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570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翼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



背景技术:

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它的前进力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直接提供,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装有旋翼和固定翼面。旋翼机具有起降距离短、能作低速低空飞行、简单轻巧、便于隐蔽等特点,可用于空中摄影、武器发射、战地侦察等。

旋翼机发动机设置在机身后部,为了保护发动机不被损坏需要在发动机外侧罩上一个牢固的旋翼机后壳,但是为了旋翼机飞行的安全,需要经常对发动机进行查验、或者进行维护和保养,从而旋翼机后壳需要经常拆卸和安装。

现有的旋翼机后壳与机身之间连接方式不便于快速拆卸,势必增加了每次维护、查验的时间,并且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旋翼机后壳拆卸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包括旋翼机后壳以及快拆结构,所述旋翼机后壳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存在发动机安装空间以及螺旋桨旋转轴连接空间,螺旋桨旋转轴能通过所述螺旋桨旋转轴连接空间与所述发动机安装空间内安装的发动机相连接;其中:

至少所述旋翼机后壳与旋翼机机身之间通过所述快拆结构形成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旋翼机后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快拆结构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旋翼机后壳;

所述快拆结构能通过手动的方式解除所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均为半圆形结构。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将发动机的保护外壳设置成分体结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通过快拆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拆装,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与机身之间也通过快拆结构实现快速拆装,这样能够快速的进行外壳拆卸和安装,方便发动机的维护保养和更换,具有节约人力、缩短维修查验时间的优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卡座和卡钉,所述卡座为中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卡座固定穿设在机身、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的左右两侧边上;所述卡钉顶端为具有十字沉头的钉帽,所述卡钉上活动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长度小于所述卡钉长度,所述卡钉通过所述固定套固定穿设在所述旋翼机后壳靠近机身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左右两侧边上,所述卡钉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套上下移动,所述固定套与所述钉帽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预紧力的弹簧,所述卡钉下端垂直设置有用于卡合在所述卡座底部的卡柱,所述卡柱两端均伸出所述卡钉轮廓线设置,所述卡座内的空腔直径与所述固定套外径相同,且所述空腔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底部之间距离与所述卡柱长度相同。所述弹簧的作用是保持一定弹力,防止所述卡钉从所述卡座上松开。所述卡座顶部垂直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卡圈,所述固定卡圈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卡座通过所述固定卡圈固定安装在机身、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的左右两侧边上;所述固定套顶部设置有卡台,所述卡台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套直径,所述卡台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坑,所述凹坑直径与所述钉帽直径相同,所述卡台和所述钉帽分别用于限位所述弹簧。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安装时,或者进行旋翼机后壳与机身之间的安装时,首先将卡钉上的固定套穿进卡座的空腔内,按压钉帽,卡钉相对于固定套向下移动,且卡钉末端的卡柱穿出空腔然后旋转卡钉,由于偏离凹槽部分的卡座空腔直径小于卡柱长度,松开钉帽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卡柱牢固的卡合在卡座底部端面上,需要进行拆卸时,按压钉帽并向与安装时相反方向旋转使卡柱旋转进入到凹槽位置,从而将卡柱和卡钉从凹槽内取出,实现拆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座底部端面自两个所述凹槽分别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凸起段、卡槽和限位段,两个所述凸起段、两个所述卡槽和两个所述限位段均为对称设置,所述凸起段为拱形结构,所述凸起段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和所述卡槽连接,所述卡槽为向下凹陷的凹坑,所述卡槽用于卡合所述卡柱,所述限位段高度大于所述凸起段高度,所述限位段用于限制所述卡柱超过所述卡槽继续旋转,所述卡钉穿过所述空腔后,所述卡柱旋转通过所述凸起段后卡合在所述卡槽内形成所述卡钉与所述卡座之间的卡合连接。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在卡座底部端面上设置凸起段、卡槽和限位段,可快速的实现卡柱入位,而且每次安装仅需旋转从凹槽到卡槽之间的角度即可,凸起段和限位段的设置能防止卡柱在卡槽内左右晃动,以保证卡柱卡合的稳定性,提高飞行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发动机热量散发的第一散热孔,所有的所述第一散热孔并排设置。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有利于发动力热量散发,从而保证发动机运行稳定,提高发动机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加发动机热量散发的第二散热孔,所有的所述第二散热孔并排设置。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从发动机上下两方向均设置散热孔,能够加快热量散热,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运行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有的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上均设置有网罩。

通过在散热孔上设置网罩,既美观,又可防止异物进入到发动机内对发动机造成伤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均为条形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所有所述第一散热孔分为两组设置,两组所述第一散热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拱形最高处的的左右两侧;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上的所有所述第二散热孔分为两组设置,两组所述第二散热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拱形最高处的的左右两侧。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两组散热孔对称设置,既美观又增加了散热窗口面积,能够增加散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部外侧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第二壳体部内侧对应所述进气机构位置设置有进气筒,所述进气机构和所述进气筒连通设置,所述进气筒末端套设在发动机进气过滤器上,所述第二壳体部上还设置有出气口,发动机烟囱从所述出气口内穿出延伸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外部。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中央位置,当机体正常飞行时,所述出气口正好位于机体下方,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排气对飞行带来的干扰,保证飞行安全与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机构为盖合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外侧壁上的向外凸起的弧形盖,所述弧形盖的一个侧面为敞口结构,且该敞口结构为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平行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外侧壁设置,且所述进气口靠近所述第二壳体部前端,所述第二壳体部正对所述弧形盖远离所有进气口位置设置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进气筒内气体通路连通设置。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进气机构的进气口设置在迎风方向能够保证进风量,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转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部靠近机身一端顶部设置有软轴伸出口。所述软轴一端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所述软轴另一端与旋翼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内侧均设置有隔热布,所述隔热布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隔热布的设置能够减少或避免发动机散发的高温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部或第二壳体部上,从而导致旋翼机后壳的脆化降低旋翼机后壳的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翼机后壳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旋翼机后壳采用的塑料为耐高温材料,采用塑料材质能够降低旋翼机后壳的重量,以减轻旋翼机自重,从而可降低动力源消耗,具有节能降耗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快拆结构实现发动机旋翼机后壳与机身之间,以及旋翼机后壳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体之间的快速拆装,具有节约人力、缩短维修查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每次拆卸安装无需工具仅靠手都可以完成,以适用于不同工作环境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孔,加快发动机热量散发,有助于发动机稳定运行,提高发动机寿命。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成本低廉,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中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中第一壳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中第二壳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中卡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中卡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中卡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中卡座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第一壳体部;11、第一散热孔;12、软轴伸出口;2、第二壳体部;21、第二散热孔;22、进气机构;23、进气筒;24、出气口;3、快拆结构;31、卡钉;311、钉帽;312、固定套;313、弹簧;314、卡柱;32、卡座;321、凹槽;322、凸起段;323、卡槽;324、限位段;100、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包括旋翼机后壳以及快拆结构3,旋翼机后壳内部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存在发动机安装空间以及螺旋桨旋转轴连接空间,螺旋桨旋转轴能通过螺旋桨旋转轴连接空间与发动机安装空间内安装的发动机相连接,其中:

至少旋翼机后壳与旋翼机机身之间通过快拆结构3形成可拆卸连接,或者,旋翼机后壳包括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均为半圆形结构,并通过快拆结构3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形成旋翼机后壳,该快拆结构3能通过手动的方式解除可拆卸连接。

上述旋翼机便携式快拆查验后壳采用分体结构设计,包括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组合成旋翼机后壳,并形成容置腔,在容置腔内进行发动机安装以及发动机与螺旋桨旋转轴之间的连接。为了保证旋翼机的飞行安全,发动机经常需要检查、维护和保养,从而旋翼机后壳需要经常的拆卸和安装。为了节省时间和降低人力成本,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采用快拆结构3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且该快拆结构3可以在没有操作工具的紧急时刻通过手动方式进行拆卸和安装,如此方便了发动机的维护保养和更换,节约了人力、缩短了维修查验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快拆结构3包括卡座32和卡钉31,卡座32为中空圆柱体形结构,卡座32固定穿设在机身、以及第二壳体部2与第一壳体部1连接的左右两侧边上,卡钉31顶端为具有十字沉头的钉帽311,卡钉31上设有固定套312,固定套312长度小于卡钉31长度,卡钉31通过固定套312固定穿设在旋翼机后壳靠近机身的端部、以及第一壳体部1左右两侧边上,卡钉31能相对于固定套312上下移动,固定套312与钉帽311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预紧力的弹簧313,卡钉31下端垂直设置有用于卡合在卡座32底部的卡柱314,卡柱314两端均伸出卡钉31轮廓线设置,卡座32内的空腔直径与固定套312外径相同,且空腔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凹槽321,两个凹槽321底部之间距离与卡柱314长度相同。

上述快拆结构3采用卡座32和卡钉31组合结构设计,卡座32为中空圆柱体形结构,中间形成一个空腔,且空腔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凹槽321,而卡钉31顶端为具有十字沉头的钉帽311,下端垂直设置有用于卡合在卡座32底部的卡柱314,卡柱314两端均伸出卡钉31轮廓线设置,同时卡柱314的长度与卡座32上的凹槽321距离相同,使得卡柱314可以通过凹槽321穿过卡座32底部。然后在卡钉31上设置固定套312,固定套312长度小于卡钉31长度,而且卡钉31相对于固定套312可以上下移动,同时固定套312与钉帽311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预紧力的弹簧313,而且固定套312还可以套设在卡座32的空腔中但不会穿过卡座32底部。如此便可以实现,将卡钉31插入卡座32时,按压钉帽311,卡钉31相对于固定套312向下移动,使得卡钉31的卡柱314通过卡座32凹槽321穿过卡座32底部的时候,固定套312与卡座32底部接触,固定套312与钉帽311之间的弹簧313受力压缩。然后旋转钉帽311,使得卡柱314偏离凹槽321。由于偏离凹槽321部分的卡座32空腔直径小于卡柱314长度,因此当对钉帽311的作用力消失时,卡钉31在弹簧313的弹力作用下回弹,卡柱314卡在偏离凹槽321的卡座32底部。需要进行拆卸时,按压钉帽311并向与安装时相反方向旋转使卡柱314旋转进入到凹槽321位置,从而将卡柱314和卡钉31从凹槽321内取出,实现拆卸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在机身以及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相互连接的两个侧边上,分别有对应的安装孔,卡座32便固定在机身、以及第一壳体部1的左右两侧边上,卡钉31通过第二壳体部2上的安装孔后,插入相对应的卡座32,完成机身以及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之间的可的拆卸连接。

为了将卡柱314卡在卡座32底部,如图6和7所示,卡座32底部端面自两个凹槽321分别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凸起段322、卡槽323和限位段324,两个凸起段322、两个卡槽323和两个限位段324均为对称设置,凸起段322为拱形结构,凸起段322两端分别与凹槽321和卡槽323连接,卡槽323为向下凹陷的凹坑,卡槽323用于卡合卡柱314,限位段324高度大于凸起段322高度,限位段324用于限制卡柱314超过卡槽323继续旋转,卡钉31穿过空腔后,卡柱314旋转通过凸起段322后卡合在卡槽323内形成卡钉31与卡座32之间的卡合连接。

上述卡座32底部在已经有凹槽321的基础上,增加了凸起段322、卡槽323和限位段324,并且采用的是中心对称的结构布局,分别设置了两个凸起段322、两个卡槽323和两个限位段324。其中凹槽321、凸起段322、卡槽323和限位段324相互首尾依次顺时针连接,且凸起段322为拱形结构,从凹槽321段到卡槽323段弧形升高,卡槽323为向下凹陷的凹坑,限位段324高度大于凸起段322高度,当卡柱314穿过卡座32的底部凹槽321,卡柱314旋转沿着顺时针在凸起段322上弧形升高到卡槽323端,进入卡槽323,被限位段324挡住,卡合在卡槽323里,形成卡钉31与卡座32之间的卡合连接。如此实现卡柱314快速入位,而且每次安装仅需旋转从凹槽321到卡槽323之间的角度即可,凸起段322和限位段324的设置能防止卡柱314在卡槽323内左右晃动,以保证卡柱314卡合的稳定性,提高飞行安全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部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发动机热量散发的第一散热孔11,所有的第一散热孔11并排设置。在发动机上安装保护壳,可以起到保护发动机的功能,但不利于发动机散热,为此在第一壳体部1上设置了发动机散热孔,根据不同发动机的功率和散热性能,设置不同数量的散热孔,来保证发动机运行稳定,提高发动机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部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加发动机热量散发的第二散热孔21,所有的第二散热孔21并排设置。在第一壳体部1加装散热孔的基础上,第二壳体部2上也根据需要开设散热孔,如此便可以实现发动机上下两方向进行散热,加快气流循环和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运行稳定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第一散热孔11和第二散热孔21均为条形孔,位于第一壳体部1上的所有第一散热孔11分为两组设置,两组第一散热孔11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部1拱形最高处的的左右两侧;位于第二壳体部2上的所有第二散热孔21分为两组设置,两组第二散热孔21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部2拱形最高处的的左右两侧。如此两组散热孔对称设置,既美观又增加了散热窗口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了防止异物进入发动机干扰发动机运行,给发动机带来损害,如图1-3所示,所有的第一散热孔11和第二散热孔21上均设置有网罩100。以此来防止异物通过散热孔进入壳体,干扰发动机正常运转。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部2外侧设置有进气机构22,第二壳体部2内侧对应进气机构22位置设置有进气筒23,进气机构22和进气筒23连通设置,进气筒23末端套设在发动机进气过滤器上,第二壳体部2上还设置有出气口24,发动机烟囱从出气口24内穿出延伸到第二壳体部2外部。进气机构22的进气口设置在第二壳体部2的一侧,当机体运行时,进气口正对着前方,保证充足的进风量,使发动机运转稳定。同时出气口24设置在第二壳体部2的中央位置,当机体正常飞行时,出气口24正好位于机体下方,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排气对飞行带来的干扰,保证飞行安全与稳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体部1靠近机身一端顶部设置有软轴伸出口12。软轴一端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旋翼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内侧均设置有隔热布,隔热布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隔热布的设置能够减少或避免发动机散发的高温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部1或第二壳体部2上,起到保护壳体的作用,防止旋翼机后壳快速脆化,提高了旋翼机后壳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旋翼机后壳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旋翼机后壳采用的塑料为耐高温材料,耐高温塑料材质的采用,有助于降低旋翼机后壳的重量,以减轻旋翼机自重,从而降低了动力源消耗,起到节能降耗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