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3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主要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前叉(8)和车把(9),前车架(1)与后车架(2)通过折叠轴(3)铰接,在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设有可拆卸减振器(6),其特征在于,在前车架(1)的后横梁(1-1)上固定有倒U型倚靠(4)和,在前车架(1)的后横梁(1-1)上设有倒U型推手(5),倒U型推手(5)在倒U型倚靠(4)的外部,倒U型推手(5)有前后两个工作位,即倒U型推手(5)能够从前位手动摆动到后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倒U型推手(5)的上部旋转固定有前轮方向的舵杆(7),在前叉(8)的叉轴和舵杆(7)上均设有舵线连接件,通过前叉(8)的叉轴和舵杆(7)上的舵线连接件在舵杆(7)与前叉(8)的叉轴之间设置有左右两根舵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车架(1)的下部焊接有带有前中后3个定位槽的铰座(11-2),在铰座(11-2)铰接有立柱(11-1)即立柱(11-1)的上端与铰座(11-2)铰接,在立柱(11-1)的下端铰接有脚踏板(11),脚踏板(11)与立柱(11-1)的相对旋转角度为90°,立柱(11-1)与铰座(11-2)的相对旋转角度为180°,立柱(11-1)为空心柱,在立柱(11-1)上有竖向长孔,在该长孔内穿装有定位杆(11-0),在立柱(11-1)的腔内设有定位压缩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减振器(6)主要由减振弹簧(6-5)、上铰接座(6-1)、上铰接轴(6-2)、上铰接件(6-3)、下铰接座(6-12)、下铰接轴(6-10)、下铰接件(6-11)构成,上铰接座(6-1)焊接在前车架(1)的下部,下铰接座(6-12)焊接在横杆(2-3)的上,上铰接件(6-3)通过上铰接轴(6-2)与上铰接座(6-1)铰接,下铰接件(6-11)通过下铰接轴(6-10)与下铰接座(6-12)铰接,在下铰接件(6-11)固定有T型下弹簧柱(6-9),上铰接件(6-3)为空心圆柱体,在上铰接件(6-3)的外住面上有外螺纹,在上铰接件(6-3)的下端内壁上有内螺纹,T型下弹簧柱(6-9)插装在上铰接件(6-3)的腔内,T型下弹簧柱(6-9)的上端的外柱面与上铰接件(6-3)的内腔面滑动配合,在上铰接件(6-3)的下端的内螺纹上旋装有空心外螺纹堵头(6-7),T型下弹簧柱(6-9)的下端的外柱面的直径小于空心外螺纹堵头(6-7)的空心直径,减振弹簧(6-5)套装在上铰接件(6-3)与下铰接件(6-11)的组合体上,在减振弹簧(6-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盖(6-6)和下托盘(6-8),在上铰接件(6-3)的外螺纹上旋装有预压螺母(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车架(2)为弧形,在弧形的后端不固定有后车轴(2-1),在后车轴(2-1)的两端旋转固定有后车轮(2-2),在弧形后车架(2)的中部有横杆(2-3),所述的可拆卸减振器(6)设在前车架(1)的后端与弧形后车架(2)中部的横杆(2-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U型推手(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形状为倒U型,下部分为两个直部,直部为空管,上部分的截面外部尺寸与下部的管腔尺寸匹配,上部分插装在下部分内,在上部分与下部分的结合部设有快装快卸固定件(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可平躺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件(20),辅助件(20)由2个后车轮卡槽(20-1)、1个前车轮卡槽(20-3)和人字型架(20-2)构成,人字型架(20-2)的两根纵梁为弧形,人字型架(20-2)的后两端分别与2个后车轮卡槽(20-1)连接,人字型架(20-2)的前端与前车轮卡槽(20-3)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