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1672发布日期:2020-12-22 10:3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与车厢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车架与车厢作为实现的车体载物功能的主要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三轮车、汽车等各个代步工具领域。

然而现有的车架与车厢在连接时,常会因车架以及车厢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而使得预先开设的孔位发生偏移,导致车厢与车架安装较为不便,降低车架与车厢安装效率以及质量,因此急需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来解决现有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车架与车厢在连接时,常会因车架以及车厢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而使得预先开设的孔位发生偏移,导致车厢与车架安装较为不便,降低车架与车厢安装效率以及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车架纵梁、连接片和调节孔,所述车架纵梁上方设置有车厢底撑,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连接部位设置有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侧壁上成型有所述调节孔,所述连接片上远离所述调节孔下方成型有安装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上设置有螺母一,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二,所述螺栓二上设置有螺母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连接片以及所述调节孔的设计,使得所述车厢底撑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调节,有效避免了所述车厢底撑以及所述车架纵梁在加工过程中因焊接变形而对装配造成的影响,确保所述车厢底撑与所述车架纵梁能够进行便捷的装配,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一贯穿所述车厢底撑以及所述调节孔,所述螺母一与所述螺栓一旋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车厢底撑的可靠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孔、所述螺栓一以及所述螺母一均有两个,所述调节孔与所述螺栓一的杆径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所述车厢底撑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一定的移动,便于实现所述车厢底撑的快速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二贯穿所述车架纵梁以及所述安装孔,所述螺母二与所述螺栓二旋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连接片的可靠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通过所述连接片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时间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的可靠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的车架与车厢在连接时,常会因车架以及车厢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而使得预先开设的孔位发生偏移,导致车厢与车架安装较为不便,降低车架与车厢安装效率以及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片以及调节孔的设计,使得车厢底撑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调节,有效避免了车厢底撑以及车架纵梁在加工过程中因焊接变形而对装配造成的影响,确保车厢底撑与车架纵梁能够进行便捷的装配,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中连接片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螺栓一;2、车架纵梁;3、螺栓二;4、螺母二;5、连接片;6、螺母一;7、调节孔;8、安装孔;9、车厢底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车架纵梁2、连接片5和调节孔7,车架纵梁2上方设置有车厢底撑9,车架纵梁2与车厢底撑9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片5,连接片5一侧壁上成型有调节孔7,连接片5上远离调节孔7下方成型有安装孔8,调节孔7内设置有螺栓一1,螺栓一1上设置有螺母一6,安装孔8内设置有螺栓二3,螺栓二3上设置有螺母二4,通过连接片5以及调节孔7的设计,使得车厢底撑9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调节,有效避免了车厢底撑9以及车架纵梁2在加工过程中因焊接变形而对装配造成的影响,确保车厢底撑9与车架纵梁2能够进行便捷的装配,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质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螺栓一1贯穿车厢底撑9以及调节孔7,螺母一6与螺栓一1旋接,能够实现连接片5与车厢底撑9的可靠相连,调节孔7、螺栓一1以及螺母一6均有两个,调节孔7与螺栓一1的杆径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能够使得车厢底撑9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一定的移动,便于实现车厢底撑9的快速装配,螺栓二3贯穿车架纵梁2以及安装孔8,螺母二4与螺栓二3旋接,能够实现车架纵梁2与连接片5的可靠相连,车架纵梁2与车厢底撑9通过连接片5相连,能够时间车架纵梁2与车厢底撑9的可靠相连。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首先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将连接片5按照如图1所示方式进行放置,然后分别将螺栓一1穿过车厢底撑9以及调节孔7,并通过螺母一6来实现连接片5与车厢底撑9的固定,与此同时将螺栓二3穿过车架纵梁2以及安装孔8,并通过螺母二4来实现连接片5与车架纵梁2的固定,待连接片5固定好后,便可通过连接片5来实现车架纵梁2与车厢底撑9的连接,通过连接片5以及调节孔7的设计,使得车厢底撑9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调节,有效避免了车厢底撑9以及车架纵梁2在加工过程中因焊接变形而对装配造成的影响,确保车厢底撑9与车架纵梁2能够进行便捷的装配,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质量。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纵梁(2)、连接片(5)和调节孔(7),所述车架纵梁(2)上方设置有车厢底撑(9),所述车架纵梁(2)与所述车厢底撑(9)连接部位设置有所述连接片(5),所述连接片(5)一侧壁上成型有所述调节孔(7),所述连接片(5)上远离所述调节孔(7)下方成型有安装孔(8),所述调节孔(7)内设置有螺栓一(1),所述螺栓一(1)上设置有螺母一(6),所述安装孔(8)内设置有螺栓二(3),所述螺栓二(3)上设置有螺母二(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一(1)贯穿所述车厢底撑(9)以及所述调节孔(7),所述螺母一(6)与所述螺栓一(1)旋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7)、所述螺栓一(1)以及所述螺母一(6)均有两个,所述调节孔(7)与所述螺栓一(1)的杆径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二(3)贯穿所述车架纵梁(2)以及所述安装孔(8),所述螺母二(4)与所述螺栓二(3)旋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2)与所述车厢底撑(9)通过所述连接片(5)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车架纵梁、连接片和调节孔,所述车架纵梁上方设置有车厢底撑,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连接部位设置有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侧壁上成型有所述调节孔,所述连接片上远离所述调节孔下方成型有安装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上设置有螺母一,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二,所述螺栓二上设置有螺母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片以及调节孔的设计,使得车厢底撑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调节,有效避免了车厢底撑以及车架纵梁在加工过程中因焊接变形而对装配造成的影响,确保车厢底撑与车架纵梁能够进行便捷的装配,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方传龙;刘连第;赵树林;邱留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远迪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