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489发布日期:2019-11-15 21:0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



背景技术:

豪华邮轮上建内部需要许多工装件,而船舶内部结构紧凑,可利用空间小。因此许多工装件需要从外部送入上建内部。豪华邮轮上建复杂,层数多,高度高,因此在输送工装件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可运输大载荷,运输高度高的装卸平台。一般的货物装卸平台要么是起重能力强但是升降高度不足,要么是由足够的升降高度,但是起重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豪华邮轮工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不但承载能力强,便于拆装,而且可以不依赖外部电力供应,传动精度高且安全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包括平台控制箱、升降导轨、升降平台和若干装卸平台;

平台控制箱平行于地面固定安装;

升降导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安装于平台控制箱上的导轨且该导轨向右倾斜,导轨由若干导轨模块上下榫卯连接而成,导轨模块上设有与地面平行的齿条;

装卸平台包括若干个上下固定安装于导轨右侧的框式平台;

升降平台包括货物平台、齿轮控制箱、导轨臂和齿轮机构,货物平台为框式平台并安装与导轨的右侧,货物平台的前后侧面分别安装齿轮控制箱,导轨臂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齿轮控制箱上,导轨臂上安装有齿轮机构并与导轨上的齿条啮合。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平台控制箱包括主控制箱、动力控制箱、发电机控制箱、蓄电装置和应急柜。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主控制箱内包括柴油柜、柴油机组、发电机组和卷筒电缆机构。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导轨模块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连接板组成的“工”字型,连接板前后侧与右侧板连接处的上下分别设有固定连接件,相邻的两个导轨模块拼接时通过上下相邻的两个固定连接件固定安装。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装卸平台和/或货物平台的进出口处边框为可折叠边框或可升降边框;可折叠边框由若干矩形框通过子母合页铰链连接。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矩形框底部安装有至少两个可水平转向的脚轮。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导轨臂的底边与货物平台的底面不平行。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还包括两个分别与两根导轨连接的平台支架,该平台支架另一端与平台控制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导轨模块的左侧板的右侧面设有齿轮条。

上述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中齿轮机构包括上下平行的两个齿轮轴和安装于每一个齿轮轴的四个齿轮,齿轮轴的端部安装有滑轮,升降导轨上设有导向槽,滑轮位于该导向槽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拆卸设计,便于转移和运输,通过内设发电装置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传动机构选择齿条和齿轮,提高传动精度;通过设置应急柜可以紧急关停,在电力失效情况下,齿轮可以自动卡死,保障货物不会从高处坠落,保证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120t及以下的货物在60-70米流环境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外载荷,导向承载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台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模块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模块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模块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装卸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装卸平台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装卸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打开状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的仰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的折叠门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的折叠门结构示意图(打开状态);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使用的子母合页铰链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使用的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邮轮工装货物升降装卸平台,包括平台控制箱1、升降导轨2、装卸平台3、升降平台4和平台支架5;

如图3所示,平台控制箱1平行于地面固定安装;平台控制箱1是控制升降平台4,可以内部安装柴油机产生电能,电能推动齿轮啮合齿条完成升降工作。平台控制箱1设有主控制箱(图中未示出)、柴油机控制箱(图中未示出)、发电机控制箱(图中未示出)、蓄电瓶(图中未示出)和应急柜(图中未示出)组成,主控制箱内由柴油柜(图中未示出)、柴油机组(图中未示出)、发电机组(图中未示出)以及卷筒电缆(图中未示出)组成。平台控制箱1设有两个电缆孔11,卷筒电缆通过电缆孔伸出,连接至升降平台4。平台控制箱1包括一整套发电启动装置,优势在于不需外部供电情况下自给自足完成高达几十米的货物装卸,设计应急柜可以防止极端情况下设备失控,达到应急停车的目的。电缆通过主控制箱上的电缆孔11连接至升降平台4的齿轮控制箱42中。

如图4~图7所示,升降导轨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向右倾斜安装于平台控制箱1上的导轨,导轨由若干导轨模块21上下拼接而成,导轨模块21包括左侧板21a、右侧板21b、连接板21c和四个固定连接件21d,左侧板21a、右侧板21b和连接板21c固定连接呈“工”字型,左侧板21a和右侧板21b上端前后分别设有两个高度为h的椽头21e,与椽头21e相对的左侧板21a和右侧板21b下端设有井深为h的椽孔21f,左侧板21a和右侧板21b安装状态上下表面平行于地面,椽头21e垂直于地面,椽孔21f的轴线垂直于地面,固定连接件21d垂直于右侧板21b的左侧面,连接板21c前后侧与右侧板21b连接处的上下分别设有固定连接件21d,上下相邻的两个导轨模块21拼接时通过固定连接件21d固定安装;右侧板21b的右侧面上设有若干螺孔,导轨模块21的左侧板21a的右侧面位于连接板21c前侧设有上下分布的齿条21g;

升降导轨2的与垂直方向偏移一定角度的目的是减少货物上升过程中整个结构重心偏移距离,减小力矩;升降导轨2的轨道设计成齿条形式,升降平台4上的齿轮44b在齿条21g上啮合达到升降的目的,齿条21g设置在左侧板21a上的优势在于升降平台4上升过程中平台对齿轮44b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可以达到齿轮44b紧固的作用。齿轮44b和齿条21g的传动方式具有传动精度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导轨模块21之间通过榫卯连接,榫卯结构精度高,可以保证齿条21g连接平顺,四根榫头21e的设计有助于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结构损坏,导轨模块都设计有四个固定连接件21d,在两导轨模块21连接时,通过螺丝和螺母连接可以起到紧固作用,防止导轨模块21掉落,导轨模块21设计有多种尺寸供选择,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使得货物可以升降至不同高度。导轨模块21的右侧板21b上有一组螺丝孔,便于卸货平台3的安装,螺丝孔设置多个可以减少卸货平台3对导轨2的集中应力

如图8~图9所示,装卸平台3包括装卸平台底板31和垂直安装于该装卸平台底板31上的四个钢丝网边框32,其中位于左右的两个钢丝网边框32可上下升降结构,打开状态如图10所示;装卸平台底板31底部设有连接部31a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右侧板21b上的螺孔上;

如图11~图14所示,升降平台4包括货物平台41、齿轮控制箱42、导轨臂43和齿轮机构44,货物平台41为框式平台且左右两侧的边框为折叠门41a,导轨臂43包括两个l型板材并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齿轮控制箱42的一侧面呈c型,两个齿轮控制箱42分别一侧面固定安装于货物平台41的前后侧面上且导轨臂43与齿轮控制箱42形成的c型开口相对,导轨臂43上沿前后方向安装有齿轮机构44,齿轮机构44包括上下分布的两个齿轮轴44a和安装于每一个齿轮轴44a上的四个齿轮44b,升降平台4安装于升降导轨2上时,导轨臂43的一端卡于左侧板21a、右侧板21b和连接板21c固定连接呈“工”字形的缺口中且齿轮机构44的齿轮44b与导轨模块21的左侧板21a上齿条21g匹配安装,每根齿轮轴44a的轴端安装一个滑轮44c,安装状态时滑轮44c卡在升降导轨2的连接板21c上开设的导向槽21h中,滑轮44c可以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货物平台41的底面平行于水平面,导轨臂43的底边与水平面的不平行。

齿轮机构44包括两个齿轮轴44a,每根齿轮轴44a上装有四个大小一样的齿轮44b,这种设计是考虑到货物重量大利用四根根齿轮轴44a和十六个齿轮44b可以大幅度减少重量集中,延长使用寿命,增大使用安全性。

如图15所示,折叠门41a由两组,每组三个矩形框架通过如图17所示的子母合页铰链连接,且每一个矩形框架底部安装有至少两个如图18所示可水平旋转的脚轮,折叠门41a折叠状态如图16所示。脚轮是在折叠门41a开合移动时起到辅助作用。脚轮通过顶部与折叠门41a的底部通过销钉连接,销钉帽的直径大于脚轮底部的孔径,销钉部分直径略小于滚轮底部孔径,利用重力作用使其连接,并且底部可以水平旋转。折叠门41a在装卸货打开时可以节省空间,并且操作方便,折叠门41a的设计实现了零件化和模块化,门栓采用同一标准。

平台支架5有两个平台支架分别与升降导轨2的两根导轨连接,另一端与平台控制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平台支架5作用是连接导轨2和平台控制箱1的,当升降平台4装载重物升到高处时会对导轨2产生很大的力矩,平台支架5通过连接导轨2和平台控制箱1保证其抗拉强度,避免结构损坏。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