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前轮转向复位装置的三轮摇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61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前轮转向复位装置的三轮摇摆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前轮转向复位装置的三轮摇摆车,属于滑板车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各种各样的儿童滑板车层出不穷,滑板车大多为前面两轮后面一轮,前面两轮带有转向复位装置,但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滑板车的转向复位装置都裸露在外,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夹手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前轮转向复位装置的三轮摇摆车,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有前轮转向复位装置的三轮摇摆车,包括车把、车底板、转向装置、左转向轮、右转向轮和后滑轮,所述的左转向轮、右转向轮通过转向装置安装于车底板上,车把安装于车底板的前部,后滑轮安装于车底板的后部,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左轮座、右轮座、连杆、盖板和扭力弹簧,所述盖板的两边分别设有左轮座、右轮座,左轮座、右轮座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扭力弹簧安装于盖板上,扭力弹簧的扭力针脚插入连杆内,通过扭力弹簧复位连杆的同时间接将左轮座和右轮座复位,所述的左轮座和右轮座上分别转动连接左转向轮、右转向轮。

作为优选,还包括左螺杆和右螺杆,左转向轮通过左螺杆转动连接于左轮座上,右转向轮通过右螺杆转动连接于右轮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与车底板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左轮座、右轮座转动安装于盖板与车底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左右分别设有中空螺柱,左轮座、右轮座分别套装于中空螺柱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固定螺杆和螺帽,固定螺杆穿中空螺柱后与螺帽相配合,将盖板固定于车底板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轮座、右轮座的后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扭力弹簧安装于盖板中间的环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扭力弹簧对称设有两根扭力针脚,且分别插入连杆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面板和丁字杆,所述的车底板上覆盖有面板,车把通过丁字杆连接安装于车底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的优点在于:本产品通过扭力弹簧和相对应的机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复位装置裸露结构,降低了儿童夹手脚的风险,而且本产品性能稳定、制作成本低,安装容易,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符合各国儿童玩具的安全设计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本实施例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转向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车把1、车底板2、转向装置3、左轮座31、右轮座32、连杆33、盖板34、中空螺柱341、固定螺杆342、螺帽343、环形槽344、扭力弹簧35、扭力针脚351、左转向轮4、右转向轮5、后滑轮6、左螺杆7、右螺杆8、面板9、丁字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4,本实施例的产品包括车把1、车底板2、转向装置3、左转向轮4、右转向轮5和后滑轮6,左转向轮4、右转向轮5通过转向装置3安装于车底板2上,车把1安装于车底板2的前部,后滑轮6安装于车底板2的后部,本实施例的转向装置3包括左轮座31、右轮座32、连杆33、盖板34和扭力弹簧35,盖板34的两边分别设有左轮座31、右轮座32,左轮座31、右轮座32之间通过连杆33连接,具体地,连杆33的两端分别与左轮座31、右轮座32的后端转动连接;扭力弹簧35安装于盖板34上,扭力弹簧35的扭力针脚351插入连杆33内,通过扭力弹簧35复位连杆33的同时间接将左轮座31和右轮座32复位,左轮座31和右轮座32上分别转动连接左转向轮4、右转向轮5。

本实施例还包括左螺杆7和右螺杆8,左转向轮4通过左螺杆7转动连接于左轮座31上,右转向轮5通过右螺杆8转动连接于右轮座32上。

本实施例的盖板34与车底板2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左轮座31、右轮座32转动安装于盖板34与车底板2之间;具体地,盖板34左右分别设有中空螺柱341,左轮座31、右轮座32分别套装于中空螺柱341上,此外还包括有固定螺杆342和螺帽343,固定螺杆342穿中空螺柱341后与螺帽343相配合,将盖板34固定于车底板2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扭力弹簧35安装于盖板34中间的环形槽344内,而扭力弹簧35对称设有两根扭力针脚351,且分别插入连杆33内。

本实施例的还包括有面板9和丁字杆10,车底板2上覆盖有面板9,面板9即踏板,车把1通过丁字杆10连接安装于车底板2上。

实际使用过程中,儿童可站在车底板2上通过有左右摇摆改变转向装置3的方向,此时在连杆33的作用下可左右控制右轮座32,左轮座31上的转轮一起朝同一侧倾斜,后转向动作完成,通过扭力弹簧35有可以将右轮座32,左轮座31两侧的滑轮复位。主要特征是复位效果好,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其转向装置3不是裸露的结构,完全位于车底板2之下,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