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节管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99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节管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折叠式车辆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折叠式自行车、折叠滑板车的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节管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折叠式自行车或者折叠式电动自动车或折叠滑板车的前叉部件多采用多节套管结构来实现伸缩折叠,而现有的多节套管结构是将上部内管套装于下部外管内,内管与外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竖向凹凸槽以实现竖向的直线运动,同时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装配在外管外周的夹紧调节装置来对外管进行径向夹紧使得外管产生刚性形变以达到控制外管抱合内管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锁紧定位。其缺点在于:其通过对外管的刚性形变来达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抱合锁紧,因而对外管的材料、材质要求较高;同时内管与外管之间、外管与夹紧调节装置之间存在的间隙会影响锁紧效果,并且长期使用后夹紧调节装置与外管之间会发生严重的磨损,一则影响产品外面,二则无法实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可靠锁紧,从而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或折叠式电动自行车的前叉部件若为三节或三节以上管套结构,则相邻两节管件之间就需要装配一个夹紧调节装置,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夹紧调节装置进行逐一的手动调节方能实现各节管套件的收缩或伸长,其调节不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节管套结构,其能解决多节管套结构存在的锁紧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调节不便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一外管和一内管,所述内管的底部套接于所述外管的顶部内圆并且所述内管能在所述外管内直线平移,所述内管的顶部固接车把立座,所述外管的顶部外周设置有夹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管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锁止孔,所述内管的底端安装有自锁限位机构且所述自锁限位机构能随所述内管一起套接入所述外管的顶部内圆内,所述自锁限位机构设有可径向滑移的锁舌,所述锁舌能够与所述锁止孔配合实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相对锁止限位或可移,所述把立座内设置有可竖向移动的触发机构,所述内管内安装有竖向的导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与自锁限位机构之间通过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触发机构带动所述导向机构竖向移动并触发所述自锁限位机构竖向动作同时将竖向位移转换为锁舌的径向水平移动从而触发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止孔之间的锁止或解锁以实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位置锁定或可伸缩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自锁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塞、推块、滑块和弹簧,所述限位塞封装于所述内管内孔的底端部,所述限位塞包括同心连接的塞体部和底部外缘部,所述限位塞的塞体部嵌装于所述内管的底端内孔内、底部外缘部对所述内管底端面限位且所述底部外缘部的外型面与外管内型腔间隙配合,所述限位塞的塞体部内开有竖向通孔、所述底部外缘部开有与所述竖向通孔联通的径向盲孔;所述推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内管的内孔内,所述推块的底端设有推杆部,所述推杆部伸入所述限位塞的竖向通孔内,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限位塞的径向盲孔内,所述滑块的前端设有所述锁舌、后端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径向盲孔的孔底抵接,所述滑块的顶面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斜锲形槽,所述推杆部的底面为与所述斜锲形槽配合的斜锲面。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按键、回位弹簧和按键定位板,所述按键定位板安装于所述把立座的底部,所述按键底部设有中心销轴,所述中心销轴竖向贯穿所述把立座中心后依次与所述按键定位板固接、与导向机构相抵连接,所述按键底面还对称设有导柱,所述把立座内对称开设有竖向盲孔,所述竖向盲孔内安装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底端与所述竖向盲孔的孔底抵靠、顶端与所述按键抵靠,所述中心销轴的长度大于所述把立座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内管内的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顶部与所述触发机构相抵连接,所述下导向板与所述自锁限位机构相抵连接,所述上导向板与下导向板之间通过导向杆相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定位板与中心销轴固接,所述上导向板与按键定位板相抵连接,所述下导向板与所述推块相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设有两根,所述上导向板的底部、下导向板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槽,两根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孔槽卡接。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一中管,所述中管的顶端、底端分别与所述内管的底端、外管的顶端套接,并且所述内管、中管分别能在所述中管、外管内直线平移,所述中管的顶部外周设置有一组所述夹紧调节装置,所述中管管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锁止孔且该锁止孔与内管底部的自锁限位机构在所述触发机构及导向机构的作用下配合实现内管与中管之间的位置锁定或可伸缩调节,所述中管的底端设置有一组所述自锁限位机构且该自锁限位机构与外管顶部的锁止孔配合实现中管与外管之间的位置锁定或可伸缩调节。

更进一步的,所述把立座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L形保险扣,当所述内管收缩于所述中管内时通过转动所述L形保险扣至呈竖直状态时所述L形保险扣底部平面与中管顶部外周的夹紧调节装置顶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中管顶部端口上、外管顶部端口上分别设有开口槽,所述夹紧调节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开口槽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管顶部内圆、外管顶部内圆分别嵌装有内滑套,所述内管底部、中管底部分别通过所述内滑套套接入所述中管、外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伸缩调节方便可靠,其通过在内管的底部设置自锁限位机构并在外管的管壁上设置与自锁限位机构配合的锁止孔,由触发机构触发导向机构并由导向机构触发自锁限位机构动作实现锁舌与锁止孔之间锁止或打开,特别是其自锁限位机构通过推块的推杆部底面与滑块顶面之间的斜锲面配合以及滑块后端弹簧的回弹作用实现滑块前端的锁舌与锁止孔之间自动锁止或脱离,从而实现了内管与外管之间可靠的位置锁定或可伸缩调节,保证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锁紧效果、确保使用安全;同时其夹紧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中管顶部端口、外管顶部端口分别设的开口槽处,从而能够有效调节内管与中管、中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避免相套接的两管件之间的晃动,进一步保证整个管套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管套结构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管套结构在内管收缩于中管管腔内状态下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管套结构在内管收缩于中管管腔内状态下的第二视向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管套结构在完全收缩状态下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管套结构中安装于内管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60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管套结构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管套结构在内管收缩于中管管腔内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外管,11-内滑套,12-开口槽,13-锁止孔,14-锁止孔,20-中管,21-内滑套,22-开口槽,23-锁止孔,24-锁止孔,30-内管,40-把立座,50-夹紧调节装置,60-自锁限位机构,61-限位塞,611-塞体部,612-底部外缘部,613-竖向通孔,614-径向盲孔,62-推块,621-推杆部,63-滑块,631-斜锲形槽,64-弹簧,65-锁舌,60’-自锁限位机构,61’-限位塞,611’-塞体部,612’-底部外缘部,613’-竖向通孔,614’-径向盲孔,62’-推块,621’-推杆部,63’-滑块,631’-斜锲形槽,64’-弹簧,65’-锁舌,70-触发机构,71-按键,711-中心销轴,712-导柱,72-回位弹簧,73-按键定位板,74-锁紧螺母,80-导向机构,81-上导向板,82-下导向板,83-导向杆,84-安装孔槽,90-L形保险扣。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7,本实施例的多节管套结构包括外管10、中管20和内管30,中管20顶部内圆、外管10顶部内圆分别嵌装有内滑套21、11,内管30底部、中管20底部分别通过内滑套21、11套接入中管20、外管10内,并且内管30、中管20分别能够在中管20、外管10内直线平移,内管30的顶部固接车把立座40,中管20顶部端口上、外管30顶部端口上分别设有开口槽22、12,在开口槽22、12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夹紧调节装置50,由夹紧调节装置50分别将外管10与中管20、中管20与内管10从外周夹紧,夹紧调节装置50可以采用传统抱箍或卡箍的形式,将抱箍或卡箍从中管20、外管10的顶端外部抱紧通过调节镙钉和调节螺母来实现中管20与内管30之间、外管10与中管20之间的间隙调节;开口槽22、12的设置使得中管20、外管30的顶部在各自的夹紧调节装置50的作用下更易发生形变,从而便于中管20与内管30之间、外管10与中管20之间的间隙调节,避免相套接的两管件之间的晃动,确保整个管套结构的稳定;中管20管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锁止孔23、24,外管10管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锁止孔13、14,内管30底端、外管20底端分别安装有结构相同的自锁限位机构60、60’。

以安装于内管30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60为例具体描述一下自锁限位机构60的结构:包括限位塞61、推块62、滑块63和弹簧64,限位塞61封装于内管30内孔的底端部,限位塞61包括同心连接的塞体部611和底部外缘部612,限位塞的塞体部611嵌装于内管30的底端内孔内、底部外缘部612对内管30底端面限位且底部外缘部612的外型面与外管10内型腔间隙配合,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发生相对的直线平移时,限位塞61的底部外缘部612能起到导向作用;限位塞的塞体部611内开有竖向通孔613、底部外缘部612开有与竖向通孔613联通的径向盲孔614;推块62可滑动地安装于内管30的内孔内,推块62的底端设有推杆部621,推杆部621伸入限位塞的竖向通孔613内,滑块63滑动安装于限位塞的径向盲孔614内,滑块63的前端设有锁舌65、后端连接弹簧64的一端,弹簧64的另一端与径向盲孔614的孔底抵接,滑块63的顶面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斜锲形槽631,推杆部621的底面为与斜锲形槽631配合的斜锲面。

把立座40内设置有可竖向移动的触发机构70,触发机构70包括按键71、回位弹簧72和按键定位板73,按键定位板73安装于把立座40的底部,按键71底部设有中心销轴711,中心销轴711竖向贯穿把立座40中心后与依次按键定位板73、导向机构80通过锁紧螺母74固接,按键71底面还对称设有导柱712,把立座40内对称开设有竖向盲孔,竖向盲孔内安装有回位弹簧72,回位弹簧72的底端与竖向盲孔的孔底抵靠、顶端与导柱712连接,中心销轴711的长度大于把立座40的厚度。

导向机构80包括滑动安装于内管30内的上导向板81和下导向板82,上导向板81与触发机构相抵连接,下导向板82与自锁限位机构相抵连接,上导向板81与下导向板82之间通过导向杆83连接;上导向板81与按键定位板73、中心销轴711通过锁紧螺母74固接,下导向板82与推块62固接;导向杆83设有两根,上导向板81的底部、下导向板82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槽84,两根导向杆8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孔槽84卡接。

当外管10、中管20和内管30完全处于展开状态时,受触发机构70的回位弹簧7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并由整个导向机构80的带动下,内管30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60的推块62与限位塞61的径向盲孔614内滑块63的斜锲形槽631面呈脱离状态,此时滑块63在弹簧64的作用下向外弹出使得滑块63前端的锁舌65伸入中管20上部的锁止孔实现内管30与中管20的配合锁定;同时,中管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60’中的推块62’顶部由于没有受到来自上方内管30的下压力,使得该自锁限位机构60’的限位塞61’内的滑块63’在受弹簧64’的作用在径向盲孔内向外移动从而该滑块63’前端的锁舌65’伸入外管10上部的锁止孔,实现中管20与外管30之间的锁定。

当需要将外管10、中管20和内管30从完全展开状态转为完全收缩状态,向下按动按键71,按键71克服回位弹簧72的弹性作用力将回位弹簧72压缩同时按键71通过中心销轴711推动按键定位板72、上导向板81、导向杆83以及下导向板82整体下移,由于下导向板82与安装于内管30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的推块62顶面固接,从而也同步推动该推块62下移使得推块62下端的推杆部621底部斜锲面与限位塞61的径向盲孔614内的滑块63的斜锲形槽631的槽面配合并推动该滑块63克服弹簧64的弹性力作用后向径向盲孔614内回退,也就带动了该滑块63前端的锁舌65从中管20上部的锁止孔23内退出,此时内管30与中管20之间解锁,内管30即能沿着中管20内孔下移收缩;当内管30下移至其底端自锁限位机构60的限位塞61的底面碰击设置于中管20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60’的推块62’顶面时,一方面此时由于锁舌65正对锁止孔24,在弹簧64回弹力作用下滑块63向外移动从而带动滑块63前端的锁舌65向外移动并伸入中管20下部的锁止孔24内实现收缩状态下内管30与中管20的锁止定位;另一方面推块62’受到内管30的向下的冲击力后与向下移动并推动滑块63’克服弹簧64’的作用力向径向盲孔614’内回退同时带动锁舌65’从外管10上部的锁止孔13内退出,此时中管20与外管10之间解锁,同样中管20即能带动内管10整体沿在外管10内孔下移收缩,当中管20下落到锁舌65’正对外管下部的锁止孔14时在弹簧64’的回弹力作用下滑块63’向外移动从而带动前端的锁舌65’向外移动并伸入外管10下部的锁止孔14内实现收缩状态下中管20与外管10之间的锁止定位,从而完成外管10、中管20和内管30之间的整体收缩;

在上述收缩过程中,当内管30收缩至中管20中后若仍需要保持中管20与外管30之间的展开锁定,此时可以将把立座40两侧的L形保险扣90顺时针转动至呈竖直状态,使得L形保险扣90底部平面与中管20顶部外周的夹紧调节装置50顶面贴合,由于L形保险定位扣90的隔离内管30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60无法与中管20底部的自锁限位机构60’ 碰触,从而中管20与外管10之间继续保持锁止,达到了上端内管30的单节收缩的目的,满足了套管不同长度的使用要求;而当需要继续收缩中管20时,只需要将L形保险定位扣90逆时针向上转动使其底部平面脱离中管20顶部外周的夹紧调节装置50的顶面,则内管30受重力作用继续下移并触及中管20底端的自锁限位机构60’实现最终内管30、中管20完全收缩于外管10内。

当需要外管10、中管20和内管30从完全收缩状态转为完全展开状态时,只需要向上提出起把立座40,从而带动内管30同时向上移动并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自锁限位机构60的锁舌65与中管20内孔壁贴合,当内管30移动到锁舌65对准锁止孔23时,在弹簧65的弹性作用力下滑块63向外弹出使得锁舌65插入锁止孔23,此时自锁限位机构60和中管20的内滑套21相触,限制内管30继续上行,实现内管30与中管20;继续向上提起把立座40,则通过内管30带动中管20继续上行,中管20重复上述提升步骤直至中管20与外管10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多节管套结构还能适用于折叠式滑板车或折叠式电动滑板车或折叠式电动平衡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