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回转拖轮舱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1379阅读:1666来源:国知局
全回转拖轮舱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轮的舱室结构,尤其是一种全回转拖轮主甲板上侧的船员居住舱室结构,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回转拖轮转向灵活,可在较短时间和距离内停住拖轮。在缓流无船速情况下可横移,用于大型船舶的靠、离码头和海上拖带作业。

现有的全回转拖轮的船员住舱在水线以下且靠近机舱,震动和噪音大且终年不见阳光,严重影响船员的身心健康;船员住舱内无直接的自然空气流通,采用机械通风进行换气,噪音大、能耗高。一旦发生船舶外板碰撞,会对舱内船员造成直接伤害,遇险时逃生距离较长、低于水线的船员住舱使船员难以快速登上甲板避险,存在极高的安全隐患。水线以下的一个船员住舱内居住多人,彼此干扰性较大,且生活设施简陋。船员住舱内的布置及其配置不能满足《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2006年MLC)的要求。由于船员住舱在满载水线以下,导致机舱空间较小且不能放置LNG储罐,影响全回转拖轮动力装置使用LNG清洁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船员生活质量且增大机舱空间的全回转拖轮舱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全回转拖轮舱室结构,包括上层建筑和主甲板下的机舱,上层建筑从上至下分成驾驶甲板层、桥楼甲板层和主甲板层,每一甲板层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甲板登梯相连,主甲板层通过舱内登梯与主甲板层下面的机舱相连;船员舱室均设置在主甲板层中,包括数个单人高级船员舱室和数个2人船员舱室,分别贯穿主甲板层舱室纵向和横向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和主甲板层横向通道十字相交或错开相交,主甲板层纵向通道两端分别通向主甲板后部和卫生间,主甲板层横向通道横贯主甲板层舱室的中部;桥楼甲板层舱室纵向通道和桥楼甲板层舱室横向通道成L形相交,桥楼甲板层舱室纵向通道一端通向桥楼甲板后端,桥楼甲板层舱室横向通道一端通向桥楼甲板的一侧;艏楼甲板和桥楼甲板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单人高级船员舱室的居住面积大于7.5平方米,2人船员舱室的居住面积大于7.0平方米。

进一步的,在十字相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和主甲板层横向通道的舱室布置中,主甲板层横向通道将主甲板层舱室分成靠近船艏的前部舱室和靠近船艉的后部舱室,前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两侧分别设有纵向相邻的两个单人高级船员舱室,后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两侧分别设有纵向相邻的单人高级船员舱室和两人船员舱室。

进一步的,桥楼甲板层横向通道朝向船艏一侧设有会议室/餐厅,桥楼甲板层纵向通道两侧分别设有厨房和盥洗间。

进一步的,在错开相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和主甲板层横向通道的舱室布置中,横向错开的主甲板层横向通道将主甲板层舱室分成靠近船艏的前部舱室和靠近船艉的后部舱室,前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两侧分别设有纵向相邻的单人高级船员舱室和2人船员舱室,后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一侧设有会议室/餐厅,另一侧设有厨房和盥洗间。并排设置的两个单人高级船员舱室位于桥楼甲板层舱室横向通道的前侧,桥楼甲板层舱室纵向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单人高级船员舱室。

进一步的,在机舱中部设置的水密横舱壁将机舱分成前部机舱和后部机舱,所述前部机舱和后部机舱通过设置在水密横舱壁上的快关式水密门相连;前部机舱设有放置机舱设备或LNG储罐的辅设备间,后部机舱设有监视室,并分隔成主机舱和舵浆舱。

进一步的,所述全回转拖轮的总长为30~45米。

本实用新型将生活舱室全部设置在主甲板上的上层建筑中,扩大了主甲板下的机舱空间,水密横舱壁将机舱分成前部机舱和后部机舱,并通过快关式水密门相连,机舱布置可分可合更加灵活,改善了机舱环境,并有效地隔离了机舱噪音的直接传播,从而降低了船员住舱的噪音。在船舶发生碰撞遇险时,避免了船舶外板碰撞时直接伤害船员,有效地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位于主甲板以上的船员住舱使船员能够享受到自然光及直接流通的空气,有利于船员的身心健康,使船员心情舒畅,避免了机械通风换气产生的噪音对船员听力的损害,并且具有节能效果。

与现有的同类型拖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船员住舱的面积均大于7.0平方米,且高级船员单独居住,且在桥楼甲板层舱室设置了盥洗间,大大方便了船员的生,满足2006年MLC的规定。主甲板层舱室和桥楼甲板层舱室的通道使不同的区域相连,这些通道也是安全逃生通道,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艏楼甲板直接与船员居住的桥楼甲板相连,且可直接到达救生筏登乘处,主甲板层舱室和桥楼甲板层舱室的生活区内外通道通过舱内登梯或舱外甲板登梯分别与机舱、艏楼甲板及驾驶甲板相连,既大大地方便了船员生活,又缩短了逃生距离,使得驾驶舱、船员住舱和机舱内的船员能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桥楼甲板登上救生筏逃生,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全回转拖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一的A-A剖视放大图,即主甲板层舱室的平面布置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一的B-B剖视放大图,即桥楼甲板层舱室的平面布置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二的A-A剖视放大图,即主甲板层舱室的平面布置图;

图5是图1实施例二的B-B剖视放大图,即桥楼甲板层舱室的平面布置图;

图6是图1的C-C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回转拖轮的总长为30~45米。机舱300设置在主甲板200的下侧,艏楼甲板500和桥楼甲板400相通,在船舶遇险时,船员可直接到达救生筏40登乘处快速逃离,便于船员工作和遇险时逃生。单人高级船员舱室1的居住面积大于7.5平方米,2人船员舱室2的居住面积大于7.0平方米。高级船员单独居住,大大方便了船员的生活,符合2006年MLC的规定。

如图6所示,在机舱300中部设置的水密横舱壁310将机舱300分成前部机舱311和后部机舱312,前部机舱311和后部机舱312通过设置在水密横舱壁310上的快关式水密门320相连。前部机舱311设有放置机舱设备或LNG储罐的辅设备间,后部机舱312设有监视室313。由于没有船员住舱,扩大了机舱300的使用空间,机舱300的布置可分可合更加灵活,改善了机舱300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舱室布置如以下两个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层建筑100和主甲板200下的机舱300,上层建筑100从下至上分成驾驶甲板层10、桥楼甲板层20和主甲板层30,每一甲板层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甲板登梯3相连,主甲板层30通过舱内登梯4与主甲板层30下面的机舱300相连。船员舱室均设置在主甲板层30中,包括6个单人高级船员舱室1和2个2人船员舱室2,一共可居住10个船员,满足全回转拖轮的船员配备需要。分别贯穿主甲板层舱室纵向和横向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和主甲板层横向通道302十字相交,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两端分别通向主甲板200后部和卫生间5,主甲板层横向通道302横贯主甲板层舱室的中部。桥楼甲板层纵向通道201和桥楼甲板层舱室通道202成L形相交,桥楼甲板层舱室纵向通道201左端通向桥楼甲板400后端,桥楼甲板层舱室横向通道202一端通向桥楼甲板400的一侧,便于船员迅速进入桥楼甲板400,登上救生筏40离船脱险。艏楼甲板500和桥楼甲板400相通,在船舶遇险时,船员可直接到达救生筏40登乘处快速逃离,便于船员工作和遇险时逃生。

在十字相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和主甲板层横向通道302的舱室布置中,主甲板层横向通道302将主甲板层舱室分成靠近船艏的前部舱室和靠近船艉的后部舱室,前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两侧分别设有纵向相邻的两个单人高级船员舱室1,即轮机长室11、轮机员室12,船长室13和驾驶员室14。后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两侧分别设有纵向相邻的单人高级船员舱室1和两人船员舱室2。

桥楼甲板层横向通道202朝向船艏一侧设有会议室/餐厅6,桥楼甲板层纵向通道201两侧分别设有厨房7和盥洗间8。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贯穿主甲板层舱室纵向和横向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和主甲板层横向通道302错开相交,在错开相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和主甲板层横向通道302的舱室布置中,横向错开的主甲板层横向通道302将主甲板层30的舱室分成靠近船艏的前部舱室和靠近船艉的后部舱室,前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两侧分别设有纵向相邻的单人高级船员舱室1和2人船员舱室2,后部舱室的主甲板层纵向通道301一侧设有会议室/餐厅6,另一侧设有厨房7和盥洗间8。并排设置的两个单人高级船员舱室1即轮机长室11和船长室13位于桥楼甲板层舱室横向通道202的前侧,桥楼甲板层舱室纵向通道201的两侧分别设置轮机员室12和驾驶员室14。实施例二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