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单双人交替使用的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81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单双人交替使用的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单双人交替使用的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167933Y公开了一种单双人两用安全脚踏自行车,由车头、车架、椅架和前后鞍座、脚踏、链盘、飞轮、链条、车轮、扶手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左、右脚踏为双脚踏,该双脚踏通过连结块连为一体,双脚踏可折叠,折叠后相互重合,并由脚踏上的螺钉卡住,后鞍座固定安装在椅架上,安全轮安装在安全支承架上,安全支承架的连结板固定在后车轮轴和车架上,安全支承架可折叠,折叠后通过带钩销钉钩挂于车架附承上。该专利提供的单双人两用安全脚踏自行车,将现有自行车的左右单脚踏改为双脚踏,后椅架上安装一后鞍座,在后轮轴和后车架两侧安装布安全支承架和安全轮,双脚踏折叠后可变为单脚踏,安全支承架也可折叠后钩挂于率架附承上。

中国专利205365920U公开了一种单双人转换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把、车把立管、前叉、前轮、前车座、前车座立管、后叉、后轮、后车座、后车座架、前驱动力机构、后驱动力机构、货架构成,其特征在于:车把、车把立管、前叉、前轮依次连接,前车座、前车座立管、后叉、后轮依次连接,车把立管、前车座立管和车架固定连接,货架前后端分别与前车座立管和后车座架连接,后车座架为矩形竖向支架,后车座固定在后车座架上端,后车座架下端分别固定在后叉轮轴孔同侧,前驱动力机构与车架和后轮连接,后驱动力机构与车架和前驱动力机构连接,通过后车座及后车座架的升降实现单双人骑行的转换。包括双轮、双车座、双驱动力,前车座立管和后车座架均与后轮连接,构成向上的夹角,保障前后车座有较宽的后车座架为两立管可伸缩的矩形竖向支架,可大幅度地升降,实现后车座空间位置的灵活转换,通过后车座及后车座架的升降,非常方便地实现单双人骑行的转换,单人骑行时后车座降至最低变货架;蹬力协调器对前后蹬力进行协调,双人骑行体验感好,通过对后链轮和与之相连的前链轮半径大小的控制,后蹬位加力时对 比前蹬位,能实现变速或等速的功能。该实用新型结构紧奏、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折叠,使用方便。

但是,上述专利虽然能实现普通自行车单人骑行和双人骑行,以及能组合折叠,但是还存在结构的不合理、使用不方便、以及缺少互动的趣味性和不能实现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通过在车架分别设置了车把的折叠装置、车身的折叠装置、三角支架和动力传动装置,同时通过双套脚蹬传动装置,并且设置了按照角度设置的多个立管和横管,实现双人和单人分别骑行、双人同时骑行,尤其是适合小孩在前座的乘坐,不仅方便、实用性强,还能增加了互动的趣味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单双人交替使用的折叠自行车,包括分别设置在车架前后端的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架的中间位置按照前后顺序设置的第二脚踏装置和第一脚踏装置,所述第一脚踏装置和第二脚踏装置通过链条进行动力传动,所述前轮上的前轴与前车叉固定连接,所述前车叉的上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把的角度调整座枢轴连接,所述角度调整座与车把的把立管连接,所述前车叉和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通过前折叠件与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端部设有第二立管,所述第二立管和前折叠件之间设有第三立管,所述第二立管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后折叠件和下折叠件与第一立管连接,所述第一立管与三角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架通过安装架与后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管和第三立管分别设有通过第一车座插管和第二车座插管连接的第一车座和第二车座。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立管和第三立管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立管与第二立管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范围15°~30°。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角为15°、20°、25°或30°。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立管设有通过第三车座插管连接的第三车座。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整座包括设有弧形定位孔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的转轴与把立管活动连接,所述弧形定位孔内设有若干个弹簧柱与把立管卡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折叠件包括与设置在外侧且与三角支架下侧的横管连接的U型离心旋转套,所述U型离心旋转套内设有离心转轴,所述离心转轴旋转打开时用于与第一立管旋转折叠。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立管端部与第四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立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管与第四立管呈V型。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车座、第二车座和第三车座均设有扳把,所述扳把设有卡紧锁扣用于调整车座的方向。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把宽的尺寸范围为5O厘米~75厘米之间,轮距尺寸范围为120厘米~135厘米之间,两牙盘的间距范围为30厘米~50厘米之间,前牙盘距前轴的距离为45厘米~65厘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单双人交替使用的折叠自行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快速既能单人骑行又能双人骑行的自行车,能快速打开骑行,不骑行时能快速折叠收起,增加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折叠收起时,占用空间小,能提高使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前置座椅,尤其适合成年人带小孩骑行,既能增加小孩的趣味性,还能增加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车身和车把上的弧线、曲线和角度的设计,能实现自行车实用性和美观的结合完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另一状态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折叠状态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三角支架和下折叠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车架后端折叠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角度调整座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图中:1—后轮,2—塔轮,3—安装架,4—三角支架,5—第一横管,6—第一立管,7—第一伸缩管,8—后折叠件,9a—第一车座插管,9b—第二车座插管,9c—第二车座插管,10a—第一车座,10b—第二车座,10c—第三车座,11—扳把,12—第二立管,13—第一横梁,14—第三立管,15—前折叠件,16—第二横梁,17—定位孔,171—弹簧柱,172—连接板,173—转轴,18—车把,19—把立管,20—角度调整座,21—安装座,22—前车叉,23—前轮,24—前轴,25—第四立管,26—第一脚踏装置,27—脚蹬,28—链条,29—第二脚踏装置,30—下折叠件,31—脚踏曲柄,32—后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单双人交替使用的折叠自行车,包括分别设置在车架前后端的后轮1和前轮23,后轮1上设有后轴32和塔轮2,后轴32与设有安装架3固定连接,前轮23上设有前轴24,所述车架的中间位置按照前后顺序设置的第二脚踏装置29和第一脚踏装置26,所述第一脚踏装置26和第二脚踏装置29上均设有脚踏曲柄31,其中设有的所述第一脚踏装置26和第二脚踏装置29通过链条28进行动力传动,所述第一脚踏装置26的齿盘直径大于第二脚踏装置29上的齿盘直径,这样能够提高骑行速度。其中的结构,所述前轮23上的前轴24与前车叉22连接,所述前车叉22的上部设有安装座21,所述安装座21与角度调整座20枢轴连接,所述角度调整座20与车把18的把立管19连接,所述前车叉22和安装座21之间设有第二横梁16,所述第二横梁16通过前折叠件15与第一横梁13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3端部设有第二立管12,所述第二立管12和前折叠件15之间设有第三立管14,所述第二立管1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后折叠件8和下折叠件30与第一立管6连接,所述第一立管6与三角支架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三角支架4通过安装架3与后轮1固定连接,三角支架4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横管5和下部的下横管,下横管与第一横管5的结构相对应,下横管与第一横管5通过U型的连接管连连接,两侧连接管分别与后轮1两侧安装架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横管5为横向的V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立管12和第三立管14分别设有通过第一车座插 管9a和第二车座插管9b连接的第一车座10a和第二车座10b,为骑行使用的座椅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管12和第三立管14采用相互平行设置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立管6与第二立管12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范围15°~30°,其中优选的结构为,所述夹角选为15°、20°、25°或30°,其中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角度进行调整,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每个人能根据不同的身高、体重、体型进行调整选择,这种倾斜角度的设置,能够让骑车的人坐在车座上,靠进靠背,感觉更加舒服。其中,所述第一车座10a和第二车座10b均设有扳把11,所述扳把11设有卡紧锁扣用于调整车座的方向。

如图6所示,所述角度调整座20包括设有弧形定位孔17的连接板172,所述连接板172上的转轴173与把立管19活动连接,所述弧形定位孔17内设有若干个弹簧柱171与把立管19卡接,在将车把18进行折叠时,将弹簧柱171按下,向上将立管19拔起,通过转轴173进行转动进行折叠。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三立管14端部与第四立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立管25的另一端与第一横梁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管14与第四立管25呈V型,这样能提供车架的支撑的强度和支撑力。其中,所述下折叠件30包括与设置在外侧且与三角支架4下侧的横管连接的U型离心旋转套,所述U型离心旋转套内设有离心转轴,所述离心转轴旋转打开时用于与第一立管6旋转折叠,实现后三角支架4进行快拆连接点的快拆锁死。

具体折叠使用时,打开前折叠件15上扳把的把手,将第二横梁16向内侧弯折,实现第一折叠;然后打开后折叠件8上的扳把,再将后边的三角支架4旋转,以偏心旋转支架为旋点,使后边的三角支架4与车架形成一定夹角,不与车架辅件相碰,蹬踏曲柄,实现第二折叠,后三角支架4上设有绅缩靠背支架,当变换坐式骑行时,拉出车架上设的下折叠件30充当折叠扣的作用进行折叠;同理,车把18的中部设有把立折叠的倾斜角度调整结构,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如图6所示,角度调整座20的结构,其能适应立式、坐式骑行时立式与坐式骑行时,将车把18进行折叠,即在将车把18进行折叠时,将弹簧柱171按下,向上将立管19拔起,向下使力,通过转轴173进行转动,实现车把18的折叠。本实用新型在双人骑行时,第一个人坐在第一车座10a上,用脚蹬在第二脚踏装置29的脚蹬27带动牙盘转动,进行骑行;第二个人坐在第二车座10b上,用脚蹬在第一脚踏装置26的脚蹬上带动牙盘转动,进 行骑行;其具体的骑行方式为:第一个人手扶车把18,第二个人在第一个人与车把18之间运动骑行,即第二个人在第一个人的怀中骑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骑行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双人车一前一后和车身长大的骑行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小巧实用,其中,车把18的宽尺寸范围为5O厘米~75厘米之间,优选的尺寸为5O厘米、55厘米、65厘米、70厘米或75厘米;其中,轮距尺寸范围为120厘米~135厘米之间,优选的轮距尺寸为12O厘米、125厘米、130厘米、128厘米或135厘米;其中,两牙盘的间距范围为30厘米~50厘米之间,优选的两牙盘的间距为30厘米、35厘米、40厘米、45厘米或50厘米;其中,前牙盘距前轴的距离为45厘米~65厘米之间,优选的距离为45厘米、50厘米、55厘米、58厘米、60厘米或65厘米。本实施例中,为使用效果达到最好,最优选的具体数值为:车把18的尺寸为68厘米,轮距为124厘米,两个牙盘的间距34厘米,前牙盘距前轴的距离为50厘米。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单双人交替使用的折叠自行车,其中不仅在所述第二立管12和第三立管14分别设有通过第一车座插管9a和第二车座插管9b连接的第一车座10a和第二车座10b,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第一立管6还同时设有通过第三车座插管9c连接的第三车座10c,第三车座10c调整的角度与第一车座10a形成垂直或倾斜角度,在双人骑行时,能让后座的人使用第三车座10c用来充当靠背,同时第一车座10a、第二车座10b和第三车座10c均设有扳把11,所述扳把11设有卡紧锁扣用于调整车座的方向,以便更方便调整车座角度,更舒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