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厢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3711阅读:1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厢底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厢部件,具体是一种汽车车厢底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汽车车厢底板的以两种方式制造:用一整块钢板一次性直接冲压成型和将汽车车厢底板的各个部分分别制作再通过焊接和打磨制作成型。

若采用一整块钢板一次性直接冲压成型的方式制作,在裁剪钢板边缘时会造成钢材的浪费,制作过程中需要的模具规模很大且制作出来的汽车车厢底板不具备通用性;且在此过程中因为是一次性冲压制作而成,在冲压过程中汽车车厢底板的质量具有不可控制性,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成本以及降低了生产效率。

若采用将汽车车厢底板的各个部分分别制作再通过焊接和打磨制作成型的方式制作,虽然制作汽车车厢底板的各个部分所需模具尺寸减小,但是制作过程中的汽车车厢底板的各个部分所需模具数量大幅增加,且须增加焊接和打磨工序;在汽车车厢底板的各个部分焊接时,不可避免的补间形状造成改变,使制作的汽车车厢底板形状不标准,不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性;又由于制作过程通过焊接和打磨,焊接处不可避免的更易锈蚀和变形,这样制作的汽车车厢底板密闭性降低,强度降低,使用年限和安全系数都得不到保证。

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609589U公开了一种汽车车厢底板,这种汽车车厢底板由至少四个基板焊接组成,所述基板包括矩形本体,在本体的两个相邻的边上均设有搭接边,所述搭接边与相邻的本体焊接。在这种汽车车厢底板制作过程中需要焊接和打磨,易造成焊接部位变形和腐蚀,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了对汽车车厢底板的密闭性,安全性和使用年限造成损害,这样不只是对汽车车厢底板的制作提高了成本,加大了风险,对于使用这种汽车车厢底板的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也造成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汽车车厢底板的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底板,所述汽车厢底板在结构上包括弯折部、冲压部和结合部,所述弯折部与和结合部的一端相连,所述结合部围绕冲压部,所述冲压部和结合部设有高度差并通过过渡段相连。

优选的,弯折部由连接板和固定板相连组成,其长度与结合部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结合部一端相连,所述固定板与结合部平行。

优选的,所述冲压部为圆角矩形,所述冲压部上设有两个圆角矩形孔、两个圆形孔和两组条形散热孔。

优选的,弯折部的固定板与所述结合部上不与连接板相连的另一端分别有两个圆形螺孔,所述圆形螺孔相对所述的汽车车厢底板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冲压部和过渡段通过同一中心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结合部通过过渡段将冲压部包围起来,所述结合部整体呈矩形,所述结合部上不与连接板相连的一端两个直角被裁剪成弧形圆角。

优选的,所述两组条形散热孔相互平行,所述两个圆角矩形孔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冲压部相对于所述汽车厢底板长边对应的中心轴轴对称。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分别与固定板和结合部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一整块钢板制作成的一种汽车车厢底板,在制作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也均可通过车床进行调节。以这种方式制作,可以更具汽车车厢的底板的大小形状进行灵活定制,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同时省去了焊接等工序,不仅减少了成本,同时提供了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汽车车厢底板的俯视图

图2是所述汽车车厢底板的左视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1-冲压部,2-结合部,3-连接板,4-固定板, 5-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厢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厢底板在结构上包括弯折部、冲压部1和结合部2,所述弯折部与和结合部2的一端相连,所述结合部2围绕冲压部1,所述冲压部1和结合部2设有高度差并通过过渡段5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先将钢板宽部一端的两角剪裁成为弧线圆形角,两个弧线圆形角完全一致且与钢板的中心轴对称;

再将钢板中特定位置利用打孔设备,制出两个圆角矩形孔、两个圆形孔、两个螺孔和两组条形散热孔;

接着再将钢板另一端进行折弯,在与钢板主体平行的折弯部两端通过打孔各设一个螺孔;

最后对钢板主体中心进行冲压,使冲压部与钢板外围形成高度差。

这样一块钢板通过各工序中灵活的调节使制作过程不需焊接且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密封性、安全性,并因此大大降低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