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6112发布日期:2020-11-10 11:4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政策驱动和影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插电增程电动汽车被包含在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之内,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方向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增程电动汽车。当前的纯电动汽车还存在充电站建设不完善、续航里程受限用户不敢跑长途、开空调暖风严重影响续航里程等问题,而插电增程电动汽车其有效的解决了纯电动汽车存在的缺陷被市场看好,将成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由于插电增程电动汽车是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组合体,所以相较于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其开发难度大大提高,其涉及新的技术领域包含增程发电技术、后悬架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难度也相应提高。

增程电动汽车是将燃油汽车的优势和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完美的进行了组合,即能以纯电动方式绿色出行,又有增程系统为行驶里程保驾护航,不再有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但同时给整车布局增加了难度,其整体布局需要兼顾传统燃油车辆模块分布,还要满足纯电动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的布置要求,增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布置与纯电动汽车基本一致,同时还要保留传统汽车的燃油供给系统、热动力系统和进排气系统,增程电动汽车在前舱内需布置发动机、发电机、进气系统等相关部件,因此对于增程电动汽车来说,在驱动方式上更适合后轮驱动,即:电动机和变速箱布置在两个后轮之间。

在现有的汽车后悬挂技术中,后桥式的后驱动系统能够实现增程电动汽车的后驱布局,但由于后桥式的悬挂舒适性较差,只适合用在货车或物流车上,在当前的汽车领域已经被多联杆和扭力梁结构的后悬挂系统所取代。在现有技术中,多联杆式后悬挂系统,其舒适稳定,被乘用车领域广范应用,但由于多联杆结构占了较大空间,无法满足球笼式传动的电机驱动系统的安装。在现有技术中,扭力梁结构的汽车后悬挂较为适应电动汽车的后驱动系统的布置,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耐用、成本低,但传统的扭力梁结构其横向稳定性与多联杆后悬挂系统相比其稳定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在传统扭力梁后悬挂的基础上增加横向稳定连杆装置,使扭力梁结构既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又有多连杆系统的舒适稳定性。

在现在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1611102323.7和201210176514.3文献已知,其公布了扭力梁带有横向稳定瓦特连杆的后悬挂技术,其优点在于实现了扭力梁增加横向稳定连杆的设计,不足在于:(1)后悬挂的运动是以拖拽臂前端与车身的交点为中心,后方上下运动,其已知文献中瓦特连杆设在以传动轴为中心的后方,工作时,其上下运动幅度较大,进而瓦特连杆两端的转动幅度同步增大,在汽车悬挂技术中,为了尽量隔离噪声传递,悬挂的连杆均通过橡胶套与车身和部件连接,因此,瓦特连杆两端的转动幅度过大,会导致连接套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2)在扭力梁运动时,瓦特连杆两端的连接套除了要承受上下运动时的转动应力外,还要承受以拖拽臂前端为中心上下运动时产生的扭动力,该扭动力不做有效消除,更会使瓦特连杆两端的连接套加速损坏,存在设计缺陷。这也是带有瓦特连杆的扭力梁技术虽有文献,但却没有广泛应用的原因;(3)由于瓦特连杆设置在以传动轴为中心的拖拽臂后方,占据了较大的空间位置,该位置被占用后就无法安装电机驱动部件,即无法满足增程式后驱动式后悬挂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扭力梁式后悬挂、带有瓦特连杆的扭力梁存在的缺陷,又满足了增程电动汽车后驱动式的后悬挂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空间的高利用率,且整体结构稳定性好,舒适耐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包括扭力梁总成、燃油箱、瓦特连杆装置、传动轴和电驱动系统,所述扭力梁总成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横梁和位于两端部的拖曳臂,所述燃油箱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前方。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减速箱,所述传动轴穿接在所述减速箱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在两所述拖曳臂的车轮安装座中,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后部;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布设在所述扭力梁的中横梁与所述传动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拖曳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对应的推杆左支耳和推杆右支耳,推杆左支耳和推杆右支耳分别与瓦特连杆装置的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外端部铰接;所述拖曳臂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座,在所述弹簧安装座内设置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与车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的力梁总成和电驱动系统的上方设有副车架,所述瓦特连杆装置上方设有摆臂固定架,所述瓦特连杆装置包括中心摆臂、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中心摆臂两端的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中心摆臂铰接设置在所述摆臂固定架上,所述副车架上设有副车架前固定端、副车架后固定端、阻尼器上吊耳和电机后吊架,两所述副车架前固定端与摆臂固定架的两端连接并固定在车身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两所述拖拽臂后端均设有阻尼器下支耳,在对应的所述阻尼器上吊耳与所述阻尼器下支耳之间铰接设置有阻尼器;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机支架和减速箱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电机后吊架连接,所述减速箱支架与车身连接,副车架后固定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电动机后方设有消声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部,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均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调节单元,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通过所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能够径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为呈u型的铰接支耳、或所述铰接部为铰接套管,在所述铰接套管内设置有连接胶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包括本体段和装配段,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轴承套管,所述轴承套管通过轴承套管内设有的内轴承和外轴承穿接在第一杆体上的装配段上,轴承套管与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限位肩,外轴承的内圈与第一限位肩顶置;所述轴承套管内设有第二限位肩和第三限位肩,第二限位肩和第三限位肩分别与内轴承和外轴承的外圈顶置;所述第一杆体的装配段端部设有限位螺纹段,限位螺纹段上设有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限位螺母顶置内轴承的内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轴承套管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螺纹固定;当通过螺纹固定时,所述轴承套管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段和外螺纹段,并在所述外螺纹段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内螺纹段和外螺纹段套装并通过第二限位螺母拧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轴承套管之间的外轴承外侧设置有油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瓦特连杆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扭力梁式后悬挂与多连杆式后悬挂相比存在的不足,但瓦特连杆结构为横向贯通于汽车的后悬挂系统,占据空间较大,通过把瓦特连杆组件设置在扭力梁中横梁与球笼传动轴之间,既减少了占用空间,给电驱动系统的安装腾出了位置,又使其缩短了与拖拽臂前端的距离,在车辆行驶中扭力梁总成后端上下运动时,其瓦特连杆组件两端与拖拽臂的铰接点位的上下运动幅度同步减小,上下运动幅度的减小,直接使左连杆、右连杆两端的转动幅度减小,转动幅度减小大大延长了其连接胶套的使用寿命,且布局更加合理。

本申请的推杆及瓦特连杆装置具有可径向转动功能,又具有轴向螺纹调节长度的功能,其有效的化解了扭力梁上下运动时给左连杆和右连杆带来的扭曲力,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连杆推杆两端连接胶套的使用寿命。同时、轴向螺纹调节连杆推杆的长度,能够有效的消除扭力梁后悬挂系统与车身连接时的制造公差,使后轮的左右定位更加精准。

本申请通过把电动机设置在球笼传动轴的后方,消声器设置在电动机的后方,既有效的利用了汽车尾部的空间,又给扭力梁总成、瓦特连杆组件、燃油箱腾出了空间位置,

本申请通过设置副车架,有效的把后驱动系统安装在一起与车身连接,该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结果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扭力式梁后悬挂、带有瓦特连杆的扭力梁式后悬挂系统存在的不足,又满足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的使用需求,此后驱动系统的诞生必将给我国汽车技术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瓦特连杆装置与电驱动系统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瓦特连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瓦特连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序号:

010为调节单元、101为第一杆体、1011为本体段、1012为装配段、1013为限位螺纹段、102为第二杆体、1021为外螺纹段、103为轴承套管、1031为内螺纹段、104为内轴承、105为外轴承、106为第一限位轴肩、107为第二限位轴肩、108为第三限位轴肩、109为第一限位螺母、110为第二限位螺母、111为油封;

200为瓦特连杆装置、201为中心摆臂、202为左连杆、203为右连杆、204为铰接支耳、205为铰接套管、206为连接胶套;

300为扭力梁总成、301为中横梁、302为拖曳臂、303为传动轴、304为电动机、305为减速箱、306为摆臂固定架、307为车轮安装座、308为弹簧安装座、309为螺旋弹簧、310为推杆左支耳、311为推杆右支耳;

400为副车架、401为阻尼器、402为消声器、403为燃油箱、404为副车架前固定端、405为副车架后固定端、406为阻尼器上吊耳、407为电机后吊架、408为电机支架、409为减速箱支架、410为阻尼器下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

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参见图1-图8,其所公开的结构为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后驱动系统,包括扭力梁总成300、传动轴303、燃油箱403、电驱动系统和瓦特连杆装置200,扭力梁总成300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横梁301和位于两端部的拖曳臂302。

所述的燃油箱403位于中横梁301前部;传动轴303设置在所述扭力梁总成300的后部;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304和减速箱305,所述传动轴303穿接在所述减速箱中,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减速箱的后侧,并布设在所述传动轴303的后侧,传动轴为球笼传动轴;瓦特连杆装置200设置在扭力梁总成300的中横梁301和传动轴303之间;拖曳臂302的后端设置有车轮安装座307,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与所述车轮安装座307连接,所述拖曳臂302的中部设置有弹簧安装座308,在所述弹簧安装座308内设置有螺旋弹簧309。

电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机支架408和减速箱支架409,电动机304通过电机支架408与所述副车架400连接,减速箱305通过减速箱支架409与车身上的固定位连接,拖曳臂302的后端设置有阻尼器下支耳410,副车架400上设置有阻尼器上吊耳406,在阻尼器上吊耳406和阻尼器下支耳410之间设置有阻尼器401,在所述副车架400的后部设置有消声器402,消音器402位于电动机后部。

本申请所应用的瓦特连杆装置包括中心摆臂201、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中心摆臂两端的左连杆202和右连杆203,中心摆臂201上方设置有摆臂固定架306,中心摆臂201与所述摆臂固定架306铰接,所述左连杆202和所述右连杆203分别与对应的拖曳臂302铰接,拖曳臂上设置有对应的推杆左支耳310和推杆右支耳311。

左连杆202和右连杆203结构相同,且所述左连杆202和右连杆203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部。本实施例中的铰接部为呈u型的铰接支耳204、或所述铰接部为铰接套管205,在铰接套管内设置有连接胶套206,具体各个推杆的端部设置哪种铰接部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具体地,左连杆和右连杆均包括第一杆体101、第二杆体102和调节单元010,所述第一杆体101和所述第二杆体102通过所述调节单元010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01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102能够径向转动,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轴向相对固定。

调节单元010包括轴承套管103、内轴承104和外轴承105;在所述第一杆体101和所述第二杆体102二者中,其中一者与所述轴承套管103通过内轴承104和外轴承105连接,另一者与所述所述轴承套管103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杆体101包括本体段1011和装配段1012,装配段1012与所述本体段1011同轴连接成为一体,在所述装配段1012与本体段1011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轴肩106,所述装配段101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螺纹段1013,所述限位螺纹段101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109;所述轴承套管103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轴肩107和第三限位轴肩108,所述第二限位轴肩107和第三限位轴肩108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轴肩106和所述第一限位螺母109把内轴承和外轴承顶置在调节单元内。本申请通过在左连杆和右连杆上设置调节单元,使左连杆、右连杆的两端能够自由转动,有效的消除了扭力梁总成工作时,以拖拽臂前端为中心上下旋转运动产生的扭力,既使瓦特连杆组件能运动灵活,又延长了左连杆、右连杆两端连接胶套的使用寿命。

第二杆体102与所述轴承套管103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螺纹固定;当通过螺纹固定时,所述轴承套管103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杆体10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段1031和外螺纹段1021,并在所述外螺纹段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110。内螺纹段1031和外螺纹段1021依靠螺纹套接并通过第二限位螺母110拧紧固定。

上述结构中,为了保障外轴承的外侧的第一杆体与轴承套管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进入粉尘泥土,故还设有油封111;为了便于实现结构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杆体为一端扩口且在扩口段上设有外螺纹段1021、另一端为较细的空心管。本实施例中的连杆的外端部可以固接铰接套管,也可以固结铰接支耳,当设置铰接套管时,在铰接套管内安装有连接胶套。

上文已详细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的作用仅在于举例,而不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适用或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对前述各实施例作出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