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车专用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415发布日期:2018-07-17 23: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车专用的儿童车,具体地讲,主要用于便捷安装在电动车上,并便捷取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电动车均为固定款式,消费者无法自主配置。因此本申请人于2017年8月17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1721058285X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便于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配置的多功能电动车。在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提出可以在多功能电动车上便捷装卸儿童座椅,便于带孩子出行。但是,儿童座椅的功能局限,尤其是需要带孩子出行游玩的情况下,儿童座椅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动车专用的儿童车,用于便捷安装在电动车上、并便捷取用,同时具备储物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电动车专用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下方安装有滚轮的承载部,所述滚轮位于承载部的左右两边,在所述承载部下方还固定有位于左右滚轮之间的粘贴扣,在所述承载部上方的左右两边均连接有侧防护部,在所述承载部上方的后端还连接有靠背;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内设容置腔的座椅部,所述座椅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组件承载部的上方后端,在座椅部上安装有供容置腔开闭的门体,在所述座椅部的后端固定有竖向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水平断面呈燕尾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带粘贴扣和滚轮的承载部,第二组件包括内设容置腔的座椅部,座椅部后端设置连接块,并在承载部上设置靠背和侧防护部,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便捷安装在多功能电动车上、并便捷组装使用的儿童车;实际使用中,通过粘贴扣可以将承载部便捷地粘贴固定在多功能电动车的车体前部,通过燕尾形的连接块可以将座椅部便捷地安装在多功能电动车的侧面,需要使用儿童车时,只需将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从多功能电动车上拆卸下来组装在一起即可构成一个儿童车。并且,在座椅部内设容置腔,作为座椅的同时可便捷收纳物品,功能更加齐备。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上端敞口,所述门体的一边与座椅部的上端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部前边的左右两端与承载部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包括位于座椅部后端左右两边的两根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高出座椅部的上端,在每一所述套管的上端均插装有伸缩杆,在左右两个伸缩杆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水平杆。这样的靠背结构简单、生产容易,伸缩杆不仅可方便调节靠背的高度,而且当伸缩杆拉出时,水平杆还可用作把手,便于推动儿童车。

在左右两根套管之间布置有可以向上翻折的头枕。当头枕向上翻折到位于左右两个伸缩杆之间时,可以对儿童的头部进行防护;并且,当儿童车整体向后倒45°时,头枕可以对儿童的头部进行支撑,从而提高舒适性。

每一所述侧防护部均包括倾斜段、水平段和竖向段,所述倾斜段前低后高倾斜布置,倾斜段的后端与套管固定,所述倾斜段的下端与水平段的后端连接,所述倾斜段和水平段均高出座椅部的上端,所述水平段的前端与竖向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竖向段的下端与承载部固定。所述侧防护部的结构简单、牢固,生产容易。

作为优选,所述侧防护部由金属管弯折而成。

在左右两个所述侧防护部的水平段之间安装有水平的前防护杆,所述前防护杆呈“U”形弯折,并且所述前防护杆的敞口端与对应侧防护部的水平段滑动连接。这样设置前防护杆,一方面可以对儿童的胸部进行防护,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儿童向前倾倒。并且,前防护杆与侧防护部的水平段滑动连接,便于调节前防护杆的位置,适于不同年龄段和体格的儿童,使用更加方便。

在左右两个所述侧防护部的竖向段之间布置有下端可以向前转动的前端板,所述座椅部的前端设有下端可以向前转动的前侧板,在所述前侧板的下端铰接有脚踏板;当所述承载部、座椅部、侧防护部和靠背整体向后倒45°时,在所述连接块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安装有辅助轮。这样设置前侧板、脚踏板、支撑架和辅助轮,当儿童座椅整体向后倒45°时,可以便于儿童临时睡觉、休息。

在所述座椅部的上方布置有上罩。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带粘贴扣和滚轮的承载部,第二组件包括内设容置腔的座椅部,座椅部后端设置连接块,并在承载部上设置靠背和侧防护部,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便捷安装在多功能电动车上、并便捷组装使用的儿童车,具有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和生产容易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向后倒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承载部1、粘贴扣2、滚轮3、座椅部4、前侧板411、脚踏板412、门体5、连接块6、套管7、伸缩杆8、侧防护部9、倾斜段911、水平段912、竖向段913、前端板914、前防护杆10、水平杆11、支撑架12、辅助轮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中,儿童坐在座椅部上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下方安装有滚轮3的承载部1,所述承载部1可以是板状结构,也可以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架构与板状结构的结合体,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承载部1由矩形板构成。所述滚轮3位于承载部1的左右两边,事实上所述滚轮3安装在承载部1下方的四角。前排的两个所述滚轮3不带刹车,可以是万向轮或者定向轮;后排的两个所述滚轮3为带刹车的定向轮。在所述承载部1下方还固定有位于左右滚轮3之间的粘贴扣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内设容置腔(附图未示出)的座椅部4,所述座椅部4固定在所述第一组件承载部1的上方后端,所述座椅部4前边的左右两端与承载部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座椅部4前边的左右两端与承载部1之间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卡扣扣接,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经济效益、成本和工艺难度等因素选用现有的连接结构即可。在所述座椅部4上安装有供容置腔开闭的门体5。所述容置腔的敞口朝向和门体5的位置可以是位于座椅部4的顶部、也可以是位于座椅部4的前侧或者左右两侧,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容置腔上端敞口,所述门体5的一边与座椅部4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座椅部4的后端固定有竖向的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的水平断面呈燕尾形。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承载部1上方的后端还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包括位于座椅部4后端左右两边的两根套管7,所述套管7的上端高出座椅部4的上端,在每一所述套管7的上端均插装有伸缩杆8,在左右两个伸缩杆8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水平杆11。在左右两根套管7之间布置有可以向上翻折的头枕(附图未示出),所述头枕的具体安装结构不做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承载部1上方的左右两边均连接有侧防护部9,所述侧防护部9可以是板状结构、也可以是框架结构、还可以是板状结构与框架结构的结合体,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侧防护部9由金属管弯折而成。每一所述侧防护部9均包括倾斜段911、水平段912和竖向段913,所述倾斜段911前低后高倾斜布置,倾斜段911的后端与套管7固定,所述倾斜段911的下端与水平段912的后端连接,所述倾斜段911和水平段912均高出座椅部4的上端,所述水平段912的前端与竖向段913的上端连接,所述竖向段913的下端与承载部1固定。在左右两个所述侧防护部9的水平段912之间安装有水平的前防护杆10,所述前防护杆10呈“U”形弯折,并且所述前防护杆10的敞口端与对应侧防护部9的水平段912滑动连接。事实上,所述侧防护部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如图3所示,在左右两个所述侧防护部9的竖向段913之间布置有下端可以向前转动的前端板914,所述座椅部4的前端设有下端可以向前转动的前侧板411,在所述前侧板的下端铰接有脚踏板412;所述前端板914、前侧板411和脚踏板412的安装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选用现有技术中的铰接结构即可。当所述承载部1、座椅部4、侧防护部9和靠背整体向后倒45°时,在所述连接块6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架12,在所述支撑架12的下端安装有辅助轮13,所述辅助轮13为万向轮。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在所述支撑架13与连接块6之间可以设有水平的定位销,避免支撑架12从连接块6上滑落。为了便于收捡,所述支撑架12包括与连接块6连接的第一架体和用于安装辅助轮13的第二架体,这两个架体可以是铰接的,当不需要使用支撑架12的时候,可以将两个架体收折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