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除尘装置的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5163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除尘装置的漏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港口等场所装卸散装的粮食等物料的大型漏斗,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除尘装置的漏斗。
背景技术
在粮食、化肥等物料的流通过程中,为了加快装运速度、节约成本,通常会采用正不断推广的“四散”技术,即散装、散运、散卸、散储技术。例如,在远洋运输时,通常是将未打包的粮食直接装船后进行运输,到达目的港口后,再通过散卸方式卸到货车上,再由后者运到粮仓。如图1所示,在散卸过程中,通常是由一个大型抓斗11从船上抓取粮食,然后将抓取的粮食倒入一个大型漏斗10中,倒入漏斗中的粮食会自动流到其下方的货车内。为了能因应船舶停靠位置、货车停放位置、现场环境等变化而选择最佳装卸位置,其中使用的漏斗通常都是可移动式的,例如可在支撑脚上安装轮子,以便于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用漏斗卸粮食等物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12,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时会导致整个装卸区域灰尘弥漫。如何有效控制粉尘,已成为同业的一个难题。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漏斗仅具有传统漏斗功能,未在除尘方面作任何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在利用现有漏斗装卸粮食等物料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除尘效果、带除尘装置的漏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和与之配合的除尘装置;其中,
所述除尘装置中包括吸尘罩、吸尘嘴、吸尘管、汇集管、以及除尘器;所述吸尘罩装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处,其上下部开口尺寸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尺寸;在所述吸尘罩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吸尘口,在每一个吸尘口处装有一个吸尘嘴,每一个吸尘嘴通过一根吸尘管连接到所述汇集管,所述汇集管再连接到所述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中,最好将所述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和所述吸尘罩的上下部开口都设计为矩形;并且,最好在所述吸尘罩的每一侧面设有相同数量的多个吸尘口。
本实用新型中,最好将所述吸尘罩设计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下部垂直段、中部向内倾斜段、以及上部向外倾斜段;其中,在所述垂直段的每一侧面最好设有至少一个垂直吸尘口;在所述向内倾斜段的每一侧面最好也设有至少一个倾斜吸尘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垂直吸尘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倾斜吸尘口的尺寸;针对同一侧面,垂直吸尘口的数量最好少于倾斜吸尘口的数量。例如,可在所述垂直段的每一侧面设二个垂直吸尘口,并在所述向内倾斜段的每一侧面设四个倾斜吸尘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向内倾斜段与垂直段之间可成46度夹角,而所述向外倾斜段与向内倾斜段之间则相互垂直。所述吸尘罩的向外倾斜段的每一侧面的下端最好还有一个延长段插入到所述向内倾斜段中,以起到阻挡粉尘上升的作用。另外,所述除尘器可采用脉冲式除尘器,其风量最好大于21600立方米/小时。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漏斗的基础上,增设了由吸尘罩、吸尘嘴、吸尘管、汇集管、除尘器等组成的除尘装置,其中的吸尘罩为上下开口式结构,可保证整个漏斗的敞口式结构,可见,本实用新型跳出了传统的先密封、后除尘式思路,在敞口式的漏斗本体上增设特殊结构的吸尘罩及相应的吸尘管,可达到良好除尘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推广价值。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使用传统漏斗进行散卸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的示意图;图2是传统漏斗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传统漏斗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带除尘装置的漏斗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所示漏斗的俯视图;图6和图7分别是图4中所示吸尘罩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粮食粉尘基本上是由脂肪、蛋白质、淀粉、纤维素、以及灰分等组成。在表一中列出了玉米、小麦、大豆这三种物料的粉尘成分,即各种成分在整个粉尘中所占的百分含量(%)。
表一粉尘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为做好除尘的技术论证,需了解粉尘的一些物理特性。如玉米粉尘的堆积密度为0.4143g/cm3,摩擦角为53°。玉米粉尘的粒径在18.8~54.8μm范围内占71.12%,其中位粒径d50=33μm。具体实施时,需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除尘风速、吸尘管的安装角度等。
任何粮食中都含有粉尘,并且流动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粉尘。粮食中的粉尘在相对静止状况下为沉积粉尘,不会形成飘扬状的粉尘云。由粉尘变成粉尘云的过程叫做尘化,所以,要达到除尘目的,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消弱粉尘的尘化过程。粉尘的极易尘化,是因为粮食中粉尘的比重小于粮食本身的比重,且颗粒都在几十微米以下。以图1为例,粉尘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粮食由上流下而与漏斗10底部相接触时,漏斗内的空气会迅速被排走,从而会带动粮流中的粉尘随之流动,最终形成粉尘云12。对于这种粉尘,须采取先集尘、后吸尘的方案,才能达到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至图7所示。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中,在传统漏斗本体101的基础上增设了除尘装置,具体包括吸尘罩102、吸尘嘴106、吸尘管108、汇集管103、除尘器104、以及风机105等。其中,吸尘罩装于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处,吸尘罩的上下部开口尺寸正好等于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尺寸,两者重叠放置,并通过螺栓等实现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吸尘罩的上下部开口尺寸可以略大于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尺寸,此时可套在漏斗本体的外部;吸尘罩的上下部开口尺寸还可以略小于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尺寸,此时可嵌在漏斗本体的内部。
由上述可知,须采取先集尘、后吸尘的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除尘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如图6和图7所示的吸尘罩,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吸尘罩102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下部垂直段、中部向内倾斜段、以及上部向外倾斜段;本实施例中,向内倾斜段与垂直段之间成46度夹角,而向外倾斜段与向内倾斜段之间则相互垂直,这样可确保物料进入漏斗本体时的受料面积、自流角度和集尘空间能最大化。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垂直段的每一侧面设有两个垂直吸尘口112;在向内倾斜段的每一侧面设有四个倾斜吸尘口113;在向外倾斜段上则没有设置吸尘口。其中,垂直吸尘口以降低粉尘扬起的速度为主,而倾斜吸尘口则以吸尘为主。本实施例中,吸尘罩102的上下部开口均为正方形,其边长为4800mm;垂直吸尘口112也为正方形,其边长为400mm,倾斜吸尘口113也为正方形,其边长为300mm。
从图6和图7中的虚线部分可以看出,吸尘罩102的向外倾斜段的每一侧面的下端有一个延长段插入到向内倾斜段中,本实施例中,该插入段的长度为300mm,从而可进一步起到阻挡粉尘上升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吸尘口处装有一吸尘嘴106,每一个吸尘嘴通过一根吸尘管108与汇集管103相接,汇集管再连接到除尘器104,而风机105则与除尘器配合工作。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吸尘管的直径为130mm,最右侧汇集管的直径为220mm,上下两侧汇集管的直径为380mm,而吸尘罩左侧汇集管的直径为450mm,与除尘器连接处的汇集管直径为630mm,可见,越靠近除尘器、汇集管的直径越大,越远离除尘器则越小。
本实施例中,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为正方形,其边长为4800mm,下部放料口109的尺寸为400×600mm,由上部开口至下部放料口的距离为3500mm,而整个漏斗(包括支架)的总高度为7500mm。
以抓斗按照正常作业时的放料角度为基准,抓斗开口的平均宽度约1.8m,抓斗张开后,前后斗口的距离约为2.5m,放料时,抓斗开口与漏斗接料处的距离约为4m,放料时间约为3秒。
本实施例中,漏斗容积为30m3,抓斗放料时粮流所占的空间约为18m3(1.8×4×2.5),此时,可计算出反扬风量为18m3,反扬速度为6m3/s(18÷3),即21600m3/h(6×3600)。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市面上现有的移动式脉冲除尘器,根据上述计算,其风量应大于21600m3/h,所以可采用型号为GF-LTC-4-24、ES-C-24、或TBLMZ136的除尘器。
采用上述结构,并选用上述除尘器风量,可确保粉尘不会滞留在吸尘管、汇集管等管路中,同时可确保不会吸走粮食。由上述实施例可知,传统的除尘思路是先密封、后吸尘,而本实用新型跳出传统思路,在敞口式的漏斗本体上增设特殊结构的吸尘罩,可达到良好除尘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和与之配合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中包括吸尘罩、吸尘嘴、吸尘管、汇集管、以及除尘器;所述吸尘罩装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处,其上下部开口尺寸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尺寸;在所述吸尘罩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吸尘口,在每一个吸尘口处装有一个吸尘嘴,每一个吸尘嘴通过一根吸尘管连接到所述汇集管,所述汇集管再连接到所述除尘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及所述吸尘罩的上下部开口都为矩形;在所述吸尘罩的每一侧面设有相同数量的多个吸尘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罩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下部垂直段、中部向内倾斜段、以及上部向外倾斜段;其中,在所述垂直段的每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垂直吸尘口;在所述向内倾斜段的每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倾斜吸尘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吸尘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倾斜吸尘口的尺寸;针对同一侧面,垂直吸尘口的数量小于大于倾斜吸尘口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垂直段的每一侧面设有二个垂直吸尘口;在所述向内倾斜段的每一侧面设有四个倾斜吸尘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内倾斜段与垂直段之间成46度夹角,所述向外倾斜段与向内倾斜段之间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罩的向外倾斜段的每一侧面的下端有一个延长段插入到所述向内倾斜段中。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除尘装置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为脉冲式除尘器,其风量大于21600立方米/小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除尘装置的漏斗,为解决在利用现有漏斗装卸粮食等物料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漏斗本体的基础上增设了与之配合的除尘装置,包括吸尘罩、吸尘嘴、吸尘管、汇集管以及除尘器;其中,吸尘罩装于漏斗本体的上部开口处,在吸尘罩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吸尘口,在每一个吸尘口处装有一个吸尘嘴,每一个吸尘嘴通过一根吸尘管连接到汇集管,汇集管再连接到除尘器。其中,最好将吸尘罩设计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下部垂直段、中部向内倾斜段、以及上部向外倾斜段,并在吸尘罩每一侧面的垂直段和向内倾斜段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吸尘口。本实用新型跳出了传统的先密封、后除尘式思路,可达到良好除尘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B65G65/30GK2827973SQ20052006469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5日
发明者赵庆和 申请人:深圳赤湾港运粮食码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