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控制钢丝绳牵引转向的手摇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084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控制钢丝绳牵引转向的手摇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控制钢丝绳牵引转向的手摇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行车转向原理为通过双手转动车把手从而带动前轮转动实现转向,对于代步骑行来说比较方便,但娱乐性较差,运动部位为手臂,很难通过转向操作来对身体其他部位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座椅控制钢丝绳牵引转向的手摇自行车,以实现对腰臀部的灵活应用和锻炼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控制钢丝绳牵引转向的手摇自行车,包括车体、设于车体前部的车前轮、设于车体后部的车后轮、设于车体上部的座椅、用于产生手摇动力的手摇柄、用于实现调速和传动的调速传动机构、用于实现转向的转向机构、脚踏式刹车装置及脚踏板,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用于控制转向的座椅、连接于座椅下方的竖向转向柱、与转向柱连接的转向钢丝绳、与转向钢丝绳连接的转向轮架,所述的车前轮设于转向轮架的下方,所述的转向柱的下端和转向轮架的上端各设有一根横向地与钢丝绳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的钢丝绳共2组,分别连接于连接杆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的转向轮架和转向柱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上。通过座椅转动带动钢丝绳传动的转向组件,可稳定方便的实现转向,并且实现了对腰臀部的锻炼。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转向轮架包括架体、竖向连接于架体上部中间的连接轴,所述的转向柱的下端和连接轴的上端均设有横向的连接孔和与连接孔垂直的固定孔,所述的连接杆穿过连接孔并以连接杆的中部对准固定孔,通过螺栓拧入固定孔固定连接杆。转向轮架和转向柱的连接结构稳定牢固,通过连接杆可方便的实现钢丝绳的连接。

所述的转向柱的下端、钢丝绳、连接杆及连接轴均设于车体内。通过把转向的主要结构件设于车体内,增加了安全性,外观更简洁美观。

所述的连接杆的两端设有对称的绳孔,所述的钢丝绳的两端通过绳扣拉紧连接于绳孔上。通过左右对称地2根钢丝绳,转向操作时,钢丝绳前后移动时均能拉紧,实现转向传递。

每根钢丝绳的中部设有用于调节钢丝绳张紧状态的张紧器。张紧器便于调节钢丝绳的张紧度,使转向更精确稳定。

所述的车前轮共2个,左右对称地设于转向轮架的下方。2个左右对称地车前轮在转向时能对车体提供平稳的支撑。

所述的转向柱的下部设有用于防止过转向的转向限位装置。通过转向限位装置,在座椅转向时,不会因转向用力过猛而造成转弯角度过大,提高了安全性。

所述的转向限位装置包括设于车体顶面的限位轴套、设于转向柱下部的横向限位杆,所述的限位轴套固接于车体,限位轴套的两侧设有左右对称的用于限定限位杆旋转角度的限位孔,所述的限位杆固接于转向柱下部,限位杆的两端位于限位孔内。通过限位杆的转动范围,方便的实现转向限位。

有益效果:通过座椅控制的转向装置,转向操作方便,并且通过转向操作,有效的实现对腰臀部位的锻炼,提升腰臀部的灵活性和肌肉强度,可有效的预防腰突、腰肌劳损等病症,锻炼和娱乐两不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车前轮;3-座椅;4-手摇柄;5-车后轮;6-脚踏式刹车装置;7-脚踏板;8-限位轴套;9-钢丝绳;10-张紧器;11-限位杆;12-连接轴;13-转向轮架;14-转向柱;1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座椅控制钢丝绳牵引转向的手摇自行车,包括车体1、设于车体1前部的车前轮2、设于车体1后部的车后轮5、设于车体1上部的座椅3、用于产生手摇动力的手摇柄4、用于实现调速和传动的调速传动机构、用于实现转向的转向机构、脚踏式刹车装置6及脚踏板7,转向机构包括用于控制转向的座椅3、连接于座椅3下方的竖向转向柱14、与转向柱14连接的转向钢丝绳9、与转向钢丝绳9连接的转向轮架13,车前轮2设于转向轮架13的下方,转向柱14的下端和转向轮架13的上端各设有一根横向地与钢丝绳9连接的连接杆15,钢丝绳9共2组,分别连接于连接杆15的左端和右端,转向轮架13和转向柱14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1上。

为了实现简单牢固的转向连接结构,转向轮架13包括架体、竖向连接于架体上部中间的连接轴12,转向柱14的下端和连接轴12的上端均设有横向的连接孔和与连接孔垂直的固定孔,连接杆15穿过连接孔并以连接杆15的中部对准固定孔,通过螺栓拧入固定孔固定连接杆15。转向轮架13和转向柱14的连接结构稳定牢固,通过连接杆15可方便的实现钢丝绳9的连接。

为了提升安全性,转向柱14的下端、钢丝绳9、连接杆15及连接轴12均设于车体1内。通过把转向的主要结构件设于车体1内,增加了安全性,外观更简洁美观。

为了实现转向传递,连接杆15的两端设有对称的绳孔,钢丝绳9的两端通过绳扣拉紧连接于绳孔上。通过左右对称地2根拉紧的钢丝绳9,转向操作时,钢丝绳9前后移动时均能拉紧,实现转向传递。

为了便于调节钢丝绳9的张紧度,每根钢丝绳9的中部设有用于调节钢丝绳9张紧状态的张紧器10。张紧器10便于调节钢丝绳9的张紧度,使转向更精确稳定。

为了提供平稳的支撑,车前轮2共2个,左右对称地设于转向轮架13的下方。2个左右对称地车前轮2在转向时能对车体1提供平稳的支撑。

为了防止过转向造成安全隐患,转向柱14的下部设有用于防止过转向的转向限位装置。通过转向限位装置,在座椅3转向时,不会因转向用力过猛而造成转弯角度过大,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实现限位结构的简单化,转向限位装置包括设于车体1顶面的限位轴套8、设于转向柱14下部的横向限位杆11,限位轴套8固接于车体1,限位轴套8的两侧设有左右对称的用于限定限位杆11旋转角度的限位孔,限位杆11固接于转向柱14下部,限位杆11的两端位于限位孔内。通过限位杆11的转动范围,限位结构简单,方便的实现转向限位。

在转向时,通过腰臀部的扭动,实现座椅3转向,转向动力通过钢丝绳9传递,实现车前轮2的转向。

以上图1-2所示的一种座椅控制钢丝绳牵引转向的手摇自行车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