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对称涵道的无人机交叉飞翼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297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对称涵道的无人机交叉飞翼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对称涵道的无人机交叉飞翼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由于它鲜明的技术特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飞速发展,尤其在农业植保、军事侦察、环境异常检测、救灾抢险、电力巡检、测绘与建模、航拍、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需求,它代表着未来航空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近五年来,涌现出了很多特色鲜明的小型多轴旋翼无人机。

从技术角度定义,无人机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无人涵道机等。涵道式飞行器具有普通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多旋翼机不具备的众多优点,在军用和民用航空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 201620271130.3公开了一种涵道式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与所述机身主体的第一侧连接的第一主涵道和第二主涵道;与所述机身主体的第二侧连接的第三主涵道和第四主涵道;其中,所述第一主涵道和第四主涵道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主涵道和所述第三主涵道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头部对称设置;所述机身主体的头部下方还设置有前起落架,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下方还设置有后起落架;所述第一主涵道、所述第二主涵道、所述第三主涵道以及所述第四主涵道内部均设置有一螺旋桨以及带动螺旋桨转动的发动机。

目前的涵道无人机的造型较为传统,飞行阻力较大,导致其能耗较高,滞空时间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对称涵道的无人机交叉飞翼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轴对称涵道的无人机交叉飞翼组件,包括机架、涵道电机和夹持机构,所述机架包括主机架和若干个副机架,主机架为锥形管状结构,所述副机架连接在主机架的侧面并呈周向排列,所述副机架的外端及主机架的顶端连接有火箭式的导流柱,与副机架连接的导流柱的底部通过夹持机构连接有涵道电机。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圆柱形的夹持片和螺钉组件。

优选的,所述主机架顶部的导流柱与主机架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机架的数量为4个或6个或8个。

优选的,所述导流柱包括一个圆柱杆和一个箭头状的导流杆,圆柱杆和导流杆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优化机架的形状及结构布局,设计了多个火箭式的导流柱,可有利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气流流畅地进入到涵道电机,且其顶部的形状设计使得其飞行阻力大为降低,降低了能耗,在相同电量的情况下,滞空时间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涵道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机架,2-副机架,3-涵道电机,4-圆柱杆,5-导流杆,6-夹持片,7-螺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轴对称涵道的无人机交叉飞翼组件,包括机架、涵道电机3和夹持机构,所述机架包括主机架1和若干个副机架2,主机架1为锥形管状结构,所述副机架2连接在主机架1的侧面并呈周向排列,所述副机架2的外端及主机架1的顶端连接有火箭式的导流柱,与副机架2连接的导流柱的底部通过夹持机构连接有涵道电机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圆柱形的夹持片6和螺钉组件7,螺钉组件7具体包括螺钉和螺母,副机架2上的导流柱的底部通过夹持片6与涵道电机3连接,并通过螺钉组件7拧紧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架1顶部的导流柱与主机架1螺纹连接,可便于拆卸,或者更换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导流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机架2的数量为4个或6个或8个,或者其他数量,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

此外,所述导流柱包括一个圆柱杆4和一个箭头状的导流杆5,圆柱杆4和导流杆5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和更换不同型号的导流柱结构。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优化机架的形状及结构布局,设计了多个火箭式的导流柱,可有利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气流流畅地进入到涵道电机3,且其顶部的形状设计使得其飞行阻力大为降低,降低了能耗,在相同电量的情况下,滞空时间更长。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