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机油箱的双油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570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翼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翼机油箱的双油泵机构。



背景技术:

油泵的作用是将汽油从油箱中吸出,并经管路和汽油滤清器压送到化油器的浮子室内。

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旋翼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象一只风车,旋翼系统仅在起动时由自身动力驱动,称之为预旋,起飞之后靠空气作用力驱动。

虽然旋翼机飞行过程中的升力不是旋翼机提供的,但旋翼系统启动时的驱动力确是发动机提供的,另外旋翼机的尾翼也是与发动机的传动机构连接的。因此,油泵机构也是旋翼机的重要的组成部件,在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中是必不可少的。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目前,旋翼机油箱所采用的是单油泵机构,这种单油泵机构,如果油泵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输油,则发动机也无法正常工作,对旋翼机的安全飞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此外,由于单个油泵每个泵油动程的输油量有限,单油泵机构的效率比较低,有时满足不了飞行的需要,如果大负荷运行,单油泵机构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机油箱的双油泵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油泵机构出现故障时无法正常输油,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对旋翼机的启动和飞行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翼机油箱的双油泵机构,包括:

第一燃油输送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燃油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入口和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入口均与旋翼机的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出口和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出口均与旋翼机的发动机的燃油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各自均能将所述旋翼机的油箱内的燃油吸入并通过所述旋翼机的发动机的燃油入口输送至所述旋翼机的发动机;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油泵、第一支油路和主油路,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油泵和第二支油路,且所述第一油泵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油路,所述第二油泵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油路;所述第一支油路的末端与所述主油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主油路的出口与旋翼机的发动机的燃油入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油路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支油路的末端汇合连通后与所述主油路的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油路、所述第二支油路以及所述主油路之间通过三通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三通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支油路的管径、所述第二支油路的管径以及所述主油路的管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油路、所述第二支油路以及所述主油路之间通过三通阀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油路与所述第一油泵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支油路与所述第二油泵之间设置有第二接头。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油路由两段构成,且两段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副接头;所述第二支油路由两段构成,且两段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副接头。

可选地,所述第一油泵的功率与所述第二油泵的功率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油路的流通截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油路的流通截面的尺寸相等。

可选地,所述主油路为刚性管,所述第一支油路与所述第二支油路均为柔性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油路与所述第二支油路均为水平截面为圆形的管路。

旋翼机设置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燃油输送装置,第一燃油输送装置出现故障时开启第二燃油输送装置,保证旋翼机的正常行驶,提高了旋翼机输油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旋翼机的飞行安全系数;而且在大负荷工作时,多个油泵同时工作,减少了单个油泵机构的负荷,故障率低,提高了油泵机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翼机油箱的双油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油泵;2、第二油泵;3、第一支油路;31、第一接头;32、第一副接头;4、第二支油路;41、第二接头;42、第二副接头;5、主油路;6、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机油箱的双油泵机构,包括:

第一燃油输送装置以及第二燃油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入口和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入口均与旋翼机的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出口和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的燃油出口均与旋翼机的发动机的燃油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各自均能将所述旋翼机的油箱内的燃油吸入并通过所述旋翼机的发动机的燃油入口输送至所述旋翼机的发动机;

所述第一燃油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油泵1、第一支油路3和主油路5,所述第二燃油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油泵2和第二支油路4,且所述第一油泵1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油路3,所述第二油泵2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油路4;所述第一支油路3的末端与所述主油路5的入口连通,所述主油路5的出口与旋翼机的发动机的燃油入口相连通。

旋翼机设置两个独立的燃油输送装置,第一燃油输送装置出现故障时开启第二燃油输送装置,保证旋翼机的正常行驶,提高了旋翼机输油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旋翼机的飞行安全系数;而且在大负荷远距离飞行时,第一燃油输送装置和第二燃油输送装置同时工作,减少了单个油泵机构的负荷,提高了油泵机构的稳定性,故障率低。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油路4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支油路3的末端汇合连通后与所述主油路5的入口连通。

第一支油路3和第二支油路4汇合后与主油路5连通,结构紧凑,连接点少,便于维护。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油路3、所述第二支油路4以及所述主油路5之间通过三通管6连接。

用三通管6将第一支油路3、第二支油路4以及主油路5连通起来,连接可靠,油路连通顺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三通管6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支油路3的管径、所述第二支油路4的管径以及所述主油路5的管径。

三通管6的管径比第一支油路3的管径、第二支油路4的管径以及主油路5的管径都小,拆装方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油路3、所述第二支油路4以及所述主油路5之间通过三通阀相连。

用三通阀连接,便于控制各油路之间的切换。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油路3与所述第一油泵1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头31;所述第二支油路4与所述第二油泵2之间设置有第二接头41。

第一支油路3与第一油泵1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头31,第二支油路4与第二油泵2之间设置有第二接头41,便于检修维护。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油路3由两段构成,且两段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副接头32;所述第二支油路4由两段构成,且两段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副接头42。

油路采用分段式设计,灵活性高,便于拆装组合。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油泵1的功率与所述第二油泵2的功率相等。

第一油泵1的功率与第二油泵2的功率相等,一用一备,任意选择和切换。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油路3的流通截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油路4的流通截面的尺寸相等。

第一支油路3的流通截面的尺寸与第二支油路4的流通截面的尺寸相等,单位时间内的供油量相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主油路5为刚性管,所述第一支油路3与所述第二支油路4均为柔性管。

主油路5采用刚性管,强度高,能适合高油压;第一支沿油路和第二支沿油路采用柔性管,便于更换调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油路3与所述第二支油路4均为水平截面为圆形的管路。

圆形的管路,油路阻力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