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34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前端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前端模块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所需模具数量多,成本高昂以及重量大的缺点,汽车在装配车用前端模块时,新手往往很难上手安装,其体积大结构复杂让人眼花,其重量大让人筋疲力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用前端模块,以解决现有重量大,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包括包括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前端模块本体和一体化注塑成型下车体,所述前端模块本体包括上梁、下梁,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对称的中空护翼,下梁上设置有缓冲杠,缓冲杠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所述下车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拱形凸起,下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柱形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端模块本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底部开设有螺栓孔,下车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适配的连接块,连接块的顶端开设有螺栓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梁上设置有”L”形护栏,”L”形护栏的两端将中空护翼分割为中空上护翼和中空下护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上护翼和前端模块的上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一,连接槽的上方部位设置有加强筋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采用塑料件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车用前端模块的一体化、轻量化的目的,通过设置缓冲杠以及凸起来为车身提供双倍的保护,通过下车体的拱形凸起保护车底盘,以及设置柱形凸起保证模块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端模块本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端模块本体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下车体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下车体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端模块总成图。

图中标记如下:

1-前端模块本体;2-下车体;3-上梁;4-下梁;5-左支架;6-右支架;7-缓冲杠;8-凸起;9-拱形凸起;10-柱形凸起;11-连接槽;12-螺栓孔;13-连接块;14-”L”形护栏;15-中空上护翼;16-中空下护翼;17-加强筋二;18-加强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包括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前端模块本体1和一体化注塑成型下车体2,当前很多前端模块都不是一体成型,这就使得制造时使用模块过多过于繁复,增大了工作量却没有收到相应的实际效果,前端模块本体1包括上梁3、下梁4,左支架5和右支架6,左支架5和右支架6上设置有对称的中空护翼,在现有的前端模块本体1中并没有设置有中空护翼,仅仅在两侧设置了支架,这对车的防护作用基本不存在,二中空护翼则设置成贴合车头的形状,这就咋车头受损是可以保证车头的一体化,下梁4上设置有缓冲杠7,缓冲杠7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8,在这设置缓冲杠7和凸起8的作用是能够进一步的对车头形成防护,下车体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拱形凸起9,下车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柱形凸起10,拱形凸起9设置在下表面保证了车头的底部不会触碰到底面,并且拱形的设计理念也在一定程度起到保护作用,前端模块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的底部开设有螺栓孔12,下车体2的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槽11相适配的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顶端开设有螺栓孔12,连接块13与连接槽11的突破性设计保证连接时能够快速的找准位置,并且在螺栓松动时,由于连接块13和连接槽11二者是插入式连接,因此并不会立刻断裂开来,上梁3上设置有”L”形护栏14,”L”形护栏14的两端将中空护翼分割为中空上护翼15和中空下护翼16,连接槽11的上方部位设置有加强筋二17,前端模块本体1的上梁3和中空上护翼15支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一18。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