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组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543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车辆组件系统及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文件通常涉及车辆翼子板,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不同的翼子板附接至共同前端结构的系统。



背景技术:

翼子板是车辆的共同部件并且提供针对泥土、石头或者由转动的轮胎掷向空中的其他道路喷射物或杂物的保护。前部翼子板和后部翼子板通常是冲压成型的并且包括一体成型并且沿翼子板延伸以附接至车辆的前端结构(例如,翼子板支承梁)的凸缘。翼子板10可适应如图1中所示的翼子板凸缘12和车辆前端结构14之间的直接附接,或者翼子板10'可能需要局部支架(例如,支架16)以桥接如图2中所示的翼子板凸缘12'和前端结构14之间的间隙(G1)。附接翼子板的方式取决于翼子板的形状,翼子板的形状则根据车辆模型的不同而变化。

考虑到不同车辆模型之间翼子板形状的差异,每个局部支架通常是专门设计的。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由于支架设计、制造和安装成本引起的整体成本的上升。此外,如图3中所示,使用局部支架(例如,支架18)固定翼子板10'在发动机室内的前端结构14和翼子板10'之间造成视觉可见的不期望的间隙(G2)。

使用局部支架的又一缺陷在于局部支架附接至翼子板处的点的升高。如图2和图3中所示,附接点位于车辆的发动机罩20下方的一距离(D1和D2)处,与图1所示翼子板凸缘12'直接附接至前端结构14相比,附接点如此定位使得硬点更接近发动机罩的外部表面。换言之,距离D大于距离D1或D2(D>D1>D2)。

近些年来,由于制造商将注意力集中于在行人车辆碰撞时更加行人友好的车辆设计上,这样的硬点受到了限制。实际上,发动机罩和发动机室设计已经经过许多细微的改变以确保在被行人撞击时容易塌陷,以使得如今售出的绝大多数车辆的设计元素旨在使得在这样的碰撞中对行人的撞击变得柔和。一种这样的设计元素是增大发动机罩和发动机之间的变形空间。通过使用局部支架来形成硬点显然与最近的改进相违背,并且降低了在车辆行人碰撞期间对行人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需要将具有不同形状的翼子板附接至车辆的共同前端的简单廉价的方法。理想情况下,解决方案将适应不同车辆模型的不同翼子板形状,从而允许翼子板的更高水平的技艺。此外,该解决方案将消除对局部支架的需求以及由支架的使用经常造成的不美观的间隙。最后,该解决方案将确保附接点邻近共同前端,从而在车辆行人碰撞情况下提供更安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组件系统,包括:用于第一车辆模型的第一翼子板,第一翼子板具有包括向下竖凸缘的第一形状;用于第二车辆模型的第二翼子板,第二翼子板具有包括向下竖凸缘的第二不同形状;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以及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支撑件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附接至第一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或第二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的下部延伸并且附接至前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的厚度大于第一车辆模型的向下竖凸缘的厚度或第二车辆模型的向下竖凸缘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为翼子板支撑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翼子板支撑梁为液压成型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延伸第一翼子板或第二翼子板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包括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附接至第一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或第二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的下部延伸并且附接至前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直接附接至前端结构,因而消除前端结构与第一翼子板或第二翼子板之间的不美观的间隙,并且确保附接点不升高到前端结构之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在沿前端结构的至少三个位置处附接至前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组件系统,包括:用于第一车辆模型的具有向下竖凸缘的第一形状翼子板;用于第二车辆模型的具有向下竖凸缘的第二形状翼子板;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以及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支撑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共形于第一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或第二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的一部分并且附接至第一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或第二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第二表面共形于前端结构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为翼子板支撑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翼子板支撑梁为液压成型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延伸第一形状翼子板或第二形状翼子板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共形于第一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或第二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的一部分并且附接至第一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或第二形状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第二表面共形于前端结构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组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将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车辆前端连接至两个冲压翼子板中的一个的方法,其中,针对第一车辆模型设计的第一冲压翼子板具有第一形状并且包括向下竖凸缘,并且针对第二车辆模型设计的第二冲压翼子板具有不同的第二形状并且包括向下竖凸缘,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冲压翼子板和第二冲压翼子板中的一个冲压成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将支撑件的第一构件附接至冲压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以及将支撑件的第二构件附接至共同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为翼子板支撑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翼子板支撑梁是液压成型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大体上延伸第一翼子板或第二翼子板的长度。

根据本文描述的目的和益处,一种车辆组件系统包括:用于第一车辆模型的第一翼子板,所述第一翼子板具有包括向下竖凸缘的第一形状;用于第二车辆模型的第二翼子板,所述第二翼子板具有包括向下竖凸缘的第二不同形状;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以及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一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或所述第二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并且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一构件的下部延伸并且附接至所述前端结构。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厚度大于第一车辆模型的所述向下竖凸缘或第二车辆模型的所述向下竖凸缘的厚度。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一体成型。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为翼子板支撑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翼子板支撑梁为液压成型管。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大体上延伸所述第一翼子板或所述第二翼子板的长度。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包括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和所述后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一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或所述第二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并且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一构件的下部延伸并且附接至所述前端结构。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件直接附接至所述前端结构,因而消除了所述前端结构与所述第一翼子板或所述第二翼子板之间的不美观的间隙,并且确保附接点不升高到所述前端结构之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在沿所述前端结构的至少三个位置处附接至所述前端结构。

在第二可能的实施例中,一种车辆组件系统包括:用于第一车辆模型的具有向下竖凸缘的第一形状翼子板;用于第二车辆模型的具有向下竖凸缘的第二形状翼子板;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以及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大体上共形于所述第一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或所述第二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的一部分并且附接至所述第一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或所述第二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并且第二表面大体上共形于所述前端结构的一部分。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是翼子板支撑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翼子板支撑梁是液压成型管。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大体上延伸所述第一形状翼子板或所述第二形状翼子板的长度。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至少两个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大体上共形于所述第一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或所述第二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的一部分并且附接至所述第一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或所述第二形状翼子板的所述向下竖凸缘,并且第二表面大体上共形于所述前端结构的一部分。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的车辆组件系统。

在第三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一种将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车辆前端连接至两个冲压翼子板之一的方法,其中,针对第一车辆模型设计的第一冲压翼子板具有第一形状并且包括向下竖凸缘,针对第二车辆模型设计的第二冲压翼子板具有不同的第二形状并且包括向下竖凸缘,该方法包括步骤:将所述第一冲压翼子板和所述第二冲压翼子板中的一个冲压成所述第一形状或所述第二形状;将支撑件的第一构件附接至冲压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以及将支撑件的第二构件附接至所述共同前端。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一体成型。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是翼子板支撑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翼子板支撑梁是液压成型管。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支撑件大体上延伸所述第一翼子板或所述第二翼子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将具有不同形状的翼子板附接至车辆的共同前端的简单廉价的方法。理想情况下,解决方案将适应不同车辆模型的不同翼子板形状,从而允许翼子板的更高水平的技艺。此外,该解决方案将消除对局部支架的需求以及由支架的使用经常造成的不美观的间隙。最后,该解决方案将确保附接点邻近共同前端,从而在车辆行人碰撞情况下提供更安全的车辆。

在以下说明中示出并描述了将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车辆前端结构连接至不同的冲压翼子板的车辆组件系统和相关方法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意识到,该系统和方法能够具有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所提供并描述的方法和组件的前提下,该系统和方法的多个细节能够具有各种改进。因此,附图和说明应当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此处并且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例示了将多个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连接至具有不同形状的冲压翼子板的车辆组件系统和方法的若干方面,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其特定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直接附接至车辆前端结构的现有技术翼子板凸缘的剖面图;

图2为使用第一局部支架附接至车辆前端结构的现有技术翼子板凸缘的剖面图;

图3为使用第二局部支架附接至车辆前端结构的现有技术翼子板凸缘的局部侧视图;

图4为直接附接至车辆前端结构和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的支撑件的剖面图;

图5为直接附接至车辆前端结构和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的不同的支撑件的剖面图;

现将详细参照将多个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连接至具有不同形状的冲压翼子板的车辆组件系统和方法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代表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4,其例示了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22。在所述实施例中,前端结构22为翼子板梁,更具体地,前端结构22为液压成型管。在替代实施例中,前端结构可包括车辆的车架或其他结构。

为了便于显示,支撑件24示出为基本的L形构造并且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32。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32可焊接在一起,又或者彼此附接。支撑件24包括第一表面26和第二表面28。第一表面26附接至第一车辆模型或第二车辆模型的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28。如图所示,支撑件24的厚度大于向下竖凸缘28的厚度。第二表面28相似地附接至前端结构22。应当注意,支撑件的形状可由基本L形构造改变以适应与翼子板、或更具体地,与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的不同的附接点。

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件34保持基本上L形的构造,但是形状远比图4中所示的基本L形的构造更加复杂。考虑到车辆翼子板通常与前端结构接近,并且期望使得支撑件/前端结构附接点尽可能靠近前端结构,尽管其他形状能够达到相同的作用,但是一些类型的L形构造在大部分时候将满足设计目标。例如,替代支撑件可在前端结构的上表面下方延伸,并且与前端结构的外表面和上表面均接触。此外,支撑件与向下竖凸缘之间的附接点可位于前端结构的上表面下方。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支撑件34包括第一构件36和从第一构件的下部延伸的第二构件38。如图所示,在所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构件38包括类似脚的两个部分40和42。每个部分40和42包括用于将支撑件34附接至前端结构22的一个或多个孔口44。如图所示,孔口可以是圆孔、槽或意在适应车辆的支撑件34和/或其他零件的装配的其他形状。

如图5中虚线所示,前端结构22可采用几乎任何形状,包括所示的弯曲形状,并且支撑件34和部分40和42的形状同样被设定成适应附接至前端结构。按照车辆设计要求,使用液压成型使得前端结构能够采用复杂的形状,具有或者不具有凹面。必要地,相应的支撑件部分40和42的至少下表面46和48的形状被设定成以大体上共形于前端结构22的局部部分,即,支撑件34附接至前端结构的区域。这种灵活性确保附接点不升高到前端结构22之上,因而在发动机罩与发动机之间保留期望的变形空间量,并且在车辆行人碰撞事件中保护行人。

除了形状上的灵活性之外,支撑件34(在图5中分开示出)的长度也能够变化。在所述实施例中,支撑件34大体上延伸翼子板的长度,翼子板在图5中由向下竖凸缘28表示。照此,支撑件可包括多于两个支撑件部分,以便沿翼子板的长度提供足够的支撑。换言之,支撑件可包括任何数量的支撑件部分或脚,支撑件部分或脚以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两个支撑件部分40和42相同的方式附接至前端结构22。替代性地,第二构件38可延伸翼子板的长度。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车辆组件系统可利用不只一个支撑件代替单一纵长支撑件。例如,前支撑件可更靠近车辆的前部被附接并且后支撑件可距离车辆的前部一定距离被附接。在这样的替代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可包括第一表面或构件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或构件大体上共形于用于附接至该第一表面或构件的向下竖凸缘28的相应部分,并且第二表面大体上共形于前端结构22的一部分。换言之,多个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可与上述支撑件34相似,但具有不同的形状以适应前端结构22以及特定支撑件附接的向下竖凸缘28的形状。

如上所述,前端结构22至少对于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是共有的。类似地,向下竖凸缘28至少对于用于第一车辆模型的第一翼子板和用于第二车辆模型的第二翼子板是共有的。换言之,不考虑从一个车辆模型到另一个车辆模型的翼子板的形状,与支撑件34的第一构件36配合的向下竖凸缘28的表面是相同的。这会需要向下竖凸缘28的厚度或其他尺寸的局部变化,但是凸缘表面必须配合支撑件34。在所述实施例中,支撑件34焊接至向下竖凸缘28。然而,本领域中已知并且可使用其他附接二者的方法(例如,铆接)。

根据将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车辆前端连接至两个冲压翼子板之一的方法,针对第一类型的车辆设计的具有第一形状并且包括向下竖凸缘的第一翼子板或针对第二类型的车辆设计的具有不同的第二形状并且包括向下竖凸缘的第二翼子板被冲压成型。然后将支撑件的第一构件附接至冲压翼子板的向下竖凸缘,以及将支撑件的第二构件附接至共同前端。

如上所述且如图5中所示,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一体成型。此外,第一车辆模型和第二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22为翼子板支撑梁。更具体地,翼子板支撑梁为液压成型管。还如上所述,支撑件34大体上延伸第一翼子板或第二翼子板的长度。

总而言之,本申请中说明了由将多个车辆模型共有的前端结构连接至与车辆连接的不同的冲压翼子板的车辆组件系统和相关方法产生的多个有益效果。该系统和方法提供了将具有不同形状的翼子板附接至车辆的共同前端的简单廉价的方式。这使得单独翼子板具有更高水平的技艺。此外,该系统消除了对局部支架的需要以及由于使用这种支架经常造成的不美观的间隙。最后,该系统确保了与共同前端的附接点邻近该前端,从而在车辆行人碰撞事件中提供更安全的车辆。

以上所述出于解释和说明目的给出。并不意味着排除或将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准确形式。基于以上教导可以得到显而易见的改进和变型。当所附权利要求在清楚、合法且等效授权的范围进行解释时,全部这些改进和变型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