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轴飞行器的减震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726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轴飞行器的减震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有减震功能无人机起落架,具体涉及有自由收放及伸缩功能的起落架,主要用于在飞行过程中减小阻力及下降过程中减缓地面对机身的冲击力。
【背景技术】
[0002]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微小型无人机,因灵活度高,稳定性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倍受青睐。但是,目前的四旋翼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由于其固定的起落架使阻力增大,另外,在降落时地面对机身会造成很强的刚性冲击,在此方面,四旋翼无人机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四轴飞行器的减震起落架,以解决目前微小型无人机存在的飞行阻力及降落时刚性冲击的问题。
[000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电机装在用于连接无人机的支架中,齿轮一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二通过轴与支架转动连接,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连接,齿形传动轮一固定连接在齿轮一与电机之间的输出轴上,齿形传动轮二固定连接在齿轮与支架之间,齿形传动轮一与齿形皮带一连接,齿形传动轮二与齿形皮带二连接,齿形皮带一、齿形皮带二另一侧分别与两个起落架上臂的齿形传动轮连接,其中起落架上臂与固连器铰链连接,起落架上臂与固连器之间连接拉簧,起落架上臂与起落架下臂通过横梁旋转进入起落架上臂的滑槽后固定,并分别内置弹簧,与机身连接的连接件与固连器连接。
[0005]本发明起落架上臂一与固连器一之间连接拉簧一。
[0006]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新颖,起落架可根据飞行状态进行收放,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空气的阻力,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稳定性。在降落过程中,起落架可伸缩,减小了冲击载荷系数,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传动机构及起落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起落架内置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起落架上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电机2装在用于连接无人机的支架1中,齿轮一 3与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二4通过轴与支架转动连接,齿轮一 3与齿轮二 4啮合连接,齿形传动轮一 5固定连接在齿轮一 3与电机2之间的输出轴上,齿形传动轮二 6固定连接在齿轮4与支架2之间,齿形传动轮一 5与齿形皮带一 7连接,齿形传动轮二 6与齿形皮带二 8连接,齿形皮带一、齿形皮带二另一侧分别与两个起落架上臂12的齿形传动轮1201连接,其中起落架上臂12与固连器10铰链连接,起落架上臂12与固连器10之间连接拉簧11,起落架上臂12与起落架下臂13通过横梁1301旋转进入起落架上臂12的滑槽1202后固定,并分别内置弹簧14,与机身连接的连接件9与固连器10连接。
[0009]工作原理: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通过控制步进电机2的转动,带动齿轮一 3和齿形传动轮一 5转动,将动力传至皮带一 7上,齿轮一 3带动从动齿轮二 4转动,将动力传到齿形传动轮二 6,齿形传动轮二 6将动力传至皮带二 8上;皮带二 7、皮带二 8分别带动起落架上臂12的齿形传动轮1201转动,带动起落架整体的收放,起落架上臂12与固连器10之间连接拉簧11,在步进电机2失去动力的时候,可将起落架及时拉回初始位置,起落架上臂12与起落架下臂13相连,内置弹簧14在降落至地面时,起落架下臂13压缩弹簧14,起到减震的作用。
【主权项】
1.一种四轴飞行器的减震起落架,其特征在于:电机装在用于连接无人机的支架中,齿轮一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二通过轴与支架转动连接,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连接,齿形传动轮一固定连接在齿轮一与电机之间的输出轴上,齿形传动轮二固定连接在齿轮与支架之间,齿形传动轮一与齿形皮带一连接,齿形传动轮二与齿形皮带二连接,齿形皮带一、齿形皮带二另一侧分别与两个起落架上臂的齿形传动轮连接,其中起落架上臂与固连器铰链连接,起落架上臂与固连器之间连接拉簧,起落架上臂与起落架下臂通过横梁旋转进入起落架上臂的滑槽后固定,并分别内置弹簧,与机身连接的连接件与固连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轴飞行器的减震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起落架上臂一与固连器一之间连接拉簧一。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轴飞行器的减震起落架,属于一种有减震功能无人机起落架。利用支架固定电机,电机通过一组齿轮带动两段皮带沿不同的方向传动,再通过皮带带动起落架的收,起落架与固连器铰接,上端通过拉簧连接,起落架分为上下两臂,通过横梁连接,内置弹簧。优点是结构新颖,起落架可根据飞行状态进行收放,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空气的阻力,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稳定性。在降落过程中,起落架可伸缩,减小了冲击载荷系数,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
【IPC分类】B64C25/62, B64C25/20
【公开号】CN105292446
【申请号】CN201510784808
【发明人】袁哲, 姚永明, 李明通, 李阳, 安忠玉, 何宇杰, 于航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