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446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踏板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中心支架的主要作用是使摩托车停放时保持稳定,现有的摩托车中心支架支车时非常费力,对力气较小的驾驶员尤为突出。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只考虑了固定脚踏杆外端到架体中心线的距离,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支车时,随着中心支架转动,整车质心的提高,杠杆比不断变化,因此省力不仅从力臂上考虑,更应从与地面接触的底板上创新,才能真正达到省力效果。专利号为“201020159155”,名称为“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车省力停车架”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气压、液压助力,虽起到了省力的作用,但气压、液压机构受空间的限制,不便安装,另外价格较高,增加成本。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该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具有左支腿和右支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包括三段不同半径圆弧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利用左底板和右底板的急回作用达到助力;将中心支架踏杆设置在合适位置,达到了省力的效果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中心支架主体,所述的中心支架主体包括中心支架踏杆、左支腿、右支腿、上横梁、下横梁和安装管,所述的左支腿和右支腿之间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相连,所述的安装管分别设置在左支腿和右支腿的上部,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设置在左支腿上,所述的左支腿上设置有挂簧柱,所述的左支腿和右支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分别包括三段不同半径的圆弧,为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所述的第一圆弧半径小于第二圆弧半径,第二圆弧半径大于第三圆弧半径,所述的第二圆弧与第三圆弧的交点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的纵向距离为150-200mm,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沿摩托车部件最外端向外沿伸30-40mm。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与左支腿之间设置有踏杆加强杆。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的末端设置有脚踏板。所述的右支腿和上横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的下横梁上设置有行车限位板。所述的左支腿和右支腿上分别设置左驻车限位板和右驻车限位板。所述的第二圆弧与第三圆弧的交点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之间的偏心距为7mm。所述的第一圆弧半径为8mm,第二圆弧半径为36mm,第三圆弧半径为28mm。所述的挂簧柱与中心支架主体的中心平面偏心设置。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左支腿、右支腿、上横梁、下横梁、安装管和踏杆加强杆分别为管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左支腿和右支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包括三段不同半径圆弧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利用左底板和右底板的急回作用达到助力;将中心支架踏杆设置在合适位置,达到了省力的效果;中心支架踏杆与左支腿之间设置有踏杆加强杆,增加中心支架踏杆的强度;中心支架踏杆的末端设置有脚踏板,脚踩落时鞋底与脚踏板接触面增加,使脚踩时舒适,并可以防止中心支架踏杆尖硬,踩坏鞋子;右支腿和上横梁上分别设置有避让车体部件结构凹槽,离地间隙更大,使行车时通过性更好;左支腿和右支腿上分别设置左驻车限位板和右驻车限位板,保证驻车角度,驻车稳定,又起加强作用;挂簧柱与中心支架主体的中心平面偏心设置,使驻车时挂簧柱与车体上的固定点、车体上挂簧柱形成一个稳定三角结构,驻车稳定可靠;中心支架踏杆、左支腿、右支腿、上横梁、下横梁、安装管和踏杆加强杆分别为管式结构,横具投入少,成本低,强度高,长时间使用不变形等特点。

附图I是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支起初始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经过第一圆弧与第二圆弧交点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脚踏板,2、中心支架踏杆,3、踏杆加强杆,4、左支腿,5、挂簧柱,
6、上横梁,7、车体上挂簧柱,8、左驻车限位板,9、右驻车限位板,10、安装管,11、右支腿,12、行车限位板,13、下横梁,14、右底板,15、左底板,16、第一圆弧,17、第二圆弧,18、第三圆弧,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I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结构包括中心支架主体,所述的中心支架主体包括中心支架踏杆2、左支腿4、右支腿11、上横梁6、下横梁13和安装管10,所述的左支腿4和右支腿11之间通过上横梁6和下横梁13相连,所述的安装管10分别设置在左支腿4和右支腿11的上部,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2设置在左支腿4上,所述的左支腿4上设置有挂簧柱5,所述的左支腿4和右支腿11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左底板15和右底板14,所述的左底板15和右底板14分别包括利用TUIZ理论局部质量原理设计的三段不同半径的圆弧,为第一圆弧16、第二圆弧17和第三圆弧18,所述的第一圆弧16半径小于第二圆弧17半径,第二圆弧17半径大于第三圆弧18半径,所述的第二圆弧17与第三圆弧18的交点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2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的纵向距离,利用力矩平衡原理及机械杠杆原理计算,它与摩托车质量及中心支架在摩托车上的安装位置、与中心支架本身的高度有关,在考虑人体工程学、在不影响摩托车整体布局、符合离地间隙要求、不影响整车包装的情况下确定,在150-200mm之间,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2沿摩托车部件最外端向外沿伸30-40mm。[0022]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2与左支腿15之间设置有踏杆加强杆3。增加中心支架踏杆2的强度。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2的末端设置有脚踏板1,与脚接触面设计成大圆弧面,前、后、左三面翻边5_,由于踩脚中心支架踏杆2需要一定的力,脚踏板I增加外部体积,脚踩落时鞋底与脚踏板I接触面增加,使脚踩时舒适,并可以防止中心支架踏杆2尖硬,踩坏鞋子。所述的右支腿14和上横梁6上分别设置有凹槽19。为了避让车体部件,离地间隙更大,使行车时通过性更好。所述的下横梁13上设置有行车限位板12。 所述的左支腿15和右支腿14上分别设置左驻车限位板8和右驻车限位板9。保证驻车角度,驻车稳定,又起加强作用。所述的第一圆弧16半径为8mm,第二圆弧17半径为36mm,第三圆弧18半径为28mm。在支车时第一圆弧16、第二圆弧17、第三圆弧18先后与地面接触,由于改变了切线方向,在通过第一圆弧16与第二圆弧17的交点后利用惯性力的作用将车支起,实现了助力的结构。所述的第二圆弧17与第三圆弧18的交点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之间的偏心距为7_,在支车通过第二圆弧17与第三圆弧18的交点时,利用摩托车的自重,使支车更省力,偏心距过大,离地间隙变小。所述的挂簧柱5与中心支架主体的中心平面偏心设置,使驻车时挂簧柱5与车体上的固定点、车体上挂簧柱7形成一个稳定三角结构,驻车稳定可靠。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2、左支腿4、右支腿11、上横梁6、下横梁13、安装管10和踏杆加强杆3分别为管式结构,横具投入少,成本低,强度高,长时间使用不变形。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包括中心支架主体,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支架主体包括中心支架踏杆、左支腿、右支腿、上横梁、下横梁和安装管,所述的左支腿和右支腿之间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相连,所述的安装管分别设置在左支腿和右支腿的上部,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设置在左支腿上,所述的左支腿上设置有挂簧柱,所述的左支腿和右支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分别包括三段不同半径的圆弧,为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所述的第一圆弧半径小于第二圆弧半径,第二圆弧半径大于第三圆弧半径,所述的第二圆弧与第三圆弧的交点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的纵向距离为150-200mm,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沿摩托车部件最外端向外沿伸30-40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与左支腿之间设置有踏杆加强杆。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的末端设置有脚踏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右支腿和上横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横梁上设置有行车限位板。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支腿和右支腿上分别设置左驻车限位板和右驻车限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圆弧与第三圆弧的交点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之间的偏心距为7mm。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圆弧半径为8mm,第二圆弧半径为36mm,第三圆弧半径为28mm。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挂簧柱与中心支架主体的中心平面偏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支架踏杆、左支腿、右支腿、上横梁、下横梁、安装管和踏杆加强杆分别为管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属于两轮踏板摩托车,其结构包括中心支架主体,中心支架主体包括中心支架踏杆、左支腿、右支腿、上横梁、下横梁和安装管,中心支架踏杆设置在左支腿上,左支腿上设置有挂簧柱,左支腿和右支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分别包括三段不同半径的圆弧,第二圆弧与第三圆弧的交点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偏心设置,中心支架踏杆与中心支架转动轴轴线的纵向距离为150-200mm,中心支架踏杆沿摩托车部件最外端向外沿伸30-40mm。本实用新型具有利用左底板和右底板的急回作用达到助力;将中心支架踏杆设置在合适位置,达到了省力的效果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H1/04GK202703748SQ20122040306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战洪美, 冯延勇, 史新杰, 周明海, 王春晖, 赵莹 申请人: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