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梯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9982阅读:2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梯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梯形结构。



背景技术:

前桥是传递车架与前轮之间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的装置,前桥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的转向梯形,即空间四连杆机构,包括转向梯形臂、转向横拉杆和车桥主梁。转向横拉杆的两端上与转向梯形相连的接头为球头销结构,转向梯形臂主体上设有与球头销相适配的通孔,转向梯形臂与转向横拉杆间通过球头销铰接固定。

为了减少配件储备成本及管理成本,不同轴距的车型普遍采用相同的前桥,导致内外轮转角不协调,造成轮胎的异常磨损,以及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等问题。而在仅调节转向横拉杆长度的情况下,转向横拉杆长度的伸长和缩短会导致前桥的车轮前束值偏离设计值,从而破坏了设计的四轮定位参数,同样会造成轮胎的异常磨损,也会影响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在不影响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的前提下对转向梯形的尺寸进行调节的转向梯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转向梯形尺寸可调节的转向梯形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向梯形结构,包括转向梯形臂和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梯形臂包括转向梯形臂主体,所述转向横拉杆包括球头销,所述转向梯形臂还包括调整片和紧固螺母,所述球头销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锥,所述转向梯形臂主体上设有与球头销的下部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球头销穿过通孔后用紧固螺母固定,所述调整片固定在通孔与球头销之间,所述调整片、通孔和球头销的下部的锥度相等,所述通孔上端的半径、调整片上端的半径和球头销上端的半径相等,所述通孔下端的半径、调整片下端的半径和球头销下端的半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母与转向梯形臂主体间设有限位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销上设有转向梯形臂主体的限位座。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片的高度等于通孔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片的个数为偶数个。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销的下部的锥度为1∶6-1∶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球头销、通孔和调整片的锥度、上下端的半径参数一致,可实现球头销中心轴位置的快速、稳固偏移,通过调整调整片的装配位置,就可以实现转向横拉杆距离的调整,操作简便且稳固;便于汽车厂根据生产车型的轴距调节转向梯形尺寸,不影响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结构简单,现有配件的通用性高,改造成本较小,易于加工,开发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未调整调整片前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调整调整片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的调整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表示调整片的厚度尺寸,h表示调整片的高度尺寸)。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未调整调整片前的梯形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L表示未调整调整片前转向横拉杆的长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调整调整片后的梯形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L+2a表示调整调整片后转向横拉杆的长度)。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未调整调整片前的局部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调整调整片后的局部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的转向梯形臂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m表示通孔的深度)。

标号说明:

1-转向梯形臂;2-转向横拉杆;3-限位座;4-限位垫片;

11-转向梯形臂主体;12-调整片;13-紧固螺母;14-通孔;21-球头销; 121-第一调整片组;122-第二调整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孔、球头销和调整片的锥度、半径的参数一致,通过调整调整片的装配位置,就可实现球头销中心轴位置的快速、稳固偏移,从而实现转向横拉杆长度的调整。

请参阅图1-8,本实施例的转向梯形结构,包括转向梯形臂1和转向横拉杆 2,所述转向梯形臂1包括转向梯形臂主体11,所述转向横拉杆2包括球头销 21,所述转向梯形臂1还包括调整片12和紧固螺母,所述球头销21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锥,所述转向梯形臂主体11上设有与球头销21的下部相适配的通孔14,所述球头销21穿过通孔14后用紧固螺母固定,所述调整片12固定在通孔14与球头销21之间,所述调整片12、通孔14和球头销21的下部的锥度相等,所述通孔14上端的半径、调整片12上端半径和球头销21上端的半径相等,所述通孔下端的半径、调整片下端的半径和球头销下端的半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球头销21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锥,与球头销21下部相适配的通孔14为锥形长槽孔,通孔14的上端长度为球头销21上端的半径与调整量之和,下端长度为球头销21下端的半径与调整量之和,通孔 14上端的半径、调整片12上端的半径和球头销21上端的半径相等,通孔14下端的半径、调整片12下端的半径和球头销21下端的半径相等,调整片12的内外侧为与通孔和球头销的锥度相等;球头销21穿过通孔14后,在球头销21和通孔14间装配调整片12,调整片12分布在球头销21的两侧,且装配在通孔 14内,调整片12的厚度根据车型配置需求的调整量而定,即每块调整片12的厚度为调整量除以调整片12的个数,得到每块调整片12的厚度;根据车型的轴距需求调整调整片12后用紧固螺母固定,使得转向梯形臂1主体固定在转向横拉杆2上。

具体调整过程为:当需要调整转向横拉杆2长度时,通过改变球头销21和通孔14两侧间的调整片12的个数,就可调节转向横拉杆2的球头销21中心轴的相对距离,进而改变转向横拉杆2的长度。例如,当转向横拉杆2需要伸长时,一侧的转向梯形臂1上的调整片12的调整方式为:松开紧固螺母,取下球头销21左侧相应厚度对应的调整片12的个数,移装至球头销21右侧的通孔14 内,重新锁紧紧固螺母。因调整片12、球头销21和通孔14的锥度相等,装配后可完全贴合,保证结构连接的紧固,并能使球头销21的中心轴位置实现偏移;另一侧的转向梯形臂1上的调整片12的调整方式一样,从而实现了转向横拉杆 2长度的调整,且不改变汽车四轮定位参数,完成了转向梯形尺寸的调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球头销、通孔和调整片的锥度、上下端的半径参数一致,装配后可完全贴合,可实现球头销中心轴位置的快速、稳固偏移;通过调整调整片的装配位置和个数的移装,就可以实现转向横拉杆上球头销中心轴的偏移,实现转向横拉杆长度的调整,操作简便且稳固;便于汽车厂根据生产车型的轴距调节转向梯形尺寸,不影响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结构简单,现有配件的通用性高,改造成本较小,易于加工,开发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母与转向梯形臂主体11间设有限位垫片4。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限位垫片,使得调整片不会从通孔上端跳脱,保证调整后尺寸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销21上设有转向梯形臂主体11的限位座。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限位座3使得转向梯形臂在球头销上的位置固定,也保证调整片不会从通孔下端跳脱,保证调整后的转向梯形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片12的高度等于通孔14的深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调整片的高度与通孔的深度相等,使得调整片在移装过程中不会滑移,保证了调整后的尺寸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片12的个数为偶数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偶数个的调整片便于通过调整量来确定调整片的厚度,也便于计算调整过程中移装的调整片个数。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销21的下部的锥度为1∶6-1∶10。

由上述描述可知,球头销的下部锥度为1∶6-1∶10时,转向梯形臂与转向横拉杆间的配合更牢固,且便于球头销、调整片和通孔的制造。

请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

一种转向梯形结构,包括转向梯形臂1和转向横拉杆2,所述转向梯形臂1 包括转向梯形臂主体11,所述转向横拉杆2包括球头销21,所述转向梯形臂1 还包括调整片12和紧固螺母,所述球头销21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锥,所述转向梯形臂主体11上设有与球头销21的下部相适配的通孔14,所述球头销 21穿过通孔14后用紧固螺母固定,所述调整片12固定在通孔14与球头销21 之间,所述调整片12、通孔14和球头销21的下部的锥度相等,所述通孔14上端的半径、调整片12上端的半径和球头销21上端的半径相等,所述通孔14下端的半径、调整片12下端的半径和球头销下端的半径相等,所述紧固螺母与转向梯形臂主体11间设有限位垫片4,所述球头销21上设有转向梯形臂主体11 的限位座,所述调整片12的高度h等于通孔14的深度m,所述调整片12的个数为6个,球头销21两侧的调整片12个数各为3个;

如图1、图6和图8中所示,未调整前,球头销21左右两侧的调整片12个数均为3个,形成第一调整片组121,每个调整片12的厚度为a,第一调整片组121的高度h与通孔14的深度m相等,对应的转向梯形的尺寸如图4所示,转向横拉杆2两端球头销21中心轴间的长度距离为L;将球头销21左侧的调整片12移装1个到球头销21右侧上,形成第二调整片组122,即球头销21左侧调整片12的个数为2个,球头销21右侧调整片12的个数为4个,调整片12 调整后的结构如图2和图7所示,对应调整后的转向梯形尺寸如图5所示,转向横拉杆2两端球头销21中心轴间的长度距离为L+2a;转向横拉杆2长度调整过程中,汽车四轮定位参数未改变,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完成转向梯形尺寸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梯形结构,球头销、通孔和调整片的锥度、上下端的半径参数一致,可实现球头销中心轴位置的快速、稳固偏移,配后可完全贴合,保证结构连接的紧固;通过调整调整片的装配位置和个数的移装,就可以实现转向横拉杆两端的球头销中心轴的距离,从而调整了转向横拉杆的长度,操作简便且稳固;便于汽车厂根据生产车型的轴距调节转向梯形尺寸,不影响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结构简单,现有配件的通用性高,改造成本较小,易于加工,开发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