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手把前置的正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5337发布日期:2020-02-14 16:51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方向手把前置的正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方向手把前置的正三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通常正三轮摩托车车架的主梁上焊接一根车头立管,供前轮转向柱穿过,前轮转向柱的上端直接安装方向手把,由于车头立管与车架主梁是刚性连接,三轮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路面反冲给前轮和车架的振动,会通过车头立管和前轮转向柱传给方向手把,让驾驶者手部感觉很大的震动力,驾驶者必须用力把握方向手把才能对三轮摩托车的行驶进行控制,致使驾驶者操控三轮摩托车很是费力,尤其是在崎岖山路和路面不平的道路上行驶,驾驶者就更是费力,而长时间震动也会导致感觉麻木,极容易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并且,国家对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长度作有规定,国家标准规定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长度的限值为3.5m,不得对正三轮摩托车整车长度进行加长。但是,由于正三轮摩托车是深受山区和农村用户喜爱的廉价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由于整车长度受限,而传统正三轮摩托车的驾驶段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大,货箱的长度相对较短,导致正三轮摩托车难以承载体积相对较大的货物,使用户在运载货物时受到局限,一旦货物超出货箱,又会违犯交通规则,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参见图9,专利号为201310151897.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正三轮摩托车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有主梁1、货箱支撑梁2的车架,主梁1的前端焊接有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车头立管11,所述车头立管11内可转动配合一用于安装手把管的手把管转向柱,手把管转向柱的上端安装手把管,手把管转向柱的上、下端均伸出车头立管,车头立管与手把管转向柱之间设有推力轴承,手把管转向柱的上端通过螺母锁定,手把管转向柱与手把管键连接。在车头立管11后方的主梁1上焊接一用于安装前叉转向柱的前叉立管12,所述车头立管11的上端高于前叉立管12的上端,所述前叉立管的下端低于车头立管的下端,以便于安装手把管和联动装置,前叉立管12与车头立管11平行,便于安装联动装置。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之间通过联动装置相连。这种三轮摩托车,通过在车头立管11后方的主梁上焊接一前叉立管12,车头立管11中装配手把管转向柱,前叉立管12安装前叉转向柱,虽然这种结构缩短了正三轮摩托车前轮前端与前照灯前端之间的无效长度,从而使正三轮摩托车可以在规定的整车长度内,对正三轮摩托车的货箱进行加长,达到整车不加长,货箱加长的效果;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车头立管和前叉立管都是焊接固定在车架主梁形成刚性结构,三轮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路面反冲前轮和车架的振动,仍然会通过前轮转向柱以及车架主梁上的前叉立管、车头立管传给方向手把,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之间的联动装置并不能克服这种强烈震动,使驾驶者手部仍然会感觉很大的震动力,难以达到驾驶省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方向手把前置的正三轮摩托车,它既能将方向手把前置安装,使驾驶座前移,将货箱向前加长,又能降低行驶振动对驾驶者手部的反向冲击,使驾驶者控制行驶和操控转向省力,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方向手把前置的正三轮摩托车,包括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前轮转向柱、方向把座,所述前轮转向柱通过轴承支承于车架前端的车头立管内,所述前轮转向柱下端通过减震装置悬挂前轮,所述方向把座上安装方向手把,所述车头立管上端固定连接一安装连接板,所述安装连接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孔位于车头立管周围,一设有链传动机构的箱体位于车头立管上方,所述箱体的后部通过对应安装孔的螺栓与安装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前端向前延伸,箱体内的链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位于箱体前部,该主动链轮固定在一通过轴承支承于箱体的转向主动轴上,该转向主动轴上端向上伸出箱体与方向把座周向固定连接,形成方向手把前置,链传动机构的从动链轮位于箱体腔内后部且不与箱体接触,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可调节链条相连,箱体的后部设有让位孔,所述前轮转向柱的上端从让位孔伸入箱体与从动链轮周向固定连接,前轮转向柱与箱体不接触,所述转向主动轴与前轮转向柱平行,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之间的轴心距大于或等于三轮摩托车前轮的半径,所述箱体的长度小于三轮摩托车前轮的直径,车架上的驾驶座支架按两链轮之间的轴心距对等前移设置,使车架后部的货箱长度按两链轮之间的轴心距向前加长。

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传动比为1:1。

所述车架的车头立管前侧固定设置一向上延伸的斜支撑,该斜支撑的上端固定一用于支承箱体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通过螺栓与箱体中部连接固定。

所述箱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前部焊接有上轴承座,下壳体前部焊接有下轴承座,两轴承座通过轴承支承转向主动轴,使主动链轮位于两轴承座之间,所述上壳体的后部设有上让位孔,下壳体的后部设有下让位孔,前轮转向柱的上端穿过上、下让位孔,从动链轮位于两让位孔之间与前轮转向柱周向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腔内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柱,该限位柱轴向设有贯穿下壳体的螺栓过孔,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限位柱对应的固定孔,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和螺栓过孔将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车头立管前侧斜支撑上的支承板连接固定;所述下壳体的后部焊接三个安装支撑柱,三个安装支撑柱均向下延伸支撑于车头立管上端的安装连接板,三个安装支撑柱通过螺栓与安装连接板连接固定。

所述三个安装支撑柱呈三角形布置,其中,位于三角形两底角的左安装支撑柱、右安装支撑柱焊接在下壳体两侧,所述左安装支撑柱、右安装支撑柱下端设置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将安装连接板与左安装支撑柱、右安装支撑柱固定,位于三角形顶角的第三安装支撑柱的中段与下壳体焊接,第三安装支撑柱还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对上壳体形成限位,第三安装支撑柱设有轴向贯穿轴心通孔,该轴心通孔供螺栓穿过将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安装连接板连接固定。

所述可调节链条包括前链段、后链段,以及两个双头调节螺栓,所述前链段、后链段的两端端头的链板分别通过铰接销铰接有螺母套,前链段、后链段的螺母套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头调节螺栓的中部为拧力受力部,两端为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段,所述双头调节螺栓两端的螺纹段上分别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前链段与主动链轮啮合,后链段与从动链轮啮合,前链段、后链段的螺母套分别与双头调节螺栓两端的螺纹段螺纹配合,由此形成可调节链条。

所述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采用双排轮齿的链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上排轮齿通过一条可调节链条相连,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下排轮齿通过另一条可调节链条相连。

所述主动链轮焊接固定或周向固定在转向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焊接固定或周向固定在一连接套上,连接套通过内壁设有的花键或键槽与前轮方向柱周向固定连接。

所述箱体上设有维护窗口,该维护窗口用于调节维护可调节链条。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对阻尼器,两对阻尼器呈对称状位于前轮左右两侧,每对阻尼器包括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平行,第一阻尼器的下端固定一连接臂,该连接臂的延伸端和第二阻尼器下端共同与前轮轴铰接,四个阻尼器上端的活塞杆由限位板限位,且穿过限位板与前轮转向柱固定设置的下安装板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板位于下安装板下方与前轮转向柱的下端连接固定,各阻尼器上均套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限位于限位板,减震弹簧的下端由阻尼器外筒设置的定位盘限位。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在车架前端的车头立管上端固定连接一安装连接板,所述安装连接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孔位于车头立管周围,一设有链传动机构的箱体位于车头立管上方,所述箱体的后部通过对应安装孔的螺栓与安装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前端向前延伸,箱体内的链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位于箱体前部,该主动链轮固定在一通过轴承支承于箱体的转向主动轴上,该转向主动轴上端向上伸出箱体与方向把座周向固定连接,形成方向手把前置,链传动机构的从动链轮位于箱体腔内后部且不与箱体接触,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可调节链条相连,所述箱体的后部设有让位孔,所述前轮转向柱的上端从让位孔伸入箱体与从动链轮周向固定连接,前轮转向柱与箱体不接触,所述转向主动轴与前轮转向柱平行,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之间的轴心距大于或等于三轮摩托车前轮的半径,所述箱体的长度小于三轮摩托车前轮的直径,车架上的驾驶座支架按两链轮之间的轴心距对等前移设置,使车架后部的货箱长度按两链轮之间的轴心距向前加长。由此可以满足在正三轮摩托车整车总长不增加的状况下,使货箱向前加长,提高货箱的载货适应性,解决运载相对加大长度的货物;并且,由于所述前轮转向柱的上端从让位孔伸入箱体与从动链轮周向固定连接,前轮转向柱与箱体不接触,前轮转向柱与箱体之间没有直接的刚性连接,前轮方向柱不能直接将震动传递给箱体,而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又是通过可调节链条相连,前轮转向柱传递的路面反冲震动在经过可调节链条时得到消除,而转向主动轴又是通过轴承支承于箱体前部,车头立管传递的震动,也在经过轴承时得到削减,使驾驶者手部感觉的震动力极大的降低;同时,由于采用可调节链条传递转向扭矩,可通过调节链条的松紧度让方向手把的操纵更加省力,使驾驶的舒适性得到极大地提高。

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传动比为1:1,采用1:1的传动比,能够使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转动同步对应,使方向手把通过转向主动轴对前轮转向柱的转向控制同步,让摩托车前轮转向操纵省力、准确。

所述车架的车头立管前侧固定设置一向上延伸的斜支撑,该斜支撑的上端固定一用于支承箱体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通过螺栓与箱体中部连接固定。斜支撑支撑箱体中部,可以使箱体向前延伸更加稳定、牢固,防止箱体变形。

所述箱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前部焊接有上轴承座,下壳体前部焊接有下轴承座,两轴承座通过轴承支承转向主动轴,使主动链轮位于两轴承座之间,所述上壳体的后部设有上让位孔,下壳体的后部设有下让位孔,前轮转向柱的上端穿过上、下让位孔,从动链轮位于两让位孔之间与前轮转向柱周向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腔内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柱,该限位柱轴向设有贯穿下壳体的螺栓过孔,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限位柱对应的固定孔,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和螺栓过孔将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车头立管前侧斜支撑上的支承板连接固定;所述下壳体的后部焊接三个安装支撑柱,三个安装支撑柱均向下延伸支撑于车头立管上端的安装连接板,三个安装支撑柱通过螺栓与安装连接板连接固定。采用这种结构,使箱体的装配既容易,又牢固,同时箱体通过三个安装支撑柱与车头立管的安装连接板连接固定,还不会造成对前轮转向柱与车头立管、从动链轮的安装发生干涉。

所述三个安装支撑柱呈三角形布置,形成对箱体后部的稳定支撑。

所述可调节链条包括前链段、后链段,以及两个双头调节螺栓,所述前链段、后链段的两端端头的链板分别通过铰接销铰接有螺母套,前链段、后链段的螺母套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头调节螺栓的中部为拧力受力部,两端为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段,所述双头调节螺栓两端的螺纹段上分别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前链段与主动链轮啮合,后链段与从动链轮啮合,前链段、后链段的螺母套分别与双头调节螺栓两端的螺纹段螺纹配合,由此形成可调节链条。这种结构在链条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装配时,通过调节两个双头调节螺栓来控制链条的松紧,尤其是能够通过两个双头调节螺栓的调节,形成前链段的中心、后链段的中心,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轴心在一条直线上的装配。由此实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转动角度同步。

所述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采用双排轮齿的链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上排轮齿通过一条可调节链条相连,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下排轮齿通过另一条可调节链条相连。采用双排轮齿的链轮和两条可调节链条,即可增强链轮的强度,还可以在一条链条出现松弛的情况下,保证转向操纵的正常进行,提高转向控制的稳定性。

所述主动链轮焊接固定或周向固定在转向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焊接固定或周向固定在一连接套上,连接套通过内壁设有的花键或键槽与前轮方向柱周向固定连接。将从动链轮焊接固定或周向固定在一连接套上,通过连接套与前轮方向柱周向固定连接,使从动链轮与前轮方向柱周向固定连接配合长度增大,提高从动链轮与前轮方向柱周向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箱体上设有维护窗口,该维护窗口用于调节维护可调节链条,使对可调节链条的维护、调节容易、方便。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对阻尼器,两对阻尼器呈对称状位于前轮左右两侧,每对阻尼器包括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平行,第一阻尼器的下端固定一连接臂,该连接臂的延伸端和第二阻尼器下端共同与前轮轴铰接,四个阻尼器上端的活塞杆由限位板限位,且穿过限位板与前轮转向柱固定设置的下安装板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板位于下安装板下方与前轮转向柱的下端连接固定,各阻尼器上均套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限位于限位板,减震弹簧的下端由阻尼器外筒设置的定位盘限位。前轮采用这种结构的减震装置,更能提高减震效果,同时能够满足货箱加长承载力增大后的重载状况下的减震能力,使减震装置的减震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设有链传动机构的箱体的剖视图;

图4为链传动机构在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有主动链轮的转向主动轴结构图;

图6为从动链轮和连接套的结构图;

图7为链段结构图;

图8为双头调节螺栓与前、后链段的连接图;

图9为现有技术的车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一种方向手把前置的正三轮摩托车的实施例,包括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前轮转向柱29、方向把座27,所述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包括车头立管30、前主梁32、前开裆弯梁33,以及用于支承货箱的后梁34,所述车头立管30与前主梁32前端焊接,前主梁32前端的下方与前开裆弯梁33的开裆部焊接,所述车头立管30、前主梁32、前开裆弯梁33的连接部还焊接有加强板47,所述前主梁32、前开裆弯梁33之间的空间安装发动机。所述前主梁32、前开裆弯梁33的后端与车架后梁34焊接,车架的后梁34安装的钢板弹簧35悬挂后轮36。所述前轮转向柱29通过轴承支承于车架前端的车头立管30内,所述前轮转向柱29下端通过减震装置悬挂前轮31,前轮转向柱29的上端穿过车头立管30外伸,前轮转向柱29与车头立管30通过上、下轴承配合。所述方向把座27上安装方向手把28。所述车架前端的车头立管30上端固定连接一安装连接板48,安装连接板48上设有供车头立管30穿过的孔,车头立管30位于孔中与安装连接板48焊接。所述安装连接板48上设置多个安装孔位于车头立管30周围,本实施例在安装连接板48设置三个安装孔供螺栓穿过,三个安装孔呈三角形分布在车头立管30周围。一设有链传动机构的箱体1位于车头立管30上方,所述箱体1的后部通过对应安装孔的螺栓与安装连接板48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前端向前延伸。箱体1内的链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6位于箱体1前部,该主动链轮6固定在一通过轴承支承于箱体1的转向主动轴5上。所述主动链轮6采用焊接固定或周向固定在转向主动轴5上,本实施例的转向主动轴5设有轴定位凸缘5a,主动链轮6由轴定位凸缘5a定位焊接固定在转向主动轴5上;当然,主动链轮6由轴定位凸缘5a轴向定位,通过键或花键周向固定在转向主动轴5也能实现扭矩传递。所述转向主动轴5上端向上伸出箱体1与方向把座27周向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转向主动轴5上端设有键槽7,转向主动轴5与方向把座27通过键周向固定连接,或者转向主动轴5与方向把座27也可通过花键连接,然后用螺母在转向主动轴5上端拧紧,将方向把座27紧固连接在转向主动轴5上端,形成方向手把28前置。链传动机构的从动链轮10位于箱体1腔内后部且不与箱体1接触,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10通过可调节链条相连。所述箱体1的后部设有让位孔,所述前轮转向柱29的上端从让位孔伸入箱体1与从动链轮10周向固定连接,前轮转向柱29与箱体1不接触,然后用螺母在前轮转向柱29上端拧紧,将从动链轮10紧固连接在前轮转向柱29上端。从动链轮10可以直接与前轮转向柱29周向固定配合连接,也可以把从动链轮10焊接固定或周向固定在一连接套11上,连接套11通过内壁设有的花键或键槽与前轮方向柱29周向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将从动链轮10通过连接套11与前轮方向柱29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11设有定位轴肩11a,从动链轮10由定位轴肩11a定位焊接固定在连接套11上;或者从动链轮10由定位轴肩定位,通过键或花键周向固定在连接套11上。所述连接套11的轴孔11b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大径端孔口向下,用于为前轮转向柱29装配让位,该阶梯孔的小径端孔壁设置内花键11c与前轮转向柱29设置的外花键配合;或者该阶梯孔的小径端孔壁设置键槽,通过单键与前轮转向柱29设置的键槽配合固定,然后用螺母在前轮转向柱29上端拧紧,将从动链轮10和连接套11压紧固定在前轮转向柱29上端。所述转向主动轴5与前轮转向柱29平行。所述可调节链条包括前链段12、后链段13,以及两个双头调节螺栓14,所述前链段12、后链段13的两端端头的链板17分别通过铰接销17a铰接有螺母套15,前链段12、后链段13的螺母套15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头调节螺栓14的中部为拧力受力部14a,两端为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段,所述前链段12与主动链轮6啮合,后链段13与从动链轮10啮合,前链段12、后链段13的螺母套15分别与双头调节螺栓14两端的螺纹段螺纹配合,由此形成可调节链条。所述双头调节螺栓14两端的螺纹段上分别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16,用于锁定调节的长度。本实施例的主动链轮6与从动链轮10的传动比为1:1,采用1:1的传动比,能够使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10的转动同步对应,使方向手把28通过转向主动轴5对前轮转向柱29的转向控制同步,让摩托车前轮转向操纵省力。所述箱体1上设有维护窗口26,该维护窗口26用于调节、维护可调节链条时为工具让位。所述主动链轮6与从动链轮10的之间的轴心距大于或等于三轮摩托车前轮31的半径,所述箱体1的长度小于三轮摩托车前轮31的直径,车架上的驾驶座支架46按两链轮之间的轴心距对等前移设置,为货箱37加长留出位置,使车架后部的货箱37长度按两链轮之间的轴心距向前加长,由此形成在不改变整车总长的状况下使货箱37的长度加长,扩大货箱37体积。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对阻尼器,两对阻尼器呈对称状位于前轮31左右两侧,每对阻尼器包括第一阻尼器39、第二阻尼器38,所述第一阻尼器39、第二阻尼器38平行,第一阻尼器39的下端固定一连接臂40,该连接臂40的延伸端和第二阻尼器38下端共同与前轮轴铰接,四个阻尼器上端的活塞杆由限位板42限位,且分别穿过限位板42与前轮转向柱29固定焊接的下安装板43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板42位于下安装板43下方与前轮转向柱29的下端连接固定,各阻尼器上均套有减震弹簧41,减震弹簧41的上端限位于限位板43,减震弹簧41的下端由阻尼器外筒设置的定位盘限位。所述

进一步,所述车架的车头立管30前侧固定设置一向上延伸的斜支撑44,该斜支撑44的上端固定一用于支承箱体1的支承板45,所述支承板45通过螺栓与箱体1中部连接固定。由此使向前延伸的箱体1得到支撑,保证箱体向前延伸的稳定性,防止变形。

优选的,所述箱体1包括上壳体1a、下壳体1b,所述上壳体1a前部焊接有上轴承座2,下壳体1b前部焊接有下轴承座3,两轴承座通过轴承支承转向主动轴5,使主动链轮6位于两轴承座之间,所述上壳体1a的后部设有上让位孔8,下壳体1b的后部设有下让位孔9,所述上让位孔8、下让位孔9均为通孔,用于为前轮转向柱29穿过让位。前轮转向柱29的上端穿过上、下让位孔,从动链轮10位于两让位通孔之间通过连接套11与前轮转向柱29周向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1b的腔内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柱21,该限位柱21轴向设有贯穿下壳体1b的螺栓过孔,所述上壳体1a上设有与限位柱21对应的固定孔,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和螺栓过孔将上壳体12、下壳体13以及车头立管30前侧斜支撑44上的支承板45连接固定;所述下壳体1b的后部焊接三个安装支撑柱,三个安装支撑柱均向下延伸支撑于车头立管30上端的安装连接板48,三个安装支撑柱通过螺栓与安装连接板48连接固定。所述三个安装支撑柱呈三角形布置,其中,位于三角形两底角的左安装支撑柱22、右安装支撑柱23焊接在下壳体1b两侧,所述左安装支撑柱22、右安装支撑柱23下端设置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将安装连接板48与左安装支撑柱22、右安装支撑柱23固定,位于三角形顶角的第三安装支撑柱24的中段与下壳体1b焊接,第三安装支撑柱24还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对上壳体1a形成限位,第三安装支撑柱24设有轴向贯穿轴心通孔,该轴心通孔供螺栓穿过将上壳体1a、下壳体1b以及安装连接板48连接固定。所述上轴承座2、下轴承座3中均设有油封18,所述上壳体1a的上轴承座2用上防尘套19罩住,下壳体1b的下轴承座3用下防尘罩20盖住。

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也可以采用双排轮齿的链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上排轮齿通过一条可调节链条相连,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下排轮齿通过另一条可调节链条相连。采用双排轮齿的链轮和两条可调节链条构成的链传动机构,能够增强链轮的强度,还可以在一条链条出现松弛的情况下,保证转向操纵的正常进行,提高转向控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结构使正三轮摩托车在不改变整车长度的状态下,通过设置箱体,使箱体的后部与车头立管上的安装连接板固定连接,由箱体前部的转向主动轴与方向把座周向固定连接并支撑方向手把,箱体的后部的从动链轮与前轮转向柱周向固定连接,由此使正三轮摩托车方向手把前置,同时使驾驶座支架相应前移,为货箱加长让出空间,使货箱向前加长来增加长度。既满足了正三轮摩托车在国家标准规定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长度的限值内加长货箱,提高运载能力,可运载长度相对较长的物件,又降低了路面反冲通过前轮传给方向手把的震动,达到转向省力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