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0664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型交通工具领域的一种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行使速度可以极快的脚踏驱动和手摇驱动相结合的四轮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自行车构造是由车架,前轮,后轮,前轴,后轴,前叉,车把,飞轮,曲柄链轮,链条,鞍座以及杀车装置组成。动力来源是由人的脚踏动曲柄链轮带动链条,链条带动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达到了向前运动的效果。自行车是一种环保,便捷的运动型交通工具,但现有的自行车动力来源单一,只有脚踏曲柄链轮转动产生动力,因而腿力劳累强度大速度不能快,这一缺陷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出行以及上下班时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自行车单一的脚踏曲柄链轮转动动力来源和行使速度不够快,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踏手摇式四轮自行车,该自行车巧妙的设计了一种手摇曲柄与轴,齿轮之间的配合关系,实现了手摇驱动前轮,不仅能够减少腿力劳累强度提高行使速度,同时鞍座支架是可以拆装结合,当拆开鞍座支架时就是一辆站式轻巧的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骑行时更有利于人体的全身运动。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内车首坚杆上端有一个装齿轮的大箱体,大箱体里装有一个主动大直齿锥齿轮和小直齿锥齿轮相互啮合,小直齿锥齿轮与内车首坚杆中心的传动轴相连,内车首坚杆下端有个小箱体,小箱体里装有一个小直齿锥齿轮与直齿锥齿飞轮相互啮合,小箱体里的直齿锥齿轮与内车首坚箱体中心的传动轴相连接,直齿锥齿飞轮与前车轮轴相连,直齿锥齿飞轮是由直齿锥齿轮和棘轮结合而成。大箱体两边连接车把,车把末端是车把套和手摇曲柄,车把中心有一条长轴连接大箱体中的主动大直齿锥齿轮,长轴的末端穿过车把套的中心孔与手摇曲柄的柄头相连接,右长轴的末端是扇形卡梢可以与手摇曲柄柄头上的扇形卡梢槽相连,手摇曲柄柄头上有个开关,可以控制摇柄旋转90度,当摇柄旋转90度后连接摇柄的卡块体就会脱离车把套中的锁柄卡槽与柄头里面固定,曲柄头上的扇形卡梢槽就可以绕长轴的扇形卡梢旋转180度相卡合。当手动打开左右两边柄头的开关时,两边摇柄旋转90度,卡块体就分别转入两个柄头里面,曲柄头就从车把套中解锁,闭合开关曲柄头就和曲柄相互固定,左边长轴末端与左曲柄头固定,右曲柄头可以绕右长轴末端旋转180度后与长轴末端卡合,长轴末端与曲柄头卡合后转动两边手摇曲柄就带动了长轴转动,长轴带动大箱体中的主动大直齿锥齿轮转动,主动大直齿锥齿轮带动小直齿锥齿轮转动,小直齿锥齿轮带动车首坚杆中心的传动轴,传动轴带动小箱体中的直齿锥齿轮转动,直齿锥齿轮带动相互啮合的直齿锥齿飞轮,直齿锥齿飞轮带动了前车轮轴转动,从而使前轮转动。后轮的传动方式是在车底架上装有脚踏曲柄连接直齿圆柱齿轮与一个小直齿圆柱齿轮相互啮合,小直齿圆柱齿轮和一个大链轮同轴,且有共同的角速度,当脚踏曲柄带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就带动相互啮合的小直齿圆柱齿轮转动,小直齿圆柱齿轮带动同轴的大链轮,大链轮带动链条从而带动了后车轴中的小链轮脚闸传动,脚闸带动后轮轴。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的自行车基础上通过设计增加了手摇曲柄,链轮脚闸,棘轮,齿轮,轴,轴承相互配的机械原理实现了手摇驱动前车轮的效果和通过设计多级齿轮传动提高了后车轮的转动角速度,既可以由脚踏行使模式随时转换为脚踏驱动和手摇驱动相给合,提高自行车的行使速度,同时又可以减少脚踏曲柄链轮的腿力劳累强度,使自行车可以行使更快,便轻松,出行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主要零件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把套图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曲柄头和开关结构图
[0011]图5是本实用新型摇柄和卡块体结构图
[001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长轴末端图
[0013]图7是本实用新型右车把末端结构图
[0014]图8是本实用新型手摇曲柄整体结构图
[0015]图9是本实用新型摇柄旋转90度后卡块体转入柄头卡块体槽的手摇曲柄整体结构图
[0016]图10是本实手新型连接内车首坚杆的小箱体和前车轮轴视图
[0017]图11是本实用新型左右摇柄旋转90度后主视图
[0018]图12是摇柄旋转90度后,右柄头旋转180度两扇形卡梢相卡合骑行时主视图
[0019]图13是不安装鞍座架站式全身运动骑行结构图
[0020]图中1.摇柄,2.开关,3.曲柄头,4.车把套,5.车把,6.大箱体,7.内车首坚杆,
8.外车架车首坚杆,9.鞍座支架,10.链箱体盖壳,11.链轮脚闸,12.链条,13.大链轮,14.小直齿圆柱齿轮,15.直齿圆柱齿轮,16.前轮小箱体,17.直齿锥齿飞轮,18小直齿锥齿轮,19.传动轴,20.小直齿锥齿轮,22.车把长轴,23.大直齿锥齿轮,24.车把套卡块体槽,25.卡块体,26.锁柄卡槽,27.曲柄头卡块体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图1中,内车首坚杆(7)的上端装大箱体(6)下端装前轮小箱体(16),内车首坚杆(7 )装在外车架车首坚杆(8 )里,鞍座支架(9 )和链箱体壳(10 )装在车架底架中固定。
[0022]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车把(5)装在大箱体(6)的套孔里,车把套(4)装在车把
(5)末端相互固定,摇柄(I)和开关(2)装在曲柄头(3)里,曲柄头(3)装在长轴(22)的末端。长轴(22 )连接大箱体中的主动直齿锥齿轮(23 ),主动直齿锥齿轮(23 )与小直齿锥齿轮(20 )相互啮合,小直齿锥齿轮(20 )连接内车首坚杆(7 )中心的传动轴(19 ),传动轴(19 )的下端连接小箱体中的直齿锥齿轮(18),直齿锥齿轮(18)与直齿锥齿飞轮(17)相互啮合。当手动打开曲柄头开关(2)时,摇柄(I)向外旋转90度,卡块体就转入曲柄头(3)的卡块体槽里,闭合开关(2)曲柄头(3)和摇柄(I)相互固定,右手摇曲柄绕长轴(22)旋转180度后与长轴(22 )末端卡合,转动两边手摇曲柄带动长轴(22 )转动,长轴(22 )带动大箱体中主动大直齿锥齿轮(23 )转动,大直齿锥齿轮(23 )带动小直齿锥齿轮(20 )转动,小直齿锥齿轮
(20)带动车首坚杆中心的传动轴(19),传动轴(19)带动小直齿锥齿轮(18)转动,小直齿锥齿轮(18)带动相互啮合的直齿锥齿飞轮(17)转动,从而带动了前车轮转动。后车轮的传动原是,当脚踏动曲柄带动直齿圆柱齿轮(15)转动时就带动了相互啮合的小直齿圆柱齿轮
(14)转动,因小直齿圆柱齿轮(14)和大链轮(13)同轴且有共同角速度,大链轮(13)就带动链条(12 ),链条(12 )就带动了后轮轴中的链轮脚闸(11)转动,从而带动了后轮转动,实现了向前运动的效果。
[0023]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车把套(4)上有个卡块体槽(24),卡块体槽(24)可以和卡块体(25)相互卡合,长轴(22)穿过车把套(4)的中心孔,长轴(22)的右末端是扇形卡梢。
[0024]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曲柄头(3)可以绕长轴(22)的扇形卡梢旋转180度后两扇形卡梢相卡合,相卡合后手摇曲柄和长轴(22)可以共同转动,且有共同的角速度。
[0025]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摇柄(I)装在曲柄头(3 )里,开关(2 )可以与锁柄卡槽(26 )卡位锁合,手动移动开关,摇柄(I)可以逆时针旋转90度,旋转后卡块体(25)就会转入柄头里面的卡块体槽(27)里,闭合开关就可以固定柄头和摇柄。
【主权项】
1.一种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它是通过设计轻巧的车身增加了箱体,齿轮,链轮脚闸,手摇曲柄,车把套,棘轮,开关,轴和轴承各零部件相互配合关系实现了手摇驱动前轮快速转动和增加脚踏曲柄带动多极齿轮传动提高了后轮的转速,其特征是:在内车首坚杆上端有一个装齿轮的大箱体,大箱体两边连接车把,车把末端是车把套和手摇曲柄,内车首坚杆下端是装直齿锥齿轮,直齿锥齿飞轮,轴和轴承的前轮小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其特征是:内车首坚杆上端有一个装齿轮的大箱体里装有一个主动大直齿锥齿轮与小直齿锥齿轮相互啮合,小直齿锥齿轮与车首坚杆中心的传动轴相连接,传动轴下端连接小箱体中的小直齿锥齿轮,小直齿锥齿轮与直齿锥齿飞轮相互啮合,前车轮轴装在直齿锥齿飞轮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其特征是:箱体两边连接车把,车把末端是车把套和手摇曲柄,车把中心有一条长轴连接箱体中的主动大直齿锥齿轮,长轴的末端穿过车把套的中心孔与手摇曲柄的柄头相连接,长轴的右末端是扇形卡梢与手摇曲柄柄头上的扇形卡梢槽相连,手摇曲柄柄头上有个开关,可以控制摇柄旋转90度后连接摇柄的卡块体就会脱离车把套中的锁柄卡槽转入柄头里固定,曲柄头上的扇形卡梢槽就可以绕长轴的扇形卡梢旋转180度相卡合,相卡合后手摇曲柄转动就带动长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其特征是:脚踏曲柄直齿圆柱齿轮转动带动了相互啮合的小直齿圆柱齿轮,小直齿圆柱齿轮带动同轴的大链轮,大链轮带动链条,链条带动了后轮车轴上的小链轮脚闸转动,使后车轮轴和车轮向前转动,链条逆时针转动时脚闸就会实现刹车。
【专利摘要】一种可以脚踏驱动和手摇驱动相结合的脚踏手摇四轮自行车,它是在自行车中设计增加了箱体,齿轮,手摇曲柄,开关,车把套,链轮脚闸,轴和轴承各零部件中的相互配合关系实现了手摇驱动前轮和脚踏曲柄带动多极齿轮转动实现后轮增速的效果,既可以由脚踏行使模式随时转换为脚踏驱动和手摇驱动相给合,提高行使速度,同时又可以减少脚踏曲柄转动的腿力劳累强度,使自行车可以行使更快,便轻松。
【IPC分类】B62K5/00, B62M1/12
【公开号】CN204713338
【申请号】CN201520286989
【发明人】邓冠山
【申请人】邓冠山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