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97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气泡减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突显,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寻求可持续发展方案,船舶行业也不例外。一直以来,船舶工作者以提高推进效率和节省燃料作为努力的主要目标。一艘中等尺度、5OO0kW动力装置的船舶,推进效率仅仅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天可省180kg燃油,如以国际油价折算,每年可节省27000美元。而国与国之间的贸主要是通过船舶运营,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大,船舶油运能源消耗极大,因而减少船舶能源消耗已被提升为重要的议题。在科学经济的船舶节能方式中,减阻节能一直以来是被倡导的主旋律,船舶减阻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并提高船舶航行速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效益,因此一直是船舶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船舶底部喷射微气泡,用微气泡将船底与水分离,将船与水的接触转变为与微气泡和水的混合液的接触,而微气泡可以有效减小固体壁面与其他介质之间的摩擦阻力,因而必定大大降低船舶前进中的阻力,达到提高航速或航速不变减少主机功率的节能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在形状阻力较小的浅吃水船上应用微气泡减阻节能技术,可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浅吃水船形状阻力可以较小,但因湿表面积增加对降低船舶摩擦阻力不利,利用微气泡减阻技术能有效形成船底薄层空气膜,可减少高速船湿表面积50%左右,减少浅吃水集装箱船湿表面积35%左右。设计建造单体,双体气膜减阻高速船和气膜减阻集装箱船可实现节能20%。在油价一路飙升的今天,这项技术必定可以减少能耗, 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船舶推进阻力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一层微气泡将船体与水体分离开来,将极大地减少船在航行中的阻力,提高船的航行性能并且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高压气瓶、低压气瓶组和空气分配器组,其中:

高压气瓶和低压气瓶组之间设置有减压控制模块,低压气瓶组的输出端通过流量控制模块与空气分配器组相连,空气分配器组包括空气分配器I和空气分配器II,空气分配器I和空气分配器II上均连接有多个单点喷射管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减压控制模块包括控制阀I、控制阀II、减压阀和控制阀III,控制阀II、减压阀和控制阀III串联后与控制阀I并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低压气瓶组与空气分配器I之间的手动控制阀I和电磁阀I;还包括设置在低压气瓶组与空气分配器II之间的手动控制阀II、电磁阀II。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分配器I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电子流量计I和电子流量计II;空气分配器II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电子流量计III和电子流量计IV。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单点喷射管系包括依次相连的手动阀、稳压阀、截止止回阀和喷气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单点喷射管系的结构均相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低压气瓶组根据其规格和用气量设置为不同的数量,其气压小于3at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气瓶与高压空气启动的主机配套。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分配器I设于船舶前部,空气分配器II设 于船舶中部。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通过高压气瓶、低压气瓶组和多个单点喷射管系对船体周围喷射微气泡,采用一层微气泡将船体与水体分离开来,将极大地减少船在航行中的阻力,提高船的航行性能并且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装置结构简单,且利用的是船舶航行过程中常用的装置,便于实现,能够有效的减少大型船舶航行时的油耗,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的单点喷射管系的组成部分;

图中,1-高压气瓶;2-低压气瓶组;3-空气分配器I;4-空气分配器II;21-控制阀I;22-控制阀II;23-减压阀;24-控制阀III;25-手动控制阀I;26-电磁阀I;27-手动控制阀II;28-电磁阀II;31-电子流量计I;32-电子流量计II;33-电子流量计III;34-电子流量计IV;41-单点喷射管系;51-手动阀;52-稳压阀;53-截止止回阀;54-喷气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船舶减阻的微气泡装置管系结构,高压气瓶1、低压气瓶组2和空气分配器组,其中:

高压气瓶1和低压气瓶组2之间设置有减压控制模块,低压气瓶组2的输出端通过流量控制模块与空气分配器组相连,空气分配器组包括空气分配器 I3和空气分配器II4,空气分配器I3和空气分配器II4上均连接有多个单点喷射管系41。

减压控制模块包括控制阀I21、控制阀II22、减压阀23和控制阀III24,控制阀II22、减压阀23和控制阀III24串联后与控制阀I21并联。

流量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低压气瓶组2与空气分配器I3之间的手动控制阀I25和电磁阀I26;还包括设置在低压气瓶组2与空气分配器II4之间的手动控制阀II27、电磁阀II28。

空气分配器I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电子流量计I31和电子流量计II32;空气分配器II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电子流量计III33和电子流量计IV34。

如图2所示,单点喷射管系41包括依次相连的手动阀51、稳压阀52、截止止回阀53和喷气仓54;所有单点喷射管系41的结构均相同。

低压气瓶组2根据其规格和用气量设置为不同的数量,其气压小于3atm;高压气瓶1与高压空气启动的主机配套;空气分配器I3设于船舶前部,空气分配器II4设于船舶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高压气瓶、低压气瓶组、空气分配器I、空气分配器II、控制阀I、控制阀II、减压阀、控制阀III、手动控制阀I、电磁阀I、手动控制阀II、电磁阀II、电子流量计I、电子流量计II、电子流量计III、电子流量计IV和单点喷射管系,所述单点喷射管系还包括手动阀、稳压阀、截止止回阀和喷气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瓶是船启动用的气瓶,是使用高压空气启动的主机本来就配有的设备;所述位于高压气瓶后控制阀I、控制阀II、减压阀和控制阀III共同起减小气压的作用,所述控制阀I、控制阀II和控制阀III用于维护减压阀;所述低压气瓶组根据其规格和用气量设置为不同的数量,其气压小于3atm;所述空气分配器分为空气分配器I和空气分配器II,其后的每个接口都有一个手动控制阀和单点喷射管系相联接,每个空气分配器后还接有一个压力表,用于检测压力,所述每个单点喷射管系的结构相同;所述单点喷射管系还包括手动阀、稳压阀、截止止回阀和喷气仓,所述喷气仓为产生气泡的装置。

高压气瓶是船启动用的气瓶,是使用高压空气启动的主机本来就配有的设备。

位于高压气瓶后控制阀I、控制阀II、减压阀和控制阀III共同起减小气压的作用,所述控制阀I、控制阀II和控制阀III用于维护减压阀。

低压气瓶组根据其规格和用气量设置为不同的数量,其气压小于3atm。

空气分配器分为空气分配器I和空气分配器II,其后的每个接口都有一个手动阀和单点喷射管系相联接,每个空气分配器后还接有一个压力表,用于检测压力,所述每个单点喷射管系的结构相同。

空气分配器I设于船舶前部,所述空气分配器II设于船舶中部。

单点喷射管系还包括手动阀、稳压阀、截止止回阀和喷气仓,所述喷气仓为产生气泡的装置。

手动控制阀I和手动控制阀II分别与空气分配器I和空气分配器II联接,可手动辅助控制。

该装置采用一层微气泡将船体与水体分离开来,将极大地减少船在航行中的阻力,提高船的航行性能并且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