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簧卡接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65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扭簧卡接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扭簧卡接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采用扭簧作为开启装置的三厢车,为避免行李箱盖两个扭簧之间发生干涉,会在两个扭簧件之间安装扭簧卡接支架来分离两个扭簧,而由于扭簧卡接支架自身结构所限,在扭簧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扭簧脱出扭簧卡接支架的情况,导致行车过程中两个扭簧干涉,而发出异响,严重时出现扭簧磨损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乘员的乘车舒适性和乘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扭簧卡接支架,该支架通过自身结构可有效避免两个扭簧之间干涉现象的发生,从而避免了两个扭簧的干涉异响和磨损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扭簧卡接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安装部,所述支架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用于与车辆固定;扭簧安装部,所述扭簧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扭簧安装部包括两个扭簧安装槽以及用于将所述两个扭簧安装槽彼此分隔开的中间隔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通过设置扭簧安装槽,可使两个扭簧在行车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有效避免两个扭簧之间干涉现象的发生,进而避免了两个扭簧的干涉异响和磨损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扭簧安装部包括:上连接壁和下连接壁,所述上连接壁的上端和所述下连接壁的下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架本体,所述上连接壁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壁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中间隔壁的第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连接壁和所述下连接壁关于所述中间隔壁上下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连接壁和所述下连接壁中的每一个均为弧形连接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扭簧安装部还包括:上挡板部和下挡板部,所述上挡板部的下端和所述下挡板部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中间隔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上挡板部与所述中间隔壁以及所述下挡板部与所述中间隔壁之间各限定出一个所述扭簧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挡板部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上连接壁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挡板部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下连接壁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挡板部和所述下挡板部中的每一个均构造为“L”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扭簧安装槽的槽口处收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安装部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扭簧在扭簧卡接支架中的安装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扭簧卡接支架10、支架本体1、通孔11、支架安装部2、扭簧安装部3、扭簧安装槽31、中间隔壁32、上连接壁33、下连接壁34、上挡板部35、下挡板部36、安装路径4、扭簧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10。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1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安装部2以及扭簧安装部3。

支架安装部2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且用于与车辆固定。装配时,在车辆相应位置的钣金上开孔,支架安装部2卡接在该孔内,从而可将扭簧卡接支架10固定在车辆上,且装拆快速、方便。通过在不同车型的车辆上开孔,可将扭簧卡接支架10应用在不同车型上,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扭簧卡接支架10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架安装部2与车辆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采用螺接固定,装拆方便,有利于易损件的更换。

扭簧安装部3设置在支架本体1上。具体地,扭簧安装部3可以包括两个扭簧安装槽31以及中间隔壁32,中间隔壁32用于将两个扭簧安装槽31彼此分隔开。安装扭簧20时,两个扭簧20分别沿如图3中的安装路径4(即,虚线箭头所示路径)卡接至两个扭簧安装槽31中,并且扭簧安装槽31可以避免扭簧20脱出,本实用新型的扭簧卡接支架10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10,通过设置扭簧安装槽31,可使两个扭簧20在行车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有效避免两个扭簧20之间干涉现象的发生,进而避免了两个扭簧20的干涉异响和磨损现象。

如图1所示,扭簧安装部3可以包括上连接壁33和下连接壁34。上连接壁33的上端和下连接壁34的下端分别连接至支架本体1,上连接壁33的下端与下连接壁34的上端分别与中间隔壁32的第一端(即图1中的左端)相连。

优选地,上连接壁33和下连接壁34关于中间隔壁32上下对称。并且上连接壁33和下连接壁34中的每一个均为弧形连接壁。在扭簧20的安装过程中,弧形连接壁有利于为扭簧20导向,从而方便了扭簧20的安装。

扭簧安装部3还可以包括上挡板部35和下挡板部36。上挡板部35的下端和下挡板部36的上端分别与中间隔壁32的第二端(即图1中的右端)相连,上挡板部35与中间隔壁32限定出一个扭簧安装槽31,下挡板部36与中间隔壁32之间限定出另一个扭簧安装槽31。两个扭簧20分别卡接在两个扭簧安装槽31里,由此可有效避免两个扭簧20之间发生干涉而导致的异响和磨损现象。

上挡板部35的自由端向靠近上连接壁33的方向延伸,下挡板部36的自由端向靠近下连接壁34的方向延伸。上挡板部35与下连接壁34部分地包围扭簧20。

由于扭簧20在运动过程中将产生左右方向的运动,有脱出扭簧安装槽31的趋势,因此上挡板部35和下挡板部36中的每一个均构造为“L”形。“L”形结构可使上挡板部35和下挡板部36更好地包围扭簧20,并且“L”形结构的短肢(即自由端处)可有效防止扭簧20从扭簧安装槽31中脱出,从而避免两个扭簧20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扭簧安装槽31的槽口处收窄,以使槽口的宽度小于扭簧20的截面直径,由此可进一步限制扭簧20从扭簧安装槽31中脱出,从而保证了扭簧20安装的可靠性。

可选地,支架安装部2固定在支架本体1的顶部。支架本体1上可以设置通孔11,通孔11可以减轻扭簧卡接支架10的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扭簧卡接支架10。该扭簧卡接支架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防止扭簧20干涉而产生的异响和磨损,有利于乘员的乘车舒适性和乘车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