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69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而涵道飞行器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涵道飞行器为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提供一种飞行的器具,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借助对涵道飞行器的操作,便能达到于低空飞行的目的,因此,涵道飞行器十分受到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所青睐。

目前,在现有的涵道飞行器中,由于其前起落架的承力装置的构件繁多,故使得现有的承力装置的结构复杂,组装不便,且所受的冲击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确保起落的可靠性,故安全性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其结构简单、承力可靠且安全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组装于涵道飞行器的底盘架上。其中,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包括横向承力臂、纵向承力臂、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所述横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组装于所述底盘架上,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具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顶部朝上布置,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所述分隔支撑臂将所述三角架分隔出左三角架及右三角架;所述纵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扣合槽,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具有与所述分隔支撑臂接合的接合部,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借助所述扣合槽由上往下扣合于所述底盘架处,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借助所述接合部接合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组装于所述纵向承力臂处;所述第一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与所述底盘架并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与底盘架;所述第二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并锁固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

较佳地,所述分隔支撑臂垂直平分所述三角架。

较佳地,所述纵向承力臂垂直平分所述横向承力臂。

较佳地,所述分隔支撑臂开设有与所述接合部匹配的分隔槽,所述接合部由前往后插置于所述分隔槽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锁固件包含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从所述底盘架的左侧往右侧方向穿过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及底盘架,所述第一螺母旋入所述第一螺栓并与该第一螺栓一起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和底盘架。

较佳地,所述第二锁固件包含相互配合的第二螺栓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从所述底盘架的左侧往右侧方向穿过所述纵向承力臂的接合部及分隔支撑臂,所述第二螺母旋入所述第二螺栓并与该第二螺栓一起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的接合部和分隔支撑臂。

较佳地,所述横向承力臂邻近所述三角架之角落外的部位分别向前及向后延伸出前接管头及后接管头,所述横向承力臂通过所述前接管头及后接管头与所述底盘架插接。

较佳地,所述分隔支撑臂与所述三角架的交汇处为圆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包括横向承力臂、纵向承力臂、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借助纵向承力臂的扣合槽和接合部,以及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使得纵向承力臂能更方便快捷地组装于底盘架及横向承力臂处,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组装更方便。又由于横向承力臂的中部具有三角架,三角架的顶部朝上布置,横向承力臂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三角架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分隔支撑臂将三角架分隔出左三角架及右三角架,而纵向承力臂的前端通过第一锁固件与底盘架锁固在一起,纵向承力臂之后端的接合部借助第二锁固件与分隔支撑臂锁固在一起,根据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特性,从而使得纵向承力臂能更可靠地固定于横向承力臂与底盘架上,最大限度地缓解前起落架在降落时所产生的向上冲力,而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在向上冲力作用下处于受剪状态,因而使得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所承受的向上冲力更大,进而提高前起落架起落时的可靠性,因此确保涵道飞行器起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组装于底盘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与底盘架相分离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前起落架及前轮三者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100组装于涵道飞行器的底盘架200上,由底盘架200提供安装支撑。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100包括横向承力臂10、纵向承力臂20、第一锁固件30及第二锁固件40。横向承力臂10沿底盘架200的左右方向组装于底盘架200上,由底盘架200为横向承力臂10提供安装支撑;横向承力臂10的中部具有三角架11,三角架11的顶部朝上布置,防止三角架11的顶部因朝下布置而造成底盘架200的结构笨重;横向承力臂10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三角架11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12,分隔支撑臂12将三角架11分隔出左三角架11a及右三角架11b;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支撑臂12垂直平分三角架11,使得左三角架11a及右三角架11b的大小一致,因而使得三角架11所承受的冲击力更大,但不以此为限。为了提高横向承力臂10与底盘架200组拆的便捷性,故横向承力臂10邻近三角架11之角落外的部位分别向前及向后延伸出前接管头14及后接管头15,使得横向承力臂10通过前接管头14及后接管头15与底盘架200插接,实现横向承力臂10与底盘架200的三通连接,但不以此为限;为了使得三角架11的角落处的应力集中更小,故分隔支撑臂12与三角架11的交汇处为圆弧结构13,从而使得分隔支撑臂12与三角架12间的连接更可靠,进而确保起落架降落时的可靠性。

如图3至图5所示,纵向承力臂20沿底盘架200的前后方向布置,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扣合槽21,纵向承力臂20的后端具有与分隔支撑臂12接合的接合部22,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借助扣合槽21由上往下扣合于底盘架200处,使得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与底盘架200的组卸更快捷;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300组装于纵向承力臂20处;纵向承力臂20的后端借助接合部22接合于分隔支撑臂12处,由分隔支撑臂12对纵向承力臂20的后端进行支撑,而分隔支撑臂12又为左三角架11a及右三角架11b的共用三角边,借助三角形不易变的特性,从而使得纵向承力臂20在分隔支撑臂12的支撑下能承受更大的冲出力,因而更能确保降落时的平稳可靠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承力臂20垂直平分横向承力臂10,使得纵向承力臂20所受到的横向承力臂10的支撑力更均匀可靠,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支撑臂12开设有与接合部22匹配的分隔槽121,接合部22由前往后插置于分隔槽121内,使得纵向承力臂20与分隔支撑臂12间的组卸更便捷;举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承力臂20的具体组装过程是:先使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由前往后插置于分隔槽121内,紧接着,由上往下借助扣合槽21而使纵向承力臂20扣合于底盘架200内,然后。再借助第一锁固件30将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与底盘架200锁固,以及借助第二锁固件40将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与分隔支撑臂12锁固,因而实现纵向承力臂20的快捷组装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锁固件30沿底盘架20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与底盘架200并锁固纵向承力臂20与底盘架200,以通过第一锁固件30选择性地允许或禁止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与底盘架200间的组拆,从而便于纵向承力臂20于底盘架200处的组装;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固件30包含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31及第一螺母32,第一螺栓31从底盘架200的左侧往右侧方向穿过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及底盘架200,第一螺母32旋入第一螺栓31并与该第一螺栓31一起锁固纵向承力臂20和底盘架200,从而便于纵向承力臂20于底盘架200处的组拆,但不以此为限。为使得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与底盘架200间的连接更可靠,故第一锁固件30还包含穿置于第一螺栓31上并受第一螺母32锁固的第一垫圈33,以通过第一垫圈33去提高抗震性,有效地防止第一螺母32与第一螺栓31的意外脱落,但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锁固件30为一螺钉,对应地,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的一侧开设有螺纹结构,故在螺钉从纵向承力臂20之前端的没有螺纹结构的一侧穿入,通过底盘架200再与螺纹结构螺纹连接,一样能实现螺钉锁固纵向承力臂20与底盘架200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锁固件40沿底盘架20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接合部22与分隔支撑臂12处并锁固接合部22与分隔支撑臂12,以通过第二锁固件40选择性地允许或禁止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与分隔支撑臂12间的组拆,从而便于纵向承力臂20于分隔支撑臂12处的组装;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固件40包含相互配合的第二螺栓41及第二螺母42,第二螺栓41从底盘架200的左侧往右侧方向穿过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及分隔支撑臂12,第二螺母42旋入第二螺栓41并与该第二螺栓41一起锁固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和分隔支撑臂12,从而便于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于分隔支撑臂12处的组拆,但不以此为限;为了使得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与分隔支撑臂12间的连接更可靠,故第二锁固件40还包含穿置于第二螺栓41上并受第二螺母42锁固的第二垫圈43,以通过第二垫圈43去提高抗震性,有效地防止第二螺母42与第二螺栓41的意外脱落,但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锁固件40为一螺钉,对应地,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结构,故在螺钉从纵向承力臂20之接合部22的没有螺纹结构的一侧穿入,通过分隔支撑臂12再与螺纹结构螺纹连接,一样能实现螺钉锁固纵向承力臂20的接合部22与分隔支撑臂12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100包括横向承力臂10、纵向承力臂20、第一锁固件30及第二锁固件40,借助纵向承力臂20的扣合槽21和接合部22,以及第一锁固件30和第二锁固件40,使得纵向承力臂20能更方便快捷地组装于底盘架200及横向承力臂10处,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100的组装更方便。又由于横向承力臂10的中部具有三角架11,三角架11的顶部朝上布置,横向承力臂10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三角架11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12,分隔支撑臂12将三角架11分隔出左三角架11a及右三角架11b,而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通过第一锁固件30与底盘架200锁固在一起,纵向承力臂20之后端的接合部22借助第二锁固件40与分隔支撑臂12锁固在一起,根据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特性,从而使得纵向承力臂20能更可靠地固定于横向承力臂10与底盘架200上,最大限度地缓解前起落架在降落时所产生的向上冲力,而第一锁固件30及第二锁固件40在向上冲力作用下处于受剪状态,因而使得第一锁固件30及第二锁固件40所承受的向上冲力更大,进而提高前起落架起落时的可靠性,因此确保涵道飞行器起落的安全性。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