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悬挂系统及教学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774发布日期:2018-10-26 21:0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车体悬挂系统及教学小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小车。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小车的车盘整体结构,也即,小车车头与车身一体成型,上述的智能小车行驶在凹凸不平或坑洼的路面时,由于小车车头与车身一体成型,在小车车轮陷入凹面时会引起整个车体倾斜,甚至导致智能小车整体侧翻的问题。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对目前智能小车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悬挂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车体悬挂系统,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车头底板,以及与车头底板连接的车身底板;

车轮,所述车轮包括一对前轮及一对后轮,一对前轮可转动安装于车头底板的两侧,一对后轮可转动安装于车身底板的两侧;

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车头底板及车身底板连接,在车轮行驶于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所述车头底板通过转动连接件可与车身底板转动一定角度,以使车头或车身倾斜。

其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安装于车头底板的第一安装座,安装于车身底板的第二安装座,以及与第一安装座及第二安装座转动配合的连接杆。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为固定于车头底板且靠近地面一侧的至少两个隔开设置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安装座为固定于车身底板且靠近地面一侧的至少两个隔开设置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

其中,所述第一轴承螺接固定于车头底板,所述第二轴承螺接固定于车身底板。

其中,所述车体悬挂系统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于车头底板且供驱动前轮运动的前轮驱动件,以及安装车身底板且供驱动后轮运动的后轮驱动件。

其中,所述前轮及后轮均包括轮架,安装于轮架上的多个倾斜设置的防滑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教学小车,包括上述的车体悬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底盘、车轮及转动连接件,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底盘为整体结构容易导致车体侧翻的问题,本方案将底盘分成车头底板及车身底板两部分,车头底板与车身底板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配合,在车轮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车头底板与车身底板的两者之一先倾斜,另一保持原来状态,不会使整个车体倾斜,因而可以提升车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体悬挂系统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体悬挂系统另一视角的立体机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体悬挂系统的仰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体悬挂系统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体悬挂系统另一视角的立体机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体悬挂系统的仰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车体悬挂系统,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车头底板10,以及与车头底板10连接的车身底板20;

车轮50,所述车轮50包括一对前轮及一对后轮,一对前轮可转动安装于车头底板10的两侧,一对后轮可转动安装于车身底板20的两侧;

转动连接件30,所述转动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与车头底板10及车身底板20连接,在车轮50行驶于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所述车头底板10通过转动连接件30可与车身底板20转动一定角度,以使车头或车身倾斜。

本实施例中,该车体悬挂系统可以适用于教学仪器、玩具车或其他车体设备中。通过本方案的车体悬挂系统能够提高车体在坑洼地面行驶的稳定性。具体的,底盘分成两部分,分别为车头底板10及车身底板20,其中,该车头底板10的面积小于车身底板20的面积。车头底板10及车身底板20两部分通过转动连接件30活动连接,如此,在前轮先进入凹面时,车头底板10倾斜,车身底板20不倾斜,整体车体部分倾斜;在后轮先进入凹面时,车身底板20倾斜,车头底板10不倾斜,整体车体部分倾斜,车体行驶的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底盘、车轮50及转动连接件30,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底盘为整体结构容易导致车体侧翻的问题,本方案将底盘分成车头底板10及车身底板20两部分,车头底板10与车身底板20通过转动连接件30转动配合,在车轮50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车头底板10与车身底板20的两者之一先倾斜,另一保持原来状态,不会使整个车体倾斜,因而可以提升车体行驶的稳定性。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30包括安装于车头底板10的第一安装座,安装于车身底板20的第二安装座,以及与第一安装座及第二安装座转动配合的连接杆。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为固定于车头底板10且靠近地面一侧的至少两个隔开设置的第一轴承31;所述第二安装座为固定于车身底板20且靠近地面一侧的至少两个隔开设置的第二轴承32,所述第一轴承31及第二轴承32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连接杆为轴杆,所述轴杆限位于第一轴承31及第二轴承32之间。具体的,轴杆的一端也可以与第一轴承31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轴承32转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31螺接固定于车头底板10,所述第二轴承32螺接固定于车身底板20。第一轴承31的两侧形成带有通孔的安装部,所述第一轴承31通过螺钉螺接固定于车头底板10上。第二轴承32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悬挂系统还包括驱动件40,所述驱动件40包括安装于车头底板10且供驱动前轮运动的前轮驱动件,以及安装车身底板20且供驱动后轮运动的后轮驱动件。前轮转动安装于前轮驱动件上,后轮转动安装于后轮驱动件上,如此,以驱动前轮、后轮的运动。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及后轮均包括轮架51,安装于轮架51上的多个倾斜设置的防滑条52。防滑条52的两端均固定于轮架51的两侧,多个防滑条52及轮架51组成车轮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教学小车,包括上述的车体悬挂系统,车体悬挂系统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学小车采用车体悬挂系统,故至少具有车体悬挂系统所有优点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