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513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浮油清理装置,特别是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油类、烃类在开采、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发生泄漏的可能,一旦发生泄漏,将会污染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海上溢油事故会造成海洋生态的破坏,而伴随着可能发生的火灾,会污染大气产生一系列的二次污染。

处理水上漏油传统上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先采用围油栏将溢油围住,防止污油扩散,并通过传送带进行机械传动进行浮油回收,这种方法需要布置大规模的机械,机械较为笨重且不宜操作,而且传送带存在着只能回收分布范围内且位于厚浮油区的漏油的缺陷;2)对浮油进行燃烧处理,并通过微生物分解污油或采用化学方法处理油污,然而,这种方法会破坏水域环境,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采用吸油船进行移动式吸油处理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方式,但是现有的吸油船处理范围小,采用抽油的方式,不能适应薄层浮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水面浮油的效率,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吸油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包括动力船和吸油装置,所述动力船包括上船体、下船体和连接舱,所述连接舱连接所述上船体和下船体,所述上船体的船身宽度大于所述连接舱的船身宽度和所述下船体的船身宽度,所述吸油装置包括聚油组件、吸油组件和储油组件,所述聚油组件设置在动力船的船身外侧,所述吸油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舱上,所述储油组件位于所述下船体内;

所述聚油组件包括第一围栏、第二围栏、第一排风扇、第二排风扇、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围栏位于动力船船身的左侧,所述第二围栏位于动力船船身的右侧,所述第一围栏的顶部与动力船的连接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围栏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围栏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围栏与所述动力船的左侧船身贴合,当所述第一围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围栏与动力船的左侧船身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围栏的顶部与动力船的连接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围栏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二围栏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二围栏与所述动力船的右侧船身贴合,当所述第二围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围栏与动力船的右侧船身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排风扇设置在连接舱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排风扇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排风扇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第二排风扇设置在连接舱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排风扇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排风扇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气体排出;

所述储油组件包括第一储存箱和第二储存箱,所述第一储存箱和第二储存箱均设置在所述下船体内,所述第二储存箱位于所述第一储存箱的上方;

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吸油管和吸油泵,所述吸油管和吸油泵均设置在连接舱上,所述吸油管的入口暴露在所述连接舱外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内,所述吸油管的出口与所述吸油泵的入口相连,所述吸油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储存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吸油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均在预设范围内,并且所述吸油管的入口一部分没入水中、另一部分露出水面。

优选地,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储存箱和第二储存箱中液体的高度来调节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第二空腔的开口平齐。

优选地,所述吸油组件工作前,通过向所述第一储存箱注入液体使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吸油组件工作过程中,通过所述吸油管向第二储存箱中注入液体,同时将第一储存箱中的液体向外排出,使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设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抽水泵和注水管,所述第一储存箱上设有注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抽水泵通过注水管与所述注水口相连,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

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5cm-20cm。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栏板、第一端栏和第二端栏,所述第一端栏的一侧与船身相连,第一端栏的另一侧与栏板相连,所述第二端栏的一侧与船身相连,第二端栏的另一侧与栏板相连,所述第一端头、栏板、第二端头与所述船身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空腔,所述第一端栏和第二端栏为柔性可折叠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吸油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油管间隔设置在动力船的船身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动力船上设置吸油装置,吸油装置包括聚油组件、吸油组件和储油组件,通过聚油组件使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产生负压,将动力船附近的浮油吸引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然后通过吸油组件收集浮油,从而高效的吸附水面的浮油。

本发明利用排风扇抽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空气,使空腔内产生负压,负压作用下,水面的浮油持续被吸引到空腔内,可以实现在不移动动力船的前提下,持续清理水面的浮油,并且,这种采用物理原理抽吸浮油的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具有展开和收纳状态,在工作时控制围栏展开,可以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在动力船运行过程中,将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收纳在船体两侧,可以减小行进阻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船,2-吸油装置,11-上船体,12-连接舱,13-下船体,

21-第一围栏,22-第二围栏,23-第一排风扇,24-第二排风扇,25-第一驱动电机,26-第二驱动电机,27-第一储存箱,28-第二储存箱,29-吸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油式水上油污抽吸装置,包括动力船1和吸油装置2,所述动力船1包括上船体11、下船体13和连接舱12,所述连接舱12连接所述上船体11和下船体13,所述上船体的船身宽度大于所述连接舱的船身宽度和所述下船体的船身宽度,所述吸油装置2包括聚油组件、吸油组件和储油组件,所述聚油组件设置在动力船1的船身外侧,所述吸油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舱上,所述储油组件位于所述下船体内;

所述聚油组件包括第一围栏21、第二围栏22、第一排风扇23、第二排风扇24、第一驱动电机25和第二驱动电机26,所述第一围栏21位于动力船船身的左侧,所述第二围栏22位于动力船船身的右侧,所述第一围栏21的顶部与动力船的连接舱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围栏21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围栏21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围栏21与所述动力船的左侧船身贴合,当所述第一围栏21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围栏与动力船的左侧船身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围栏22的顶部与动力船的连接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围栏22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二围栏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二围栏22与所述动力船的右侧船身贴合,当所述第二围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围栏与动力船的右侧船身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排风扇23设置在连接舱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排风扇23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5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5驱动第一排风扇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第二排风扇24设置在连接舱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排风扇24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6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排风扇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气体排出;

所述储油组件包括第一储存箱27和第二储存箱28,所述第一储存箱和第二储存箱均设置在所述下船体13内,所述第二储存箱28位于所述第一储存箱27的上方;

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吸油管29和吸油泵,所述吸油管29和吸油泵均设置在连接舱上,所述吸油管29的入口暴露在所述连接舱外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内,所述吸油管29的出口与所述吸油泵的入口相连,所述吸油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储存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吸油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均在预设范围内,并且所述吸油管29的入口一部分没入水中、另一部分露出水面。

优选地,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储存箱27和第二储存箱28中液体的高度来调节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第二空腔的开口平齐。

优选地,所述吸油组件工作前,通过向所述第一储存箱27注入液体使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吸油组件工作过程中,通过所述吸油管向第二储存箱28中注入液体,同时将第一储存箱中的液体向外排出,使第一空腔的开口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设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抽水泵和注水管,所述第一储存箱上设有注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抽水泵通过注水管与所述注水口相连,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

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5cm-20cm。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栏21和第二围栏2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栏板、第一端栏和第二端栏,所述第一端栏的一侧与船身相连,第一端栏的另一侧与栏板相连,所述第二端栏的一侧与船身相连,第二端栏的另一侧与栏板相连,所述第一端头、栏板、第二端头与所述船身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空腔,所述第一端栏和第二端栏为柔性可折叠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吸油管2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油管间隔设置在动力船的船身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动力船上设置吸油装置,吸油装置包括聚油组件、吸油组件和储油组件,通过聚油组件使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产生负压,将动力船附近的浮油吸引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然后通过吸油组件收集浮油,从而高效的吸附水面的浮油。

本发明利用排风扇抽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空气,使空腔内产生负压,负压作用下,水面的浮油持续被吸引到空腔内,可以实现在不移动动力船的前提下,持续清理水面的浮油,并且,这种采用物理原理抽吸浮油的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具有展开和收纳状态,在工作时控制围栏展开,可以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在动力船运行过程中,将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收纳在船体两侧,可以减小行进阻力。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