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汽车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驾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976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汽车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驾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驾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国内现有的电动汽车内的驾驶座通常设置在前排的左侧,电动汽车中间设置了凸起的减速箱。此时,驾驶员非常接近左侧的A柱,驾驶员在该侧的视野被严重遮挡形成盲区,该盲区影响驾驶员观察路况。
[0003]—般汽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其中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是指挡风玻璃和左、右前车门之间的柱。
[0004]一般情况下,汽车A柱的宽度为80mm左右,驾驶者通过A柱处的视线,造成司机左侧盲区6度、右侧盲区2.3度,A柱越宽造成的盲区越大,因此就驾驶员视野而言,A柱越窄则视野越好。
[0005]而另一方面,由于A柱是支撑汽车结构强度的主要部分,是支撑起汽车的内部空间的主要部件之一,在汽车翻滚或者汽车撞击前方汽车的安全板时,A柱越宽其强度越高,则越能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0006]因此,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普遍存在因A柱较窄而导致结构强度差,且视野较窄导致驾驶员视野受限,存在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大驾驶员视野并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驾驶结构,通过扩大驾驶员的可视角度、减少盲区,增大驾驶员的视野并提高驾驶舒适性,通过增加A柱的支撑强度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0008]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驾驶结构,包括:分别置于车身两侧的左侧A柱和右侧A柱;安置在左侧A柱和右侧A柱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方向盘;安置在车身内前舱中间位置的主驾驶座。
[0009]优选的,在左侧A柱的右侧和右侧A柱的左侧分别设置加强梁。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安置在主驾驶座侧面的副驾驶座。
[0011]其中,所述副驾驶座的位置靠后于所述主驾驶座。
[0012]其中,所述左侧A柱的加强梁由左侧A柱右侧向车身内延伸一定宽度,所述右侧A柱的加强梁由右侧A柱的左侧向车身内延伸一定宽度。。
[0013]其中,主驾驶座通过左侧A柱加强梁内侧和右侧A柱加强梁内侧的视线形成的视角为A6,主驾驶座通过左侧A柱和右侧A柱内侧的视线形成的视角为A5,加强梁的宽度V应使A6和A5之差不大于12°。优选的,在左侧A柱和右侧A柱的前侧设前加强柱,或在左侧A柱和右侧A柱的后侧设后加强柱。
[0014]其中,所述主驾驶座呈前端窄、后端宽的形状。
[0015]优选的,所述副驾驶座呈前端窄、后端宽的形状,使得所述副驾驶座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主驾驶座中轴线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0016]优选的,所述副驾驶座的中轴线与所述主驾驶座中轴线之间具有的夹角为5。 -25° 。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主驾驶座后方的后排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驾驶结构具有以下有点:
[0019]1、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驾驶结构,通过将方向盘设置在左右A柱之间的中间位置,主驾驶座处于车身前舱的中间位置,使得坐在主驾驶座上的驾驶员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减小了盲区,避免A柱过多阻挡视线而造成安全隐患,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0020]2、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驾驶结构,由于在车身前舱中间位置安置主驾驶座,使得左侧A柱和右侧A柱均距离主驾驶座有较远的距离,可以在保证并扩大驾驶员的视野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的情况下,在左、右A柱前侧、后侧和内侧设置加强梁,提高左、右A柱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了驾驶员受外来撞击时的安全性;
[0021]3、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驾驶结构的主驾驶座处于车身前舱内中间位置,驾驶员可以根据停车现场的情况选择从左侧或右侧车门进入车内,方便了驾驶员上下车。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驾驶结构的电动汽车的第一种结构俯视透视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前排座椅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视线出发点在居中主驾驶座和居左主驾驶座时的视线的示意图;
[0026]图4是现有技术汽车驾驶员位于左侧主驾驶座时的视野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驾驶员位于主驾驶座时的视野示意图;
[0028]图6是具有本实用新型驾驶结构的电动汽车的第二种结构俯视透视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前排座椅布置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A柱设加强梁时的驾驶员视野示示意图;
[0031]图9是A柱设前加强梁的示意图;
[0032]图10是A柱设后加强梁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前方视线夹角变化的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实用新型前方视线在左侧A柱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图6、图8所示,分别为具有本实用新型驾驶结构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驾驶结构包括:分别置于车身两侧的左侧A柱2和右侧A柱3,其中左侧A柱2为前挡风玻璃与左侧车门之间的竖梁,右侧A柱3为前挡风玻璃与右侧车门之间的竖梁;安置在左侧A柱和右侧A柱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方向盘I ;安置在车身内前舱中间位置的主驾驶座4,其中在左侧A柱的右侧和右侧A柱的左侧分别设置加强梁。
[003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应用的方位词,如左、右、前、后等,是相对于驾驶员坐在汽车里、面朝行驶方向而言的,即,位于驾驶员左侧的方位为“左”,位于驾驶员右侧的方位为“右”,位于驾驶员前方的方位为“前”,位于驾驶员后方的方位为“后”。
[0037]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使用电池提供能源、使用电动机驱动车轮转动,所以电动汽车的主驾驶座旁边没有变速器和变速器拨杆,因此可以将方向盘I和主驾驶座4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左、右侧A柱的中间位置而不受任何限制。
[0038]本实用新型驾驶结构的方向盘I安置在左侧A柱2和右侧A柱3之间的中间位置,主驾驶座4安置在车身内前舱的中间位置,使得左侧A柱和右侧A柱均距离主驾驶座有较远的距离,使得坐在主驾驶座上的驾驶员在驾驶电动汽车时,相比驾驶方向盘、主驾驶座位于左侧的电动汽车来说,可以保证并扩大驾驶员的视野,提高驾驶的舒适性,避免A柱过多阻挡视线而造成安全隐患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驾驶结构的主驾驶座处于A柱的中间位置,驾驶员可以根据停车现场的情况选择从左侧或右侧车门进入车内,方便了驾驶员上下车,而驾驶员坐在位置居中的主驾驶座上驾驶汽车时,可以合理判断汽车是否在行车道上居中行驶,从而方便判断与其他汽车的横向距离,提高驾驭安全性。
[003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驾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40]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驾驶结构,由图可知,该电动汽车的驾驶结构包括左侧A柱2、右侧A柱3、方向盘1、与方向盘对应的主驾驶座4,此外,还包括安置在主驾驶座4侧面的副驾驶座,其中,副驾驭座可以设置在主驾驶座4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主驾驶座4的左右两侧面,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在主驾驶座4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左、右副驾驶座,其中,方向盘I设置于左侧A柱2和右侧A柱3的正中间,主驾驶座、左右副驾驶座后方分别设一个乘客座,车内可乘坐包括驾驶员在内共六人。
[0041]因此,俯视车内,可分为前后两排座,前排座分别为主驾驶座4、分别设置在驾驶座4左边和右边的左副驾驶座5和右副驾驶座6,左副驾驶座5、右副驾驶座6比主驾驶座4稍靠后设置,使三个驾驶座呈“品”字形分布,并且,主驾驶座4对应于方向盘I居中安置。
[0042]后排座也具有三个独立座椅,对应设置在前排座的三个驾驶座正后方,且位于中间的中间座椅7的位置靠前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两个座椅8、9,即,后排座椅的三个座椅也呈“品”字形分布。
[0043]由于后排座椅的三个独立座椅也呈“品”字形,因此,可以与前排座椅相对应,增大空间利用率,同时,由于后排座椅的三个独立座椅相互错开一定距离,不但增大后排乘员之间的活动空间而且避免后排乘员之间相互碰撞,提高了后排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004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左副驾驶座5、右副驾驶座6的位置比主驾驶座4靠后的距离为Y,Y为副驾驶座中轴线与副驾驶座前边缘的交点和主驾驶座中轴线与主驾驶座前边缘交点之间的纵向(即沿汽车长度方向)距离。优选的,该纵向距离Y为50mm?300mm之间。
[0045]此外,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还可以采用如图6、图7所示的第二种驾驶结构。由图可知,该种驾驶结构的电动汽车的主驾驶座204、左副驾驶座205和右副驾驶座206的设置位置与第一种结构的设置位置相同,即,三个驾驶座也设置为“品”字形,与第一种结构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主驾驶座204和两个副驾驶座均呈前端窄、后端宽的形状。
[0046]其中,左副驾驶座205和右副驾驶座206均朝着位于中间的主驾驶座倾斜,左、右副驾驶座的中轴线延长线均与主驾驶座的中轴线延长线相交,而主驾驶座205的中轴线217与汽车中心线20相重合。
[0047]其中,左副驾驶座205中轴线216与主驾驶座204中轴线217之间具有夹角X,优选的,该夹角X为5°?25°,且右副驾驶座206与左副驾驶座205关于主驾驶座204的中轴线217对称。
[0048]优选的,本结构的后排座椅中的三个独立座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