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71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船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救生船种类较多,大多的救生船上载有备用救生小船,通过救生小船把落水者救入救生船内,当前的救援往往通过救生小船救起落水者然后进入救生船或通过救生员把落水者救上船。但当水面上风浪过大时,可救生小船在风浪作用下船体容易失衡,甚至倾覆,救生员也无法接近落水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因水面上风浪过大而无法顺利把落水者救上救生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包括两个船体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船体的甲板桥,所述甲板桥位于船体的中后部,还包括位于船头倾斜设置的一号网,所述一号网设刚性边框, 所述一号网的后端固定在两个船体之间,前端伸入水中。

所述一号网的外端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水平面平行。

两个所述船体之间还设有二号网,所述二号网的前端与所述一号网的后端相连。

两个所述船体的头部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具有正常航行时高于水面的第一位置以及救生时完全遮挡住船头第二位置。

两个所述防护网的间距从船头至船尾逐渐变小。

所述船体的尾部还设有三号网。

所述一号网、二号网、三号网均为刚性材料,外部均包裹有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有抗风浪能力的双体船的船头设救生网,救生时只要将船头靠近落水者,然后落水者进入在水中部分的救生网,由于救生网设有刚性边框,能保持救生网的稳定,可以直接通过攀爬上救生船,不会因为风浪过大而无法使落水者上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无二号网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网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网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带二号网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号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缓冲层的示意图。

船体1、甲板桥2、一号网3、二号网4、弯曲部31、防护网5、三号网6、缓冲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双体救生船的固定式救生装置,包括两个船体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船体1的甲板桥2,所述甲板桥2位于船体1的中后部,还包括位于船头倾斜设置的一号网3,所述一号网3设刚性边框, 所述一号网3的后端固定在两个船体1之间,前端伸入水中。通过在有抗风浪能力的双体船的船头设救生网,救生时只要将船头靠近落水者,然后落水者进入在水中部分的救生网,由于救生网设有刚性边框,能保持救生网的稳定,可以直接通过攀爬上救生船,不会因为风浪过大而无法使落水者上船。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一号网3的外端设有弯曲部31,所述弯曲部31与水平面平行。可以让落水者方便进入一号网3,所述弯曲部31可以给落水者一个站立空间,使落水者更容易触碰到一号网3。

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两个所述船体1之间还设有二号网4,所述二号网4的前端与所述一号网3的后端相连。当遇到风浪大,落水者无法进入船舱时,落水者可抓住二号网4并在上面休息,等风浪小时,再入船舱。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两个所述船体1的头部设有防护网5,所述防护网5具有正常航行时高于水面的第一位置以及救生时完全遮挡住船头第二位置。当防护网5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减少航行阻力,当防护网5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护网5可以保护落水者不会因碰到船头而受伤。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两个所述防护网5的间距从船头至船尾逐渐变小。可以让落水者顺利进入一号网3。

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船体1的尾部还设有三号网6。所述三号网6具有和一号网3相同的功能,可以在船的尾部救起落水者。

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一号网3、二号网4、三号网6均为刚性材料,外部均包裹有缓冲层7。用缓冲层7能保护落水者进入网内不会受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