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手推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8626发布日期:2018-10-02 19:54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轮手推童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儿童三轮车主要包括前、后车架,在车架上装有前叉和手把,在前叉上装有前轮,前轮上装有脚踏,在后车架上装有后轮,在靠近后车架扣部上方设有车座,在靠近后车架的中部下方设有踏板,在后车架上还装有靠背支撑和推柄。这种童车,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由于还没有完全掌握车把能力是时,不方便对推车行进控制。另外,现有技术中座椅与童车车架是固定连接的,使用时不能进行调节,对于同一辆童车,只能适合特定大小的儿童使用,当使用的儿童太大或者太小,其坐在座椅上都不能舒适、安全地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手推童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轮手推童车,包括车架、与车架前部转动连接的开口向下的前叉,前叉的顶部设有用于控制童车前行方向的把手,前叉的底部连接有一前车轮和驱动前车轮转动的驱动踏板,所述车架底部设有两后车轮,所述车架上部连接有座椅;所述车架上部垂直向连接有两立管,两立管上各设有若干不同高度的螺钉安装孔,座椅螺钉连接在两立管一定高度处的螺钉安装孔内;座椅的上方设有护栏,护栏螺钉连接在两立管一定高度处的螺钉安装孔内;护栏的上方设有护颈,护颈螺钉连接在两立管一定高度处的螺钉安装孔内;护栏的上方设有遮阳棚,遮阳棚活动连接在两立管上。

车架的前端设有前套管;前叉包括前叉插杆、开口向下的呈“U”字形的前叉肩盖、两外杆,前叉插杆的下端固定于前叉肩盖上,前叉肩盖的两臂各固定一外杆;前叉插杆套装在前套管内;把手安装在前叉插杆的顶端。

车架的后端设有后套管,后套管内套装有一可沿后套管的中轴线旋转的旋转轴,后套管的中轴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85度,旋转轴的底端设有一连板,连板的远离旋转轴端铰接有一连杆,连杆的远离连板端与前叉肩盖的左端或右端铰接;旋转轴的顶端的前方设有可驱动旋转轴转动的驱动杆。

后套管上连接有童车推动架。

车架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用于脚休息的脚踏且两脚踏均位于座椅的前端的下方。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前叉肩盖的左端或右端设有一拉环,连杆的远离连板端安装有一所述拉环相扣的圆环。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从后方把控童车的方向比较自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两立管之间设有若干加强连接板;后套管的中部的径向外周表面通过两加强连接杆分别于与两立管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童车整体刚度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童车推动架包括两插杆、两插接管、一手握杆,后套管的顶部的径向外周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插接管,两插接管上各插接有一插杆,两插杆的顶端通过手握杆相连。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插接管、插杆上各设有若干高度不同的螺栓连接孔,各插接管与插入其上的插杆通过若干连接螺栓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可调整童车推动架的高度,提高推车者推车时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遮阳棚安装在一开口向下的U型插管上,U型插管的两侧壁分别插入两立管的顶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U型插管的两侧壁、两立管的顶部各设有若干销钉孔,U型插管的两侧壁分别与两立管通过若干连接销钉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可以调整遮阳棚的高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车架的前端安装有前篮筐。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车架的后端安装有后篮筐。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车架上前车轮的上方安装有挡泥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把手上设有车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孩童没有完全掌握车把能力时或在孩童运动可能遇到阻碍时,大人利用驱动杆从车后掌控方向时,而在孩童运动没有阻碍或正确的把控方向时,大人从车后对童车推动架的推动并不影响孩子对车的方向的把控,便与其学习掌握方向能力、玩的尽兴;座椅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适当地调节座椅、童车推动架、遮阳棚的高度,满足同一辆童车,可以供不同大小的儿童使用,实现高利用率。设有脚踏,可以在孩童需要休息时把脚放在上面休息;设有高度可微调的护栏、护颈,孩子运动比较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使用安全、方便,孩童乘坐舒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轮手推童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三轮手推童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三轮手推童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的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车架-1;前叉-2;把手-3;前车轮-4;踏板-5;后车轮-6;座椅-7;立管-8;螺钉安装孔-9;护栏-10;护颈-11;遮阳棚-12;后套管-13;旋转轴-14;连杆-15;连板-16;驱动杆-17;前套管-18;前叉插杆-19;前叉肩盖-20;外杆-21;童车推动架-22;脚踏-23;加强连接杆-24;加强连接板-25;拉环-26;圆环-27;插杆-28;手握杆-29;插接管-30;螺栓连接孔-31;连接螺栓-32;U型插管-33;螺钉孔-34;前篮筐-35;后篮筐-36;挡泥板-37;车铃-38;连接销钉-39;螺钉-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三轮手推童车,包括车架1、与车架1前部转动连接的开口向下的前叉2,前叉2的顶部设有用于控制童车前行方向的把手3,前叉2的底部连接有一前车轮4和驱动前车轮4转动的驱动踏板5,所述车架1底部设有两后车轮6,所述车架1上部连接有座椅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部垂直向连接有两立管8,两立管8上各设有若干不同高度的螺钉安装孔9,座椅7螺钉连接在两立管8一定高度处的螺钉安装孔9内;座椅7的上方设有护栏10,护栏10螺钉连接在两立管8一定高度处的螺钉安装孔9内;护栏10的上方设有护颈11,护颈11螺钉连接在两立管8一定高度处的螺钉安装孔9内;护栏10的上方设有遮阳棚12,遮阳棚12活动连接在两立管8上。

车架1的前端设有前套管18;前叉2包括前叉插杆19、开口向下的呈“U”字形的前叉肩盖20、两外杆21,前叉插杆19的下端固定于前叉肩盖20上,前叉肩盖20的两臂各固定一外杆21;前叉插杆19套装在前套管18内;把手3安装在前叉插杆19的顶端。

车架1的后端设有后套管13,后套管13内套装有一可沿后套管13的中轴线旋转的旋转轴14,后套管13向后倾且后套管13的中轴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85度,旋转轴14的底端设有一连板16,连板16的远离旋转轴14端铰接有一连杆15,连杆15的远离连板16端与前叉肩盖20的右端铰接;旋转轴14的顶端的前方设有可驱动旋转轴14转动的驱动杆17。

后套管13上连接有童车推动架22。

车架1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用于脚休息的脚踏23且两脚踏23均位于座椅7的前端的下方。

本实施例可以在孩童没有完全掌握车把能力时或在孩童运动可能遇到阻碍时,大人利用驱动杆17从车后掌控方向时,而在孩童运动没有阻碍或正确的掌握方向时,大人从车后对童车推动架22的推动并不影响孩子对方向的把控;座椅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适当地调节座椅、童车推动架22、遮阳棚12的高度,满足同一辆童车,可以供不同大小的儿童使用,实现高利用率。设有脚踏23,可以在孩童需要休息时把脚放在上面休息;设有高度可微调的护栏10、护颈11,孩子运动比较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使用安全、方便,孩童乘坐舒适的特点。

前叉肩盖20的右端设有一拉环26,连杆15的远离连板16端安装有一所述拉环26相扣的圆环27。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从后方把控童车的方向比较自如。

两立管8之间设有若干加强连接板25;后套管13的中部的径向外周表面通过两加强连接杆24分别于与两立管8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童车整体刚度好。

童车推动架22包括两插杆28、两插接管30、一手握杆29,后套管13的顶部的径向外周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插接管30,两插接管30上各插接有一插杆28,两插杆28的顶端通过手握杆29相连。

各插接管30、插杆28上各设有若干高度不同的螺栓连接孔31,各插接管30与插入其上的插杆28通过若干连接螺栓32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可调整童车推动架22的高度,提高推车者推车时的舒适性。

遮阳棚12安装在一开口向下的U型插管33上,U型插管33的两侧壁分别插入两立管8的顶部。

U型插管33的两侧壁、两立管8的顶部各设有若干销钉孔34,U型插管33的两侧壁分别与两立管8通过若干连接销钉39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可以调整遮阳棚12的高度。

车架1的后端安装有后篮筐36。

实施例2。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车架1的前端安装有前篮筐35。把手3上设有车铃38。

实施例3。如图9-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车架1上前车轮4的上方安装有挡泥板37。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