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和用于冷却冷藏物容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349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和用于冷却冷藏物容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类型的冷却装置。一种用于冷却冷藏物容器的方法也是本发明的对象。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飞机中作为冷藏物携带有设置用于在飞行期间的饮食消耗的经冷却的食物和饮料。这些冷藏物在冷藏物容器(也被称作手推车)中被带到飞机上且在机上厨房(也被称作galley机载厨房)的冷却装置中持续地通过以经冷却的空气的环流被冷却。这样的冷却装置主要被设置用于冷藏物的冷却或者保持冷却而不被设置用于冷藏物的冷冻或者降温。

这样的在图23中被示例地图解说明的冷却装置包括冷藏室2,其通过冷却装置1的内壁12至15来构造,在打开冷却装置的门之后一个或多个冷藏物容器20例如通过滚进或推进被带入到其中。通过冷却装置的限制冷藏室2的内壁12至15和被容纳在冷藏室中的冷藏物容器20的与此间隔的外壁22至25构造用于以经冷却的空气环流冷藏物容器的流动通道。通过在图23中示例地布置在冷却装置的上端部处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s,经冷却的空气5s以通常大约3.5m/s的流动速度被如此地带入到冷藏室2中,即,经冷却的空气一方面在其带入之后沿着较长的第一流动路径s1由冷藏物容器的顶侧壁22经由背对冷空气供给装置的前侧壁23和底侧壁24流动至冷却装置的热空气排出装置4s,其将经加热的空气98从冷藏室中移除,且经冷却的空气在另一方面同样在其带入之后沿着较短的第二流动路径s2在冷藏物容器的面向冷空气供给装置的背侧壁25处流动至冷却装置的热空气排出装置4s或更多地下降。为了使足够用于冷却的量的经冷却的空气可被带入到较长的第一流动路径s1上,且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非大部分经由较短的第二流动路径s2在无冷藏物容器的有效冷却的情形中流动至热空气排出装置,在第二流动路径s2中例如在相对热空气排出装置的附近设置有用于限制较短的第二流动路径s2的密封部19或者密封间隙19s。该限制的准确的大小且因此同样地密封部19的尺寸对于冷藏物容器的均匀且高效的冷却而言是决定性的。在较短的第二流动路径s2通过密封部19的太大限制的情形中,冷藏物容器的面向冷空气供给装置的背侧壁不可被充分冷却。在第二流动路径s2的太小限制的情形中,与之相反冷藏物容器沿着较长的第一流动路径s1的壁不被充分冷却,且经由较短的第二流动路径s2被引导的空气在不带有其作为相对较冷的空气的高效利用的情形中经由热空气排出装置被从冷藏室中排出。因为密封部19布置在冷却装置的内壁15与可被带入到冷藏室中的冷藏物容器20的相对于此可移动的背侧壁25之间,所以第二流动路径s2的限制的由密封部19所引起的大小且进而还有冷藏物容器的壁的均匀冷却不可被精确设定且经受由密封部的老化现象、密封间隙19s由污垢的堵塞和在带入冷藏物容器的情形中的可能的损伤增强的剧烈波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即,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和一种相应的冷却方法,其确保冷藏物容器的壁在带有冷藏物容器到冷却装置中的很多次带入过程的冷却装置的较长的利用持续时间上的均匀冷却。此外力求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更有效的利用且因此力求由冷藏物容器至在该冷藏物容器处引导经过且由此被加热的空气的更有效的能量传递。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冷却装置在与至少一个被设置用于冷却装置的冷藏物容器一起的使用中来实现。该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尤其是设置用于飞机运输的用于保存食物和/或饮料的运输容器、例如装备有被安装在其下侧壁或者其底壁处或面向其的轮子且因此可被滚进到冷藏室中的所谓的手推车、所谓的标准单元或还是饮料盒(例如葡萄酒盒)。对于本发明而言,对此无限制地由此出发,即,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在其尺寸和其另外的设计方案中与设置用于飞机运输的容器的标准中的其中一个相符或者满足这样的标准的要求。

所介绍的冷却装置具有通过冷却装置的内壁构造的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冷藏室且此外具有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带入到冷藏室中的冷空气供给装置以及用于将经加热的空气从冷藏室中排出的热空气排出装置。此外冷却装置设计成,在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一起的使用中在冷藏室中在冷却装置的内壁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外壁之间构造有主流动通道,其用于将冷却空气流沿着通过内壁的布置被多次转向的主流动方向从冷空气供给装置围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引导至热空气排出装置。冷空气供给装置构造用于沿着主流动方向将经冷却的空气呈射流状地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此外,冷却装置设计成,为了混合至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和构造沿着主流动方向围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循环流动,在冷藏室中次流动通道构造用于将通过主流动通道围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被引导的冷却空气流的部分(作为次流动)引回到主流动通道中。循环流动在主流动方向上跟随在环的意义上封闭的循环,除了该循环流动作为经加热的空气的部分通过热空气排出装置被从冷藏室中排出。

通过经冷却的空气沿着主流动方向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呈射流状的带入,此处也被理解为经冷却的空气通过相对于主流动方向稍微成角度的射流的带入,在如下条件的情形下,即,通过这样的射流经冷却的空气不相反于主流动方向被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被带入的射流的方向因此大致与主流动方向相符,以较高的流动速度实现如下,即,射流的作用范围(射流的概念也被理解为多个射流段)阻止经冷却的空气相反于主流动方向到次流动通道中的进入,且此外实现如下,即,在次流动通道中或在其下游侧的出口和至主流动通道的过渡处形成负压且因此形成抽吸作用。通过由次流动通道的出口延续至其入口的抽吸作用,流动到热空气排出装置上的空气的部分在次流动通道的入口方向上被转移,而剩余部分通过热空气排出装置作为经加热的空气被从冷藏室中排出。冷却装置优选构造用于沿着主流动方向以至少5.0m/s、特别优选地至少7.5m/s的流动速度将经冷却的空气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

鉴于经转向的主流动方向或者主流动方向的转向的概念,对于本发明而言理解成,即,空气流以相对较小的角度(例如直至最大25度、优选20度、特别优选地10度)的实际转向且/或空气流的局部涡流在主流动通道中的构造不是主流动方向的转向。例如,对于带有近似呈方形构造的在其中容纳有至少一个近似呈方形构造的冷藏物容器的冷藏室的冷却装置而言,主流动方向的转向更多地理解成,即,主流动方向在由冷藏室的内壁过渡至冷藏室的在下游(关于在主流动通道中的空气流)相邻的内壁的情形中经历转向。主流动方向的转向在近似呈方形构造的冷藏室中在冷藏室的棱角(此处也被理解为倒圆的棱角)中实现,且对于该示例而言与空气流在主流动通道中的大致直角的、即带有在大约80至100度的范围中的大小的转向相符。

此外,冷却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在不带有在冷却装置的内壁与相对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该可移动的外壁之间的密封部或类似的流动限制装置的布置的情形中确保了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所有经环流的外表面的均匀冷却。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相应地不带有在主流动通道或次流动通道中的这样的密封部来设计。

此外,所介绍的冷却装置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经冷却的空气可以相对在冷藏室中流动的空气的较大温差被带入,而在冷藏室中或在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表面上不产生较大的温差。通过次流动被感应出的循环流动于是引起在冷藏室中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因为经冷却的空气可以较大的温差被带入,对于冷却必要的容积流且因此还有在冷藏室中的流动通道中的相应压力损失被降低。随着输送功率的降低,还可有利地实现由用于空气运动的通风设备所引起的噪声生成的降低。

通常,例如对于食物而言要求维持4ºc的最大温度。在忽略相对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温差的情形下,因此在冷藏室中的最大温度是4ºc。当此时空气以0ºc被供给冷藏室时,则以常规的技术实现2ºc的平均温度。在所建议的冷却装置的情形中,在如下示例性的假设的情形下,即,空气的一半被排出,而另一半循环,空气的温度在混合之后是2ºc而不是0ºc。因此平均温度提高到3ºc。因为经由冷却装置的壁的热损失直接成正比例于温差,所以在冷藏室中的较高的平均温度且因此较低的相对周围环境的温差原则上是有利的。

另一考虑方式针对在冷藏室中的温差的获得。结合上面的示例,以所介绍的冷却装置可供给带有-4ºc温度的经冷却的空气。在常规技术的情形中这不值得做,因为被存放在冷空气供给附近的食物或饮料否则可能被冻结。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情形中,循环流动和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混合与之相反得出0ºc的温度,且2ºc设定为在冷藏室中的平均温度。对于在输入空气与排出空气之间的温差而言然而得出4k到8k的上升。因此可以一半的容积流传输相同的冷却功率。在此,在冷却通道中的损失被降低到1/4,因为压力损失成正比例于容积流或者速度的平方。这些优点在实际中不可100%被利用,然而可被证明是基本的优点。

在被良好隔离的机载厨房的情形中,在其中经由外壁的热损失仅具有较小的重要性且由于较小的冷却需求还降低带有冷空气的容积流,对于手推车的冷冻而言形成缺点,因为用于冷冻的冷却需求不可通过隔离被降低。通过所介绍的冷却装置,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或者输入空气的温度可被降低,冷藏物容器的侧面不会变得太冷,且围绕手推车的容积流可被提高,由此对于手推车的冷冻而言冷却功率可被带到较高的水平上。这又意味着如下,即,对于冷冻的时间段而言更多功率可从冷却装置中被获取。这对于以冷空气供应冷空气供给装置的冷却器而言虽然不高效,然而提高了用于相对较短的冷冻过程的冷却功率。

对于本发明而言,空气的概念通常被理解为任意适合用于传递热能和适合用于流经主流动通道和次流动通道的流体和在来自大气的特别的空气中且/或如在现今的飞机中那样通常被用于冷却在机上厨房中的手推车的呈气态的空气混合物。

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主流动通道和次流动通道一起构造成用于次流动与主流一起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环绕的循环流动通道。循环流动通道于是由此构成,即,次流动通道将主流动通道的两个端部彼此连接。

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在空间上彼此毗邻地布置在冷却装置的内壁的一个或两个处。通过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的该彼此毗邻的布置,流动路径在由冷空气供给装置至热空气排出装置的主流动方向上被最大化且进而还最优地利用环流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空气的吸热能力,因为在主循环中的容积流总是大于在循环回路中的容积流。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可被安装在冷却装置的任意的内壁(例如顶壁、背壁或底部)处且为了带入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还被安装在用于打开冷却装置的门的内侧处。

作为该改进方案的继续改造可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或热空气排出装置布置在两个彼此毗邻的且为了使主流动方向转向而布置的内壁处、即例如在冷却装置的棱角中。循环流动的主流动方向的转向然后可损失最优地以如下方式实现,即,经加热的空气在主流动方向上在转向之前被供给热空气排出装置,且冷空气供给装置在主流动方向上在所力求的转向之后将经冷却的空气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

此外,对于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该或另一改进方案而言可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构造成组合的空气供给/空气排出通道。这使得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以及其附属的通道在冷却装置中的特别节省空间的安置成为可能。此外,输入空气和排出空气在组合通道中的组合更低成本且更容易。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次流动通道通过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外壁中的其中一个和热空气排出装置的外壁和/或冷空气供给装置的外壁来构造。由此,次流动通道可容易地通过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到冷藏室中的带入构造到设置用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停止位置上。通过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外壁和热空气排出装置的外壁来构造的次流动通道使得用于将通过主流动通道被流动的经加热的空气划分成为了循环被引导通过次流动通道的部分和通过热空气排出装置从冷藏室中被排出的部分的单元的节省空间且高效的创造成为可能。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次流动通道通过设置在冷藏室中的间壁和热空气排出装置的相对该间壁间隔的外壁和/或冷空气供给装置的外壁来构造。间壁优选在冷藏室中即使在不带有被容纳在冷藏室中的冷藏物容器的情形中也被提供且可以相对热空气排出装置和/或冷空气供给装置的相对而置的外壁间隔地被牢固地装配在冷藏室中。间壁可如此地设置成用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止挡缓冲器和/或固定装置,即,在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一起的使用中在间壁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相对该间壁间隔的外壁之间不可发生次流动。备选地,间壁可如此地被装配在冷藏室中,即,在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一起的使用中在间壁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相对该间壁相邻的外壁之间构造有额外的次流动通道。

此外对于冷却装置而言优选设置成,冷却装置的设计冷藏室的内壁被设计用于沿着主流动方向以主流动方向的多次转向将冷却空气流引导穿过内壁的布置。由此,在不带有额外的导引和转向壁的情形中使得冷藏室的简单、耐磨且能量高效的设计方案成为可能。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构造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作为射流或多个射流在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带入到主流动通道在带入区段中的整个宽度和整个高度上,且带入区段在不带有主流动方向的转向的情形中通过冷却装置的内壁的布置来构造。通过使经冷却的空气在带入区段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将主流动通道完全在其通过宽度和高度定义的横截面上填满,实现在射流的背对主流动方向的侧面上、即在经冷却的空气的带入位置“之后”的最优的抽吸作用,从而使得次流动的从次流动通道流出的空气与经冷却的空气混合,而经冷却的空气不可直接相反于主流动方向到达到次流动通道中。因此确保,沿着主流动方向围绕冷藏物容器的循环流动和在次流动通道出口处的抽吸产生在带入区段的横截面的每个位置处。

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该改进方案的继续改造中设置成,在带入区段中布置有用于引导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空气射流引导壁,且空气射流引导壁在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一起使用中相邻于该冷藏物容器布置。空气射流引导壁优选沿着设置在带入区段中的主流动方向延伸。此外,空气射流引导壁优选地布置成,使得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自由射流的射流边界碰在空气射流引导壁上。空气射流引导壁还可与上面所提及的设置用于构造次流动通道的间壁相组合地来布置。空气射流引导壁和间壁然后可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地布置。然而优选地,空气射流引导壁和间壁彼此相邻地或者作为共同的构件布置。利用空气射流引导壁,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可独立于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表面设计方案被最优地带入到带入区段中。因此可例如防止,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被定位在带入区段中的把柄引起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局部涡流。大致彼此垂直地布置的空气射流引导壁和间壁的组合此外使得带入区段和次流动通道独立于冷藏物容器的相应相邻的表面的最优的设计方案成为可能且此外可充当在将冷藏物容器带入到冷藏室中的情形中的引导和保持装置。

作为上述改进方案或继续改造方案的进一步的继续改造可设置成,射流的射流边界或多个射流的射流边界面向次流动通道且在带入区段中垂直于主流动方向完全填满至少一个平面。射流或者多个射流相应地构造成带有射流边界的自由射流。射流边界通过尤其在18至37度的范围中、优选地在24至33度的范围中的扩散角度或者扩张角度取决于冷空气供给装置的相应的出口孔的形式来确定。相应的射流边界与在其中包围射流的空气被射流带走的区域相符。随着相应的出口孔的逐渐增加的距离,射流宽度变大,直至相应的射流优选在不带有主流动方向的转向的情形中或至少带有不超出25度的转向的情形中最终在带入区段中碰到一起构造该带入区段的壁、即冷却装置的内壁或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外壁上。“不带有主流动方向的转向”的概念特别优选地意味着如下,即,主流动方向保持不变,然而通常不排除空气流动以相对较小的角度、例如直至最大25度、优选20度、特别优选的10度的实际的转向且/或空气流动在主流动通道中、例如在铆钉的伸入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头部处的局部涡流的构造。通过使射流边界在带入区段中面向次流动通道、更具体地面向次流动通道的出口且在带入区段中完全填满垂直于主流动方向的平面,实现如下,即,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仅与从次流动通道中流出的空气混合。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如此地构造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作为射流或多个射流或者射流段在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带入,即,射流的中间射流轴线沿着设置在带入区段中的主流动方向定向或与主流动方向撑开最大30度、优选20度、特别优选地10度的带入角度。备案地或额外地,冷空气供给装置构造成,使得通过射流以射流的扩张角度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在不带有主流动通道的先前的流经的情形中以主流动方向的多次转向通过冷却装置的内壁不到达到次流动通道中。带入区段被理解为带有一致的且无转向的主流动方向的主流动通道的区段,射流的作用范围落到其中。由此确保,沿着主流动方向围绕冷藏物容器的循环流动且在次流动通道出口处的抽吸不由于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而被削弱。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带有用于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的棱边的出口孔,且由相应的面向主流动通道的壁的棱边延伸至主流动通道的该壁的连接线或连接平面在最大17.5度、优选12.5度、特别优选地5度的角度中碰到该壁上。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多个用于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的带有棱边的出口孔,且对于各两个彼此相邻的出口孔而言两个由彼此相邻的出口孔的彼此相邻的棱边出发的直线或平面在带入区段中相交且彼此撑开最大35度、优选25度、特别优选地10度的角度。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仅一个用于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出口孔,其中,该出口孔设计成沿着宽度的方向、优选在主流动通道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缝隙。由此实现,由次流动通道以较小的流动速度流出的循环速度尤其在带入区段中仅环流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表面,而作为射流以较高的流动速度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以相对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表面的较大的间距在循环流动处流动经过。通过较快的流动经过的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引起沿着主流动方向的循环流动。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多个用于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出口孔,其中,出口孔沿着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的方向上伸延的轴线布置且相应地构造成呈圆形的或呈缝隙状的开口且/或构造成伸出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喷嘴。在此优选地,所有出口孔在类型、其定向且特别优选地也在其尺寸上相同。此外优选地,在呈缝隙状的开口的情形中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在带入区段中出口孔的相应宽度的总和小于处在其间的材料表面薄片的宽度的总和。多个出口孔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在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各个从出口孔流出的射流或者射流段之间的循环流动的部分穿流且到达到背对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侧面。由此可利用在整个射流的两侧、即在面向和背对冷藏物容器的侧面上的抽吸。

两个上面所列举的最后所引证的改进方案的出口孔可构造成在冷空气供给装置的表面的材料空隙的意义上的通孔或构造成由冷空气供给装置的表面在空间上伸出到主流动通道中或者到带入区段中的喷嘴,其例如在其直径上在设置在带入区段中的主流动方向的方向上逐渐变细。

作为上述改进方案的继续改造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包括沿着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的方向上伸延的第一轴线布置的第一批多个呈缝隙状的带有相应的一致的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或高度的方向上的纵向定向的开口,且冷空气供给装置此外优选地包括沿着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方向上伸延的第二轴线(其与第一轴线在主流动通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第二批多个呈缝隙状的带有横向于第一批多个呈缝隙状的开口的纵向定向的相应的优选一致的纵向定向的开口。在一设计方案中,相应地沿着面向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表面的第一轴线布置有多个均匀间隔的呈缝隙状的带有其横向于第一轴线的纵向定向的出口孔。沿着背对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表面的第二轴线,与之相反多个优选均匀间隔的呈缝隙状的带有其沿着第二轴线的纵向定向的出口孔布置成,在循环流的关联于第一轴线的出口孔处流动经过的部分的从这些出口孔离开的射流在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方向上、即在主流动方向的方向上被转向。利用该设计方案产生类似梳齿状的射流形状,其增强循环流动。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出口孔,其中,该出口孔通过被打开的可封闭的翻盖或温度调节装置的唇边来构造。

温度调节通常设置用于如此地调节被供给冷藏室的经冷却的空气的量,即,在冷藏室中出现期望的温度。尤其地对于如下情况而言,即,在冷藏室中应出现相比以大约0ºc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明显更高的温度,例如用于白葡萄酒的8ºc或用于红葡萄酒的14ºc,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由于经加热的空气围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循环流动提供了如下优点,即,循环流动的经加热的空气被混合以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相对于理论温度非常低温度,且因此在主流动通道中且在次流动通道中、即围绕至少一个冷却物容器出现均匀的空气温度。温度调节通过在经打开的状态中允许且在闭合状态中截止经冷却的空气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带入的可移动的翻盖或唇边实现。

根据所介绍的改进方案,温度调节的该翻盖或者唇边以如下方式被有利地用作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呈射流状地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出口孔或者喷嘴,即,可移动的翻盖或者唇边构成出口孔或者喷嘴的分离边(abrisskante)中的其中一个。在关闭冷却的情形中,翻盖且因此还有冷空气供给装置的出口孔被关闭,从而可取消在出口孔中的格栅、例如防蝇格栅。这样的翻盖或者唇边可例如自动地通过在输入空气通道中出现的空气压力被打开或被关闭。备选地,翻盖或者唇边的打开和关闭可经由机电式或电气式的驱动器实现。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中的一个出口孔或多个出口孔,其相应地构造成伸出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喷嘴,该喷嘴尤其在其出口孔的方向上逐渐变细,且在相应的喷嘴中在出口孔上游、即在经冷却的空气流经穿过出口孔之前设置有单次或多次弯曲的透气格栅。通过该设计方案,出于卫生原因必要的保护格栅可被集成到冷却装置中,而经冷却的空气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呈射流状的带入不被影响。由于格栅的弯曲形状,空气的速度在穿透格栅的情形中小于在空气从相应的喷嘴中流出的情形中。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主流动通道和次流动通道无风扇地设计。在此,无风扇的概念尤其理解成,不仅主流动通道而且次流动通道不带有构造用于在供以能量的情形中引起或影响在主流动通道或次流动通道中的空气流动的装置。由此,在主流动通道中的循环流动可高效节能地单独通过经冷却的空气的呈射流状的带入被引起和运行。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藏室构造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呈方形的冷藏物容器且在冷藏室的至少一个侧面内壁处设有用于保持和引入冷藏物容器的上部的保持和引入装置,且上部的保持和引入装置设有用于被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的经冷却的空气至侧面内壁的通路。由此还实现冷藏物容器的至少一个侧面的冷却。不带有这样的通路的保持和引入装置会引起的是,冷藏物容器的侧壁不可被绕流以经冷却的空气,且因此热量经由侧外壁到达至经冷却的冷藏物容器。因为由此冷藏物容器的侧壁也被被环流以经冷却的空气的部分和循环流,所以冷藏物容器此外被更均匀地冷却。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藏室构造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呈方形的冷藏物容器,其顶侧壁、前侧壁、底侧壁和背侧壁与冷却装置的这些相应地相对而置的内壁构造成主流动通道,且冷却装置此外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供给至冷却侧壁的关联于冷藏物容器的待冷却的侧壁的侧壁-冷空气供给装置。侧壁-冷空气供给装置附加于冷空气供给装置或者其出口孔被提供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带入到待冷却的侧壁上的出口孔或喷嘴。由此,呈循环状的侧壁流动可被增强或同样地独立于在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的冷空气供给装置的经冷却的空气来产生。通过侧壁-冷空气供给装置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可在一次或多次循环之后在侧壁处成比例地流经到主流动通道或次流动通道中或可通过热空气排出装置被排出。

此外,在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冷藏室构造用于容纳多个冷藏物容器。此外设置成,主流动通道和/或次流动通道在其宽度(y-方向)上延伸经过多个冷藏物容器中的所有冷藏物容器,且冷空气供给装置构造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呈射流状地带入到用于多个冷藏物容器中的所有冷藏物容器的主流动通道中。因此,先前所提及的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通过多个冷藏物容器来表现。

此外,本发明包括根据上述改进方案(或其任意的组合)中的其中一个设计的冷却装置连同至少一个构造用于与冷却装置一起使用的冷藏物容器,其设置用于容纳在冷藏室中或被容纳在冷藏室中。冷却装置还可构造用于容纳多个冷藏物容器,其在冷却装置的使用中被并排布置地容纳在冷却装置中。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尤其在飞机的机上厨房中冷却至少一个被容纳在上面所介绍的冷却装置中的冷藏物容器、尤其手推车的方法,其中,经冷却的空气被带入到冷却装置的冷藏室中,冷却空气流沿着通过冷却装置的内壁的布置被多次转向的主流动方向围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被引导,且经加热的空气被从冷藏室中排出,其中,经冷却的空气呈射流状沿着主流动方向被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且为了混合至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和构造沿着主流动方向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循环流动,使通过主流动通道围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被引导的冷却空气流动的部分通过次流动通道被引回到主流动通道中。优选地,经冷却的空气在冷藏室中沿着主流动方向被带入到带有高于在流经主流动通道和次流动通道的情形中出现的压力损失的动力学能量的主流动通道中。由此确保如下,即,尽管由于在由主流动通道和次流动通道构成的循环通道中的摩擦和转向的能量损失可产生和维持绕至少一个冷藏物容器的循环流动。

本发明包括上面所介绍的改进方案的任意的组合。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所提出的冷却装置,此时参照下面的附图介绍实施例。

图1图解说明了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冷藏物容器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2显示了用于说明主流动方向的在呈轮廓状示出的冷却装置中的冷藏物容器的三维图示。

图3显示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三维图示。

图4作为图3的剖面显示了带有较宽的呈缝隙状的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

图5呈剖面状地显示了带有多个呈通孔状的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

图6呈剖面状地显示了带有多个呈缝隙状的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

图7呈剖面状地显示了带有多个呈缝隙状的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

图8呈剖面状地显示了带有多个呈喷嘴状伸出的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

图9呈剖面状地显示了带有第一批和第二批多个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

图10显示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三维图示。

图11作为图10的剖面显示了带有较宽的呈缝隙状的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

图12图解说明了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冷藏物容器和经冷却的空气的稍微成角度的带入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3图解说明了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冷藏物容器和经冷却的空气经由可封闭的翻盖的稍微成角度的带入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4a和图14b图解说明了根据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作为带有集成的格栅的冷空气供给装置的部分的喷嘴的各一种构造方案。

图15a和图15b图解说明了带有用于侧壁流动的导向装置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6a和图16b图解说明了带有单独的侧壁-冷空气供给装置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7图解说明了带有彼此间隔的冷空气供给装置和热空气排出装置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8a,图18b和图18c图解说明了用于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的带有具有棱边的至少一个出口孔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实施例。

图19图解说明了依靠于在图18c中所显示的实施例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20图解说明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构造用于容纳多个冷藏物容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21图解说明了带有用于构造次流动通道的间壁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22图解说明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23图解说明了作为本发明的出发点的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已知的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所列举的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贯穿附图地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

在图1中图解说明了不按比例地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冷藏物容器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冷却装置1具有通过其内壁12,13,14和15和两个另外的未显示的内壁大致呈方形地构造的冷藏室2,在其中容纳有通过设置用于在飞机中使用的手推车来表现的大致呈方形的带有轮子21的冷藏物容器20。此外,冷却装置1包括带有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的自由射流沿着中间射流轴线5a以扩张角度或者扩散角度6在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7中带入的出口孔或者喷嘴5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主流动通道由彼此连续的主流动通道区段组成,其相应地通过冷却装置1的内壁12,13,14,15和冷藏物容器20的与相应的内壁相对而置的外壁22,23,24或者25中的其中一个以及冷却装置1的两个未显示的侧面内壁构成。被导引通过主流动通道的主流动通过冷却装置1的内壁12至15的布置沿着主流动方向8-2,8-3,8-4和8-5(坐标或者通用标记:x)被转向或者引导。在壁15和25的主流动通道区段中,沿着主流动方向8-5流动的空气被分开。部分98通过热空气排出装置4被从冷藏室2中排出。另一部分9a作为次流动通过次流动通道9被引(回)到带入区段7中或者通过在带入区段7中存在的由以较高流动速度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引起的抽吸或者负压被吸到带入区段7中。空气流的被流动或者流动通过次流动通道9的该部分以如下方式构成循环流动97,即,其混合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射流。相应地,由冷却装置1的内壁12至15和冷藏物容器20的外壁22至25以主流动方向x构成的主流动通道和由冷藏物容器20的外壁25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的外壁4a的区段、可能地也由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外壁的紧接在其处的区段构成的次流动通道9构成围绕冷藏物容器20的循环通道。在该循环通道中的流动沿着主流动方向指向。

如在图1中图解说明的那样,经冷却的空气的从出口孔5中离出的射流的扩张角度6设计成,经冷却的空气不相反于主流动方向x或者8-2被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且射流的侧边或者射流边界6f,6g完全覆盖在次流动通道与主流动通道之间的连接。在通过扩散角度6确定的射流边界6f,6g处,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在主流动方向上近似为零或者小于最大速度的1%。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射流在带入区段的x0位置处延伸经过主流动通道的整个横截面。

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在空间上彼此毗邻地布置在冷藏室2中的冷却装置1的彼此毗邻的内壁12和15处,其中,主流动方向x通过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的布置经历转向。

图2显示了冷藏物容器20的三维图示,其被容纳在通过虚线显示的冷藏室2中。图2用于图解说明主流动方向x通过冷却装置1的内壁的布置的转向。主流动通道或者其区段的宽度y通过横向于主流动方向x的尺寸来说明。主流动通道或者其区段的高度z说明了在冷却装置1的内壁12,13,14,15与冷藏物容器12的相应地与其相对而置的外壁22,23,24或者25之间的距离。

图3近似是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冷藏物容器20的在图1中所显示的冷却装置1的三维图示。图3尤其用于图解说明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一个实施例。

在图4中以放大的图示形式显示了根据图3的轮廓块c40且图解说明了通过出口孔5被新鲜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箭头5b)和次流动的空气(箭头9a)在次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的混合。出口孔5设计成带有高度h的延伸经过主流动通道的几乎整个宽度(y方向)的缝隙。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构造成组合的空气供给/空气排出通道,其中,用于供给经冷却的空气3l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空气供给通道3k和用于排出经加热的空气4l(其通过排出孔4b被导引到空气排出通道4k中)的热空气排出装置4的空气排出通道4k通过分隔壁46被分隔。如在图4中图解说明的那样,通过弯曲的箭头9a表示的空气被供给经冷却的空气5b的次流动。其一起形成带有主流动方向x的循环流动97。

图5至图9显示了用于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其它实施例,其代替在图4中图解说明的较宽的缝隙具有多个出口孔5。

在图5中所图解说明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情形中,多个出口孔5一致地构造成相同大小的圆形的通孔,其彼此均匀地间隔。由于通过间壁区段5w间隔开的作为出口孔5的通孔(被新鲜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箭头5b)经由其流入到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次流动的空气不仅在经冷却的空气5b的下方(箭头9a-1)且因此在冷藏物容器20的外壁附近而且在z向的方向上观察在经冷却的空气5b的上方(箭头9a-2)被供给。间壁区段5w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次流动9a的部分在呈射流段状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5b上方被供给。

在图6中所图解说明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情形中,多个出口孔5构造成通过间壁区段5w均匀间隔的呈缝隙状的开口,其在其纵向上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次流动的空气不仅在经冷却的空气5b下方(箭头9a-1)而且在经冷却的空气5b的上方(箭头9a-2)被供给。

在图7中图解说明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情形中,多个出口孔5构造成通过间壁区段5w均匀间隔的呈缝隙状的开口,其在其纵向上在主流动通道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延伸。被新鲜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作为多个射流被带入到带入区段中,其相应地由冷藏物容器20的外壁(箭头5b-1)延伸直至冷却装置的内壁(箭头5b-2)。次流动9a的空气在间壁区段5w的区域中到达到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射流之间且由这些射流带走。

在图8中所图解说明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情形中,多个出口孔5构造成通过间壁区段5w均匀间隔的、在主流动方向x上伸出的喷嘴5p。在间壁区段5w的区域中,次流动9a的空气可流动到(在x方向上观察)喷嘴5p之后,以便于然后由被新鲜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带走。

在图9中所图解说明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作为出口孔5的布置具有呈缝隙状的开口的在图6和图7中所图解说明的布置的组合。沿着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方向上伸延的第一轴线y1布置有带有在主流动通道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相应的一致的纵向定向的第一批多个均匀间隔的呈缝隙状的开口51。此外,沿着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的方向上伸延的第二轴线y2(其与第一轴线间隔且面向冷却装置的相邻的内壁)布置有带有在主流动通道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相应的一致的纵向定向的第二批多个均匀间隔的呈缝隙状的开口52。开口51和52的布置总地构造成呈梳状的出口孔。相应地,经冷却的空气以呈梳状的流动轮廓被带入到带入区段中,这在图9中通过关联于出口孔51的箭头5b-1和5b-2和关联于出口孔52的箭头5b-3来图解说明,其中,这些箭头按意义地示出了梳子的“齿”和其连接元件。次流动9a的空气按意义地在“齿”的空隙中通过快速流经的经冷却的空气5b-1,5b-2和5b-3的抽吸被携带走。

图10和图11作为放大的剖面图示显示了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在其中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构造成组合的空气供给/空气排出通道,其中,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仅在冷却装置1的唯一的内壁15处且远离主流动方向的转向的位置被装配。通过箭头9a表示的次流动的空气且通过作为唯一的出口孔5的较宽的缝隙被新鲜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通过箭头5b表示)具有相同的方向。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的外壁与冷藏物容器20的外壁的区段一起构造成次流动通道。

在图12中图解说明了不按比例地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冷藏物容器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区别于在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在图12中所图解说明的冷却装置构造用于沿着中间射流轴线5a带入经冷却的空气的射流,中间射流轴线与主流动方向8-2在通过内壁12和外壁22构造的主流动通道中撑开小于20度的带入角度6a。出口孔5构造成,使得经冷却的空气不相反于主流动方向被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且射流的侧边或者射流边界6f完全覆盖在次流动通道9与主流动通道之间的连接。于是射流边界6f构造成在y方向和z方向上完全延伸的负压平面,从而仅经加热的空气从次流动通道被供给经冷却的空气的射流。

在图13中显示了作为在图12中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的继续改造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3中所显示的冷却装置1具有出口孔5,其通过(未全范围显示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被打开的可封闭的翻盖11的分离边11a来构造。在可闭合的翻盖11的关闭状态11b中,出口孔5被截止,从而使得冷空气供给装置3不可将经冷却的空气带入到主流动通道中。

图14a和图14b相应地图解说明了作为根据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部分的带有出口孔5的通过通向彼此的外壁89a,89b构造的喷嘴5p的一构造方案。在出口孔5的上游,在根据图14a和图14b的喷嘴中设置有弯曲的透气格栅90或者91,其被弯曲,其中,格栅的弯曲尖部或多个弯曲尖部与出口孔5背对且因此对着所设置的流动方向指向,且格栅90或者91的端部被安装在外壁89a,89b的构成出口孔的终端处,从而使得格栅面积大于喷嘴横截面。

在图15a和15b与图16a和16b中相应地图解说明了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呈方形的冷藏物容器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对于呈方形的冷藏物容器20的侧壁26而言设置有上部的导引装置27a和28b(图15a和15b)或者上部的导引装置27d(图16a和16b)和用于引导侧壁流动28的下部的导引装置27c。这些导引装置被装配在冷却装置1的内壁处,其在与冷藏物容器20一起的使用中与其侧壁26相对而置。如在图15a和图15b中所显示的那样,上部的导引装置27a和27b被装配在侧壁26的上棱角的区域中,以便于如此地偏转沿着主流动方向8-2在冷藏物容器20的顶侧壁22的边缘处流动的空气,即,带有经冷却的空气的侧壁流动28在侧壁26处循环式地流动经过。如在图15a,15b和图16a,16b中所显示的那样,在两个实施例中在侧壁26的下端部的区域中此外装配有用于引入和保持构造成手推车的冷藏物容器20的纵向沿着侧壁26的下棱边延伸的引导装置27c。

在图15a,15b的实施例的情形中在侧壁26被环流以经由出口孔5供给的经冷却的空气(其成比例地在主流动通道中被引导)期间,在图16a,16b中所显示的实施例的情形中与冷空气供给装置3或者其出口孔5独立的侧壁-冷空气供给装置29(其也可与冷空气供给装置3相联接或者被联接在该处)设置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沿着侧壁流动方向29a供给至待冷却的侧壁26。

在图17中图解说明了带有被容纳在其中的冷藏物容器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相反于先前的实施例,冷空气供给装置3和热空气排出装置4布置在冷藏室的彼此相对而置的棱角中且因此彼此间隔地布置。热空气排出装置4布置在冷藏室2的底面14处,且经加热的空气的部分98经由热空气排出装置4从冷藏室2中被排出,而另一部分作为次流动9a流动通过次流动通道9,其构造在外壁25与内壁15之间。沿着冷藏物容器20的外壁22至25,在使用带有为此设置的冷藏物容器20的冷却装置的情形中构成循环流动97。

图18a,图18b和图18c图解说明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实施例,该冷却装置带有至少一个用于使经冷却的空气穿流到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的带有棱边的出口孔。图18a和图18b图解说明了带有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或者俯视图,该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由第一棱边5x呈缝隙状沿着主流动通道的宽度y延伸至第二棱边5y的带有上棱边5u、下棱边5l的出口孔5。图18c图解说明了带有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该冷空气供给装置具有两个用于使经冷却的空气穿流的带有棱边5x-1和5y-1或者5x-2和5y-2的出口孔5-1和5-2。对于所有所显示的实施例而言共同的是,由相应的面向主流动通道的壁的棱边延伸至主流动通道的该壁的连接线或连接平面以某一角度α/2(α最大35度、优选最大25度且特别优选的10度)碰到该壁上。由冷藏室的内壁12(冷藏物容器的外壁22)面向的棱边5u(5l)离开的连接线6g(6f)在x0位置上以最大α/2的角度碰在内壁12(外壁22)上。由冷藏室的侧面内壁16(冷藏室的侧面内壁17)面向的棱边5x(5y)离开的连接线6g(6f)在位置x0上以最大α/2的角度碰在侧面内壁16(内壁17)上。由面向冷藏室的侧面内壁16(冷藏室的内壁17)的棱边5x-1(5y-2)离开的连接线6g-1(6f-2)在x0位置上以最大α/2的角度碰在侧面内壁16(内壁27)上。在图18c中此外图解说明如下,即,对于各两个彼此相邻的出口孔5-1,5-2而言两个由彼此相邻的出口孔5-1和5-2的彼此相邻的棱边5y-1,5y-2出发的直线或平面6f-1和6g-2在带入区段7中在x0位置上相交且彼此撑开角度α(α最大35度、优选最大25度且特别优选地10度)。对于图18a,18b和18c的所有实施例而言共同的是,用于带入经冷却的空气的射流在x0位置上在带入区段中完全填满主流动通道横向于x方向的横截面,其中,主流动方向x在带入区段7中至少直至x0位置不经历偏转。在图18c中图解说明的带有两个出口孔5-1和5-2的实施例的情形中,在带入区段中在x0位置上主流动通道横向于主流动方向x的横截面完全被两个彼此毗邻的或重叠的关联于相应的出口孔5-1或者5-2的射流分型面f1和f2填满。

图19是带有三个出口孔5-1,5-2和5-3的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的三维视图。类似于在图18c中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在带入区段中在x0位置中主流动通道横向于主流动方向x的横截面完全被三个关联于相应的出口孔5-1,5-2或者5-3的射流分型面f1,f2和f3填满,其中,关联于相邻的出口孔5-1和5-2或者5-2和5-3的射流分型面f1和f2或者f2和f3彼此毗邻或彼此重叠。

图20作为三维视图图解说明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冷却装置1构造用于容纳多个并排布置在冷藏室2中的冷藏物容器20a,20b和20c,其相应地表现为设置用于飞机应用的手推车。冷空气供给装置3在主流动通道的整个宽度(y方向)上设有用于将经冷却的空气带入到主流动通道的带入区段中的出口孔5。在带入区段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且在主流动方向通过冷却装置的内壁的转向之前,从冷空气供给装置3的出口孔5中离开的空气射流填满主流动通道的整个宽度(y方向)和整个高度(z方向)。次流动通道优选延伸经过所有冷藏物容器20a,20b和20c。

图21图解说明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区别于在图1中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在冷藏室2中安装有间壁100。间壁100为了构造用于使次流动9a流经的次流动通道9相对热空气排出装置4的外壁4a间隔地被提供。当冷藏物容器20被带入到冷藏室2中且在其中被定位用于使用在其所设置的停放位置中时,冷藏物容器20的外壁25撞击到间壁100的背对热空气排出装置4的外壁4a的侧面处。

图22图解说明了所介绍的冷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区别于在图21中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在带入区段7中安装有空气射流引导壁101。空气射流引导壁101在带入区段7中沿着所设置的主流动方向或者在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中间射流轴线5a的方向上延伸且相邻于且沿着冷藏物容器20的顶侧壁22且相对于冷藏室2的内壁12布置。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的射流边界6f碰到空气射流引导壁101上。空气射流引导壁101与间壁100一起构造成矩形构件,在冷藏室2中在理论位置上被带入的冷藏物容器20以其侧壁25和其顶侧壁22毗邻到该矩形构件处。

附图标记清单

1冷却装置

2冷藏室

3冷空气供给装置

3k空气供给通道

3l经冷却的空气

4热空气排出装置

4a热空气排出装置的外壁

4b排出口

4k空气排出通道

4l经加热的空气

5,5-1,5-2,5-3出口孔或者喷嘴

5a中间射流轴线

5b被带入的经冷却的空气

5l,5u,5x,5y出口孔的棱边

5p喷嘴

6扩张角度或者扩散角度

6a带入角度

6f,6g射流侧边或者射流边界

7带入区段

8-2,8-3,8-4,8-5主流动方向

9次流动通道

9a次流动

12,13,14,15,16,17冷却装置的内壁

20冷藏物容器

21轮子

22,23,24,25,26,27冷藏物容器的外壁

27a,27b,27c,27d保持和引导装置

46分隔壁

89a,89b喷嘴外壁

90,91格栅

97循环流动

98排出空气

100间壁

101空气射流引导壁

α角度

f1,f2,f3射流分型面

x主流动方向

x0完整的空气带入的位置

y主流动通道的宽度方向

z主流动通道的高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