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车架装置及伸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62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伸缩车架装置及伸缩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伸缩的车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伸缩车。



背景技术:

汽车或电动车成为人们最广泛使用的出行工具,随着城市发展,车辆增加、城市空间路面空间的减少,停车难的问题会日益突出,但是普通汽车或电动车源于对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考虑,内部空间较大,传统汽车或电动车无法改变自身体积,所以其在停放时占地空间大,在城市内停车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以改变自身体积的伸缩车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还提供一种伸缩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伸缩车架装置;

包括车架、摆动架、伸缩组件和两个车轴,车架后部设有收纳腔,收纳腔延伸至车架的下端面和后端面,摆动架上端与收纳腔上端铰接,摆动架的转动轴线走向与车架的宽度方向一致;

伸缩组件包括滑动杆和至少一条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收纳腔侧壁上,所述滑轨的走向与车架的长度方向一致,滑动杆与所述滑轨配合;

滑动杆与摆动架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滑动杆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架铰接;

两个车轴与滑动杆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杆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滑动杆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车轴固定连接;

摆动架下部设有摇摆架,摇摆架中部与摆动架铰接,摇摆架相对摆动架的转动轴线方向与车架的长度方向一致,摇摆架两侧分别与两个车轴之间设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上端与摇摆架铰接,减震器下端与第二连杆铰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伸缩车架装置在收缩状态时,操作滑动杆沿滑轨方向向车前部移动,摆动架可以沿其上部的铰接处带动自身和车轴进入收纳腔内;而正常使用状态时,操作滑动杆沿滑轨方向向车后部移动,摆动架可 以带动自身和车轴移出收纳腔,增加车架的内部空间。

本伸缩车架装置在使用时,车轴受车轮带动可能会发生向上或向下的运动,行程不会全部反馈在车架上,而会迫使摇摆架沿其中部铰接处转动,即抵消一部分行程,配合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减缓对车架造成振动;第二连杆分别与滑动杆和减震器铰接,车轴相对车架可以移动,也增长了车轴的悬挂行程。

本伸缩车架装置可以在不影响车辆使用的前提下改变车架自身的长度,以达到在停放时减少车架所占体积的目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本伸缩车架装置的车架装有丝杠组件,丝杠组件包括螺母与螺杆,螺母与滑动杆固定连接,丝杠组件的螺杆轴线方向与滑轨的轴向走向一致;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控制丝杆组件螺杆的转动就可以控制滑动杆的往复移动,方便日常使用。

本伸缩车架装置的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液压减震器或空气减震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根据车辆的状况或路面的环境灵活选用减震器的种类。

本伸缩车架装置的车架前侧设有座椅构架,座椅构架下端与车架铰接且二者铰接处的转动轴线与车架的宽度方向一致,座椅构架后端与滑动杆之间设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前端与座椅构架后端铰接,第三连杆后端与滑动杆铰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滑动杆移动过程中,第三连杆带动座椅构架翻转,在收缩状态时,第三连杆带动座椅构架上翻,减少座椅构架所占车架的空间,并且为摇摆架、后备箱、后备箱固定架和车轴等后部向前运动留出了空间,在使用状态时,第三连杆会带动座椅构架翻转至水平,便于人员乘坐,并且同时摇摆架、后备箱、后备箱固定架和车轴等向后移出收纳腔。

本伸缩车架装置的摆动架及第一连杆上固定连接有后备箱固定架,后备箱固定架上放置有后备箱;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后备箱可以增加伸缩车架装置的使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伸缩车,包括含有上述的伸缩车架装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伸缩车具有上述伸缩车架装置的所有优点,还可以 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伸缩车架装置应用于其他的机动车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伸缩车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2是图1的立体图。

图3是本伸缩车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图4是本伸缩车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伸缩车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伸缩车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是本伸缩车架装置实施例车架、摆动架和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伸缩车架装置实施例摆动架和第一连杆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伸缩车架装置实施例双向转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9所示(为了视图的清楚和方便理解,图3省略了后备箱,图4省略了后备箱,图5省略了后备箱和后备箱固定架,图6省略了后备箱、后备箱固定架、座椅构架、第三连杆和丝杠组件)。

本伸缩车架装置包括车架1、摆动架2、伸缩组件和两个车轴6。

车架1大体是通过钢管构成的框架结构,车架1后端竖直设有倒置的U型支撑杆1a,车架1的U型支撑杆1a与车架1两侧的钢管1b共同构成了供摆动架2及伸缩组件进入的收纳腔1c,收纳腔1c的后端面及下端面开放。

摆动架2同样为钢管构成的方形框架,摆动架2上端焊接有套管与U型支撑杆1a上端铰接,摆动架2的转动轴线走向与车架1的宽度方向一致,摆动架2可沿其转动轴线进入收纳腔1c;

伸缩组件包括滑动杆4a和两条滑轨,本实施例中没有另外设置滑轨,使用车架1两侧的钢管1b充当滑轨,滑动杆4a两端分别设有套管,套管套装在车架1的滑轨上且套管带动滑动杆4a沿车架1的长度方向可做往复运动;

滑动杆4a与摆动架2通过两根第一连杆5连接,第一连杆5的两端都设有套管,第一连杆5一端的套管套装在滑动杆4a上,第一连杆5另一端的套 管套装在摆动架2上,第一连杆5两端的套管转动轴线方向都与车架1的宽度方向一致。

摆动架2下部设有摇摆架3,摇摆架3是由钢管组成的日字型框架结构,摇摆架3在其长度方向中部有折弯,摆动架2中部焊接有管套2a,摆动架2中下部的管套2a与摇摆架3中部铰接,摇摆架3相对摆动架2的转动轴线方向与车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

两个车轴6设置在车架1的后侧,车轴6的轴向方向与车架1的宽度方向一致,两个车轴6分别通过第二连杆7与滑动杆4a连接,第二连杆7前端焊接有套管,第二连杆7前端与滑动杆4a铰接,第二连杆7前端的转动轴线方向与车架1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连杆7的后端与车轴6焊接固定;

两个车轴6还通过两个弹簧减震器8与摇摆架3之间连接,弹簧减震器8两端都设有双向转动套筒9,双向转动套筒9包括套筒本体9a,套筒本体9a侧壁设有两个耳板9b,两个耳板9b上贯穿有销轴,销轴的轴线与套筒本体9a的轴线相互垂直;

弹簧减震器8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双向转动套筒9铰接,弹簧减震器8通过两端双向转动套筒9的套筒本体9a分别与第二连杆7和摇摆架3铰接。

车架1底部装有丝杠组件,丝杠组件包括电机10a、螺母10b和螺杆10c,电机10a安装在车架1的前侧,螺杆10c通过电机10a驱动,螺母10b焊接在滑动杆4a下部,螺杆10c与螺母10b配合,丝杠组件的螺杆10c轴线方向与滑轨的轴向走向一致。

车架1前侧设有座椅构架11,座椅构架11下端与车架1铰接且二者铰接处的转动轴线与车架1的宽度方向一致,座椅构架11后端与滑动杆4a之间设有第三连杆12,第三连杆12前端设有套管,套管与座椅构架11中后部铰接,第三连杆12后端与滑动杆4a也通过套管铰接。

摆动架2及第一连杆5上焊接有长方体状的后备箱固定架13,后备箱固定架13上放置有后备箱14。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伸缩车架装置,结合上述伸缩车架装置介绍伸缩车。

本实施例的伸缩车为三轮电动伸缩车,使用了上述伸缩车架结构,伸缩车采用现有成熟的电动车技术,在此不对伸缩电动车的动力组件、储能组件 和操作组件等等做详细介绍,通过将本伸缩车架装置安装在伸缩电动车后侧,利用伸缩电动车的电力驱动丝杠组件的电机10a,使其控制丝杆组件螺杆10c的转动;

在本伸缩车架装置的车轴6上装有轮辋和轮胎,使其充当本伸缩电动车的后轮。

本伸缩车开始收缩时,驱动丝杠组件的电机10a,控制丝杆组件螺杆的转动,丝杆组件的螺母10b带动滑动杆4a沿车架1长度方向向前移动,滑动杆4a通过第一连杆5带动摆动架2、车轴6、车轮、后备箱固定架13等部件整体沿摆动架2上侧的套管轴线方向向车体前部转动,直至摆动架2、车轴6和车轮、后备箱固定架13等部件移动到收纳腔1c内;

同时,滑动杆4a移动过程中,第三连杆12推动座椅构架11沿车架1宽度轴线方向向车体前部翻转,直至滑动杆4a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座椅构架11上端面翻转呈竖直状态,车体后部进入车架1的后部缩短了车体长度,减少了车体占用空间。

当伸缩后的车架1需要打开伸长时,驱动丝杠组件的电机10a,控制丝杆组件螺杆的转动,丝杆组件的螺母10b带动滑动杆4a沿车架1长度方向向后移动,滑动杆4a则带动摆动架2、车轴6、车轮等部件整体沿摆动架2上侧的套管轴线方向向后侧转动,直至摆动架2、车轴6和车轮移动出收纳腔1c;

与此同时,滑动杆4a移动过程中,第三连杆12带动座椅构架11以车架宽度轴线方向向后翻转,直至滑动杆4a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座椅构架11上端面翻转呈水平状态,供驾驶者乘坐。

本伸缩车行驶时,线发生转动,即抵消一部分运动的行程,配合弹簧减震器8的减震效果,可使本伸缩车在行进中过滤或减缓路面颠簸所带来的振动;车轴6通过第二连杆7和弹簧减震器8与滑动杆4a和摆动架2铰接,车轴6相对车架1可以移动,相对固定式车架也增长了车轴6的悬挂行程,使本伸缩车适应更多非铺装路面。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减震器选用的是弹簧减震器8,如果选用液压减震器或者空气减震器同样能达到上述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不仅局限于使用丝杆组件带动滑动杆4a移动,还可以使用 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10a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