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57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水上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水上运动爱好者以及水上作业人群,甚至是一些可能因为事故意外落水的人群来说,拥有一款水上救生设备至关重要。现在市场上的救生设备琳琅满目,良莠不齐,虽然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选择,但是其中也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与缺陷。常见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以及救生衣等都有体积大,携带不便等不足之处,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起到自救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大体积的救生设备甚至可能在进行水上运动或者工作的过程当中影响他们的正常行动,反而导致危及他们的人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水上运动爱好者以及水上作业人群在意外情况溺水时能够进行自救的水上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充气机构及固定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将充气机构固定于使用者身体,所述的充气机构包括充气座体、高压气瓶、伸缩气囊及气瓶开启件,所述的充气座体内设置有封闭的安装腔,所述的高压气瓶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的充气座体设置有将伸缩气囊与安装腔的联通管道,所述的气瓶开启件位于充气座体外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被使用者操作时高压气瓶被开启,高压气瓶内的压缩气体经安装腔通入伸缩气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固定机构将充气机构固定于使用者身体,在遇到溺水状况时,控制气瓶开启件的操作部,使高压气瓶打开,高压气瓶瞬间释放至安装腔,并流入与安装腔联通的伸缩气囊,伸缩气囊充满气体后给使用者浮力,固定机构可以按需设计,将装置整体安装于身体的不同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瓶开启件包括拐臂及顶针,所述的拐臂铰接于充气座体,其中一端位于充气座体外侧作为摆动拐臂的操作部,另一端与高压气瓶联动设置并驱动高压气瓶沿安装腔滑移,所述的顶针位于高压气瓶滑移的最远端,所述的高压气瓶朝向顶针设置有用于在高压气瓶与顶针相抵时被顶针刺穿的密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拐臂的操作部,直至与拐臂联动的高压气瓶的密封层与顶针相抵,顶针刺穿密封层,高压气瓶瞬间释放至安装腔,并流入与安装腔联通的伸缩气囊,伸缩气囊充满气体后给使用者浮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操作部为呈弧形状的薄壁构件,所述的操作部在未操作时与充气座体外壁相贴合,并与外壁之间形成供手指伸入的操作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部贴合充气座体外壁,一方面使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降低误操作率,将操作部设置为薄壁件,使其贴合充气座体外壁时自动形成操作腔,在使用者遇溺水情况时手指插入操作腔,能够快速且稳定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与充气座体固定的腕带,所述的腕带两端分别设置有呈锁定配合的第三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腕带的伸缩气囊构成类似手表的结构,第三锁定件将腕带稳定固定于手腕,在遇到意外情况溺水时,操作气瓶开启件,使气瓶内的气体快速充满伸缩气囊,给予使用者的手腕浮力,使得使用者漂浮在水面上,随后等待救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充气座体外侧固定设置相平行的两块压缩板,该两块压缩板之间设置有压缩折叠后的伸缩气囊的压缩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是佩戴于手腕上,增设压缩板,使伸缩气囊的收纳更加小巧、隐蔽、结构更加紧凑,只有在需要浮力时才进行展开,避免长时间携带展开的伸缩气囊阻碍水上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压缩板沿边缘设置有将折叠后的伸缩气囊限位于压缩腔内的限位折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折边使折叠好的伸缩气囊不会轻易从压缩板内掉出,避免由于误掉出阻碍水上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伸缩气囊包括第一环绕段及第一联通段,所述的第一环绕段分别位于使用者的两肩并向胸前和后背延伸,所述的第一联通段将位于两肩的环绕段进行联通,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第一松紧绳,所述的第一松紧绳分别设置于同一环绕段位于胸前和后背的部分,成对的所述的第一松紧绳之间设置有呈锁定配合的第一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背带状的伸缩气囊构成类似救生衣的结构,水上运动爱好者及水上作业工作人员在下水前进行穿戴,由第一锁定件锁定第一松紧绳,使伸缩气囊不会脱离使用者躯体,在遇到意外情况溺水时,操作气瓶开启件,使气瓶内的气体快速充满伸缩气囊,给予使用者全身均匀的浮力,使得使用者漂浮在水面上,随后等待救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伸缩气囊包括第二环绕段及第二联通段,所述的第二环绕段呈X状,并分别位于使用者的胸前及后备,所述的第二联通段分别位于两肩及两腰处将第二环绕段进行联通,所述的的固定机构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第二松紧绳,所述的第二松紧绳分别设置于同一环绕段的相邻分支上,成对的所述的第二松紧绳之间设置有呈锁定配合的第二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X状的伸缩气囊构成类似救生衣的结构,水上运动爱好者及水上作业工作人员在下水前进行穿戴,由第二锁定件锁定第二松紧绳,使伸缩气囊不会脱离使用者躯体,在遇到意外情况溺水时,操作气瓶开启件,使气瓶内的气体快速充满伸缩气囊,给予使用者全身均匀的浮力,使得使用者漂浮在水面上,随后等待救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包括充气机构及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将充气机构固定于使用者身体,充气机构包括充气座体1、高压气瓶2、伸缩气囊3及气瓶开启件,充气座体1内设置有封闭的安装腔11,高压气瓶2安装于安装腔11内,充气座体1设置有将伸缩气囊3与安装腔11的联通管道12,气瓶开启件位于充气座体1外设置有操作部41,该操作部41被使用者操作时高压气瓶2被开启,高压气瓶2内的压缩气体经安装腔11通入伸缩气囊3,先通过固定机构将充气机构固定于使用者身体,在遇到溺水状况时,控制气瓶开启件的操作部41,使高压气瓶2打开,高压气瓶2瞬间释放至安装腔11,并流入与安装腔11联通的伸缩气囊3,伸缩气囊3充满气体后给使用者浮力,固定机构可以按需设计,将装置整体安装于身体的不同位置。

气瓶开启件包括拐臂4及顶针5,拐臂4铰接于充气座体1,其中一端位于充气座体1外侧作为摆动拐臂4的操作部41,另一端与高压气瓶2联动设置并驱动高压气瓶2沿安装腔11滑移,顶针5位于高压气瓶2滑移的最远端,高压气瓶2朝向顶针5设置有用于在高压气瓶2与顶针5相抵时被顶针5刺穿的密封层,操作拐臂4的操作部41,直至与拐臂4联动的高压气瓶2的密封层与顶针5相抵,顶针5刺穿密封层,高压气瓶2瞬间释放至安装腔11,并流入与安装腔11联通的伸缩气囊3,伸缩气囊3充满气体后给使用者浮力。

操作部41为呈弧形状的薄壁构件,操作部41在未操作时与充气座体1外壁相贴合,并与外壁之间形成供手指伸入的操作腔42,操作部41贴合充气座体1外壁,一方面使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降低误操作率,将操作部41设置为薄壁件,使其贴合充气座体1外壁时自动形成操作腔42,在使用者遇溺水情况时手指插入操作腔42,能够快速且稳定操作。

固定机构包括与充气座体1固定的腕带6,腕带6两端分别设置有呈锁定配合的第三锁定件61,该第三锁定件61可为各种形式,这里优选表扣,易锁定及解锁,具有腕带6的伸缩气囊3构成类似手表的结构,第三锁定件61将腕带6稳定固定于手腕,在遇到意外情况溺水时,操作气瓶开启件,使气瓶内的气体快速充满伸缩气囊3,给予使用者的手腕浮力,使得使用者漂浮在水面上,随后等待救援。

充气座体1外侧固定设置相平行的两块压缩板13,该两块压缩板13之间设置有压缩折叠后的伸缩气囊3的压缩腔14,由于是佩戴于手腕上,增设压缩板13,使伸缩气囊3的收纳更加小巧、隐蔽、结构更加紧凑,只有在需要浮力时才进行展开,避免长时间携带展开的伸缩气囊3阻碍水上活动。

压缩板13沿边缘设置有将折叠后的伸缩气囊3限位于压缩腔14内的限位折边141,限位折边141使折叠好的伸缩气囊3不会轻易从压缩板13内掉出,避免由于误掉出阻碍水上活动,附图1中伸缩气囊3未表示,两压缩板13之间即为伸缩气囊3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二种实施方式,伸缩气囊3与上述结构不同,伸缩气囊3包括第一环绕段31及第一联通段32,第一环绕段31分别位于使用者的两肩并向胸前和后背延伸,第一联通段32将位于两肩的环绕段进行联通,固定机构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第一松紧绳311,第一松紧绳311分别设置于同一环绕段位于胸前和后背的部分,成对的第一松紧绳311之间设置有呈锁定配合的第一锁定件312,锁定件可为各种形式,这里优选插扣,易锁定及解锁,呈背带状的伸缩气囊3构成类似救生衣的结构,水上运动爱好者及水上作业工作人员在下水前进行穿戴,由第一锁定件312锁定第一松紧绳311,使伸缩气囊3不会脱离使用者躯体,在遇到意外情况溺水时,操作气瓶开启件,使气瓶内的气体快速充满伸缩气囊3,给予使用者全身均匀的浮力,使得使用者漂浮在水面上,随后等待救援。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三种实施方式,伸缩气囊3与上述结构不同,伸缩气囊3包括第二环绕段33及第二联通段34,第二环绕段33呈X状,并分别位于使用者的胸前及后备,第二联通段34分别位于两肩及两腰处将第二环绕段33进行联通,的固定机构包括若干对成对设置的第二松紧绳331,第二松紧绳331分别设置于同一环绕段的相邻分支上,成对的第二松紧绳331之间设置有呈锁定配合的第二锁定件332,锁定件可为各种形式,这里优选插扣,易锁定及解锁,呈X状的伸缩气囊3构成类似救生衣的结构,水上运动爱好者及水上作业工作人员在下水前进行穿戴,由第二锁定件332锁定第二松紧绳331,使伸缩气囊3不会脱离使用者躯体,在遇到意外情况溺水时,操作气瓶开启件,使气瓶内的气体快速充满伸缩气囊3,给予使用者全身均匀的浮力,使得使用者漂浮在水面上,随后等待救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