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军舰的登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75154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栖军舰的登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登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军舰的登陆方法。



背景技术:

军舰,又称海军舰艇,可以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是在海上执行战斗任务的船舶。

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106846968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礁盘倒模军舰模型》,包括水泥倒模舰体、甲板、前发射装置基座、前支架、导弹、火炮、声纳天线、通讯天线、密集陈近防系统、导航雷达、相控雷达、信号灯、自动速射炮、后甲板导弹发射单元装置、海水发电系统、海水淡化系统、空气调节器、舰桥、指挥台、舰员舱室、前甲板导弹发射单元装置、礁石基盘、前舱门、供电系统、后发射装置基座。又如,现有公开号cn2493509公开了《带仿真武器发射装置的舰船模型》,包括舰体上设动力驱动装置,舰尾下设舵,遥控控制装置和舰体上设的接收控制装置。舰体上设有由遥控控制装置控制的仿真武器发射装置,接收控制装置通过点火线与仿真武器发射装置上设的点火头连接。

然而,现有的军舰其只能在海上作战,而不能进行登陆作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水陆两栖军舰的登陆方法,其能够实现军舰的陆地作战能力,提高了军舰的机动性能,提高部队海岛登入作战能力。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所述的水陆两栖军舰的登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水陆两栖军舰行驶至海岛上炮台射程之外,作战人员进入前段的第一驾驶室内和后段的第二驾驶室内;

(2)、前炮台翻转进入前段的甲板之下,后炮台翻转进入后段的甲板之下;

(3)、前段前支撑轴的外端伸出,对应的前收展缸推动越野轮打开,后段的后支撑轴的外端伸出,对应的后收展缸推动越野轮打开;

(4)、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起重电磁盘失去磁性,前段和中段失去吸引,前段第一炮筒沿着中段前炮孔缓慢移出,前段和中段分离,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起重电磁盘失去磁性,后段和中段失去吸引,后段第二炮筒沿着中段后炮孔缓慢移出,后段和中段分离;

(5)、前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前段的前储水腔内,前段质量增大,通过控制前双向泵的工作,前段缓慢着陆海底,后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后段的后储水腔内,后段质量增大,通过控制后双向泵的工作,后段缓慢着陆海底,;

(6)、前驱动叶轮工作推动前段向陆地驶去,前段登陆后,前段后侧的前支撑轴作为驱动推动前段前进,后驱动叶轮工作推动后段向陆地驶去,后段前侧的后侧支撑轴作为驱动推动后段前进;

(7)、中段上战斗机向海岛飞去,对敌方海岛登陆防线进行轰炸,前段和后段登入海岛上,配合战斗机协同作战;

(8)、敌方海岛登陆防线基本被摧毁后,中段向海岛驶去,中段抵达后,中段上的侧壁门打开形成登陆平台,气垫船承载着中段上的陆地坦克登上海岛之上,中段上的主力部分在陆地坦克的帮助下对海岛上的敌方主力部队进行歼灭。

在本发明中,前段和后段在海岛潜行过程中,遇到山体也能够翻过去,具体地,当前段在海底运动前方遇到山体时,前双向泵将前段前储水腔内的海水向外部空间排出,前段重量减轻升起,越过前方山体后,前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前段储水腔内,前段重量变大下降,前段重新着入海底;当后段在海底运动前方遇到山体时,后双向泵将后段后储水腔内的海水向外部空间排出,后段重量减轻升起,越过前方山体后,后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后段储水腔内,后段重量变大下降,后段重新着入海底。

另外,在本发明中前段和后段作战完成后,前段和后段可以自动重新安装至中段之上,具体地,在所述前段作战完成后,需要将前段重新安装至中段上时,前段上的第一炮筒塞上防水塞,前段倒退进入海水中,前双向泵控制前段在海水中的深度,前段上的第一驱动叶轮推动前段反向运动,在第一方向舵的控制下,前段向中段的前侧行驶,前段上的第一炮筒重新插入中段的前炮孔内,前段定位完成后,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起重电磁盘产生磁性,前段和中段完全吸引住成为一体;在所述后段作战完成后,需要将后段重新安装至中段上时,后段上的第二炮筒塞上防水塞,后段倒退进入海水中,后双向泵控制后段在海水中的深度,后段上的第二驱动叶轮推动后段反向运动,在第二方向舵的控制下,后段向中段的后侧行驶,后段上的第二炮筒重新插入中段的后炮孔内,后段定位完成后,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起重电磁盘产生磁性,后段和中段完全吸引住成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水陆两栖军舰在登陆作战过程中,首先是水陆两栖军舰远离于海岛上登陆防线炮弹的射程范围之外,中段上的战斗机对海岛上的登陆防线进行攻击,同时,前段和后段分别与中段分离,前段和后段在敌方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潜入海底,前段和后段沿着海底向海岛陆地前进,这样,前段和后段登岸后,出其不意出现在敌方阵地之前,给敌方登陆防线给予摧毁,之后,中段带着主力部队和陆地坦克靠近海岛,气垫船承载着陆地坦克登上海岛之上,这样主力部分在陆地坦克的帮助下对海岛上的敌方主力部队进行歼灭,从而实现了军舰的陆地作战能力,提高了军舰的机动性能,提高部队海岛登入作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水陆两栖军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中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前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前支撑轴和前收展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首先,对水陆两栖军舰的结构进行介绍。

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中的水陆两栖军舰包括前段1、中段3和后段2。

其中,前段1内设置有第一驾驶室10,前段1的甲板上设置有前炮台支座,前炮台支座上设置有前炮台11,前炮台支座可翻转将前炮台11藏于前段1的甲板之下,前段1底部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支撑轴131,每个前支撑轴131的外端可伸缩,每个前支撑轴131的外端铰接有前安装轴132,每个前安装轴132上设置有越野轮13,在前安装轴132和前支撑轴131外端之间设置有前收展缸133,所述前段1底部设置有存储海水的前储水腔14,所述前段1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海水存入前储水腔14内或者将前储水腔14内的海水排放至外部空间的前双向泵,所述前段1后部设置有第一起重电磁盘16,该第一起重电磁盘16内设置有永磁铁,第一起重电磁盘16与一能够翻转改变磁力线使永磁铁处于工作或者关闭状态的第一控制器,所述前段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炮筒12,每个第一炮筒12端部设置有防水塞121,前段1的后侧设置有前驱动叶轮15;

中段3的甲板上设置有战斗机起飞台,中段3的前侧设置有前吸引铁板32,前吸引铁板3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炮筒12相适配的前炮孔321,中段3的后侧设置有后吸引铁板33,后吸引铁板33上设置有后炮孔,所述中段3的中部形成有用于存储陆地坦克35的装载空间,每个陆地坦克35的底部设置有气垫船34,中段3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可向下水平打开的侧壁门31;

后段2内设置有第二驾驶室,后段2的甲板上设置有后炮台支座,后炮台支座上设置有后炮台,后炮台支座可翻转将后炮台藏于后段2的甲板之下,后段2底部前、后分别设置有后支撑轴,每个后支撑轴的外端可伸缩,每个后支撑轴的外端铰接有后安装轴,每个后安装轴上设置有越野轮,在后安装轴和后支撑轴外端之间设置有后收展缸,所述后段底部设置有存储海水的后储水腔,所述前段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海水存入后储水腔内或者将后储水腔内的海水排放至外部空间的后双向泵,所述后段2前部设置有第二起重电磁盘,该第二起重电磁盘内设置有永磁铁,第二起重电磁盘与一能够翻转改变磁力线使永磁铁处于工作或者关闭状态的第二控制器,所述后段2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炮筒,每个第二炮筒端部设置有防水塞,每个第二炮筒对应插入后吸引铁板33上的后炮孔内,所述后段的前侧设置有后驱动叶轮。

这里对上述的起重电磁盘作简要的介绍。起重电磁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来制造的,内部采用高性能永久磁性材料钕硼砂,能够在磁路中产生很强的吸力,通过控制器翻转改变磁力线使永磁铁处于工作或者关闭状态永磁铁处于工作状态时,永磁铁底部的吸吊面构成了一对纵向磁极,将铁器材料的工件牢牢的吸住一排铷铁硼永磁铁,单数为定磁,双数为可旋转180度的动磁。

工作时,工作面磁极性=n+n+n+n+n+n+n+n+n+n

不工作时,工作面磁极性=n+s+n+s+n+s+n+s+n+s

控制器的作用是为了使双数旋转180度而设,并且只要下在有被吸物,而且有一定的厚度,确保不磁饱和,只需转动拨杆即可实现控制器的控制,转动扳杆是无需费多大的力的,若是空载(磁极下方无导磁材料),人力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磁路切换的。

为了提高了前段1和后段2登陆作战的战斗能力,所述前段1和后段2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机枪。

为了提高了前段1和后段2的防弹能力,所述前段1和后段2的外壁采用超厚防弹金属材料制成。

另外,所述中段3前部设置有多个第一炮台,每个第一炮台可伸缩,每个第一炮台的炮筒可从中段3的前侧壁上伸出,所述中段3后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炮台,每个第二炮台可伸缩,每个第二炮台的炮筒可从中段3的后侧壁上伸出。在中段3上的前段1和后段2分离后,第一炮台从前侧壁伸出,第二炮台从后侧壁伸出,防止了中段3前侧壁和后侧壁受到攻击,同时,可伸缩的炮台结构,使得第一炮台和第二炮台对前段1和后段2的安装不产生影响。

此外,所述前段1前侧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叶轮,该第一驱动叶轮可转动,前段后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方向舵,所述后段2后侧设置有第二驱动叶轮,该第二驱动叶轮可转动,后段2前侧设置有第二方向舵。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叶轮实现前段1向后运动能力,第一方向舵把控前段1运动方向,从而使得前段1能够再次自动被装入中段3之上;通过设置第二驱动叶轮实现后段2向后运动能力,第二方向舵把控后段2运动方向,从而使得后段2能够再次自动被装入中段3之上。

本发明的水陆两栖军舰利用翻转机构使得前段1上的前炮台11能够藏于前段1甲板之下和后段2上的后炮台能够藏于后段2甲板之下,前支撑轴131外端可伸缩结构以及前收展缸133的作用,前段1上的越野轮13能够根据需要收拢或者展开,同时,后段2上的越野轮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另外,本发明利用起重电磁盘实现前段1后段2在中段3上的连接,实现前段1和后段2的快速分离,同时,利用第一炮筒12和第二炮筒实现对前段1和后段2的定位作用以及提高战斗能力,此外,本发明利用双向泵实现对前段1和后段2在不同海水深度中的潜行,前段1和后段2下行至海底之后,前驱动叶轮15推动前段1向陆地前进,后驱动叶轮推动后段2向陆地前进,前段1和后段2从海底突然出现在海岛陆地之上,给敌方一个出其不意的作用,实现了海上登陆作战,提高了军舰的机动性能,提高海岛登入作战能力。

其次,介绍有关水陆两栖军舰的登陆方法。具体地,其包括以下步骤:

(1)、水陆两栖军舰行驶至海岛上炮台射程之外,作战人员进入前段1的第一驾驶室10内和后段2的第二驾驶室内;

(2)、前炮台11翻转进入前段1的甲板之下,后炮台翻转进入后段2的甲板之下;

(3)、前段1前支撑轴131的外端伸出,对应的前收展缸133推动越野轮13打开,后段2的后支撑轴的外端伸出,对应的后收展缸推动越野轮打开;

(4)、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起重电磁盘16失去磁性,前段1和中段3失去吸引,前段1第一炮筒12沿着中段3前炮孔321缓慢移出,前段1和中段3分离,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起重电磁盘失去磁性,后段2和中段3失去吸引,后段2第二炮筒沿着中段3后炮孔缓慢移出,后段2和中段3分离;

(5)、前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前段1的前储水腔14内,前段1质量增大,通过控制前双向泵的工作,前段1缓慢着陆海底,后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后段2的后储水腔内,后段2质量增大,通过控制后双向泵的工作,后段2缓慢着陆海底,;

(6)、前驱动叶轮15工作推动前段1向陆地驶去,前段1登陆后,前1段后侧的前支撑轴131作为驱动推动前段1前进,后驱动叶轮工作推动后段2向陆地驶去,后段2前侧的后侧支撑轴作为驱动推动后段2前进;

(7)、中段3上战斗机向海岛飞去,对敌方海岛登陆防线进行轰炸,前段1和后段2登入海岛上,配合战斗机协同作战;

(8)、敌方海岛登陆防线基本被摧毁后,中段3向海岛驶去,中段3抵达后,中段3上的侧壁门打开形成登陆平台,气垫船34承载着中段3上的陆地坦克35登上海岛之上,中段3上的主力部分在陆地坦克35的帮助下对海岛上的敌方主力部队进行歼灭。

在本发明中,前段1和后段2在海岛潜行过程中,遇到山体也能够翻过去,具体地,当前段1在海底运动前方遇到山体时,前双向泵将前段1前储水腔14内的海水向外部空间排出,前段1重量减轻升起,越过前方山体后,前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前段储14水腔内,前段1重量变大下降,前段1重新着入海底;当后段2在海底运动前方遇到山体时,后双向泵将后段2后储水腔内的海水向外部空间排出,后段2重量减轻升起,越过前方山体后,后双向泵将外部海水注入后段储水腔内,后段2重量变大下降,后段2重新着入海底。

另外,在本发明中前段1和后段2作战完成后,前段1和后段2可以自动重新安装至中段3之上,具体地,在所述前段1作战完成后,需要将前段1重新安装至中段3上时,前段1上的第一炮筒12塞上防水塞121,前段1倒退进入海水中,前双向泵控制前段1在海水中的深度,前段1上的第一驱动叶轮推动前段1反向运动,在第一方向舵的控制下,前段1向中段3的前侧行驶,前段1上的第一炮筒12重新插入中段3的前炮孔321内,前段1定位完成后,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起重电磁盘16产生磁性,前段1和中段3完全吸引住成为一体;在所述后段2作战完成后,需要将后段2重新安装至中段3上时,后段2上的第二炮筒塞上防水塞,后段2倒退进入海水中,后双向泵控制后段2在海水中的深度,后段2上的第二驱动叶轮推动后段2反向运动,在第二方向舵的控制下,后段2向中段3的后侧行驶,后段2上的第二炮筒重新插入中段3的后炮孔内,后段2定位完成后,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起重电磁盘产生磁性,后段2和中段3完全吸引住成为一体。

本发明水陆两栖军舰在登陆作战过程中,首先是水陆两栖军舰远离于海岛上登陆防线炮弹的射程范围之外,中段3上的战斗机对海岛上的登陆防线进行攻击,同时,前段1和后段2分别与中段3分离,前段1和后段2在敌方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潜入海底,前段1和后段2沿着海底向海岛陆地前进,这样,前段1和后段2登岸后,出其不意出现在敌方阵地之前,给敌方登陆防线给予摧毁,之后,中段3带着主力部队和陆地坦克35靠近海岛,气垫船34承载着陆地坦克35登上海岛之上,这样主力部分在陆地坦克35的帮助下对海岛上的敌方主力部队进行歼灭,从而实现了军舰的陆地作战能力,提高了军舰的机动性能,提高部队海岛登入作战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