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549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结构,尤其是位于座垫后方的后货架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后货架承载面积小,只能搭载少量的货物。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搭载更多货物的时候,货物要么靠前放置,由座垫尾部和后货架共同承重,由于座垫大多为皮革,很容易遭损坏;要么将货物靠后放置,这样整个摩托车的重心就后移了,在行驶过程中整车稳定性以及操控性就大大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载货面积大的后货架组件,在保证整车的稳定性的同时,保护座垫不遭损坏。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包括主后货架和后货架支架,所述主后货架与后货架支架的尾部相连并位于后货架支架的上方,关键在于在所述主后货架上方设置有副后货架,且主后货架的前端与副后货架的前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主后货架的前方设置有副后货架支撑杆,且副后货架支撑杆的一端与后货架支架铰接在一起;当副后货架绕第一铰接轴向前翻折至水平状态时,所述副后货架支撑杆绕第二铰接轴转动,使后货架支撑杆支承在副后货架的下方。在主后货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副后货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起来。在平时不载货或载货量小时,主后货架和副后货架叠合在一起,不占用座垫上方的空间,不影响座垫的正常使用,货物捆绑在副后货架上;当需要搭载的货物较多时,翻转副后货架至水平状态,并通过后货架支架上的后货架支撑杆支承。所述主后货架、后货架支架和副后货架均由钢管焊接而成,副后货架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与副后货架匹配的圆弧形支撑;所述后货架支架上设置有固定胶套,当主后货架与副后货架叠合在一起时,副后货架支撑杆的上端搁在固定胶套上。副后货架通过副后货架支撑杆的圆弧形支撑支承,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确保了副后货架的强度,避免副后货架在承载量大时产生变形;由于副后货架支撑杆是铰接在后货架支架上的,在后货架支架上设置固定胶套,档副后货架支撑杆在平时不载货或载货量小时,可将副后货架支撑杆固定在固定胶套上方。作为优选,所述后货架支架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架和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架构成,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下端分别朝前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支架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架的后方,且第一支架的下端与同侧的第二支架的中部固连;在第二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前叉安装支耳、在第二支架的内侧设置有车架安装支耳。摩托车后货架组件通过前叉安装支耳和车架安装支耳与车架相连。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增大了后货架组件的载货面积,提高了整车的稳定性,并保护了座垫不遭损坏。
图I是收折状态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翻开状态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副后货架支撑杆在收折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副后货架支撑杆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固定胶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翻开状态的后货架组件与座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所示的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由主后货架I、后货架支架2、副后货架3和后货架支撑杆4等组成。主后货架I与后货架支架2的尾部相连并位于后货架支架2的上方。主后货架I水平设置,在主后货架I上方设置有副后货架3,主后货架I的前端与副后货架3的前端通过第一铰接轴5铰接在一起,副后货架3可绕着第一铰接轴5转动。主后货架I的前方设置有副后货架支撑杆4用于支撑副后货架3,副后货架支撑杆4的一端与后货架支架2铰接在一起。在平时不载货或载货量小时,后货架组件处于收折状态,副后货架3叠合在主后货架I的上方。主后货架I、后货架支架2和副后货架3通常由钢管焊接而成,便于加工制造。后货架支架2上设置有固定胶套7。如图7所示,固定胶套7的圆环上设置有缺口 7a,便于将固定胶套7套在后货架支架2上;固定胶套7的上端为水平面,也可以是圆弧面,用于支撑副后货架支撑杆4。当主后货架I与副后货架3叠合在一起时,副后货架支撑杆4的上端搁在固定胶套7上。后货架支架2为左右对称结构,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架2a和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架2b构成。第一支架2a和第二支架2b的下端分别朝前下方倾斜,第一支架2a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架2b的后方,且第一支架2a的下端与同侧的第二支架2b的中部固连;在第二支架2b的下端设置有前叉安装支耳2c、在第二支架2b的内侧设置有车架安装支耳2d。最好是,主后货架I和副后货架3的轮廓大小相等。如图3、图4所示,当副后货架3绕第一铰接轴5向前翻折至水平状态时,副后货架3与主后货架I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副后货架支撑杆4绕第二铰接轴6转动,使后货架支撑杆4支承在副后货架3的下方。结合图5所示,副后货架支撑杆4的上端设置有与副后货架3匹配的圆弧形支撑4a。如图8,当副后货架3绕第一铰接轴5向前翻折至水平状态时,座垫8位于副后货架3的下方。
权利要求1.一种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包括主后货架(1)和后货架支架(2),所述主后货架(1)与后货架支架(2)的尾部相连并位于后货架支架(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后货架(1)上方设置有副后货架(3),且主后货架(1)的前端与副后货架(3)的前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主后货架(1)的前方设置有副后货架支撑杆(4),且副后货架支撑杆(4)的一端与后货架支架(2)铰接在一起;当副后货架(3)绕第一铰接轴(5)向前翻折至水平状态时,所述副后货架支撑杆(4)绕第二铰接轴(6)转动,使后货架支撑杆(4)支承在副后货架(3)的下方。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后货架(1)、后货架支架(2)和副后货架(3)均由钢管焊接而成,副后货架支撑杆(4)的上端设置有与副后货架(3)匹配的圆弧形支撑(4a);所述后货架支架(2)上设置有固定胶套(7),当主后货架(1)与副后货架(3)叠合在一起时,副后货架支撑杆(4)的上端搁在固定胶套(7)上。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货架支架(2)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架(2a)和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架(2b)构成,且第一支架(2a)和第二支架(2b)的下端分别朝前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支架(2a)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架(2b)的后方,且第一支架(2a)的下端与同侧的第二支架(2b)的中部固连;在第二支架(2b)的下端设置有前叉安装支耳(2c)、在第二支架(2b)的内侧设置有车架安装支耳(2d)。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后货架(1)和副后货架(3)的轮廓大小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增大载货面积的摩托车后货架组件,包括主后货架(1)和后货架支架(2),在所述主后货架(1)上方设置有副后货架(3),且主后货架(1)的前端与副后货架(3)的前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主后货架(1)的前方设置有副后货架支撑杆(4),且副后货架支撑杆(4)的一端与后货架支架(2)铰接在一起。在平时不载货或载货量小时,主后货架和副后货架叠合在一起;当需要搭载的货物较多时,翻转副后货架至水平状态,并通过后货架支架上的后货架支撑杆支承。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增大了后货架组件的载货面积,提高了整车的稳定性,并保护了座垫不遭损坏。
文档编号B62J7/04GK202686589SQ20122034106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何长渝, 何国蓉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