顶侧梁10的下部用来与下顶侧梁30进行装配,于是上顶侧梁10的下部就设置有第一插头11和第一插槽13。对于下顶侧梁30而言,继续参考图2和3,可以通过在其上部设置与第一插头11连接的第二插槽31以及与第一插槽13连接的第二插头33来实现与上顶侧梁10的装配,而下顶侧梁30的下部则用来连接半挂车箱体的侧板。至于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的形状结构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方式,二者的截面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例如T形或者L形,只要能够其上设置有能够连接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槽以及能够连接的第二插头和第一插槽,以使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插接即可。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第一插头11与第二插槽31应当相适配,且第二插头33与第一插槽13应当相适配。为了加固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的装配强度,可以使用紧固件50连接上顶侧 梁10和下顶侧梁30,进一步限制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该紧固件50可以采用铆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用于顶侧梁上的零件。由于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之间既通过紧固件50连接,同时还通过第一插头11与第二插槽31以及第一插槽13与第二插头33连接,特别是第一插头11与第二插槽31以及第一插槽13与第二插头33的连接有效抑制了上顶侧梁与下顶侧梁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因此当半挂车箱体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紧固件50与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的连接处依然能够保持牢固的状态,从而既能够避免漏水等密封问题,还能够使顶侧梁因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而达到外表美观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参考图2,在上顶侧梁10的下部包括水平板15,在水平板15的一端设置有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外壁板17。可以理解的是,当本发明的顶侧梁安装到半挂车的顶板时,第一外壁板17在水平板15的靠近上顶侧梁10的外侧的一端。该第一外壁板17的下端形成用于与下顶侧梁30进行装配的第一插头11 ;在水平板15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凸起19,该第一凸起19与第一外壁板17相邻并位于第一外壁板17的内侧,第一外壁板17与第一凸起19之间的区域即为用于与下顶侧梁30进行装配的第一插槽13。这里所提到的部件的内侧,是指当顶侧梁安装到半挂车的箱体上时所述部件的朝向半挂车箱体内部的一侧,而外侧则是指当顶侧梁安装到半挂车的箱体上时所述部件的朝向半挂车箱体外部的一侧。继续参考图2,下顶侧梁30的上部包括向上延伸的内壁板35,该内壁板35的上端形成用于与上顶侧梁10的第一插槽13配合的第二插头33,在内壁板35的下端与内壁板35相邻的位置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起37,内壁板35与第二凸起37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与上顶侧梁10的第一插头11配合的第二插槽31。前面曾提到,现有技术中单纯依靠紧固件50装配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的实施方式会在半挂车箱体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错位的现象,这种错位现象通常表现为上顶侧梁10相对下顶侧梁30向半挂车箱体内部出现一定角度的旋转,给半挂车箱体的密封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下延伸的第一插头11与开口向上的第二插槽31配合,向上延伸的第二插头33与开口向下的第一插槽13配合。通过上下设置的插头与插槽的配合有效地限制了上顶侧梁10相对下顶侧梁30向半挂车箱体内部旋转的趋势,并且插头与插槽上下设置与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的延伸方向一致,有利于节省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的空间。下面结合图3具体说明插头和插槽的结构,以及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组装为顶侧梁的过程。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插槽13和第二插槽31均设置为自各自的开口处向各自的底部收缩,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对应的插头插入到插槽中以及插头进入插槽后能够可靠地固定。进一步优选地,将第一凸起19和第二插头33在装配状态下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圆弧面,同时第二凸起37和第一插头11在装配状态下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设置为圆弧面。这样在组装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时第一凸起19 和第二插头33之间以及第二凸起37和第一插头11之间通过各自的圆弧面与对方的圆弧面相切,这样可以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相互之间的摩擦,进而使第一插头11和第二插头33都能够更加顺畅地分别插入到第二插槽31和第一插槽13中。继续参考图3,优选地,在第一插头11插入第二插槽31后,通过将第一插头11的长度设置为小于第二插槽31的深度,可以在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从而预留出盛放密封胶的存胶空间。之所以将存胶空间设置在第一插头11和第二插槽31之间是由于当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组装在一起时,第一插头11和第二插槽31之间必然会存在缝隙,该缝隙将会直接与外界接触,从而给半挂车箱体带来漏水等隐患。密封胶是在进行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的装配前预先填入第二插槽31中的,为了防止第一插头11插入后密封胶溢出顶侧梁外,可以在第一外壁板17在装配状态下与内壁板35相对的表面上和/或在内壁板35在装配状态下与第一外壁板17相对的表面上设置存胶槽70,以便第一插头11插入第二插槽31后为密封胶在顶侧梁内部提供容纳的场所而不会溢出顶侧梁之外。在插头与相应的插槽完成装配后,就可以使用之前提到的紧固件50将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进一步装配。如图2所示,紧固件50可以同时穿过第一外壁板17和内壁板35将上顶侧梁10和下顶侧梁30连接。由于第一外壁板17和内壁板35要在半挂车箱体的纵向上延伸较长的长度,为了保证紧固件50能够整齐地设置,可以在第一外壁板17的外侧表面上设置如图3所示的沿第一外壁板17的纵向延伸的定位槽90,以便紧固件50可以整体地设置在上顶侧梁10的第一外壁板17上。从图2和图4中还可以看出,在上顶侧梁10的上部包括在水平板15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的竖直板16,在该竖直板16的下部水平向上顶侧梁10的内侧延伸有第一水平台板12,且在竖直板16的上部向上顶侧梁10的外侧延伸有第二水平台板14。第一水平台板12可以用于与顶板的顶板加强筋60连接,第二水平台板14可以用于与顶板的外顶板40连接。在组装时,通过将顶板加强筋60设置在第一水平台板12上,将外顶板40覆盖在顶板加强筋60的上表面,且将外顶板40还同时连接在第二水平台板14上,可以使顶板加强筋60和外顶板40得到可靠的支撑,并且使外顶板40获得更大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半挂车箱体的密封性。如图4所示,下顶侧梁30的下部包括自内壁板35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外壁板39,优选地,在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处于装配的状态下,第二外壁板39的外侧表面与第一外壁板17的外侧表面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以使装配状态下的顶侧梁外观整齐。此外,当下顶侧梁30的第二外壁板39也是通过紧固件与半挂车箱体的侧板80连接时,连接上顶侧梁10与下顶侧梁30的紧固件50以及连接下顶侧梁30的第二外壁板39与半挂车箱体的侧板80的紧固件伸出的部分处于对齐的状态。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一外壁板17的外侧表面和/或第二外壁板39的外侧表面设置用于防止紧固件50受到撞击的防撞凸起20就可以将全部的紧固件50保护住,以免个别的紧固件50突出的部分多余其它的紧固件50而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撞保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其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在装配状态下既通过紧固件连接,同时还通过包括第一插头与第二插槽以及第一插槽与第二插头的插接结构进行连接,因此提高了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的连接强度,使得半挂车箱体即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紧固件连接处也不易出现松动,从而避免了半挂车箱体出现漏水等密封不良的现象。并且上顶侧梁与下顶侧梁牢固的连接还使整个顶侧梁的外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长期地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外表也更加美观。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半挂车箱体,该半挂车箱体具有上述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至于顶侧梁在半挂车箱体上的安装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从现有技术中获知,这里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又公开了一种半挂车,该半挂车具有上述的半挂车箱体。至于半挂车箱体与半挂车的连接方式以及半挂车其它部分的结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从现有技术中获知,本文对这部分属于现有技术范畴的内容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其中,所述上顶侧梁的上部用于与半挂车箱体的顶板连接,且所述上顶侧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插头和第一插槽,所述下顶侧梁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的第二插槽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槽连接的第二插头,且所述下顶侧梁的下部用于与所述半挂车箱体的侧板连接,并且所述顶侧梁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顶侧梁和所述下顶侧梁的紧固件。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侧梁的下部包括水平板和在所述水平板的一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外壁板,所述第一外壁板的下端形成所述第一插头,在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内侧相邻地设置有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外壁板与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所述第一插槽;所述下顶侧梁的上部包括内壁板,所述内壁板的上端形成所述第二插头,在所述内壁板的下端与所述内壁板的外侧相邻地设置有向上的第二凸起,所述内壁板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所述第二插槽。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自各自的开口处向各自的底部收缩。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插头的在装配状态下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一插头的在装配状态下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圆弧面。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插槽的深度,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二插槽连接后二者之间形成存胶空间。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壁板在装配状态下与所述内壁板相对的表面上和/或所述内壁板在装配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外壁板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存胶槽。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外壁板的纵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对连接所述上顶侧梁和所述下顶侧梁所使用的所述紧固件进行定位。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侧梁的下部包括第二外壁板,所述第二外壁板自所述内壁板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外壁板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外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壁板的外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外壁板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紧固件受到撞击的防撞凸起。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侧梁的上部包括在所述水平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的竖直板、在所述竖直板的下部水平向所述上顶侧梁的内侧延伸的第一水平台板以及在所述竖直板的上部向所述上顶侧梁的外侧延伸的第二水平台板,所述第一水平台板用于与所述顶板的顶板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台板用于与所述顶板的外顶板连接。
11.一种半挂车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挂车箱体具有如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
12.—种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挂车具有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挂车箱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半挂车箱体以及半挂车。该顶侧梁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侧梁和下顶侧梁,其中,所述上顶侧梁的上部用于与半挂车箱体的顶板连接,且所述上顶侧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插头和第一插槽,所述下顶侧梁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的第二插槽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槽连接的第二插头,且所述下顶侧梁的下部用于与所述半挂车箱体的侧板连接,并且所述顶侧梁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顶侧梁和所述下顶侧梁的紧固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半挂车箱体的顶侧梁,即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紧固件连接处也不易出现松动,从而避免了半挂车箱体出现漏水等密封不良的现象,并且外表也更加美观。
文档编号B62D33/00GK202608911SQ2012202757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黄田化, 王晓毅, 徐仁勇, 周年成, 何宝印, 徐岩, 高峰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