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电驱动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4499发布日期:2018-11-24 10:4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驱动平台车,尤其是一种全向电驱动平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中电池电机以及控制系统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许多关键技术也取得了突破,特殊用途电动汽车的优势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纯电动运输车可以实现0排放0污染,在封闭场所,例如仓库、无尘车间等区域电动汽车的优势更为明显。

生活与生产中常需要进行货物移动、运输,以及将运输完成的货物进行高空作业,放在高处,因此需要借助平台车来完成这一动作,现有的平台车大多高度固定,不可调整,只适用于某一高度的工作,适用范围小。

目前使用的车轮结构的移动平台车,驱动轮与转向轮分离,而且转向轮只能在很小范围内转向,不能全向转向,更不能实现所有的轮子同步全向转动,因此现有的移动平台车无法在狭小场地,道路弯曲多变的地方使用,使用范围受限。

独立驱动与转向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一种,每个车轮均由一个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一个转向电机控制转向,四轮驱动或制动转矩、四轮转角独立可控,相对于传统底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系统响应更快,不仅具有更多可控自由度,而且控制更为精准。

四轮独立驱动与转向电动车具有四轮驱动力矩独立可控、四轮转向角度独立可控的优势,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然而,现有车架只考虑了两轮驱动的前轮转向的形式,无法满足电动车模块化总成结构的安装要求,无法满足四轮独立驱动与转向电动车对车架的需求。车轮区域空间无法满足实现横行、原地转向、斜行等特殊转向模式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全向电驱动平台车,能够为驱动机构提供充足的区域空间,使平台车全向转动不受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平台车全向转动。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通过举升机构使平台车升降,实现高度可调,满足不同高度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向电驱动平台车,包括:

两个纵向架,

横向架,其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两个纵向架之间,所述横向架中部设置有动力源电池;

两个滑轨,其对称设置在所横向架侧面,并且与所述横向架垂直;

举升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滑轨之间,并且能够沿着所述滑轨上下移动;

货物架,其连接在所述举升机构下端一侧;

多个驱动机构,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纵向架两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平台车转向。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之间通过连接块进行连接;

轮毂电机,其设置在所述驱动轮内部,所述轮毂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块;

转向电机,其动力输出端通过减速器连接所述连接块;

制动卡钳,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两端。

优选的是,还包括:

两个梯形架,其依次连接在所述纵向架底端中部,使所述纵向架两端形成四个容纳区域;

第一横梁,其与所述横向架平行,位于所述横向架下方,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所述两个梯形架之间;

第二横梁,其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下方,并与其平行,所述第二横梁两端通过斜支撑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

其中,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举升机构包括:

举升架,其为四边形框架,位于所述两个滑轨之间,两端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往复运动;

升降机构,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举升架水平内壁内,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上;

举升电机,其动力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一侧,能够驱动所述升降臂。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v型架,两个所述v型架两端通过连接件进行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h满足:

其中,λ为校正系数,l1为所述v型架的边长,h为初始位置时v型架两边之间的距离,n为电机转速,π为圆周率,r为差向半径,α为所述v型架定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l2为最终位置时v型架两边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套,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减速器。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电机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纵向架内部一端。

优选的是,所述货物架与所述举升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纵向架和所述横向架均为截面为矩形的不锈钢管连接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的全向电驱移动平台车为四轮独立驱动与转向的电动车,适用于路面情况较为平坦,较大货物的固定场所搬运。具有四轮转向角度独立可控、驱动力矩独立可调的有时,车架具有充足的容纳空间来满足车轮实现横行、原地转向、斜行等特殊转向模式的需要,使平台车全向转动不受障碍,提高工作效率。设置举升机构,能够使平台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高度调整,实现一车多用的目的。本发明集驱动、制动、转向集成化模块化结构为一体,四组轮边结构完全相同,简化了整车设计加工的难度,能够降低整车及后期维护的成本。同时模块化结构能够提高整车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全向电驱移动平台车的轴测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车架与举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全向电驱移动平台车正常行驶模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全向电驱移动平台车斜向行驶模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全向电驱移动平台车原地转向行驶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向电驱动平台车,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纵向架120,连接在两个纵向架120之间的横向架130,连接在每个纵向架120底端中部的两个梯形架110,其两端与纵向架120之间形成四个容纳空间,四组驱动机构依次连接在四个容纳空间内。第一横梁140连接在两个梯形架110之间,位于梯形架110下部,并与横向架130平行。在横向架130与第一横梁140形成的平面中部,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滑轨410,并在两个滑轨之间设置有举升机构,货物架500连接在举升机构400下部,在横向架130底端中部连接有动力源600为平台车移动提高动力。

纵向架120为矩形框架,两个纵向架120平行设置,并沿着车架的纵轴对称设置。纵向架120由截面为矩形的不锈钢钢管焊接而成,在两个纵向架120之间,垂直连接有横向架130,横向架130靠近两个纵向架的一端。

横向架130也为矩形框架结构,同时,横向架130的截面为矩形的不锈钢钢管焊接而成。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车架为桁架架构。

在纵向架120的底端,连接有梯形架110,梯形架110位于纵向架120的中部,使纵向架120的两端形成容纳区域,用来容纳驱动机构的转动,为驱动机构的转动提供充足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梯形架选用等腰梯形架。

在两个梯形架110内侧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140,第一横梁140与横向架130平行设置,位于横向架130的下部,并与横向架130的一边位于同一平面上。

两个滑轨410相对设置在横向架130与第一横梁140形成的平面上,举升机构的两边滑动连接在滑轨410上,举升机构能够在滑轨410内沿着滑轨410上下滑动。

第二横梁位于滑轨410下方,与第一横梁140平行设置,第二横梁两端通过斜支撑连接在第一横梁140两端。

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架300,其为四边形框架,位于两个滑轨之间,两端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往复运动;升降机构320,其一端连接在举升架的300水平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横梁上;举升电机3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在升降臂320的一侧,用于驱动升降臂320的升降,使升降臂320带动举升架300在两个滑轨410内做上下往复运动。其中,举升步进电机310为货物的举升提供动力,可以通过控制举升电机310转动的角度精确控制货物的举升高度。

升降机构3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v型架,即第一v型架和第二v型架,第一v型架的顶角点连接在举升架300的水平内壁上,第二v型架的顶角点连接在第二横梁上,两个v型架通过连接件进行铰接,并由举升步进电机310进行驱动,驱动两个v型架升降,进而带动举升架300上下移动。

其中,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h满足:

其中,λ为校正系数,l1为v型架的边长,单位为mm,h为初始位置时v型架两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n为电机转速,单位为:r/min,π为圆周率,r为差向半径,单位为mm,α为v型架定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l2为最终位置时v型架两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举升机构能够举升一定高度,方便货物的运输搬运。同时可以根据不同货物尺寸形状重新更换合适的举升机构。

在举升机构下部一侧连接有货物架500,货物架500可以根据运送货物的不同尺寸形状进行更换。

驱动机构设置在纵向架120与梯形架110之间形成的容纳区域中,驱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纵向架120上。

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轮230,两个驱动轮之间通过连接块250进行连接,转向电机210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减速器220连接固定套240,并通过固定套240与连接块150转动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轮230转向。其中转向电机210为整车转向系统提供转向所需要的动力,与减速减速器220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减速器220为行星齿轮减速箱,与转向电机210匹配安装,能够将转向电机210提供的动力减速增扭。固定套240内部装有一组圆锥滚子轴承,承受整车垂直方向的受力。固定套240与车架通过螺栓固连。

轮毂电机安装在车轮内部,不占据车架内部空间,提高车架空间利用率。每辆车安装有4组8个轮胎,每个轮胎安装一个轮毂电机,轮毂电机260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块250连接,制动卡钳270对称连接在连接块250两端,为整车提供制动力。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