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及其取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726发布日期:2019-03-27 11:1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及其取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及其取投设备。



背景技术:

无人机快递即将在几年内变革现有快递行业,以其无与伦比的高速与便利性带来焕然一新的物流体验。但是,即使无人机载重量不断上升,路线规划不断优化,在向用户家中进行投递这一环节中,仍然存在大量实际问题:

1.我国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位于楼宇内,而且基本是全封闭的,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供无人机去投递物品。阳台或者其他露天区域作为人活动的区域,一般不作为无人机活动区域,以避免可能的危险。

2.即使是有开放的阳台,阳台开放不充分、晾晒衣服、摆放杂物等等也造成无人机无法顺利投放物品并安全离开。想让无人机在非人为操控情况下在非空旷区域按计划进行飞行是很难的事情(比如让无人机飞到阳台里,或者小区地面的某个特定点),即使可以依靠感应装置避让障碍,由于居民区的复杂空况,真实操作还是风险很大,而且会大大降低效率。而且目前大多数无人机导航采用GPS方法,在楼宇林立等复杂条件下,想要实现点对点的精确定位(比如精确到某层某户某个位置)是非常困难的。而不精确就会导致投递失败甚至高空坠物。

3.目前的无人机投递两种方法的缺点:降落后人工取下,并没有真正实现无人投递;直接投放法,比如投放到某个高空网兜或者平面上,没有安全保障,一是物品可能坠落,二是人去取物品时,有可能会有危险,也不方便。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及其取投设备,便于无人机投递快递物品。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包括:用于发出WIFI定位所需的信号的WIFI模块,用于固定在窗户上的物品容纳装置;所述物品容纳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容纳快递物品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窗户与室内连通。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其中,还包括:导向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上的接物板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接物板从室内伸入所述容纳腔底部,以承托所述容纳腔内的快递物品或将快递物品送入容纳腔,驱动接物板从所述容纳腔底部移入室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内的快递物品移入室内或复位。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其中,所述物品容纳装置通过伸缩或者翻转形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其中,所述物品容纳装置包括:外挡板,左伸缩机构,右伸缩机构,底伸缩机构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左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挡板左侧,另一端用于固定在窗户左侧上;所述右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挡板右侧,另一端用于固定在窗户右侧上;所述底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挡板底部,另一端用于固定在窗户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左伸缩机构、右伸缩机构和底伸缩机构的伸缩,使外挡板向外伸出以形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其中,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快递物品的配送箱,所述配送箱与所述容纳腔适配,朝向室内的一侧可打开。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其中,所述外挡板透明或半透明。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其中,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接物板上快递物品重量的重量传感器,所述接物板将重量传递给所述重量传感器。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WIFI 模块与无人机通信,获取快递信息并通过WIFI定位将无人机引导到预设的配送位置;开启所述物品容纳装置使其通过伸缩或者翻转形成所述容纳腔;开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使其驱动接物板从室内伸入所述容纳腔底部,之后驱动接物板从所述容纳腔底部移入室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内的快递物品移入室内。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包括至少一架无人机和如上所述的取投设备;所述无人机与取投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所述的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无人机和/或取投设备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管理收发快递的流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及其取投设备,所述取投设备包括:用于发出WIFI定位所需的信号的WIFI模块,用于固定在窗户上的物品容纳装置;所述物品容纳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容纳快递物品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窗户与室内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WIFI定位提高了取投设备的定位精度,便于无人机精准的投递快递物品。取投设备安装在窗户上,不额外占用面积,窗外净空好,投递安全。容纳腔通过窗户与室内连通,可以作为室内外良好的衔接点,便于将快递物品取回或送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缩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接受配送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伸出形成容纳腔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递取投系统,包括至少一架无人机10,无人机快递取投设备20和移动终端30;所述无人机10、取投设备20和移动终端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所述无人机10用于向取投设备20投递快递物品,并从所述取投设备20中取走待运输的快递物品。

所述取投设备20用于与无人机10、移动终端交互,以完成快递物品的取和投。

所述移动终端30用于管理收发快递的流程,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取投设备20包括:用于发出WIFI定位所需的信号的WIFI模块210,用于固定在窗户上的物品容纳装置230和用于容纳快递物品的配送箱50;所述物品容纳装置230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所述配送箱50的容纳腔260,所述容纳腔260通过窗户与室内连通,所述容纳腔260顶部开口,以便于配送箱50落下和取走。所述配送箱50与所述容纳腔260适配,朝向室内的一侧可打开。

所述取投设备20具有WIFI发射接收装置(WIFI模块210),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与无人机10进行无线通信,使用WIFI定位的方式实时告知无人机10容纳腔260的具体位置,可精确到0.1mm,定位精度高,便于无人机精准的投递快递物品。所述取投设备20安装在窗户上,不额外占用面积,窗外净空好,投递安全。容纳腔通过窗户与室内连通,可以作为室内外良好的衔接点,便于将快递物品取回或送投。

所述物品容纳装置230可以是厢式结构,通过打开上部的盖子将容纳腔260 露出,也可以是折叠结构,如通过伸缩或者翻转形成所述容纳腔260。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形成所述容纳腔260,所述物品容纳装置230是一个安装在窗户上的可以伸出的类似抽屉的装置,所述物品容纳装置230可以安装在窗户的窗框上,也可以安装在窗户的玻璃上。整个装置的安装,以安装在玻璃上为例进行说明,就是在家中寻找到一块最适合进行物品接收的玻璃窗,比如选择阳台的玻璃封装中靠近地面的某块玻璃,计算尺寸后定制同样大小的外延部分,如图中232,在专业人士操作下,取下原先的玻璃,将本装置安装在窗户上。

所述取投设备20安装在窗户上,能够提供无人机活动充足的净空区域,例如,可在所述取投设备20上方净空两米,下方净空一米,左右各净空两米。所述取投设备20位置跟所处楼面垂直向外的空间需要是无遮拦的。具体安装参数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

所述取投设备20还包括:导向件(图中未示出),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上的接物板40以及第一驱动装置60。在取快递时,无人机10将配送箱50 投入容纳腔260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0用于驱动接物板40从室内伸入所述容纳腔260底部,即在容纳腔260内放置有配送箱50时,配送箱50一侧打开一条缝,接物板40伸入配送箱50内,以承托所述配送箱50内的快递物品,之后配送箱50完全打开,第一驱动装置60驱动接物板40移入室内,如此实现了自动将快递物品取出。在寄快递时,用户只需将快递物品放入接物板40,第一驱动装置60驱动接物板40从室内伸入所述配送箱50内,配送箱50闭合后即可由无人机10带走;之后第一驱动装置60驱动接物板40移入室内,以复位。

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物品容纳装置230包括:外挡板231,左伸缩机构232,右伸缩机构233,底伸缩机构234,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固定在窗框或窗户玻璃上的固定组件235。所述左伸缩机构2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挡板231左侧,另一端用于固定在固定组件235左侧上;所述右伸缩机构233 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挡板231右侧,另一端用于固定在固定组件235右侧上;所述底伸缩机构23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挡板231底部,另一端用于固定在固定组件235的底部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6用于驱动左伸缩机构232、右伸缩机构233和底伸缩机构234的伸缩,使外挡板231向外伸出以形成所述容纳腔 260。所述底伸缩机构234还用于支撑所述配送箱50。所述左伸缩机构232,右伸缩机构233和底伸缩机构234中至少一个采用剪叉式连杆机构,本实施例中三者均采用剪叉式连杆机构,便于伸缩,缩回后极大的节省了取投设备20的体积。

所述外挡板231透明或半透明,不影响窗户的采光。

所述取投设备20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接物板40上快递物品重量的重量传感器,所述接物板40将重量传递给所述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可设置在接物板40上,也可以设置在接物板40下方,只要能测量接物板40上快递物品重量即可。

所述取投设备20还包括控制器220,控制器220与WIFI模块210、第一驱动装置60和第二驱动装置23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220通过WIFI模块210与无人机10通信,获取快递信息并通过WIFI定位将无人机10引导到预设的配送位置;开启所述物品容纳装置230使其通过伸缩或者翻转形成所述容纳腔260;开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0,使其驱动接物板40从室内伸入所述容纳腔260底部,之后驱动接物板40从所述容纳腔260底部移入室内,以将所述容纳腔260内的快递物品移入室内。所述快递信息包括快递物品的尺寸、重量等。所述配送位置包括无人机10投递配送箱时所处的位置,例如,位于容纳腔260上方30-50cm 处。

具体的,所述取投设备20完成接收投递的机械过程如下:

所述物品容纳装置230初始状态为缩回,控制器220启动第二驱动装置236,第二驱动装置236驱动左伸缩机构232、右伸缩机构233和底伸缩机构234向窗外伸出,无人机10携带配送箱50降落在容纳腔。所述取投设备20或者无人机10将配送箱门打开底部缝隙。控制器220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接物板贴底伸入配送箱,取投设备20或者无人机10将配送箱门完全打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接物板将快递物品带出;之后配送箱门关闭,无人机飞走。

所述取投设备20完成发送快递的机械过程如下:

所述取投设备20可以发送快递,并且可以从结构上保证发送的快递物品符合无人机快递的尺寸、重量要求。

尺寸上,快递物品要能够在完全依赖接物板运送条件下,通过开口进入到无人机配送箱中,并且配送箱门可以完全关闭。

重量方面,接物板有重量传感器,能快递物品的重量,在发出发送快递请求时,告知无人机快递物品的重量,以确定该次发送是否可行。

机械过程如下:

快递物品置于接物板,配送箱门打开,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接物板将快递物品运入配送箱;空无人机降落在配送箱上方并抓取配送箱;配送箱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接物板移出,快递物品被配送箱门拦下,不会被带出;之后无人机10将配送箱带走。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