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扭扭车是利用动态平衡原理控制前进及后退的高科技智能产品,随着身体的倾斜,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行驶速度及前进方向。电动扭扭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
电动扭扭车通常主要包括踏板、轮毂电机、轮毂、轮胎,以及电池。轮毂、轮毂电机和轮胎构成一个驱动单元,两个踏板连接在一起构成踏板总成;电池安装在踏板总成中;一个踏板总成两端分别布置一个驱动单元,且驱动单元与踏板总成连接在一起。用户双脚踏在踏板总成上,开启电动扭扭车,用户通过改变身体的倾斜,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电动扭扭车的行驶速度及前进方向。
然而,现有驱动单元与踏板总成的连接方式比较复杂。它们的具体连接方式是:轮毂电机连接有连接轴,踏板开设有连接孔,连接轴穿设在踏板中,以使得踏板与轮毂电机相连,同时在连接轴两侧安装至少两个螺栓,且螺栓的螺杆侧壁靠在连接轴外壁,通过螺栓与连接轴之间的摩擦力阻止连接轴跟随轮毂转动。可见需要的螺栓比较多,不易组装和拆卸,给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组装、制造成本低且易维修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轮毂电机上的连接轴及设置于踏板上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轴具有自由端和与所述轮毂电机相连的连接端,所述连接轴收容于所述连接孔内,且其自由端延伸出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轴自由端相连;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的连接轴和连接孔上,或所述连接孔上,在所述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限位结构能够使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踏板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轴的外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面,以及在所述连接孔内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配合,且在所述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位置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所述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面外端边缘与所述连接轴的自由端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均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均为斜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轴外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块,以及在所述连接孔内壁沿轴向设置的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通槽;当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限位通槽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位于所述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轴外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通槽,以及在所述连接孔内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块,且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通槽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孔内壁沿径向开设的至少一个限位孔,且所述限位孔延伸至所述踏板外表面,所述限位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抵靠在所述连接轴外壁。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防松螺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连接轴设置于轮毂电机上,及连接孔设置于踏板上,所述连接轴收容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轴的自由端延伸出所述连接孔后与固定件相连,从而使得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踏板实现牢固且可靠地连接;同时,由于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的连接轴和连接孔上,或所述连接孔上,在所述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限位结构能够使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踏板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从而能够防止所述连接轴跟随所述轮毂发生转动;另外,安装时,只需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孔,再安装好所述固定件即可,拆卸时,只需拆卸下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连接轴脱离所述连接孔即可;可见,易组装且易拆装,进而方便维修,以及需要的零件比较少,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立体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立体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爆炸图,其中限位结构为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剖视图,其中限位结构为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剖视图,其中限位结构为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7显示为图6中A处放大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剖视图,其中限位结构为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9显示为图8中B处放大图。
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剖视图,其中限位结构为第四种实施方式。
元件标号说明
11 连接轴 42 第二限位面
2 踏板 43 第一限位凸块
21 连接孔 44 第一限位通槽
31 防松螺母 45 第二限位通槽
32 轴环 46 第二限位凸块
41 第一限位面 47 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轮毂电机(图中未示出)上的连接轴11,设置于踏板2上的连接孔21,限位结构,以及固定件。下面将详细阐述构成所述连接装置的各个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等。
所述连接轴11具有自由端和与所述轮毂电机相连的连接端,所述连接轴11收容于所述连接孔21,所述连接轴11的自由端延伸出所述连接孔21,且其于所述固定件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踏板2实现牢固且可靠地连接。
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的连接轴11和连接孔21上,或所述连接孔21上,在所述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限位结构能够使得所述连接轴11与所述踏板2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换言之,所述限位结构能够防止所述连接轴11相对所述连接孔21发生转动,故所述限位结构能够防止所述连接轴11跟随所述轮毂发生转动,见图5至图10。
参考图1至图3,安装时,只需所述连接轴11穿过所述连接孔21,再安装好所述固定件即可,拆卸时,只需拆卸下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连接轴11脱离所述连接孔21即可;可见,易组装且易拆装,进而方便维修。
另外,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的连接轴11和连接孔21上,或所述连接孔21上,只需所述连接轴11的自由端穿过所述连接孔21后安装有固定件即可,见图5至图10;可见,本实用新型需要的连接部件和限位部件比较少,故制造成本低。
所述固定件可以为防松螺母31,见图1,也可以是具有一开口的轴环32,见图2。
参考图1,所述固定件为防松螺母31时,所述防松螺母31与所述连接轴11螺纹连接,且所述防松螺母31内端面抵靠在所述连接孔21端面,这样可以防止所述连接轴11发生轴向位移,即起到防松作用。同时,由于所述防松螺母31内端面抵靠在所述连接孔21端面,使得它们之间有较大摩擦力,进而也可以起到防止所述连接轴11跟随轮毂转动,即起到限位作用。
参考图2,所述固定件为具有一开口的轴环32时,所述连接轴11外壁沿周向开设有环状槽,所述轴环32与所述环状槽相配合,且所述轴环32内端面抵靠在所述连接孔21端面,这样可以防止所述连接轴11发生轴向位移,即起到防松作用。同时,由于所述轴环32内端面抵靠在所述连接孔21端面,使得它们之间有较大摩擦力,进而也可以起到防止所述连接轴11跟随轮毂转动,即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固定件也可以是所述轴环的一种变形结构,例如为哈夫组件。所述哈夫组件包括上哈夫和下哈夫;所述上哈夫内壁和下哈夫内壁均与所述连接轴11外壁相配合,且所述上哈夫的两端与下哈夫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螺钉相连,同时,所述上哈夫内端面和下哈夫内端面均抵靠在所述连接孔端面。同理,所述哈夫组件能够起到防松作用和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轴11的外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面41,以及在所述连接孔21内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面42,所述第一限位面4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42相配合。在所述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4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42的相对位置固定。
参考图4和图5,所述第一限位面4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42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面41位于所述连接孔21内。为了保证所述第二限位面42足够长,进而提高限位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面41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孔21两端平齐。
另外,参考图4和图5,所述第一限位面4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42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面41的外端边缘与所述连接轴11的自由端面平齐,这样比较方便加工所述连接轴11。
参考图4和图5,所述的第一限位面41和第二限位面42均为平面。此时所述连接孔21的内壁由圆弧面和平面构成,该平面与圆弧面的间距小于所述连接轴11的直径,进而可以限制所述连接轴11跟随所述轮毂发生转动。
另外,参考图4和图5,所述的第一限位面41和第二限位面42也可以均是斜面。为了保证所述连接轴11的机械强度,以及预防所述连接轴11发生应力集中,同时确保所述连接孔21易加工,该斜面的倾斜角应该设计的比较小;具体地,斜面的倾斜角应该不超过20°。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轴11外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块43,以及在所述连接孔21内壁沿轴向设置的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3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通槽44;当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3与所述第一限位通槽44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3位于所述连接孔21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3与所述连接轴11是一体成型的,或部分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3镶嵌在所述连接轴11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3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以及所述第一限位通槽44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8和图9,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轴11外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通槽45,以及在所述连接孔21内壁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块46,且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6与所述第二限位通槽45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6与所述连接孔21是一体成型的,或部分所述第一限位凸块43镶嵌在所述连接孔21内壁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凸块46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通槽45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连接孔21内壁沿径向开设的至少一个限位孔,且所述限位孔延伸至所述踏板2外表面,所述限位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47,且所述调节螺栓47的螺杆端面抵靠在所述连接轴11外壁。此时所述调节螺栓47与所述连接轴11之间会产生较大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防止所述连接轴11跟随所述轮毂发生转动。
参考图10,拆卸时,旋松所述调节螺栓47,使得所述调节螺栓47与所述连接轴11之间存在间隙时,以及拆卸掉所述固定件时,对所述连接轴11施加向所述轮毂电机方向的拉力,就可以轻松使得所述连接轴11脱离所述连接孔21。
参考图10,安装时,先将所述连接轴11穿过所述连接孔21,安装好所述固定件如上所述;然后旋紧所述调节螺栓47,直至所述调节螺栓47抵靠在所述连接轴11外壁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电机与踏板的连接装置,连接轴设置于轮毂电机上,及连接孔设置于踏板上,所述连接轴收容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轴的自由端延伸出所述连接孔后与固定件相连,从而使得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踏板实现牢固且可靠地连接;同时,由于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的连接轴11和连接孔21上,或所述连接孔21上,在所述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所述限位结构能够使得所述连接轴11与所述连接孔2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从而防止了所述连接轴11跟随所述轮毂发生转动;另外,安装时,只需所述连接轴11穿过所述连接孔21,再安装好所述固定件即可,拆卸时,只需拆卸下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连接轴11脱离所述连接孔21即可;可见,易组装且易拆装,进而方便维修,以及需要的零件比较少,降低了制造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