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8735发布日期:2020-05-15 16:43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车架一般包括立管、与立管底端连接的平叉和下管、与立管顶端连接的立叉和上管及分别与下管和上管连接的前管,其中立叉与平叉的另一端之间连接,在组装后会将安装有座包的支撑管插入立管内,并将支撑管固定在立管内。

由于以往立管内的支撑管可以进行顺逆时针旋转,所以在受外力影响下也就会导致座包的朝向不一,进而导致使用者在骑行之前需要对座包的朝向进行检测并调整,同时,在调整座包高度时,需要将支撑管拔出或推进立管内,再通过锁扣对支撑管进行锁定,进而导致自行车的使用不便,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其具有便于使用自行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以及竖向滑动抵接于立管内壁上的支撑管,立管内壁上沿平行于立管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槽;支撑管的外壁上设有滑动装配于通槽内的滑块;滑块背向支撑管的一侧设有置于通槽外的活动板;支撑管的外壁上设有驱动活动板沿通槽开设的方向往返滑动并对活动板进行固定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槽和滑块的作用下,使得支撑管无法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从而防止了座包的偏转;对座包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活动板竖向往返运动,进而通过滑块带动支撑管竖向升降,从而调节座包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使用自行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板、螺纹杆以及把手;两安装板在立管外壁上竖向间隔设置且分别朝向活动板朝向地面的一侧以及活动板背向地面的一侧;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装配于一安装板朝向活动板的一侧,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安装板后与把手相连,螺纹杆与活动板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座包高度的过程中,转动把手,把手的转动带动螺纹杆的转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活动板和圆弧板竖向滑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滑块沿通槽竖向滑动,滑块的滑动带动支撑管竖向运动,从而实现对座包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套筒、定板、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定板设于立管外壁上;定板位于活动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第一螺杆铰接于定板朝向活动板的一侧;第二螺杆铰接于活动板朝向定板的一侧;套筒内壁上相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一种旋向的螺纹处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另一种旋向的螺纹处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座包高度的过程中,转动套筒,套筒的转动驱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同时旋入或旋出套筒,从而使得滑块沿通槽向上或向下滑动,滑块的滑动带动支撑管竖向运动,最终,实现对座包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套筒外壁上同轴设有内六角的旋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套筒进行转动;转动套筒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扳手对旋拧块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套筒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自行车车架还包括圆弧板,圆弧板内凹侧的一端设于滑块远离支撑管的一侧,圆弧板内凹侧的另一端朝向立管的外壁延伸并竖向滑动抵接于立管外壁上,活动板设于圆弧板朝向地面的一侧上远离滑块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滑块与活动板之间的连接;为驱动组件对活动板的驱动建立基础;同时,为伸缩杆卡接在滑块与通槽内壁之间建立基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块朝向地面的一侧和滑块背向地面的一侧相对设置有伸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管固定时,提升支撑管的固定强度;支撑管固定时,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使得伸缩杆卡接在滑块与通槽内壁之间,实现对滑块进行卡接固定,从而实现对支撑管进行加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伸缩杆由两个以上的伸缩段组成;对于相邻两伸缩段,一伸缩段的外壁侧竖向滑动抵接于另一伸缩段的内壁侧,一伸缩段远离支撑管的一侧竖向均匀间隔开设有二个以上的第一通孔,另一伸缩段远离支撑管的一侧竖向均匀间隔开设有二个以上的第二通孔;相对滑动两伸缩段直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再通过螺栓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伸缩杆的伸缩建立基础;伸缩杆伸缩时,相对滑动相邻的伸缩段,使得伸缩杆伸长或缩短,最终伸缩杆抵接在滑块与通槽内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通槽以及滑块,二者的水平截面均设置为t形或燕尾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限制滑块沿通槽滑动时所产生的晃动,进而提高滑块沿通槽滑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管的上端侧壁设有锁紧扣,锁紧扣可调节夹紧或松开于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座包的高度调节完成时,通过锁紧扣对立管进行固定锁紧,可进一步提高座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通槽、滑块、活动板以及驱动组件的设定,达到了便于使用自行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立管;12、支撑管;13、座包;14、锁紧扣;31、通槽;32、滑块;33、活动板;34、驱动组件;41、安装板;42、螺纹杆;43、把手;5、圆弧板;61、伸缩段;62、第一通孔;63、第二通孔;64、螺栓;71、套筒;72、定板;73、第一螺杆;74、第二螺杆;75、旋拧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11以及支撑管12。支撑管12竖向滑动抵接在立管11内壁上,支撑管12的上端安装有座包13。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使用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通槽31、滑块32、活动板33以及驱动组件34。

通槽31沿与立管11轴线平行的方向开设在立管11内壁上;滑块32安装在支撑管12外壁上,滑块32竖向滑动连接在通槽31内,滑块32抵接在通槽31内壁上;活动板33安装在滑块32背向支撑管12的一侧,活动板33置于通槽31外;驱动组件34安装在支撑管12的外壁上,驱动组件34驱动活动板33沿竖向往返滑动并对活动板33进行固定。

优选地,通槽31以及滑块32,二者的水平截面均设置为t形或燕尾形。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34包括:安装板41、螺纹杆42以及把手43。两安装板41在立管11外壁上竖向间隔安装,一安装板41朝向活动板33下表面,另一安装板41朝向活动板33上表面;螺纹杆4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远离地面的安装板41上朝向活动板33的一侧,螺纹杆42的另一端穿过靠近地面的安装板41后与把手43固定相连,螺纹杆42与活动板33螺纹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实现活动板33与驱动组件34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圆弧板5。

圆弧板5所处的圆心处于立管11的轴线上,圆弧板5内凹侧的一端安装在滑块32远离支撑管12的一侧,圆弧板5内凹侧的另一端朝向立管11的外壁延伸,圆弧板5的内凹侧竖向滑动抵接在立管11外壁上,活动板33安装在圆弧板5朝下表面上远离滑块32的一端。圆弧板5与螺纹杆42螺纹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在支撑管12固定时提供稳定的支撑,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在滑块32上表面和滑块32下表面相对安装,伸缩杆竖直;调节支撑管12的高度,直至座包13的高度合适,再将伸缩杆进行伸缩,使得伸缩杆抵接在滑块32和通槽31水平的内壁之间。

伸缩杆由两个以上的伸缩段61组成。优选地,伸缩杆由三个伸缩段61组成。

对于相邻两伸缩段61,一伸缩段61的外壁侧竖向滑动抵接在另一伸缩段61的内壁侧,一伸缩段61远离支撑管12的一侧竖向均匀间隔开设有二个以上的第一通孔62,另一伸缩段61远离支撑管12的一侧竖向均匀间隔开设有二个以上的第二通孔63;相对滑动两伸缩段61直至第一通孔62与第二通孔63连通,再通过螺栓64与第一通孔62、第二通孔63均螺纹连接。

锁紧扣14设于支撑管12上端侧壁,锁紧扣14带有锁把手,转动锁14把手可驱使锁紧扣夹紧于立管11或者松开对立管11的夹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第一方面,在通槽31和滑块32的设定下,防止了座包13的偏转,在每次使用自行车时无需对座包13的位置进行调整。

第二方面,通过驱动组件34的设定,便于对座包13的高度进行调节。

调节过程中,正反转动把手43,把手43的转动带动螺纹杆42的转动,螺纹杆42的转动带动活动板33和圆弧板5竖向滑动,进而带动滑块32沿通槽31竖向滑动,从而带动支撑管12竖向运动,从而实现对座包13的高度进行调节。

第三方面,座包13的高度确定后,通过伸缩杆对滑块32进行卡接固定,在自行车使用时,提高滑块32的固定强度,有效的提高座包13的固定强度,同时配合锁紧扣14夹紧于立管,再进一步的提升了座包13的固定强度,确保座包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34包括:套筒71、定板72、第一螺杆73以及第二螺杆74。

定板72安装在立管11上,定板72位于活动板33的正下方;第一螺杆73竖直并铰接安装在定板72上表面上;第二螺杆74竖直并铰接安装在活动板33下表面上;套筒71呈圆环体状,套筒71内壁上相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即:左螺纹和右螺纹;套筒71的左螺纹处与第一螺杆73螺纹连接,套筒71的右螺纹处与第二螺杆74螺纹连接。

为了便于对套筒71进行旋拧,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旋拧块75。旋拧块75同轴安装在套筒71外壁的中点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调节座包13的高度时,正反转动旋拧块75,旋拧块75的转动带动套筒71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杆73和第二螺杆74均旋入或旋出套筒71,从而使得滑块32沿通槽31向上或向下滑动,从而带动支撑管12竖向运动,以实现对座包13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