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以及采用该车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92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轮以及采用该车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轮以及采用该车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细颗粒物已成为这些城市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因此,你我都需要“绿色出行”。而“绿色出行”最常见的出行方式就是人力脚蹬的交通工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但是,现有的人力脚蹬的交通工具,其骑行速度不是很快,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满足人们赶时间的需求;或者在远距离出行时,长时间的踩蹬容易让人疲乏。因此,电动自行车就成为了人们出行的新选择。

但是现有的电动自行车都是将动力传输到链轮上,在实现电力驱动时需要将链轮和链条拆解下来再安装上动力源或者直接将动力源和链轮固定连接,安装、拆卸很不方便。因此,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安装、拆卸不方便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安装、拆卸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以及采用该车轮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轮,其可与车辆的组装部连接,所述车轮包括轮辋、主动轮、动力装置和封装件,所述封装件用于跟车辆组装部固定连接,所述轮辋环设在封装件外围,所述动力装置与主动轮连接并驱动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与封装件转动连接并与轮辋接触,轮辋和主动轮两者之一设置有齿,另一者设置有通孔,通过齿与通孔的配合实现主动轮带动轮辋转动。

优选地,所述主动轮上设置齿,所述轮辋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轮辋,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齿与通孔进行配合传动时,齿从通孔的第一端进入通孔,车轮在转动时,通孔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轮辋包括内圈、外圈和连接圈,所述连接圈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所述轮辋的剖面结构为“工”字型或“C”字形或“一”字形或“口”字形沿轮辋圆周方向上的排列,,所述内圈与主动轮接触,所述内圈和至少一个主动轮两者之一设置有齿,另一者设置有通孔,通过齿与通孔的配合实现至少一个主动轮带动轮辋转动。

优选地,所述内圈上开设有通槽,在该通槽中均匀设置的连接柱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柱之间形成所述通孔,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通孔沿轮辋径向方向上的剖面结构为蜂腰状。

优选地,所述车轮进一步包括从动装置,所述从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从动轮,至少一个从动轮与轮辋接触并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至少一个从动轮的中心设置有定位轴,该定位轴与所述封装件连接,该定位轴相对于封装件固定不动。

优选地,至少一个从动轮与所述轮辋通过齿和通孔的配合传动,或者两者通过齿和齿的配合传动,或者两者通过摩擦传动。

优选地,所述车轮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设置有两圈齿,轮辋上设置有两圈通孔。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与主动轮采用同一根中心轴,所述封装件与该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为外转子电机;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动力装置与主动轮采用偏心设置,至少一个主动轮的中心轴不转动,所述至少一个动力装置与至少一个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摩擦传动或者齿和通孔的配合传动,所示至少一个动力装置为外转子电机或者内转子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采用如上所述的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其可与车辆的组装部连接,所述车轮包括轮辋、主动轮、动力装置和封装件,所述封装件用于跟车辆组装部固定连接,所述轮辋环设在封装件外围,所述动力装置与主动轮连接并驱动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与封装件转动连接并与轮辋接触,轮辋和主动轮两者之一设置有齿,另一者设置有通孔,通过齿与通孔的配合实现主动轮带动轮辋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只需将车轮的封装件与车辆的组装部连接即可装,安装、拆卸十分方便,而且除了可以在正常路面行驶,因为齿和通孔配合传动的存在,可以排水、排水或排除其他污质,可以适用于雨水、泥沙等条件恶劣的路况。

更进一步的,所述车轮进一步包括从动装置,从动装置与轮辋接触并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从动装置的设置使车轮在运转状态时可以保持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上述车轮的车辆,通过轮辋和主动轮配合实现动力传动,可以实现传统脚蹬以及电动车的两种模式的自由转换;另外主动轮和轮辋通过齿和通孔的配合有利于排水、排泥沙或排出其他污质,使车辆可以适用于雨水、泥沙或者尘土等条件恶劣的路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轮与车辆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封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封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的轮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的轮辋从A-A处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D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关于轮辋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关于轮辋的又一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关于轮辋上设置通孔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的关于轮辋上设置通孔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关于轮辋上设置齿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的主动轮上设置通孔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轮辋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的轮辋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c是本发明的轮辋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d是本发明的轮辋的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从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只有一个主动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轮辋、主动轮以及动力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锁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10,其安装到车辆上从而使车辆运动,车辆上设置有组装部20以与车轮10进行组装。

请参考图2,车轮10包括轮胎11、中轴12、轮辋13、主动轮14、能量供应装置15、控制装置16、锁合装置17、从动装置18、封装件19以及动力装置21。所述主动轮14和从动装置18与封装件19转动连接,所述中轴12、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6均固定在封装件19上。所述轮胎11与轮辋13连接,轮辋13环设在封装件19的外围,轮辋13与主动轮14接触并在主动轮14的带动下转动。动力装置21与主动轮14电性连接并为主动轮14提供动力以使主动轮14转动。从动装置18与轮辋13接触并在轮辋13的带动下转动。能量供应装置15与动力装置21电连接以给动力装置21提供电能。控制装置16与能量供应装置15和/或动力装置21两者电连接以控制能量供应装置15的输出功率和/或动力装置21的输出功率。锁合装置17与中轴12固定连接,用以将车轮10锁合在车辆上并使封装件19相对于车辆的组装部20是相对静止的。

轮胎11可以是实心轮胎、充气轮胎或者充液轮胎等其他形式的轮胎,本发明采用实心轮胎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轮胎11的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本发明采用单层结构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优选地,轮胎11至少具有下列性能的一种或多种:优秀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低的生热性。轮胎11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合成纤维等其它耐磨损的材质,本发明采用橡胶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轮胎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球形、方形或其他可转动的形状,本发明采用圆形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

请一并参考图2、图3A和图3B,封装件19包括封装底板191和封装盖板193,封装底板191和封装盖板19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永久式紧固连接、半永久式紧固连接或者可拆式紧固连接,本发明采用可拆式的紧固连接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封装底板191与封装盖板193共同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设置能量提供装置15和控制装置16,故能量提供装置15和控制装置16设置在封装底板191和封装盖板193之间,该容纳空间可以设置在封装底板191上或者封装盖板193上,本实施例采用设置在封装底板191上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封装底板191包括底板1911、第一板1913、第二板1915、第三板1917以及第四板1919,第一板1913、第二板1915、第三板1917以及第四板1919都与底板1911连接并构成了该容纳空间。底板1911和封装盖板1913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1918,当进行封装时,中轴12、主动轮14、从动装置18各自分别与一个位置对应的定位孔1918连接。当车轮10的从动轮数量增加时,封装底板191和封装盖板193也需要在对应的位置增加定位孔1918来与从动轮连接。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封装底板191和封装盖板193的结构可以互换。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变形实施例,封装盖板193可以省略。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变形实施例,第一板1913和/或第二板1915和/或第三板1917和/或第四板1919可以省略,只需要将能量提供装置15和控制装置16设置在底板1911上即可。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变形实施例,封装底板191可以省略,能量提供装置15和控制装置16直接设置在封装盖板193上。为了外观形状美观,封装底板191和封装盖板193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星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但是必须满足主动轮14、从动装置18以及中轴12的定位需要。

轮辋13跟主动轮14的配合可以是齿孔配合,齿齿配合或者摩擦配合,优选的,轮辋13与主动轮14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通孔或者通槽。当轮辋13与主动轮14通过齿齿传动或者摩擦传动时,轮辋13和/或主动轮14在两者的接触面上开设有通槽,用于排水、排泥沙或排除其他污质;当轮辋13与主动轮14通过齿孔配合时,在轮辋13和主动轮14两者之一上设置有齿,另一者设置有孔。当主动轮14上设置齿,轮辋13上设置通孔时,所述通孔贯穿轮辋13,通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主动轮14上的齿与轮辋13上的通孔进行配合传动时,齿从通孔的第一端进入通孔,在车轮10处于转动状态时,通孔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下面以轮辋13上设置通孔,而主动轮14上设置齿来进一步说明轮辋13跟主动轮14的齿孔配合。

请一并参考图3C、图3D和图4,轮辋13包括内圈131、外圈133以及连接圈135。内圈131和外圈133同轴套设,外圈133与轮胎11连接,内圈131与主动轮14、从动装置18接触,连接圈135设置在内圈131和外圈133之间以起到连接内圈131和外圈133的作用。外圈135与轮胎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紧固连接,即保证轮胎11和轮辋13是一体转动的。内圈131、外圈133以及连接圈135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三者都是单独生产制造后通过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也可以是三者中任意二者是一体成型,再与第三者通过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本发明采用内圈131、外圈133以及连接圈135是一体成型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连接圈13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图5所示,当连接圈135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连接圈135平行设置,轮辋13的剖面结构为多个“口”字型沿轮辋13圆周方向排列。本发明采用一个连接圈135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如图4所示,连接圈135可以设置在内圈131和外圈133中间的任意位置,轮辋13的剖面结构为“工”字形;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连接圈135设置在内圈131和外圈133两侧端部的连接处,轮辋13的剖面结构为“C”字形。本发明采用将连接圈135设置在内圈131和外圈133的轴向中心处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轮辋1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碳纤维或其他强度较高的材质,本发明采用金属材质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轮辋1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球形、方形或其他可转动的形状且与轮胎11的形状相匹配,本发明采用圆形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4,内圈131包括第一环体1311、第二环体1313以及第三环体1315,第一环体1311、第二环体1313和第三环体1315三者中的其中一个与至少一个连接圈135连接,连接圈135的宽度要小于或者等于与之连接的环体的宽度,本实施例采用第二环体1313与连接圈135连接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第一环体1311与第二环体1313之间以及第二环体1313与第三环体1315之间均开设有贯穿内圈131的通槽1319,在通槽1319中沿内圈13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1317,相邻两个连接柱1317之间形成通孔1318,通孔1318的第一端设置在内圈131靠近主动轮14的表面上,通孔1318的第二端设置在内圈131远离主动轮14的表面上,第一环体1311和第二环体1313以及第二环体1313和第三环体1315通过连接柱1317连接,即第一环体1311和第二环体1313之间形成有一圈通孔1318,第二环体1313和第三环体1315之间也形成一圈通孔1318。连接柱1317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椭圆柱形、圆角菱形或者其他可实现齿与通孔配合传动的形状,本发明采用圆柱形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由于连接柱1317的形状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或圆角菱形,故通孔1318内壁与齿的接触面是弧面,作为优选的,如图7所示,通孔1318沿轮辋13径向方向上的剖面结构为蜂腰状,也即通孔131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比通孔1318中间的直径大。第一环体1311、第二环体1313、第三环体1315以及连接柱1317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单独生产后通过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其他紧固连接方式连接。本发明采用四者是一体成型的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内圈131可以只包括两个环体,两个环体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与连接圈135连接,两个环体之间开设有贯穿内圈131的通槽1319,通槽1319中沿内圈13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1317,两个环体通过连接柱1317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柱1317之间形成所述通孔1318,也即此实施例中只形成了一圈通孔1318;内圈131也可以包括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环体,至少一个或多个环体与连接圈135连接,至少一对相邻环体之间开设有贯穿内圈131的通槽1319,通槽1319中沿内圈13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1317,并且该相邻环体的两个环体之间通过连接柱1317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柱1317之间形成所述通孔1318,也即通孔1318的圈数最多为n=m-1,其中n为通孔的圈数,m为环体的个数。

请参考图8A,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当主动轮14上设置齿,轮辋13a上设置通孔时,轮辋13a包括内圈131a、外圈133a以及连接圈135a,外圈133a与轮胎11连接,内圈131a与主动轮14和从动装置18接触,连接圈135a设置在内圈131a和外圈133a之间以起到连接内圈131a和外圈133a的作用。在内圈131a靠近主动轮14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一圈通孔1311a,通孔1311a穿过内圈131a并从连接圈135a连通外界,在连接圈135a上设置有出口1351a,出口1351a的数量和位置不作限定,本发明采用在连接圈895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出口1351a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也即本实施例中,通孔1311a的第一端即设置在内圈131a靠近主动轮14的内表面上,通孔1311a的第二端即设置在连接圈135a的两侧连通外界。

请参考图8B,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变形实施例,当主动轮14上设置齿,轮辋13g上设置通孔时,轮辋13g是一体成型的,轮辋13g的剖面结构为“一”字形。在轮辋13g靠近主动轮14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圈通孔131g,每个通孔131g都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出口133g,出口133g设置在轮辋13g的两侧与外界连通。本发明采用在轮辋13g靠近主动轮14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两圈通孔131g,每个通孔131g在轮辋13g的侧面对应设置有一个出口133g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9A,主动轮14包括一主动轮主体143和与轮辋上通孔1318匹配的主动齿141,主动轮主体143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145。通过主动轮14上的主动齿141与轮辋13上的通孔1318或通孔1311a的配合来实现主动轮14带动轮辋13转动,主动轮14的中心孔145与动力装置21连接。主动齿141的圈数要小于或者等于通孔1318或通孔1311a的圈数。主动轮14作为车轮10的动力轮,它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发明采用一个主动轮14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主动轮14设置在车轮10几何中心的水平轴面的下方,作为优选的,主动轮14设置在车轮10与地面的接触面靠前的位置处。从主动齿143的形状来分,主动轮14可以是直齿轮、斜齿轮、人字型齿轮、圆锥齿轮或者曲线齿轮等,本发明采用直齿轮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

请一并参考图9B、图10a、图10b、图10c以及图10d,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主动轮14与轮辋13的齿孔配合也可以设置成轮辋13b或13c或13d或13e上设置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主动轮14a上设置通孔143a的方式。轮辋13b或13c或13d或13e包括一轮辋主体131b或131c或131d或131e和设置在轮辋主体131b或131c或131d或131e靠近主动轮14a的内表面上的轮辋齿133b或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该轮辋主体131b或131c或131d或131e的轴向剖面结构为“工”字形,或“一”字形,或“凸”字形,或“C”字形。主动轮14a包括一主动轮主体141a,主动轮主体141a的中心设置中心孔145a用于与动力装置21连接,通孔143a的第一端设置在主动轮主体141a靠近轮辋13b的表面上设置,通孔143a的第二端设置在主动轮主体141a上的其他位置处,作为优选的,通孔143a的第二端设置在主动轮主体141a的侧面上。通孔143a的圈数要大于或等于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的圈数。通过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和通孔143a配合实现主动轮14a带动轮辋13b或13c或13d或13e转动。

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11,从动装置18本身不具有动力,只可在轮辋13的带动下转动,从动装置18的作用是保持车轮10的平衡并起到支撑的作用。从动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从动轮,本发明采用从动装置18包括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的位置不做限定,本发明采用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分开设置在车轮10几何中心的垂直轴线的两侧并与轮辋13接触来做示范性说明。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的大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本发明采用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两者的结构、形状、大小均一致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上设置有从动齿1811,通过从动齿1811与轮辋13上的通孔1318或1311a的配合从而实现轮辋13带动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转动,但从动齿1811的形状应与主动齿141的形状一致,即两者均是直齿、人字形齿、斜齿或者曲线齿。从动齿1811的圈数要小于或等于通孔1318或1311a的圈数,可以理解为通孔1318的圈数为两圈时,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上即各有两圈从动齿1811或者各有一圈从动齿1811,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与轮辋13通过齿和通孔1318或1311a的配合实现轮辋13带动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当轮辋13上设置通孔1318,主动轮14上设置主动齿141,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上也可没有设置从动齿1811,轮辋13与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通过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的外表面跟轮辋13靠近主动轮14和从动装置18的内表面摩擦传动。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变形实施例,当轮辋主体上设置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主动轮14a上设置通孔143a时,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上设置从动齿1811,从动齿1811的圈数要等于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的圈数,且从动齿1811的形状要与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的形状一致,即两者均是直齿、人字形齿、斜齿或者曲线齿;当轮辋主体上设置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主动轮14a上设置通孔143a时,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上也可设置通孔1318,通孔1318的圈数要大于或等于轮辋齿133b或133c或133d或133e的圈数。

请参考图11,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从动轮181和第二从动轮183两者的结构、形状、大小均一致,故采用第一从动轮181的结构来做示范性说明。第一从动轮18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定位轴1813,第一从动轮181通过第一定位轴1813与封装件19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定位轴1813上套有轴承1815,轴承1815可以是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等其他滚动轴承,本实施例中采用圆柱滚子轴承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轴承1815包括轴承内圈18151、轴承外圈18153和轴承连接圈18155(轴承连接圈18155即滚子),轴承内圈18151套在第一定位轴1813上,轴承外圈18155与从动齿1811连接,轴承连接圈18155设置在轴承内圈18151和轴承外圈18153之间。当车轮10转动时,第一从动轮181在轮辋13的带动下转动,轴承外圈18153随从动齿1811一起转动,而轴承内圈18151和第一定位轴1813均保持不转动。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第一定位轴1813和/或轴承1815可以设置在封装件19上,在第一从动轮181的中心处开孔,用于套住第一定位轴1813即可,只要实现从动轮181可以相对封装件19转动即可。

请参考图12,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变形实施例,从动装置18可以省略。车轮10f包括轮胎11f、动力装置12f、轮辋13f、控制装置14f、主动轮15f、锁合装置16f、能量供应装置17f、以及中轴18f。主动轮15f的数量为一个,轮胎11f与轮辋13f连接并一体转动,轮辋13f与主动轮15f连接并在主动轮15f的带动下转动,主动轮15f的轮壳即起到封装件的作用,能量供应装置17f、控制装置14f设置在主动轮15f的轮壳的内部。动力装置12f设置在主动轮15f的轮壳的内部并带动动力轮15f转动,中轴18f为主动轮15f的中心轴也为动力装置12f的中心轴,中轴18f是不转动的,动力装置12f为外转子电机。锁合装置16f与中轴18f连接以将车轮10f锁合到车辆上,中轴18f和锁合装置16f相对车辆是静止的。轮辋13f的内表面设置有齿,通过轮辋13f内表面上的轮辋齿131f与主动轮15f的主动齿151f一一固定对应啮合以进行动力传动。作为一种变形,轮辋13f与主动轮15f的传动方式也可以是齿和通孔的配合传动,即在轮辋13f和主动轮15f两者之一上设置通孔,另一者设置有齿或者轮辋13f和主动轮15f通过摩擦传动。

综上所述,主动轮14和从动装置18与轮辋13的传动方式可以是齿和通孔的配合传动、齿和齿的配合传动或者摩擦传动,本实施例采用齿和通孔的配合传动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也即本实施例中以主动轮14上形成主动齿141,而轮辋13上形成通孔1318或1311a,从动装置18上设置从动齿1811的方式来配合传动。齿和通孔的配合传动方式有利于排水和排泥沙或排出其他污质,使车轮10可以适用于雨水、泥沙或者尘土等条件恶劣的路况。

请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1设置在主动轮14上并带动主动轮14转动,动力装置21的中心设置有中心轴211,中心轴211与主动轮14的中心孔145连接,即动力装置21与主动轮14采用同一根中心轴211,中心轴211与封装件19固定连接。当动力装置21带动主动轮14转动时,中心轴211相对于封装件19是固定不动的,此时,动力装置21采用外转子电机。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当动力装置21与主动轮14采用偏心设置时,动力装置21通过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摩擦传动或者链传动将动力传递给主动轮14,动力装置21可以是外转子电机,也可以是内转子电机。

请再参考图1,能量供应装置15设置在封装底板191的容纳空间内或者直接设置在底板1911或封装盖板193上,能量供应装置15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组,本发明采用能量供应装置15包括第一电池模组151、第二电池模组153以及第三电池模组155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第一电池模组151、第二电池模组153以及第三电池模组155分开设置在封装底板191的容纳空间或者底板1911的不同的位置处,从而分散了能量供应装置15的体积。作为优选的,第一电池模组151、第二电池模组153和第三电池模组155以车轮10的质心为中心而均匀设置,从而能生产制造出更小尺寸的车轮10,从8英寸的小车轮到28英寸的大车轮都可以进行生产制造,而且能量供应装置15的电池总容量也会增大,增强了车轮10的续航能力。

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14,控制装置16设置在封装底板191的容纳空间内或者直接设置在底板1911或封装盖板193上,控制装置16包括电池管理系统161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163,电池管理系统161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163可以集成在一个控制装置16上;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控制装置16,其中一个控制装置16上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161,另一个控制装置16上设置有动力装置控制系统163。本发明采用两者集成在一个控制装置16上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电池管理系统161的作用是可以控制能量供应装置15输出给动力装置21的输出功率,动力装置控制系统163的作用是可以控制动力装置21本身的输出功率。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161可以控制第一电池模组151、第二电池模组153以及第三电池模组155同时、依次或间歇地给动力装置21提供能量,从而达到控制能量提供装置15的输出功率的目的。电池管理系统16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口1611和至少一个USB接口1613,充电口1611用来给能量供应装置15的第一电池模组151、第二电池模组153以及第三电池模组155充电,至少一个USB接口1613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或者给外界移动设备充电。本发明采用一个充电口1611和一个USB接口1613进行示范性说明,充电口1611和USB接口1613的数量在此不作限定。作为变形,充电口1611和/或USB接口1613也可以设置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163上。

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15,锁合装置17用于将车轮10与车辆组装置进行组装。所述车辆包括车辆组装部20,锁合装置17包括扣合件171、连接杆173和紧固件175连接,扣合件171和紧固件175可转动地连接,将扣合件171转动一定角度后即完成扣合件171和紧固件175松开,再将171转动一定角度后即将扣合件171与紧固件175扣紧。紧固件175与连接杆173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焊接、螺栓连接或者固定铆接等,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销连接或者键连接等。连接杆173上远离扣合件17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731,锁合装置17通过第一连接孔1731与中轴12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扣合件171与连接杆213是固定连接来做示范性说明,在此不作限定。作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扣合件171可以省略,直接用绳子或其他紧固件将车辆车架的连接部与连接杆173固定即可。作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变形,锁合装置17也可直接固定在封装件19上。车轮10与车辆具体的组装过程为:先将扣合件171转动一定角度使紧固件175和扣合件171松开,然后将车辆车架的连接部20穿过紧固件175后与中轴12连接,最后将扣合件171转动一定角度后与紧固件175扣紧即完成了车轮10与车辆组装部20的组装。作为一种变形,车辆连接部20也可直接固定连接在封装件19上。

作为一种变形实施例,车轮10上还设置有一启动装置(图未示),该启动装置(图未示)与控制装置16电性连接,启动装置(图未示)通过线路安装到车辆的方向控制装置上(例如把手、方向盘等)。启动装置的作用是控制车轮10的电力驱动模式,可以启动或停止电力驱动,也可以使车轮10进行加速或者减速。该启动装置(图未示)可以是开关、油门或者按钮。当骑车人需要电力驱动时,只需通过控制启动装置(图未示)即可实现电力驱动;当骑车人需要人力脚蹬时,再通过控制启动装置(图未示)关闭电力驱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采用前文所述的车轮10或车轮10f,该车辆只需将现有车辆的前车轮拆除,通过锁合装置17的作用将车辆组装部20与中轴12固定连接后扣紧,即安装上车轮10或车轮10f,就可以实现人力驱动与电动驱动的双重选择,安装简便,更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当然也可以直接将车辆组装部20直接固定在车轮10的封装件19上,也可实现人力驱动与电动驱动的双重选择。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车辆主要为人力驱动或者电力驱动的车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其可与车辆的组装部连接,所述车轮包括轮辋、主动轮、动力装置和封装件,所述封装件用于跟车辆组装部固定连接,所述轮辋环设在封装件外围,所述动力装置与主动轮连接并驱动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与封装件转动连接并与轮辋接触,轮辋和主动轮两者之一设置有齿,另一者设置有通孔,通过齿与通孔的配合实现主动轮带动轮辋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只需将车轮的封装件与车辆的组装部连接即可装,安装、拆卸十分方便,而且除了可以在正常路面行驶,因为齿和通孔配合传动的存在,可以排水、排水或排除其他污质,可以适用于雨水、泥沙等条件恶劣的路况。

更进一步的,所述车轮进一步包括从动装置,从动装置与轮辋接触并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从动装置的设置使车轮在运转状态时可以保持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上述车轮的车辆,通过轮辋和主动轮配合实现动力传动,可以实现传统脚蹬以及电动车的两种模式的自由转换;另外主动轮和轮辋通过齿和通孔的配合有利于排水、排泥沙或排出其他污质,使车辆可以适用于雨水、泥沙或者尘土等条件恶劣的路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