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5847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平衡电动车,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两轮的体感车。
【背景技术】
[0002]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由于其趣味性广受青年和小孩子喜欢,此为新兴起类目产品。
[0003]目前单抽或双轴平衡车,当使用者脚站上去时只要有倾斜的力度车体本身就会很灵敏的感应然后开始移动,不利于初学者安全使用;甚至于速度过快时就会导致车体翻转,或行驶速度过快时因路面不平导致重心不稳,左脚或右脚力度的稍不均衡倾斜,车体本身就会开始灵敏感应操作,易导致摔跤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动平衡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支架组件两侧的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相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受控于各自电机的左轮、右轮,所述中间支架组件包括连接主体,在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与左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右支撑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主体分别与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部分重叠,在该重叠的区域还设置多个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弹性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与右支撑组件之间的前端位置,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与右支撑组件之间的后端位置;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与左支撑组件之间的前端位置,至少一个弹性装置设置在连接主体与左支撑组件之间的后端位置。
[0006]优选的是,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弹片、可充气气泡、弹性橡胶体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有弹性的装置。
[0007]优选的是,位于连接主体与右支撑组件之间的至少两个弹性装置为一体结构的簧片,该簧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向上的弧形凸起。
[0008]优选的是,位于连接主体与左支撑组件之间的至少两个弹性装置为一体结构的簧片,该簧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向上的弧形凸起。
[0009]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主体呈水平的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左立板,所述左立板设置有左固定轴,所述左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左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左套筒;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的右立板,所述右立板设置有右固定轴,所述右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右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右套筒。
[0010]优选的是,所述左固定轴从左套筒内穿出,在所述左固定轴上露出左套筒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左固定轴退出的卡箍;所述右固定轴从右套筒内穿出,在所述右固定轴上露出右套筒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右固定轴退出的卡箍。
[0011]优选的是,所述左固定轴与左套筒之间的轴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轴承沿着左固定轴与左套筒的轴向分布;所述右固定轴与右套筒之间的轴承设置有两个,该两个轴承沿着右固定轴与右套筒的轴向分布。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当出现站立不稳或路况较差的等问题时,例如当使用者后倾时,会使得左、右支撑组件相对于中间支架组件向后转动,此时,在位于前端的弹性装置的作用下,会将该后倾的误操作的力度吸收掉,以防止平衡车打开后倾的自感应,避免了危险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示出了图2的爆炸图。
[0016]图4示出了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车另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6示出了图5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0]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架组件,还包括位于中间支架组件两侧的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下方的左下壳15、右下壳16,以及设置在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上方的左踏板13、右踏板14。
[0021]其中,所述左支撑组件5、右支撑组件4相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受控于各自电机的左轮7、右轮6,也就是说,左支撑组件5位于其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受控于电机的左轮7,右支撑组件4位于其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受控于电机的右轮6。
[0022]所述中间支架组件包括连接主体1,在所述连接主体1上设置有与左支撑组件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右支撑组件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部。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主体1呈水平的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1下方的左立板2,所述左立板2设置有左固定轴,所述左支撑组件5包括用于与左固定轴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左套筒7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在连接主体1下方的右立板3,所述右立板3设置有右固定轴11,所述右支撑组件4包括用于与右固定轴11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右套筒11。
[0023]参考图3,在装配的时候,右立板3上的右固定轴11伸入与右支撑组件4的右套筒11内,二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右固定轴11与右套筒11之间设置有两个轴承8、9,该两个轴承8、9沿着右固定轴11与右套筒6的轴向分布。例如该两个轴承8、9分别分布在右套筒6的两端,右固定轴11与两个轴承8、9的内圈过盈配合在一起,右套筒11与两个轴承8、9的外圈过盈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右支撑组件4与中间支架组件的转动连接。
[0024]基于相同的道理,左立板2上的左固定轴伸入与左支撑组件5的左套筒内,二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左固定轴7与左套筒之间设置有两个轴承,该两个轴承沿着左固定轴7与左套筒的轴向分布。例如该两个轴承分别分布在左套筒的两端,左固定轴7与两个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在一起,左套筒与两个轴承的外圈过盈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左支撑组件5与中间支架组件的转动连接。
[002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右固定轴11从右套筒6内穿出,在所述右固定轴11上露出右套筒6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右固定轴11退出的卡箍10,例如可以在右固定轴11上设置一圈环形槽,从而可以将卡箍10卡在其中。基于同样的道理,所述左固定轴从左套筒7内穿出,在所述左固定轴上露出左套筒7的位置还设置有防止左固定轴退出的卡箍。
[0026]上述实施例中,左、右套筒设置在左、右支撑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