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5342发布日期:2020-02-14 16:5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度反向三轮车。



背景技术:

所谓反向三轮车,指前转向轮系包括二个车轮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由于其相对于二轮车多了一个车轮与地面接触,在易于产生侧滑的湿滑路面,有十分独特的稳定性优势,大幅减小骑乘人员侧滑摔倒的可能性,在复杂地形地表环境下,行驶安全性较两轮车有大幅提升。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过专利号为201510774236.5的一种反向三轮车的发明专利,结合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得出,偏摆及转向机构中的左前臂组件、右前臂组件均处于两个前轮之间的空间内,根据法规,两个前轮之间的轮距为一定值,这样使得其左上摇臂、左下摇臂、右上摇臂、右下摇臂的布局与运动空间受到限制,由于上、下摇臂之间的距离较近,抗冲击及整体承载力有限,仅适合较低速度行驶,在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速度反向三轮车,包括:偏摆及转向机构、后段车架、驱动轮、两个前轮,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后段车架的前端,所述两个前轮和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连接,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后段车架的前端左右两侧,并以所述后段车架为对称轴,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后段车架的后端;

所述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偏摆及转向机构包括主车架,对称设置于所述主车架两侧的左前臂组件、右前臂组件,

所述左前臂组件包括左上摇臂、左下摇臂及左转向节结构,所述左上摇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转机构和所述主车架铰接,所述左下摇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枢转机构和所述主车架铰接,所述左上摇臂、左下摇臂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三枢转机构、第四枢转机构和所述左转向节结构的上下两端铰接;

所述右前臂组件包括右上摇臂、右下摇臂及右转向节结构,所述右上摇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五枢转机构和所述主车架铰接,所述右下摇臂的第一端通过第六枢转机构和所述主车架铰接,所述右上摇臂、右下摇臂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七枢转机构、第八枢转机构和所述右转向节结构的上下两端铰接;

所述第一枢转机构和所述第五枢转机构同轴,所述第二枢转机构和所述第六枢转机构同轴,

所述左转向节结构与右转向节结构为对称设计,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包括直段与曲段,在直段的外端、曲段的外端分别形成了连接端,所述直段处于前轮的轮辋形成的内部空间中,曲段避开前轮的轮辋及轮胎使得曲段的外端处于前轮的上方,前轮的轮轴固定在直段上;

所述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偏摆及转向机构还包括一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转向立柱与万向转向机构,所述转向立柱穿设于所述主车架,所述转向立柱下端设有轴座,所述万向转向机构的中部通过第十一枢转机构设置在轴座上,所述万向转向机构的左端、右端分别与安装在左转向节结构的转向节本体的的前端的第九枢转机构、右转向节结构的右转向节本体的前端的第十枢转机构连接;所述转向立柱的上端设有车把;

所述左上摇臂及所述右上摇臂之间或左下摇臂及所述右下摇臂之间设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万向转向机构包括左拉杆、右拉杆与第十一枢转机构,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设置在左拉杆与右拉杆之间,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包括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下端通过第十二枢转机构设置在轴座内,所述左拉杆连接所述第九枢转机构和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所述右拉杆连接所述第十枢转机构和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

优选的,所述左拉杆与所述右拉杆呈同一平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左拉杆内端的左铰接头、设置在右拉杆内端的右铰接头以及铰接轴,所述左铰接头、右铰接头均为节叉型结构,所述铰接轴上端设有铰接套,所述左铰接头处于右铰接头内,铰接套处于左铰接头内,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是以铰接套为中心呈对称设计,所述左铰接头上设有第一铰接孔,右铰接头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与铰接套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铰接孔内、铰接套内均设有法兰轴承,所述法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与钢珠,所述外圈的其中一端形成有法兰,内圈匹配在外圈的法兰的一端沿轴向向外设有延伸端,所述右铰接头的第二铰接孔内的法兰轴承以及铰接套内的法兰轴承的延伸端分别抵在左铰接头的内端面与外端面上,所述右铰接头的第二铰接孔内的法兰轴承的法兰抵在右铰接头的与左铰接头相邻的端面上,所述铰接套内的法兰轴承的法兰抵在铰接套的外端面,这样,在左铰接头、铰接套与右铰接头在相互铰接旋转时,左铰接头与法兰轴承的外圈不接触,减少了左铰接头、铰接套与右铰接头的两两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磨损;一螺栓穿过右铰接头其中一侧的法兰轴承的内孔、左铰接头的第一铰接孔、铰接套内的法兰轴承的内孔,且在螺栓的外端螺接有螺母,螺母抵在右铰接头的另一侧的法兰轴承的内圈上。

优选的,所述左铰接头与右铰接头之间的间隙、左铰接头与铰接套之间的间隙内设有防水圈。

所述轴座包括连接件、设置在连接件一端的立柱套以及设置在连接件另一端的轴套,所述转向立柱与立柱套匹配固定,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安装在轴套内,所述立柱套的外周设有左限位块与右限位块,左限位块、右限位块分别对应匹配主车架上的左挡块、右挡块。所述主车架上处于左上摇臂、右上摇臂的下方分别设有限位凸块。

优选的,所述第十二枢转机构包括轴座上的上安装槽、下安装槽以及连接上安装槽与下安装槽的隔套孔,所述上安装槽、下安装槽与隔套孔为同轴设置,且上安装槽、下安装槽以隔套孔为中心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隔套孔的内径小于上安装槽与下安装槽的内径,在上安装槽、下安装槽内分别设有补偿块,所述补偿块为弹性材质,所述补偿块的中心设有轴承孔,且轴承孔的内径与隔套孔的内径一致,所述轴承孔内嵌设有法兰轴承,所述法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与钢珠,所述外圈的其中一端形成有法兰,内圈匹配在外圈的法兰的一端沿轴向向外设有延伸端,所述补偿块的外端面设有垫片,所述法兰抵在垫片上;所述隔套孔内设有内隔套与外隔套,所述内隔套的上端、下端分别抵在两个法兰轴承的内圈的内端面,外隔套的上端、下端分别抵在两个法兰轴承的外圈的内端面;所述铰接轴由上往下依次穿过上安装槽内的法兰轴承的内孔、内隔套的内孔以及下安装槽内的法兰轴承的内孔,所述铰接轴的上端设有台阶环,台阶环抵在上安装槽内的法兰轴承的延伸端上,所述铰接轴的下端具有螺纹,螺母通过螺纹与铰接轴螺接固定,且螺母抵在下安装槽内的法兰轴承的延伸端上。

所述主车架上处于左上摇臂、右上摇臂的下方分别设有限位凸块。

优选的,所述第三枢转机构、第四枢转机构、第七枢转机构与第八枢转机构结构一致,均包括旋转套、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旋转套内设有轴承,第一轴穿过旋转套、轴承使得旋转套铰接设置在连接端上,左上摇臂、左下摇臂、右上摇臂与右下摇臂的第二端均设有节叉式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通过第二轴与第三轴铰接在旋转套上,在第二轴、第三轴上分别通过套设轴承,轴承设置在铰接部内;所述第二轴与第三轴为同轴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九枢转机构与第十枢转机构结构一致,均包括通过轴承与转向节本体连接的第一旋转臂、通过轴承与第一旋转臂的外端连接的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与左拉杆或右拉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车架包括主梁a,所述主梁a包括梁主体a,梁主体a的下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下摇臂的第二端与右下摇臂的第二端的两个下安装槽a,上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上摇臂的第二端与右上摇臂的第二端的一个上安装槽a与安装端a;所述梁主体a的中部前端设有开口,开口前端设有延伸梁,所述延伸梁与开口之间形成了容纳槽;所述梁主体a的后端设有连接后段车架的支撑梁a。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左减震组件、右减震组件与支撑件,所述左减震组件、右减震组件的下端通过轴承分别铰接在左下摇臂或左上摇臂、右下摇臂或右上摇臂,上端通过轴承分别铰接在支撑件的两端,所述支撑件的中间通过支撑件偏摆轴承铰接在容纳槽内。

所述主车架包括主梁b,所述主梁b包括梁主体b,梁主体b的下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下摇臂的第二端与右下摇臂的第二端的两个下安装槽b,上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上摇臂的第二端与右上摇臂的第二端的一个上安装槽b与安装端b,所述梁主体b的下端的处于前侧的下安装槽b是由固定在梁主体b的前端的与梁主体b下部前端之间间隔设置的支架所形成;所述梁主体b的后端设有连接后段车架的支撑梁b;所述梁主体b上设有通孔。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个支撑件,一减震组件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个支撑座上,所述减震组件穿设于通孔;所述两个支撑座分别固定在左下摇臂或左上摇臂、右下摇臂或右上摇臂。

所述前轮的轮轴插设在转向节本体的轴孔内,所述轴孔为开口孔,通过螺丝使轴孔抱紧轮轴以及转向节本体下端的第四枢转机构或第八枢转机构的第一轴。

所述主车架上设有立柱套管,转向立柱穿设于立柱套管,在立柱套管外壁固定有架体,所述架体的前端处于第一枢转机构与第五枢转机构的前端,第一枢转机构与第五枢转机构的枢转轴与架体连接。

所述架体与左上摇臂或架体与右上摇臂之间设有偏摆锁止机构。

所述左拉杆与左铰接头之间通过第一铰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铰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左铰接头上的固定轴以及设置在左拉杆端部的与固定轴匹配的轴套,所述固定轴上依次设有第一轴承、隔套与第二轴承,所述轴套套设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上,固定轴的外侧一段为螺纹轴,螺母螺接在螺纹轴上。

所述轴套处于左拉杆的右端内侧,所述第二旋转臂处于左拉杆的左端内侧,在轴套与第二旋转臂之间形成了一个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用于避让左转向节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轴的轴线、第一旋转臂的轴线以及第一旋转臂相对左转向节结构旋转的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度反向三轮车,通过左转向节与右转向节的特殊结构的设计,使其转向节本体的上端避开轮辋及轮胎延伸至前轮的上方,下端能够容置于轮辋内,提高左上摇臂、右上摇臂至左下摇臂、右下摇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抗冲击及整体承载能力,整体结构更加稳固,适合高速状态下行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第一枢转机构至第十一枢转机构均通过轴承实现铰接转动,磨损小,运行时更加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度反向三轮车,优选采用了法兰轴承的特殊结构,使得各枢转机构的枢转轴的轴向间隙得到良好控制,既保证运行时的稳定性、流畅性,又消除了由于枢转机构的间隙造成的高速度稳定性不强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由于补偿块的使用,可以补偿各个枢转机构的制造、加工、装配误差,避免了由于误差及公差积累引起的转向卡滞,动作不顺畅等相关问题,另外,第一铰接结构的增加以及避让空间的设置,加大了车辆转弯角度、侧倾角度的极限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左转向节与左上摇臂、左下摇臂、左拉杆之间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部分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里的减震装置与偏摆及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里的主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里的减震装置与偏摆及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里的主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轴座与主车架之间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轴座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轴座的第十一枢转机构与第十二枢转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法兰轴承的结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架体与立柱套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具有第一铰接结构的万向转向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具有第一铰接结构的万向转向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高速度反向三轮车进一步详细说明。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内”、“外”、“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考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度反向三轮车,包括:偏摆及转向机构1、后段车架2、驱动轮3、两个前轮4,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1设置于所述后段车架2的前端,所述两个前轮4和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1连接,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后段车架2的前端左右两侧,并以所述后段车架2为对称轴,所述驱动轮3设置在所述后段车架2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偏摆及转向机构1包括主车架5,对称设置于所述主车架5两侧的左前臂组件、右前臂组件,

所述左前臂组件包括左上摇臂6、左下摇臂7及左转向节结构8,所述左上摇臂6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转机构9和所述主车架5铰接,所述左下摇臂7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枢转机构10和所述主车架5铰接,所述左上摇臂6、左下摇臂7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三枢转机构11、第四枢转机构12和所述左转向节结构8的上下两端铰接;

所述右前臂组件包括右上摇臂13、右下摇臂14及右转向节结构15,所述右上摇臂13的第一端通过第五枢转机构16和所述主车架5铰接,所述右下摇臂14的第一端通过第六枢转机构17和所述主车架5铰接,所述右上摇臂13、右下摇臂14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七枢转机构18、第八枢转机构19和所述右转向节结构15的上下两端铰接;

所述第一枢转机构9和所述第五枢转机构16同轴,所述第二枢转机构10和所述第六枢转机构17同轴,

所述左转向节结构8与右转向节结构15为对称设计,均包括转向节本体20,所述转向节本体20包括直段21与曲段22,在直段21的外端、曲段22的外端分别形成了连接端23,所述直段21处于前轮4的轮辋24形成的内部空间中,曲段22避开前轮4的轮辋24及轮胎69使得曲段22的外端处于前轮4的上方,前轮4的轮轴25固定在直段21上;

所述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偏摆及转向机构1还包括一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转向立柱26与万向转向机构27,所述转向立柱26穿设于所述主车架5,所述转向立柱26下端设有轴座28,所述万向转向机构27的中部通过第十一枢转机构29设置在轴座28上,所述万向转向机构27的左端、右端分别与安装在左转向节结构8的转向节本体20的前端的第九枢转机构30、右转向节结构15的转向节本体20的前端的第十枢转机构31连接;所述转向立柱26的上端设有车把32;

所述左上摇臂6及所述右上摇臂13之间或左下摇臂7及所述右下摇臂14之间设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万向转向机构27包括左拉杆33、右拉杆34与第十一枢转机构29,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29设置在左拉杆33与右拉杆34之间,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29包括铰接轴35,所述铰接轴35的下端通过第十二枢转机构93设置在轴座28内,所述左拉杆33连接所述第九枢转机构30和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29,所述右拉杆34连接所述第十枢转机构31和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29。

优选的,所述左拉杆33与所述右拉杆34呈同一平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29包括设置在左拉杆33内端的左铰接头78、设置在右拉杆34内端的右铰接头79以及铰接轴35,所述左铰接头78、右铰接头79均为节叉型结构,所述铰接轴35上端设有铰接套80,所述左铰接头78处于右铰接头79内,铰接套80处于左铰接头78内,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29是以铰接套80为中心呈对称设计,所述左铰接头78上设有第一铰接孔81,右铰接头79上设有第二铰接孔82,所述第一铰接孔81、第二铰接孔82与铰接套80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铰接孔82内、铰接套80内均设有法兰轴承83,所述法兰轴承83包括内圈84、外圈85与钢珠86,所述外圈85的其中一端形成有法兰87,内圈84匹配在外圈85的法兰87的一端沿轴向向外设有延伸端88,所述右铰接头79的第二铰接孔82内的法兰轴承以及铰接套80内的法兰轴承83的延伸端88分别抵在左铰接头78的内端面与外端面上,所述右铰接头79的第二铰接孔82内的法兰轴承83的法兰87抵在右铰接头79的与左铰接头78相邻的端面上,所述铰接套80内的法兰轴承83的法兰87抵在铰接套80的外端面;一螺栓89穿过右铰接头79其中一侧的法兰轴承83的内孔90、左铰接头78的第一铰接孔81、铰接套80内的法兰轴承83的内孔90,且在螺栓89的外端螺接有螺母91,螺母91抵在右铰接头79的另一侧的法兰轴承83的内圈84上。

优选的,所述左铰接头78与右铰接头79之间的间隙、左铰接头78与铰接套80之间的间隙内设有防水圈92。

优选的,所述第十二枢转机构93包括轴座28上的上安装槽94、下安装槽95以及连接上安装槽94与下安装槽95的隔套孔96,所述上安装槽94、下安装槽95与隔套孔96为同轴设置,且上安装槽94、下安装槽95以隔套孔96为中心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隔套孔96的内径小于上安装槽94与下安装槽95的内径,在上安装槽94、下安装槽95内分别设有补偿块97,所述补偿块97为弹性材质,所述补偿块97的中心设有轴承孔98,且轴承孔98的内径与隔套孔96的内径一致,所述轴承孔98内嵌设有法兰轴承83,所述法兰轴承83包括内圈84、外圈85与钢珠86,所述外圈85的其中一端形成有法兰87,内圈84匹配在外圈85的法兰87的一端沿轴向向外设有延伸端88,所述补偿块97的外端面设有垫片99,所述法兰87抵在垫片99上;所述隔套孔96内设有内隔套100与外隔套101,所述内隔套100的上端、下端分别抵在两个法兰轴承83的内圈84的内端面,外隔套101的上端、下端分别抵在两个法兰轴承83的外圈85的内端面;所述铰接轴35由上往下依次穿过上安装槽94内的法兰轴承83的内孔、内隔套100的内孔以及下安装槽95内的法兰轴承83的内孔,所述铰接轴35的上端设有台阶环102,台阶环102抵在上安装槽94内的法兰轴承83的延伸端88上,所述铰接轴35的下端具有螺纹,螺母103通过螺纹与铰接轴35螺接固定,且螺母103抵在下安装槽95内的法兰轴承83的延伸端88上。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度反向三轮车在转弯过程中,万向转向机构27的左拉杆33、右拉杆34会沿自身的轴线发生扭转,这导致了铰接轴35会发生偏摆,所以,第十二枢转机构93中的补偿块97允许并补偿了这种偏摆。

优选的,所述第三枢转机构11、第四枢转机构12、第七枢转机构18与第八枢转机构19结构一致,均包括旋转套36、第一轴37与第二轴38,所述旋转套36内设有轴承39,第一轴37穿过旋转套36、轴承39使得旋转套36铰接设置在连接端23上,左上摇臂6、左下摇臂7、右上摇臂13与右下摇臂14的第二端均设有节叉式的铰接部40,所述铰接部40通过第二轴38与第三轴77铰接在旋转套36上,在第二轴38、第三轴77上分别通过套设轴承41,轴承41设置在铰接部40内;所述第二轴38与第三轴77为同轴线设置。优选的,轴承39为圆锥滚子轴承。

优选的,所述第九枢转机构30与第十枢转机构31结构一致,均包括通过轴承与转向节本体20连接的第一旋转臂42、通过轴承68与第一旋转臂42的外端连接的第二旋转臂43,所述第二旋转臂43与左拉杆33或右拉杆34固定连接。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需要更大转向角度、更大侧倾角度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在左拉杆33与左铰接头78之间通过第一铰接结构110连接,所述第一铰接结构110包括设置在左铰接头78上的固定轴111以及设置在左拉杆33端部的与固定轴111匹配的轴套112,所述固定轴111上依次设有第一轴承113、隔套114与第二轴承115,所述轴套112套设在第一轴承113与第二轴承115上,固定轴111的外侧一段为螺纹轴,螺母116螺接在螺纹轴上。

所述轴套112处于左拉杆33的右端内侧,所述第二旋转臂43处于左拉杆33的左端内侧,在轴套112与第二旋转臂43之间形成了一个避让空间117,避让空间117用于避让左转向节结构8。避让空间117使得左转向节结构8具有更大的运动空间,加大了车辆侧倾角度以及左右转向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轴111的轴线118、第一旋转臂42相对第二旋转臂43旋转的轴线119以及第一旋转臂42相对左转向节结构8旋转的轴线120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相应的,右拉杆34与右铰接头79之间具有左拉杆33与左铰接头78之间相同的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

所述轴座28包括连接件70、设置在连接件70一端的立柱套71以及设置在连接件70另一端的轴套72,所述转向立柱26与立柱套71匹配固定,所述第十一枢转机构29安装在轴套72内,所述立柱套71的外周设有左限位块73与右限位块74,左限位块73、右限位块74分别对应匹配主车架5上的左挡块75、右挡块76。通过左限位块73、右限位块74与左挡块75、右挡块76的相互配合,使得转向立柱26在带动轴座28旋转时具有安全的旋转角度范围,避免旋转角度过大导致的用车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所述主车架5上处于左上摇臂6、右上摇臂13的下方分别设有限位凸块104。限位凸块104使得左前臂组件、右前臂组件在偏摆时,具有上下方向位置的偏摆角度的限制,避免偏摆角度过大导致的用车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主车架,包括主梁a44,所述主梁a44包括梁主体a45,梁主体a45的下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下摇臂7的第二端与右下摇臂14的第二端的两个下安装槽a46,上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上摇臂6的第二端与右上摇臂13的第二端的一个上安装槽a47与安装端a48;所述梁主体a45的中部前端设有开口49,开口49前端设有延伸梁50,所述延伸梁50与开口49之间形成了容纳槽51;所述梁主体a45的后端设有连接后段车架2的支撑梁a5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减震装置,包括左减震组件53、右减震组件54与支撑件55,所述左减震组件53、右减震组件54的下端通过轴承分别铰接在左下摇臂7或左上摇臂6、右下摇臂14或右上摇臂13,上端通过轴承分别铰接在支撑件55的两端,所述支撑件55的中间通过支撑件偏摆轴承铰接在容纳槽51内。在高速度反向三轮车向左转弯行驶时,左摇臂组件绕对应的枢转机构向上偏摆,右摇臂组件绕对应的枢转机构向下偏摆,即:左转向节结构上升,右转向节结构下降,此时,受摇臂偏摆的联动作用,左减震组件上升,右减震组件下降,支撑件绕支撑件偏摆轴承发生偏转,对应的,高速度反向三轮车向右转弯时,原理同上。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主车架,包括主梁b56,所述主梁b56包括梁主体b57,梁主体b57的下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下摇臂7的第二端与右下摇臂14的第二端的两个下安装槽b58,上端设有用于容置左上摇臂6的第二端与右上摇臂13的第二端的一个上安装槽b59与安装端b60,所述梁主体b57的下端的处于前侧的下安装槽b58是由固定在梁主体b57的前端的与梁主体b57下部前端之间间隔设置的支架61所形成;所述梁主体b57的后端设有连接后段车架2的支撑梁b62;所述梁主体b57上设有通孔63。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高速度反向三轮车的减震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座67,一减震组件64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个支撑座67上,所述减震组件64穿设于通孔63;所述两个支撑座67分别固定在左下摇臂7或左上摇臂6、右下摇臂14或右上摇臂13。

所述前轮4的轮轴25插设在转向节本体20的轴孔65内,所述轴孔65为开口孔,通过螺丝66使轴孔65抱紧轮轴25以及转向节本体20下端的第四枢转机构12或第八枢转机构19的第一轴37。而转向节本体20上端的连接端的中心设有开口轴孔109,通过螺丝66使开口轴孔109抱紧第三枢转机构11与第七枢转机构18的第一轴37。

请参阅图14,所述主车架5上设有立柱套管105,转向立柱26穿设于立柱套管105,在立柱套管105外壁固定有架体106,所述架体106的前端处于第一枢转机构9与第五枢转机构16的前端,第一枢转机构9与第五枢转机构16的枢转轴107与架体106连接。

所述架体106与左上摇臂13或架体106与右上摇臂6之间设有偏摆锁止机构108。架体106能够给予左摇臂组件与右摇臂组件支撑,同时作为偏摆锁止机构108的一个支撑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涉及到的轴承,优选方案为法兰轴承83结构。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并非想要把本实用新型穷尽或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可能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化,这些修改和变化可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然的,应当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