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00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骑者驱动的陆用轮式车辆的主体构件。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涉及自行车骨架的机械装置,一种可开脱使用的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
目前自行车车架的前梁与立管、立叉的联接普遍采用的是固定的结构形式,其前管与立管的中收距是定型不变的,这对于不同身材乘骑者的适用程度比较局限,对于存放,携带也多有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现有自行车车架结构形式反映出来的局限与不便,提供一种构成前梁与立管、立叉之间新型联接的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它可使前管与立管的中心距得以调节变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立管与立叉相交联接部位,设以轴向两端为直线贯通的支架,和联接于支架的手柄,主动构件及压块,手柄、主动构件、压块顺序联接并传动,压块在与支架轴线相垂直的径向方位上形成位移,穿过该支架的轴向为直线平行的双管前梁,其前端与前管联接,后端为封合联接的闷头,其径向端面与该支架接触并与压块构成可开脱的联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动构件可以是盘状凸轮构件,由手柄、凸轮、凸轮轴导杆、压块顺序联接并传动。也可以是螺旋构件,由手柄、螺栓、螺母导杆、压块顺序联接并传动,还可以是其他合适形式的斜面构件。
鞍座置于所述支架的上方,鞍座构件可联接于支架,也可联接于立管,还可以是联接于立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架的前管与立管的中心距可调节变更,可适应不同身材的乘骑者,又可减少占地面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 2、立管3、立叉4、鞍管5、前梁6、转套 7、压块8、压块芯轴9、调节螺母10、弹簧11、手柄12、凸轮13、凸轮轴导杆14、搭扣15、螺栓16、螺母导杆
图1、图2实施例中,轴向两端为直线贯通的支架1纵向设置于立管2立叉3相交连接部位,上方的鞍管4构件联接于支架1,前端联接前管后端设封合联接闷头的轴向直线平行的双管前梁5贯穿于支架1,支架1轴向的前部与后部均设置一组以双头螺栓为定轴的转套6,和压块7,横向贯穿支架1芯轴孔的压块芯轴8,其一端设有调节螺母9,中间设有弹簧10,其另一端与主动构件联接。
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主动构件为配置以凸轮轴导杆13的凸轮12,凸轮轴导杆13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压块芯轴8联接,手柄11操作凸轮12,传动于压块7,压块7在支架1的径向方位上位移,构成与前梁5的可开脱的联接,手柄11以活动操作的搭扣14定位。
图2所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主动构件为配置以螺母导杆16的螺栓15,螺母导杆16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在压块芯轴8联接,手柄11操作螺栓15,传动于压块7,压块7在支架1的径向方位上位移,构成与前梁5的可开脱的联接。
上述实施例中,支架1,转套6,压块7与前梁5径向端面相接触联接的部位也可附设以减轻与前梁5表面涂层磨擦的衬垫材料。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设置还可以是其他合适的结构形式。
权利要求1.一种乘骑者驱动的陆用轮式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由前管、前梁、立管、立叉、平叉联接构成,其特征在于立管与立叉相交联接部位设有轴向两端为直线贯通的支架,和联接于支架的手柄、主动构件及压块,手柄、主动构件、压块顺序联接并传动,压块在与支架轴线相垂直的径向方位上形成位移,穿过该支架的轴向为直线平行的双管前梁,其前端与前管联接,后端为封合联接的闷头,其径向端面与该支架接触并与压块构成可开脱的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动构件为盘状凸轮构件,由手柄、凸轮、凸轮轴导杆、压块顺序联接并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动构件为螺旋构件,由手柄、螺栓、螺母导杆、压块顺序联接并传动。
专利摘要一种陆用轮式自行车车架联接装置,它是在立管与立叉相交联接部位设置的支架和联接于支架的手柄、主动构件、压块组成,手柄操作主动构件,主动构件传动于压块,压块与穿过支架的前梁径向端面构成可开脱的联接。优点是:联接于前梁前端的前管与立管的中心距可调节变更,可适应不同身材的乘骑者,又可减少占地面积。
文档编号B62H1/00GK2385948SQ98210058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3日
发明者丁治华 申请人:丁治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