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及其工作原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8108发布日期:2019-03-22 20:40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及其工作原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飘航技术领域,具体指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背景技术:

随着新材料、智能化、电池、电机、飘升方式的发展,譬如:新材料有碳纤维、纳米均匀孔材料、高强度轻质陶瓷等,智能化有芯片、控制台、传感器互联网结合的智能化系统,电池有锂电池、石墨烯电池、自充电电池组件等,驱动装置有直流无刷电机、大功率空心杯电机、驱动仓、旋转水银技术等,飘升方式有螺旋桨、喷气式、克服重力提器、伞形飘升装置、滚筒飘升装置、合叶飘升装置、风帆飘升装置等,人们已经可以让很多过去只能在地面上的日常生活用品、工具、玩具、设备、仪表、机器人,悬浮飘升到空中。当一件物品让其“悬浮飘升”在空中时,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奇妙的有益效果。

在悬浮行业,其产品一般都采用燃油、电、风、光、磁、核能为其提供能量,而这些能量并不能随身携带,也会为飘升装置增加重量。

鸟在飘升时,完全依靠自己的体力,鸟的翅的力量没有人的腿脚加手臂的力量大,尤其是人的双腿需要长时间地支撑人体站立、行走、跑步、弹跳,其力量是其它任何动物都不可比拟的,根据力量相对于体重的力量效果,显然人要优越于鸟。

人的脚腿的蹬力,最能发挥腿脚作用,也是脚腿在用力时可以发挥最大力的动作;人的手臂的拉力,最能发挥手臂作用,也是手臂在用力时可以发挥最大力的动作。

然而,人并不能运用自身的体力如同鸟一样飘升到空中,原因是人没有将自己的腿脚和手臂的力量运用到飘升上去,所以,需要发明出一款装置,将人的腿脚产生的蹬力和手臂产生的拉力,转化为飘升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及其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通过人手臂脚腿为,移动飘帆,上移动时飘帆展开,下移动时飘帆展开合拢,从而使飘帆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始终大于空气向下的阻力,其可以将人的腿脚产生的蹬力和手臂产生的拉力,转化为飘升力,从而使人能如同鸟儿一样飘升到空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包括圆柱框架、固定带、手拉飘帆、脚蹬飘帆、合叶组件,手拉飘帆和脚蹬飘帆通过合叶组件与圆柱框架连接,固定带安装在圆柱框架上。

圆柱框架包括上圆杆,下圆杆,手拉环,脚蹬板和竖滑杆,竖滑杆两端分别与上圆杆和下圆杆连接,组成圆柱形。

手拉环和脚蹬板平行,并分别与竖滑杆垂直连接。

固定带包括裹胸布,肩带,腿带,兜档和绑紧绳,裹胸布上端粘缝有2至8根肩带,下端粘缝有2至4根腿带,下端粘缝一个兜档,裹胸布左右两边各粘缝4至12根绑紧绳。

手拉飘帆为圆环形,包括手拉帆布,手拉帆杆,手拉安装环,手拉帆杆粘结在手拉安装环上,并用螺栓加固,帆布粘结在帆杆,并用螺栓加固。

脚蹬飘帆为圆环形,包括脚蹬帆布,脚蹬帆杆和脚蹬安装环。脚蹬帆杆粘结在脚蹬安装环上,并用螺栓加固,脚蹬帆布粘结在脚蹬帆杆,并用螺栓加固。

所述合叶组件由钨钢制成,其包括,合叶,挡板和螺栓孔,在合叶的平面一面加装有挡板,使合叶无法向另一面旋转,挡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方便合叶与其它部件连接。

脚蹬板包括加固圆杆,脚套,板滑球和板,加固圆杆和板为圆形,板镶嵌在加固圆杆内,并用螺栓固定,板滑球设置为4至32个,等距焊接在加固圆杆外边上。两个脚套安装在板上,相距为30至50厘米。

手拉环包括手拉圆杆,拉套和环滑球,手拉圆杆为圆形,直径为70至100厘米,环滑球设置为4至32个,等距焊接在加固圆杆外边上,两个拉套用安装在手拉圆杆,以圆心相对安装在与圆心的一条线上。

竖滑杆包括滑槽,固定套和杆体,滑槽的槽开设在杆体的内侧,槽为大半圆形,在每根竖滑杆上三个固定套,相对于底端分别为100厘米至120厘米、130厘米至150厘米、180厘米至200厘米。

合叶组件上的合叶的一片与手拉环上的手拉圆杆连接,另一片与手拉飘帆上的手拉安装环连接,从而使手拉飘帆与圆柱框架连接在了一起,所述合叶沿着水平线,由挡板阻挡,向上不能转动,向下可旋转90度。

手拉环的环滑球镶嵌在圆柱框架的滑槽里,并能上下滑动,从而使手拉飘帆可以在圆柱框架内上下滑动。

合叶组件上的合叶的一片与脚蹬板上的加固圆杆连接,另一片与脚蹬飘帆上的脚蹬安装环连接,从而使脚蹬飘帆与圆柱框架连接在了一起,所述合叶沿着水平线,由挡板阻挡,向上不能转动,向下可旋转90度。

脚蹬板的板滑球镶嵌在圆柱框架的滑槽里同,并能上下滑动,从而使脚蹬飘帆可以在圆柱框架内上下滑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人体与圆柱框架捆绑在一起,从而使圆柱框架与人体固定在了一起。

飘帆与圆柱框架上下滑动连接,向上滑动时,飘帆在上方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成为伞形体,沿水平方向的面积缩下,受到的空气向下的阻力减少;向下滑动时,飘帆在下方的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展开,成为圆形体,沿水平方向的面积增加,受到的空气向上的阻力增加,所述的飘帆上下运动所产生的空气向上的阻力和向下的阻力相加,会产生一个向上的飘升力,当飘帆上下滑动的频率和速度达到一定数额时,这个飘升力就大于了整体所产生的重力,从而使整体飘升起来。

飘帆向上和向下需要的动力由人的腿脚手臂提供。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在使用前需对操作人员进行训练,训练方法为:用绳子将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悬挂在空中,训练人员用手分开手拉飘帆和脚蹬飘帆,钻进圆柱框架,站立直,用固定带和脚套将自己固定在圆柱框架上,手拉手拉飘帆的同时,脚蹬脚蹬飘帆,手举手拉飘帆的同时,脚抬脚蹬飘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就会载着训练人员飘起来,在飘起来的过程中,训练人员训练自己在空中的空性:在空中把控平稳、平衡、移动的能力。

操作人员将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操作人员用手分开手拉飘帆和脚蹬飘帆,钻进圆柱框架,站立直,用固定带和脚套将自己固定在圆柱框架上,手拉手拉飘帆的同时,脚蹬脚蹬飘帆,手举手拉飘帆的同时,脚抬脚蹬飘帆,慢慢加大力量和频率,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载着人就会飘升起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及其工作原理,其可以将人的腿脚产生的蹬力和手臂产生的拉力,转化为飘升力,从而使人能如同鸟儿一样飘升到空中。

本发明一些部件在整体中的具体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述的圆柱框架可以将人体、飘帆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人的手臂力量和腿脚力量发挥作用。

2.本发明中,所述的竖滑杆可以让手拉飘帆、脚蹬飘帆上下滑动,而不脱落,不发生平行方向的位移。

3.本发明中,所述的手拉飘帆可以让手臂的力量转化成为飘升的力量。

4.本发明中,所述的脚蹬飘帆可以让腿脚的力量转化成为飘升的力量。

5.本发明中,所述的固定带,可以让人与圆柱框架不发生位移,以便发挥手拉飘帆和脚蹬飘帆的作用。

6.本发明中,所述的合叶组件,可以配合手拉飘帆和脚蹬飘帆在上下移动时,变化水平面积,从而产生飘升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手举脚蹬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手拉脚抬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柱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脚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手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竖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槽的形状示意图。

图8为手拉飘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固定带的示意图。

图10为合叶组件功能示意图。

图11为合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被绳子吊起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在训练人时和人被固定在本发明中的示意图。

图14为脚蹬飘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脚蹬飘帆通过合叶与圆柱框架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圆柱框架,11、上圆杆,12、下圆杆,13、手拉环,131、手拉圆杆,132、拉套,133、环滑球,14、脚蹬板,141、加固圆杆,142、脚套,143、板滑球,144、板,15、竖滑杆,151、滑槽,152、固定套,153、杆体,2、固定带,21、裹胸布,22、肩带,23、腿带,24、兜档,25、绑紧绳,3、手拉飘帆,31、手拉帆布,32、手拉帆杆,33、手拉安装环,4、脚蹬飘帆,41、脚蹬帆布,42、脚蹬帆杆,43、脚蹬安装环,5、合叶组件,51、合叶,52、挡板,53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2所示,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包括圆柱框架1、固定带2、手拉飘帆3、脚蹬飘帆4、合叶组件5。手拉飘帆3和脚蹬飘帆4通过合叶组件5与圆柱框架1连接,固定带2安装在圆柱框架1上。

如图3所示,圆柱框架1包括上圆杆11,下圆杆12,手拉环13,脚蹬板14和竖滑杆15。竖滑杆15两端分别与上圆杆11和下圆杆12螺栓连接,组成圆柱形,竖滑杆15设置4根,下圆杆12由钨钢制成。

手拉环13和脚蹬板14平行,并分别与竖滑杆15垂直连接,采用滑动连接方式。

如图9所示,固定带2包括裹胸布21,肩带22,腿带23,兜档24和绑紧绳25,固定带2由尼龙材料制成,上端粘缝有四根肩带22,下端粘缝有四根腿带23,下端粘缝一个兜档24,裹胸布21左右两边各粘缝五个绑紧绳25。

如图8所示,手拉飘帆3为圆环形,包括手拉帆布31,手拉帆杆32,手拉安装环33。帆杆32粘结在手拉安装环33上,并用螺栓加固,帆布31粘结在帆杆32,并用螺栓加固。

如图14所示,脚蹬飘帆4为圆环形,包括脚蹬帆布41,脚蹬帆杆42,脚蹬安装环43。帆杆42粘结在脚蹬安装环33上,并用螺栓加固,帆布41粘结在帆杆42,并用螺栓加固。

如图11所示,所述合叶组件5由钨钢制成,其包括,合叶51,挡板52和螺栓孔53,在合叶51的平面一面加装有挡板52,使合叶5无法向另一面旋转,挡板上设置有螺栓孔53,方便合叶51与其它部件连接。

如图4所示,脚蹬板14包括加固圆杆141,脚套142,板滑球143和板144。

加固圆杆141和板144为圆形,直径为80厘米,板144镶嵌在加固圆杆141内,并用螺栓固定,板滑球143设置为四个,等距焊接在加固圆杆141外边上。两个脚套142螺栓安装在板144上,相距为40厘米。加固圆杆141由钨钢制成。

如图5所示,手拉环13包括手拉圆杆131,拉套132和环滑球133,手拉圆杆131为圆形,直径为80厘米,环滑球133设置为四个,等距焊接在加固圆杆131外边上,两个拉套132用螺栓安装在手拉圆杆131,以圆心相对安装在与圆心的一条线上。

如图6、图7所示,竖滑杆15包括滑槽151,固定套152和杆体153。滑槽151的槽开设在杆体153的内侧,槽为大半圆形,固定套152设置在每根竖滑杆15上三个,相对于底端为110厘米、140厘米、190厘米。

如图10所示,合叶组件5上的合叶51的一片与手拉环13上的手拉圆杆131螺栓连接,另一片与手拉飘帆3上的手拉安装环33螺栓连接,从而使手拉飘帆3与圆柱框架1连接在了一起,所述合叶51沿着水平线,由挡板52阻挡,向上不能转动,向下可旋转90度。

如图2、图3、图5、图6、图7所示,手拉环13的环滑球133镶嵌在圆柱框架1的滑槽151里,合槽合缝,上有润滑油,并能上下滑动,从而使手拉飘帆3可以在圆柱框架1上上下滑动。

如图15所示,合叶组件5上的合叶51的一片与脚蹬板14上的加固圆杆141螺栓连接,另一片与脚蹬飘帆4上的脚蹬安装环43螺栓连接,从而使脚蹬飘帆4与圆柱框架1连接在了一起,所述合叶51沿着水平线,由挡板52阻挡,向上不能转动,向下可旋转90度。

如图2、图3、图4、图6、图7所示,脚蹬板14的板滑球143镶嵌在圆柱框架1的滑槽151里,合槽合缝,上有润滑油,并能滑动,从而使脚蹬飘帆4可以在圆柱框架1上上下滑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上圆杆11、下圆杆12、手拉环13、竖滑杆15由钛合金制成,脚蹬板14和竖滑杆15的滑槽151壁由钨钢制成。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手拉飘帆3的手拉帆布31由芳族聚酰胺纤维凯夫拉-29纤维是成,或者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其它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手拉飘帆3阻挡人的视野,可采用透明的橡胶材料制做。手拉帆杆32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其它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手拉飘帆3阻挡人的视野,可采用透明塑料制成。手拉安装环33由钛合金制成。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脚蹬飘帆4所用材料与手拉飘帆3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脚蹬飘帆4和脚蹬飘帆3采用的是不能透气的飘帆,其它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环滑球133和板滑球143由钨钢制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人体与圆柱框架1捆绑在一起,从而使整个装置与人体固定在了一起。

人的双臂上举手拉飘帆3时,手拉飘帆3向上移动,在空气的阻力下,手拉飘帆3收缩为伞体,沿平面方向面积减小,从而向上移动时的阻力减少,空气对整体向下的力也减小了。

人的双臂下拉手拉飘帆3时,手拉飘帆3向下移动,在空气的阻力下,手拉飘帆3展开至沿平面方向最大面积后停止,因合叶组件无法再向上转动,手拉飘帆3保持沿平面方向最大面积向下移动,从而向下移动时的阻力增加了,因手拉飘帆3与整体是滑动连接关系,手拉飘帆3在向下移动时的阻力,变成了人体和圆柱框架的飘升力。

通过人的双臂不停的上举下拉,空气给手拉飘帆3的力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从而使人的手臂力量转变成为手拉飘帆3的飘升力量。

人的双腿上抬脚蹬飘帆4时,脚蹬飘帆4向上移动,在空气的阻力下,脚蹬飘帆4收缩为伞体,沿平面方向面积减小,从而向上移动时的阻力减少,空气对整体向下的力也减小了。

人的双腿下蹬脚蹬飘帆4时,脚蹬飘帆4向下移动,在空气的阻力下,脚蹬飘帆4展开,

至沿平面方向最大面积后停止,因合叶组件无法再向上转动,脚蹬飘帆4保持沿平面方向最大面积向下移动,从而向下移动时的阻力增加了,因脚蹬飘帆4与整体是滑动连接关系,脚蹬飘帆4在向下移动时的阻力,变成了人体和圆柱框架的飘升力。

通过人的双腿不停的上抬下蹬,空气给脚蹬飘帆4的力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从而使人的腿脚力量转变成为脚蹬飘帆4的飘升力量。

手臂在对手拉飘帆3上举的同时,腿脚在对脚蹬飘帆4下蹬,因手拉飘帆3和脚蹬飘帆4沿水平方向的面积不同,使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力大于空气产生的向下的力;

腿脚在对脚蹬飘帆4上抬的同时,手臂在对手拉飘帆3下拉,因手拉飘帆3和脚蹬飘帆4沿水平方向的面积不同,使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力大于空气产生的向下的力;

手臂与腿脚产生的飘升力交替产生,互相弥补了飘帆收缩向上移动时,没有飘升力的问题,所以整体至始至终有一个向上的飘升力。当加大手臂与腿脚的力量、速度、上举下拉上抬下蹬的频率时,产生的飘升力就可以克服整体的重量产生的重力,从而使整体飘升起来。

这种飘升方式相对于鸟的翅膀有三大优势:

1、鸟的翅膀在收缩上举时,没有弥补这段时间的飘升力,从而给鸟增加了利用翅膀在空中飘升的难度,如鸟的翅膀不能充分收缩,仍然需要展开一部分,让空气能给予一定的浮力,并且需赶快将翅膀展开下压,以弥补翅膀在收缩上举时没有飘升力导致的下坠问题。人力飘升装置的手拉飘帆3和脚蹬飘帆4相当于鸟的两套翅膀系统,交替产生飘升力,互相弥补收缩上举时没有飘升力的空档。

2、手拉飘帆3和脚蹬飘帆4是圆形,而鸟的翅膀是两片,单从形状、面积、飘升方面来说,优越于鸟的翅膀。

3、手拉飘帆3在上举时、脚蹬飘帆4在上抬时,充分缩小了面积,充分减小了空气对整体向下的力,鸟的翅膀在向上扇动时,并没有充分缩小面积,单从飘升方面来说,优越于鸟的翅膀。

4、鸟的翅膀是一套飘升系统,翅膀向上整体跌,翅膀向下整体升,有一个升跌频率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整体在空中的平稳性。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是两套飘升系统,一套飘升系统的升跌,同时另一飘升系统的升跌,升跌频率互相相反,互相弥补,其在空中的平稳性大大优越于鸟的翅膀。

通过以上所述的相对于鸟的翅膀的优势,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可以做到鸟无法做到的两点:a、体重大的鸟无法飘升到空中;b、悬停在空中。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1、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在使用前需对操作人员进行训练,训练方法为:

如图12所示,用四根绳子捆绑住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圆柱框架1的上圆杆11与竖滑杆15的交汇处,将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悬挂在离地面0.3米以上的空中,因重力的作用,手拉飘帆3和脚蹬飘帆4从滑槽151滑落下来,叠加在圆柱框架1底部的下圆杆12上;

如图13所示,操作人员分开手拉环13和脚蹬板14钻进圆柱框架1内,站立在脚蹬板14的板144上;

如图13所示,操作人员用固定带2上的裹胸布21、肩带22、腿带23、兜档24、绑紧绳25将自己胸、肩、腿、兜档捆绑在竖滑杆15上,使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与圆柱框架1固定,不能移位;

操作人员的双脚套在脚套142内,锁紧脚套142,使双脚不能脱落和移动;

如图2所示,操作人员的手臂向下拉,将手拉飘帆3拉到胸口心脏位处,同时腿脚向上抬,将脚蹬飘帆4抬到不能再抬的位置,停止;

如图1所示,操作人员的手臂向上举,将手拉飘帆3举到不能再举为止,同时腿脚向下蹬,将脚蹬飘帆4蹬到下圆杆12处;

循序渐进,操作人员的力量、对空中平衡的把控、呼吸与手臂腿脚的配合、人与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的融合,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载着人就会飘升起来。

2、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将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因重力的作用,手拉飘帆3和脚蹬飘帆4从滑槽151滑落下来,叠加在圆柱框架1底部的下圆杆12上;

操作人员分开手拉环13和脚蹬板14钻进圆柱框架1内,站立在脚蹬板14的板144上;

如图13所示,操作人员用固定带2上的裹胸布21、肩带22、腿带23、兜档24、绑紧绳25将自己胸、肩、腿、兜档捆绑在竖滑杆15上,使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与圆柱框架1固定,不能移位;

操作人员的双脚套在脚套142内,锁紧脚套142,使双脚不能脱落和移动;

操作人员的手臂向下拉,将手拉飘帆3拉到胸口心脏水平位置,同时腿脚向上抬,将脚蹬飘帆4抬到不能再抬的位置,停止;

操作人员的手臂向上举,将手拉飘帆3举到不能再举为止,同时腿脚向下蹬,将脚蹬飘帆4蹬到下圆杆12处;

慢慢加大力量和频率,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载着人就会飘升起来。

在老人、小孩子力量不足以让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飘升起来的情况下,在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圆柱框架1的上圆杆11与竖滑杆15的交汇处,连接上一个克服重力提升器(请参阅zl2015108784454),克服重力提升器能克服整体的部分重量,以弥补老人、小孩子力量不足以让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飘升起来能量,从而使老人、小孩也能操作手拉脚蹬式人力飘升装置载着自己飘升起来。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可行性,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