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片材收纳装置及采用片材收纳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片材收纳装置及采用片材收纳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把从图像形成装置等输送的片材聚集到被配置在排纸口的下游侧的载置托盘中的片材收纳装置,及使用该片材收纳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涉及能够把连续送出的片材迅速(高速收纳)堆叠聚集到规定的位置的片材收纳装置的改良。一般情况下,该种片材收纳装置作为堆栈装置或后处理装置为人所知,该堆栈装置把从图像形成装置送出的片材聚集到被配置在排纸口的下游侧的装载托盘上、装载收纳在该托盘上,该后处理装置把在托盘上对齐了的片材捆订缀起来进行后处理,然后收纳在下游侧的堆栈托盘上。其排纸机构,在排纸口的下方形成阶梯地设置载置托盘,使片材从排纸口的排纸辊落到托盘上进行收纳。而且在该托盘上配置了对片材后端进行碰接限制的限制止动件,和对向其落下的片材进行移送的扒入辊(调整辊,下同)和翻转辊。扒入辊配置在排纸口的正下方、翻转辊配置在排纸方向前方。而且,在排纸口设有排纸传感器,在从检测出片材前端的信号开始经过规定的输送时间之后,使翻转辊从退避到托盘上方的位置降落到托盘上,并向排纸方向旋转。然后,当片材后端通过排纸口时,由来自传感器的信号使翻转辊朝与排纸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把片材后端送入扒入辊。被送入扒入辊的片材,其后端被碰接止动件碰接限制。在该位置配置了装置(订缀装置)等后处理装置。而且被进行了后处理的片材捆被收纳到配置在装载托盘的下游侧的堆栈托盘上。在这样的排纸构造中设有踢送机构,该踢送机构在使片材后端从排纸口落到托盘上进行收纳时,在片材后端通过排纸口的时刻强制地使片材落到托盘上。这是为了不发生在片材后端被挂在排纸辊上的状态下滞留、卡住,并为了防止片材后端的落下的慢而被托盘上的扒入辊折曲、夹持。在现有的例如专利文献I中,在排纸口配置对翻转辊以能上下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臂状支撑部件,在该部件上设置用来强制地使片材后端落下的踢送部件。在而且片材后端通过排纸口的阶段,使翻转辊从上方的待机位置下降到下方的片材卡合位置,把片材朝排纸翻转方向进行转回(日文转回)输送。与此同时由踢送部件把片材后端引导到扒入辊的咬合间隙。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排纸口配置踢送部件进行升降的翻转辊,使该翻转辊和踢送部件分别进行上下运动的机构。该文献的踢送部件构成为,由以轴支点作为中心进行摆动的臂的前端部对片材后端进行踢送。在该踢送部件的根端部设置旋转凸轮,由致动电磁原件使该旋转凸轮旋转,从而使踢送段部件上下摆动。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排纸口强制地使片材后端朝下方的托盘上的扒入旋转体落下的杆机构。公开了使该踢送部件(辅助臂)从退避到排纸通路的上方的待机位置向托盘上的扒入旋转体摆动从而使片材后端落下的旋转凸轮。而且驱动马达与旋转凸轮相连,由设置在排纸口的传感器对片材前端进行检测,在该片材后端通过排纸口的时刻使踢送部件下降。该踢送部件的动作时刻按马达(兼用作在托盘上进行升降的马达)的驱动时刻来进行。不论上述哪个装置,都在排纸口设置用来强制地使片材落下的踢送部件,在片材后端通过排纸口的时刻使踢送部件从上方的待机位置下降到托盘上,强制地使片材后端落下。此时专利文献I的装置,把踢送部件与进行上下升降的翻转辊构成一体,使两部件同时位于托盘上。而且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装置,在翻转辊的升降机构之外另行使踢送部件通过致动电磁原件、驱动马达进行上下运动。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1-0738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6456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68965号公报使用专利文献I的机构时,翻转辊与踢送部件同时进行把片材从排纸口叩击到托盘上的动作,有时片材的姿态会较大破坏、该辊与踢送部件同时对片材进行作用而造成排列不整齐有时会波及到已经被收纳在下层的片材。使用专利文献2及3的机构时,翻转辊与踢送辊分别(在不同的时刻)下降到托盘上,由翻转辊使片材前端与托盘上的最上面的片材卡合之后,由踢送部件使片材后端落下而被扒入辊夹持。在片材后端被扒入辊夹持的时刻,踢送部件上升,为了不妨碍后续的片材而向路径上方退避。
现有技术中,踢送部件的上下运动控制通过配置在排纸口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进行。例如专利文献I的装置由配置在排纸路径的传感器对片材的前端进行检测,以其检测到的信号为基准,在被认为片材前端到达翻转辊的位置的时间之后,使翻转辊与踢送部件从待机位置下降到托盘上。为此会出现当翻转辊下降到托盘上时片材前端尚未到达辊的位置(未到达)的不良情况,或片材前端大大超出了辊的位置(过度输送)等的时间偏差。该未到达的情况起因于排纸辊与片材滑动输送所造成的延迟,而且过度输送起因于翻转辊的动作延迟(驱动马达的起动延迟等)。专利文献2的装置也会产生同样的不良情况。而且,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当使踢送部件从托盘上的动作位置回归到上方的退避位置时,与翻转辊一体地同时上升,因此,有时为了送出后续的片材而使该踢送部件从排纸口退避的时间,和由翻转辊把片材移送到限制止动件的时间会出现混乱。为此,现有技术中,在先行的片材与后续的下一个片材间设置足够的间隔进行连续输送。这会降低工作效果降低并妨碍装置的高效化。而且专利文献3的装置,也是在排纸口通过驱动马达的旋转对强制地使片材后端落下的踢送部件进行时间控制。该马达控制的时刻以从片材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为基准进行。这样,当使排纸口的踢送部件通过旋转凸轮、致动电磁原件等进行上下运动时,必定会发生片材的输送延迟,踢送部件的动作延迟等时间偏差。现有技术中,考虑到这样的时间偏差以比较低的速度将片材送出。而且,考虑到机体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平顺等,充分扩大后续的片材的间隔进行送出。这些考虑会招致图像形成、或后处理处理速度的效率降低。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把从上游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等送出的片材以高速在整齐的正确姿态下装载收纳到规定的位置的片材收纳装置。进而,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把从图像形成到后处理的一系列动作以高速进行处理的图像形成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排纸口与托盘上与(二排纸辊隔开距离地配置翻转辊,设置经过从排纸口被排纸的片材的排纸通路并能朝上下方向摆动的踢送部件,由移位构件控制其姿态。该移位构件能把踢送部件的姿态在朝排纸通路向上方退避了的待机姿态、在片材的上面加上载荷而进行了卡合的卡合姿态、与片材一起落下到托盘上的动作姿态间进行控制。其作用为,在片材被排纸辊与翻转辊夹持的状态下使踢送部件从待机姿态移动到卡合姿态,在该状态下使片材后端从排纸辊脱离。于是由踢送部件的重量强制地使片材后端落下到托盘上,可以解决因残余片材的后端而造成卡纸、前端被扒入辊折弯等问题。具备把片材顺次送出的排纸口 ;在上述排纸口的下游侧形成阶梯地进行配置、对从排纸口落下的片材进行载置的载置托盘;配置在上述排纸口的排纸辊;能够在跟上述载置托盘上的片材进行卡合的动作位置与向上方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升降的翻转辊;用来把从上述排纸口落下的片材调整到载置托盘的规定位置的调整辊;以及被配置在上述排纸辊与翻转辊间、用来强制地使从排纸口输出的片材后端落下到位于下方的调整辊的踢送部件。上述踢送部件以在待机姿态、卡合姿态、动作姿态间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构成,上述待机姿态,从上述排纸口退避到上述升降的被辊移送的片材的上方;上述卡合姿态,在分别被上述排纸辊与上述翻转辊夹持的片材的上面施加载重载荷;上述动作姿态,强制地使从上述排纸辊脱离了的片材后端落下。在该踢送部件连接有使其从上述待机姿态位移到卡合姿态的移位构件,而且,在该移位构件上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把上述踢送部件保持在上述待机姿态,并且使其从上述动作姿态位移到待机姿态。本发明配置与排纸口送出的片材的排纸通路交叉的能上下摆动的踢送部件,在片材被上游侧的排纸辊与下游侧的翻转辊夹持的状态下,使踢送部件从上方的待机位置以对片材的上面作用其载重的方式进行卡合,当片材后端从辊脱离时,由踢送部件的重量强制地使片材后端落下,因此能起到如下的效果。从排纸口送出的片材,当后端从辊脱离时,通过踢送部件的重量而落在托盘上的堆积片材的上面,所以,不会被辊周面挂住,能确实低落到托盘上。为此,在后续的翻转辊进行的返回输送中片材后端不会被卡住。而且,片材后端即使被折返卷回也能被踢送部件引导到调整辊(后述的扒入辊),所以片材前端不会发生被排纸辊将前端折弯(后端折弯)的情况。而且,踢送部件通过移位构件进行的从退避到了自排纸口送出的片材的向上方的退避位置、卡合(搭接)在了被送出的片材的上面的卡合姿态、托盘上的从动作位置回归到待机位置的动作,也能跟翻转辊升降动作没有关系地在最佳时间回归到待机位置,能够把后续的片材的送出间隔设定的短,提高作业效率。
图1表示组合了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计算机网络。(a)是其系统结构图,(b)表不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单兀一体化结构),(C)表不与该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独立结构)。图2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后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图2的后处理装置中的片材排纸机构的说明图。图4是图2的装置中的踢送机构的说明图,Ca)是表示结构的说明图,(b)是踢送部件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图2的排纸机构中的移位构件的结构说明图,Ca)表示使用了凸轮机构的移位构件的实施方式,(b)表不使用了杆机构的移位构件的实施方式,(C)表不使用了齿轮机构的构件的实施方式。图6是图2的后处理装置中的排纸动作状态的说明图,Ca)是表示检测到了片材前端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片材前端被排出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图2的后处理装置中的排纸动作状态的说明图,(c)表示踢送部件卡合姿态的状态,Cd)是踢送部件动作姿态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图2的后处理装置中的排纸动作状态的说明图,Ce)表示片材后端从扒入辊到达限制止动件的状态,(f)是使踢送部件从动作位置回归到待机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图2的装置中的堆栈托盘的升降机构的说明图。图10 Ca)是表示调整构件的结构说明图,(b)是冲孔单元的结构说明图。图11是用来说明图2的后处理装置中的控制部的框图。图12是图2的后处理装置中的片材排纸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所示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涉及对被顺次输送的片材进行装载收纳的片材收纳装置B、和设有片材收纳装置B的图像形成系统S。图1表示作为计算机网络的输出终端的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系统S由用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A,和装入了对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进行收纳的片材收纳装置B的后处理装置C构成。该图像形成系统S如图1(b)所示那样由在通用的装置壳体中装入了图像形成装置A和后处理装置C的单元构造构成。或者,如同图(C)所示那样,由图像形成装置A、后处理装置C分别被装入另外的壳体中独立构造构成。图1 (a)所示的PC为计算机装置,FA为传真装置、SC为扫描装置。另外,后处理装置C被构成为对被顺次送出的片材进行装载收纳的堆栈装置,或在对被送出的片材实施后处理后对其进行装载收纳的后处理装置。以下,作为把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在后处理装置C中对齐聚集并订缀处理后收纳到堆栈托盘上的图像形成系统S,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系统)图2表示图像形成系统S。该系统由图像形成装置A与后处理装置C构成,在后处理装置C中内装了片材收纳机构(装置)B。各装置被一体地装入装置壳体10。而且,图像形成装置A由图像形成单元Al与图像读取单元A2构成。图像形成单元Al由供纸部11、图像形成部12、排纸部13构成,被装入装置壳体(外包装壳)10。供纸部11由单个或多个供纸盒11a、Ilb构成,被构成为,能够在在各盒中收纳尺寸不同的片材,设有输送片材的供纸棍14,和把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的分离构件(分离爪、分离辊等)(未图示)。供纸盒IlaUlb能自由装入和取出地装配在装置壳体10中。从供纸部11输送出的片材被引导到供纸路径15,在该路径中设有使片材暂时待机的阻尼辊16。在该供纸路径15中附设大容量盒,也可以附设把被输送的片材引导到阻尼辊16的结构、或通过手动进行片材的给送的手动送纸托盘。图像形成部12被配置在供纸部11的上方,在从阻尼辊16被输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机构可以采用喷墨打印、胶版印刷、色带打印等各种的印字机构。图示的图像形成部12表示静电式图像形成机构。在感光鼓9上,沿其外周配置有打印头17、显影器18和清洁器19。打印头17由激光发光、LED发光等光捆的发光器构成,在感光鼓上形成图像潜影。在该图像潜影上通过显影器18调色剂油墨。附着在鼓的表面的调色剂油墨,通过加载器20转印到从阻尼辊16被送出的片材上。图示的装置表示彩色图像形成机构,形成在YMCK4个鼓(9Y、9M、9C、9K)上的调色齐U油墨被转印到转印带21,将图像合成。转印到该转印带21的图像油墨由转印加载器20转印到片材上。在具备转印加载器20的排纸路径22中设有定影器23,对被转印到片材上的图像进行加热固定。排纸路径22把片材从图像形成部12送出到排纸口 24。另外,排纸口 24a表示把从排纸路径22朝后处理装置(单元)C送出片材的排纸口,图示24b表示把片材送出到后述的循环路径(双向(日文二一^ 路径)25的转回通路的排纸口。在装置壳体10上设有把片材从图像形成部12引导到排纸口 24的排纸路径22。与此同时,配置有用来把从排纸路径22被输送的片材的表背面翻转后再次送到阻尼辊16的循环路径(双向路径)25。由该排纸路径22与循环路径25构成排纸部13。另外,在不具备后述的后处理装置C的装置结构的情况下,在排纸口 24的下游侧配置用来装载收纳片材的排纸托盘(未图示)。图2的装置,在图像形成单元Al的上方配置有图像读取单元A2。图像读取单元A2内装有对原稿图像进行载置的压印平板,和对压印平板上的原稿照射光,而将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扫描机构。特别是,图2的装置按照图像形成部12、排纸部13、图像读取单元A2的顺序配置在上方。而且图像形成单元Al的构架强度对排纸部(后述的后处理装置C)与图像读取单元A2进行支撑。另外,在图2,图示26(26a、26b、26c)为配置在排纸路径22中的片材的输送辊,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相连。(后处理装置)
后处理装置C,在图2中表示其整体结构、在图3中表示重要部分的放大结构。后处理装置C对从图像形成装置A被输送的片材实施后处理后,收纳到堆栈托盘40。作为后处理构件,通过把对片材进行文件孔穿孔的冲孔单元、对对齐聚集了的片材进行订缀的装订单元、对片材该印戳的盖戳单元、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叠合的折叠处理单元等,与装置式样相应地适当组合而构成。在图2的装置中,装入了对片材进行订缀处理的装订单元28与冲孔单元27。以下说明其结构。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后处理装置C以内装在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壳体内的排纸区域的方式被装入。为此,后处理装置C不具备外包装壳(也可以在后处理装置C上装备与图像形成装置A区别开的外包装壳)。在该单元构架上配置有送出路径29、处理托盘35与堆栈托盘40。送出路径29为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排纸路径22相连的路径结构,送出口(以下称作排纸口)29a。该送出路径29由将装置壳体10沿大致水平方向横断的直线路径构成。在该送出路径29的下游侧形成排纸口 29a与阶梯d,配置了处理托盘35。而且,在送出路径29的入口部配置冲孔单元27,在顺次被送入的片材上穿设文件孔。而且在该送出路径29上配置有用来把片材朝下游侧输送的路径输送构件(输送辊)30、在排纸口 29a的近旁配置有排纸辊31和片材检测传感器SI。在排纸口 29a与处理托盘35间形成阶梯d,使片材后端从排纸口 29a的排纸辊31落到处理托盘上进行收纳。在排纸辊31与处理托盘35间配置有把送入到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输送方向翻转的翻转辊36,和使进入到处理托盘上的片材与位置限制止动件37碰接的扒入辊(调整旋转体,下同)38。在处理托盘35的下游侧配置堆栈托盘40,由处理托盘35对被进行了后处理的片材(捆)进行收纳。对把片材排出到该处理托盘35上的排纸机构和对被进行了后处理的片材进行收纳的堆栈机构顺次进行说明。(排纸机构)从排纸口 29a被送出的片材,被处理托盘35与堆栈托盘40以桥状进行支撑。这是由于,通过把片材的前端部由堆栈托盘40进行支撑、把后端部由处理托盘35进行支撑,从而,能把处理托盘35小型紧凑地构成。该处理托盘35也可以被构成为单独对片材进行载置的形状(尺寸)。排纸口 29a与处理托盘35隔着阶梯d以上下间隔开的方式配置。该阶梯d用来加大使朝处理托盘上进行装载的装载量,并用来确保在处理托盘上将片材整齐排列的机构(后述的扒入辊38、压纸导向件)的配置空间。而且处理托盘35并非被构成为对片材的整体进行支撑的尺寸形状而是构成为仅仅对片材的后端部进行支撑的形状。其采用了桥型支撑结构,把来自排纸口 29a的片材的前端部用堆栈托盘40支撑、把其后端部用处理托盘35支撑。为此,堆栈托盘40朝装载方向上下运动、处理托盘35被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在处理托盘35上,在片材后端部(也可以在前端部)配置有位置限制止动件37。配置有对被该位置限制止动件37整齐排列了的片材实施后处理的装订单元28。而且在处理托盘35上配置有使片材朝与排纸方向正交的方向靠边进行调整的片材侧面调整构件39。其构造只要采用已知的方法即可,例如可以在片材侧面设置一对调整板,通过使该调整板朝片材前端接近移动,从而以中心为基准进行位置对齐。在处理托盘35的上方,在其大致中央部配置排纸口 29a与排纸辊31,在排纸口29a的前方(下游侧)隔开距离L (与排纸辊的间隔)配置有翻转辊36。而且在排纸口 29a的正下方(大致位置)配置有扒入辊38。希望把翻转辊36配置在排纸口 29a的下游侧、与处理托盘上的最上面的片材进行卡合、把送入的片材朝翻转了的方向进行移送、以及能够在从排纸口 29a到处理托盘35的片材的路径退避了的待机位置进行待机。为此,翻转辊36由进行旋转的辊、皮带等旋转体构成,被构成为,能在处理托盘上方的待机位置Wp和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进行卡合的动作位置Ap之间进行自由升降。而且,希望翻转辊36把片材朝排纸方向移送,在片材后端脱离排纸辊31的阶段,朝与排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移送(转回辊构造)。作为翻转辊36的不同的构造,也可以在片材从排纸口 29a进入到处理托盘上的期间,处于在托盘上方待机的状态,在片材后端刚刚通过排纸辊31之后,下降到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进行卡合的位置。而且也可以在该动作位置Ap以使片材朝排纸翻转方向移送的方式进行旋转(翻转辊构造)。因此,在前者的转回辊构造中,翻转辊36与正反转马达相连、在后者的翻转辊构造中,翻转棍36与单方向旋转马达相连。之所以这样在排纸口 29a的前方配置朝处理托盘上输送片材的翻转辊36,是为了把送入到处理托盘上的片材朝与排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输送,并在后处理位置进行整齐排列。而且当在处理托盘35不实施后处理而把片材引导到下游侧的堆栈托盘40时,需要把从排纸辊31被输送的片材继续输送到堆栈托盘40的辊旋转体(直接排纸模式时)。上述翻转辊36如图4所示那样在装置构架上设置轴支部36x,设置以其支轴为中心自由摆动的臂部件41。在该臂部件41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辊42,尽管没有图示,但是传动带把轴支部36x的驱动套筒(未图示)的旋转传递到该棍。该驱动套筒与轴支部36x转动配合,对套筒直接传递正反转马达Ml的旋转。而且臂部件41能够以可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撑在轴支部36x,而且与动作马达M2相连。而且内装了离合器机构(未图示),从而通过动作马达M2的单方向旋转使臂部件41朝处理托盘上方旋转,通过相反方向旋转朝处理托盘下方进行旋转。对臂部件41的离合器机构进行说明,例如在与轴支部36x转动配合的套筒上卷绕弹簧离合器。而且当使该弹簧离合器朝紧缩侧旋转,例如朝逆时针方向旋转(CCW)时,套筒与动作马达M2的旋转一体地进行旋转,臂部件41从动作位置Ap朝待机位置Wp进行摆动旋转。而且,当弹簧离合器朝松弛侧旋转,例如朝顺时针方向旋转(cw)使,套筒与臂部件41带有间隙地啮合。由此,翻转辊36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待机位置Wp下降到动作位置Ap。对上述的排纸辊31与翻转辊36的布局关系进行说明。排纸辊31由配置在排纸口 29a的一对辊对构成,其一方与驱动马达相连。翻转辊36在处理托盘上与排纸辊31隔开距离L进行配置。该间隔L被设定成比进行输送的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短。
翻转辊36被配置成在上方的待机位置Wp与下方的动作位置Ap间自由地上下升降,而待机位置Wp被设定在不妨碍从排纸口 29a进行排纸的片材的行进的位置。而且动作位置Ap被配置在堆积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最上面的片材上(从排纸口 29a送入的片材的上)。以下,为了方便说明,“翻转辊的位置”指在处理托盘上与片材进行卡合的翻转辊的卡合点。在该情况下,采用翻转辊36从待机位置Wp下降到动作位置Ap后使辊朝排纸方向旋转起动,或者在使棍朝排纸方向旋转的状态下从待机位置Wp下降到动作位置Ap中的任
一种方法。在前者的情况下,当翻转辊36与片材相接时,由于处于停止状态所以片材不会出现褶皱、歪斜等。而且后者的情况下,当与片材相接时,翻转辊36已经进行了旋转,所以能够进行高速的排纸动作。在与上述的翻转辊36相向的处理托盘侧配置有从动辊43。该从动辊43被配置在夹着处理托盘上的片材与翻转辊36的周面卡合的位置。特别是,图示的装置,如图4所示,自垂直于处理托盘平面(载纸面35a)的角度的方向n-n倾斜角度0。这是为了,当由从动辊43与翻转辊36把装载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捆送出到堆栈托盘侧时,使片材捆朝上方翘起。由此,当从处理托盘35把片材捆送出到堆栈托盘40时,能够加强输送力。(片材后端踢送机构)在上述的排纸辊31与翻转辊36间需要稳定地对片材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必须具有把片材前端从排纸辊的位置引导到翻转辊的位置的导向功能、以使片材后端不会被挂在排纸辊31上的方式使片材后端落下到处理托盘侧的功能、以及把片材后端引导到后述的扒入辊38的功能。(扒入辊机构)在处理托盘35,必须在由翻转辊36把片材送入到处理托盘上的同时,使该片材与规定的位置限制止动件37碰接而进行定位。为此在排纸辊31与处理托盘35间的阶梯d处配置了扒入辊38。该扒入辊38与处理托盘上的最上面的片材相接并向位置限制止动件37进行移送。该扒入辊38由环形带等旋转体构成,对应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装载量以一定的压力推压最上面的片材。为此扒入辊38对应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与装载量以上下运动的方式摆动自如地受到支撑,图中,在能进行摆动地通过轴承支撑在排纸辊(从动辊)31b的旋转轴31x上的托架44上支撑着扒入辊38。在扒入辊38上连着驱动马达M3 (未图示)。虽然能够从排纸辊(从动辊)31b把旋转力驱动传递到该扒入辊38上,但是图中,由不同于排纸辊31b的驱动马达M3驱动扒入辊38进行旋转。扒入辊38把聚集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进行后处理后朝堆栈托盘40侧进行移送。此时必须使扒入辊38的旋转方向朝相反方向旋转,为此,必须使排纸辊31b朝与排纸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此,通过单独设置排纸辊31b的旋转驱动马达与扒入辊38的驱动马达M3,能够在由扒入辊38进行把后处理后的片材从处理托盘35送出的排纸动作时用排纸辊31b把后续的片材从排纸口 29a送出到处理托盘上。(踢送机构)在排纸口 29a与翻转辊36间,需要把来自排纸口 29a的片材引导到翻转辊的位置的导向机构,和用来把片材后端从排纸口 29a引导到扒入辊38的导向机构。尤其是,在排纸口 29a与处理托盘35间具有大的阶梯的排纸机构中,当片材后端落下到处理托盘上时,挂在排纸辊31的周面上的片材可能会引起卡纸。在此,图示的装置在排纸口 29a与翻转辊36间配置了由以下构造构成的踢送机构。图4详细表示其构造。在对踢送机构进行说明之前,对从排纸口 29a送出到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动作进行说明。排纸口 29a送出的片材前端从排纸辊对31a、31b受到输送力而朝处理托盘上的翻转辊36的动作位置Ap (此时翻转辊36为待机位置Wp所以为卡合预定位置)输送。然后,当该片材前端通过动作位置Ap时翻转辊36下降,对片材赋予输送力。该状态下片材分别被排纸辊对31a、31b与翻转辊36夹持而被赋予输送力。而且当片材后端通过排纸口 29a时,该片材后端落到处理托盘上的装载片材的上面。片材后端落到处理托盘上之后,在翻转辊36的逆旋转(回授)作用下进入扒入辊38,在两辊的输送作用下与位置限制止动件37碰撞而被限制。在这样的排纸机构中,会发生片材后端挂在排纸辊31的周面上而产生卡纸、片材后端被折曲机入棍38夹住而引起片材的后端折弯的不良情况。与此同时当考虑到片材后端受到来自外部的风等的影响时,片材缓慢下落运动地进行聚集,使聚集效率显著降低。为了解决这些不良情况,本发明在排纸口 29a与翻转辊36间设置如下的机构的踢送机构50。该踢送机构如图4所示那样,在装置构架上以能转动的方式配置由摆动臂部件50构成的踢送部件。以下在对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时称作摆动臂部件,当对其整体进行表示时称作踢送部件。该摆动臂部件50以与排纸通路线PL交叉的方式在上方的待机姿态Fa与下方的动作姿态Fe之间往复运动地构成。在装置构架上,摆动臂部件50的根端部50x能进行摆动地支撑于轴支部36x,轴支部36x通过转动配合套筒51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撑在与上述翻转辊36的臂部件41的轴支部36x通用的轴上。这是为了使装置简洁化,也可以支撑在与翻转辊36的支撑轴不同的支轴上。在该摆动臂部件50上隔着轴支部36x形成前端臂部50a与后端臂部50b。被构成为,使前端臂部50a能够在排纸通路线PL的向上方退避了的待机姿态Fa (图4实线)、与通过排纸通路线PL的片材的上面卡合的卡合姿态Fb (图4点划线)、以及处于排纸通路线下方的处理托盘上的动作姿态Fe (图4虚线)间摆动。如图4 (b)所示,在前端臂部50a形成有第I导向面(第I导向部件)Ga与第2导向面(第2导向部件)Gb。
第I导向面Ga在前端臂部件50a处于待机姿态Fa时,把片材从排纸口 29a朝向翻转辊36的动作位置Ap沿排纸通路线PL进行引导。而且,第2导向面Gb在前端臂部件50a处于处理托盘上的动作姿态Fe的状态下把片材引导到扒入辊38。另外,上述的第I第2导向面Ga、Gb被设定成,相对于第I导向面的导向长度(图4Ga)把第2导向面的导向长度(图4Gb)设定的较长(Ga < Gb)。这是由于,从排纸口 29a被引导到翻转辊36的片材,只要把其前端朝下游侧的翻转辊(正确为动作位置Ap)的方向引导即可,因此设定成比较短的导向长度(同时,通过把该导向长度设定的短而可以使装置小型化)。对此,第2导向面Gb必须把处理托盘上呈环状弯曲了的片材送入位于下游侧的扒入辊38。最终,当由翻转辊36把片材朝位置限制止动件37的方向进行回授时,有时片材后端会不被咬入扒入辊38而无法从该辊接受输送力。此时,会发生片材后端在扒入辊38的面前(翻转辊侧)弯曲成环状,而在前端折曲的状态下进入扒入辊38这样的不良情况。在此,通过把第2导向面Gb设定成比第I导向面Ga长,能够由第2导向面Gb对片材后端变形为大的环状的情形加以限制,使片材后端顺畅地进入扒入辊38下面。而且,前端臂部50a以与排纸通路线PL交叉的方式从上方的待机姿态Fa位移到下方的动作姿态Fe。此时第I导向面Gal强制地使从排纸口 29a脱离了的片材的后端落到堆积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上面。为此,踢送部件50由上述的第I第2导向面Ga、Gb而具备了在片材后端通过排纸口 29a之后没有时间延迟地强制地使片材后端落到处理托盘上的功能,以及顺畅地把片材后端引导到扒入辊38的功能。上述第I导向面Ga沿排纸通路线PL的方向配置在被保持于待机姿态Fa的踢送部件50上。而且,第2导向面Gb,以在动作姿态Fe时在聚集在处理托盘上的最上面的片材与从排纸口 29a落下的片材后端间倾斜了的角度(图示P角度)构成。图示的第2导向面Gb被形成为弯曲了的扇形形状。在摆动臂部件50的后端部50b设有与后述的移位构件52进行卡合的受动卡合部50c,图中,由板状的舌片构成。对上述踢送部件50、排纸辊31、翻转辊36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排纸辊31与翻转辊36如之前说明了的那样,被配置在比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短的位置。图4所示的辊间隔L被设定成比最小尺寸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短。由此,从排纸口 29a被输送的片材被形成为被排纸辊31与翻转辊36的双方夹持的状态。上述踢送部件50配置在排纸辊31与翻转辊36间,被设定成,以使其重量施加到被夹持在两辊间的片材的上面的方式进行卡合的卡合姿态Fb。该卡合姿态Fb被设定在上述待机姿态Fa与动作姿态Fe间(图4Fb :点划线状态)。在该卡合姿态Fb时,在片材上作用排纸辊31的夹持力、踢送部件50的重量、翻转辊36的夹持力,由排纸辊31与翻转辊36的输送力朝排纸方向移动。此时当踢送部件50的重量以使片材垂到处理托盘上的方式进行作用时,会引起输送不良。于是,跟排纸辊31的夹持力(辊压X摩擦系数)与翻转辊36的夹持力(辊压X摩擦系数)相比较,把踢送部件50的重量(质量X重力)设定成小于排纸辊31和翻转辊36 二者的夹持力。而且翻转辊36的周速度被设定为大于排纸辊31的周速度,同时,把翻转辊36对片材作用的压力设定为小于排纸辊31对片材作用的压力。在这样的力的关系下,从排纸口 29a送出的片材受到排纸辊31的周速度的限制,翻转辊36抻着片材前端进行滑动输送。而且踢送部件50由在该力的关系下不至使片材挠曲(松弛)的程度的重量构成。(移位构件的结构)对把上述的踢送部件50在待机姿态Fa与动作姿态Fe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移位构件5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 (a)表示使上述摆动臂部件50通过凸轮机构在待机位置Fa与动作位置Fe间进行往复运动的实施方式、同图(b)表示使摆动臂部件50通过杆机构进行往复运动的实施方式、同图(c)表示使摆动臂部件50通过齿轮机构进行往复运动的实施方式。图5 (a)所示的凸轮机构,在摆动臂部件的根端部50x设有凸轮卡合片53,该凸轮卡合片53作为从动凸轮被形成为图示的形状。在与该凸轮卡合片53进行卡合的位置配置有旋转凸轮55。图示的旋转凸轮55通过支轴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装置构架上,具有扇形形状的凸轮面。在该旋转凸轮55上连着上述动作马达M2 (兼用作使翻转辊进行升降的动作马达,但也可以采用独立的马达使凸轮旋转),被构成为,能够用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与传感器旗标来检测旋转角度位置。上述动作马达M2由以预先设定的角度0进行摆动运动的正反转马达构成,把驱动传递到轴支部36x和旋转凸轮55。而且旋转凸轮55被控制成在静止在图示实线位置的保持位置Hp、和图示虚线位置的等待位置Up (参照后述的控制构件)。当旋转凸轮55处于保持位置Hp时,踢送部件50被定位在待机姿态Fa,当旋转凸轮55处于等待位置Up时,踢送部件50不受约束而处于卡合姿态Fb或动作姿态Fe。在旋转凸轮55上形成有姿态保持凸轮面55a和移位凸轮面55b。上述姿态保持凸轮面55a在与凸轮卡合片53进行卡合的保持位置Hp把摆动臂部件50保持在待机姿态
Fa0而且在从该保持位置Hp以图示0角度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了的等待位置Up,凸轮面55a与凸轮卡合片53成为非卡合状态。而且当从等待位置Up朝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0角度时,移位凸轮面55b使凸轮卡合片53旋转规定角度而移位成该图中的实线的状态。这样,在旋转凸轮55上具备使踢送部件50从待机姿态Fa位移到卡合姿态Fb的动作,和使位于动作位置Fe的踢送部件50(同图虚线状态)移位到待机姿态Fa的动作,当踢送部件50处于卡合姿态Fb时,形成与旋转凸轮55的角度位置无关地自由摆动的非卡合状态。对图5 (b)的移位构件进行说明。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地构成踢送部件50,形成轴支部36x与凸轮卡合部50c。通过轴56把动作杆54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处于与该凸轮卡合部50c相向位置的装置构架上。该动作杆54以使根端部54a能绕轴56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装置构架上,被配置成使前端部54b与凸轮卡合部50c进行卡合。在图示状态下,当使动作杆54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时,凸轮卡合部50c从虚线状态朝实线状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规定角度0的角度。于是,一体地具有该凸轮卡合部50c的踢送部件50,从动作姿态Fe位移到待机姿态Fa。在动作杆54的轴56连着未图示的移位马达M5 (例如脉冲马达)。当通过而且脉冲马达使动作杆54旋转规定角度时,踢送部件50从待机姿态Fa位移到非卡合姿态、接着位移到动作姿态Fe (虚线状态)。另外,动作杆54的移位马达被设定成,借助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与旗标使动作杆54在图5 (b)实线的保持位置Hp与虚线的等待位置Up之间旋转。而且后述的控制装置被构成为,使动作杆54朝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在保持位置Hp与等待位置Up暂时停止,对应于排纸动作的时间从这些停止位置开始旋转。因此动作杆54在保持位置Hp把踢送部件50保持在待机姿态Fa,在旋转到等待位置Up的期间,使踢送部件50位于卡合姿态Fb。而且当从等待位置Up旋转到保持位置Hp时,使踢送部件50从动作姿态Fe位移到待机姿态Fa。对图5 (C)的移位构件进行说明。与上述移位构件52同样地在踢送部件50上形成轴支部36x。在该轴支部36x上与踢送部件50 —体地形成从动齿轮57。与该从动齿轮57啮合的缺齿齿轮58被枢轴支撑在装置构架上,通过未图示的移位马达M6进行旋转。在此,当使该缺齿齿轮58朝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缺齿部58a与从动齿轮57成为非卡合状态时,踢送部件50成为在其自重作用下自由下落的状态。这样,移位构件52由凸轮构件55、杆构件54、齿轮构件58构成,从而,具备使踢送部件50从待机姿态Fa位移到卡合姿态Fb的作用,和使其从动作姿态Fe位移到待机姿态Fa的作用,使踢送部件50在卡合姿态Fb时成为非卡合状态。(排纸动作的说明)对上述排纸机构中的排纸动作进行说明。图6 (a)表示把片材送入到了送出路径29的状态。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排纸口 24被输送到后处理装置C的送出路径29的片材,由配置在该路径中的路径输送辊30朝送出口(排纸口)29a输送。此时由片材检测传感器SI对片材前端进行检测。在该片材被输送的状态下,翻转辊36被保持在待机位置Wp,同时,踢送部件50被保持在待机姿态Fa。该踢送部件50的位置保持通过移位构件52的驱动负载、锁定机构等来进行位置保持。图6 (b)表示从送出路径29的送出口(排纸口)29a把片材送出到了处理托盘上的初始状态。从送出路径29被输送的片材从送出口 29a (排纸口,下同)把其前端朝翻转辊36的动作位置Ap (处理托盘上的片材进行卡合的位置)进行输送。此时,后述的控制构件在片材前端经过了通过动作位置Ap的预定时间(以排纸传感器检测到片材前端的时间作为基准的规定的滞后时间,定时器(日文夕^ 7)T1)的阶段,使翻转辊36从待机位置Wp下降到动作位置Ap。该动作通过动作马达M2 (升降马达)的旋转与离合器(例如弹簧离合器) 来进行。此时,控制构件,在动作马达M2的控制的前后(翻转辊36到达动作位置Ap之前,或之后)驱动正反转马达Ml朝正向旋转。由此,翻转辊36朝片材的排纸方向图中的6左方移动。该状态(翻转辊的下降和正向旋转)以虚线表示。图7 (C)表示使踢送部件50从待机姿态Fa位移到卡合姿态Fb的状态。该动作时刻被设定在从后述的控制构件检测到排纸传感器的前端的信号开始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定时时间T2)之后,为从翻转辊36的下降动作延迟了一些的适当的时间。使踢送部件50从待机姿态Fa移位到动作姿态Fe的动作对移位构件52的驱动构件(移位马达M4 M6)进行控制(参照图5 (a)、(b)、(c))。于是,踢送部件50通过气自重与排纸通路线上的片材进行卡合。此时在片材的前端侧作用翻转辊36的夹持力、在片场的后端侧作用排纸辊对31的夹持力。该两个夹持力被设定成强于踢送部件50的载荷负载的力的关系,因此,由于踢送部件50进行了卡合因而片材不会偏斜地落下。接着,图7 (d)表示片材后端从排纸辊对31脱离的状态。当从辊夹持部脱离时,片材后端落到已经堆积在了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上面。此时踢送部件50以卡合姿态Fb与片材卡合。该卡合姿态Fb如之前说明了的那样,成为踢送部件50以支撑轴35x为中心自由落下的状态。为此强制地使片材后端以强的力落到处理托盘上的装载片材的上面。因此,即使在片材后端被挂在排纸辊对31的周面上的状态下,该片材也强制地落下。由此,可以防止片材后端被挂住而造成片材卡纸。另外,扒入辊38如后述的时序图的那样,由与排纸辊31不同的驱动马达M3(正反转马达)朝排纸方向、该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此同时,翻转辊36在经过了片材后端落到处理托盘上的预定时间之后,朝翻转方向(回授)进行旋转。通过这样的排纸动作,片材从排纸口 29a被送到处理托盘上方,在片材后端通过排纸辊31之后立即强制地落到处理托盘35的聚集片材上。在该片材后端落下收纳的时间的前后(最好为同时)使翻转辊36反转而将片材的输送方向翻转(片材的回授)。当片材后端被夹在扒入辊38与处理托盘上的最上面的片材间时,通过扒入辊38的旋转,把片材被送到位置限制止动件37。被送到位置限制止动件37的片材通过后述的靠边调整机构对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修正。该状态表示在图8 (e)中,通过扒入辊38被定位在了位置限制止动件37的片材,通过靠边调整机构进行调整。图8 Cf)表示对在处理托盘上对齐聚集了的片材实施后处理,然后把该处理后的片材(捆)送出到下游侧的堆栈托盘40的状态。在处理托盘上对齐聚集了的片材被位置限制止动件37定位,通过配置在该位置的装订单元28进行订缀处理。在订缀处理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捆通过翻转辊36与从动辊43朝排纸方向的旋转而被输送到下游侧的堆栈托盘40。(调整机构)对图10(a)所示的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在处理托盘35设有用来把通过扒入辊38与位置限制止动件37碰接了的片材朝横向进行位置对齐的靠边调整机构。该机构把片材以中心为基准或以单侧侧面为基准进行位置对齐。以图示的单侧侧面基准为例进行说明,在片材的一个侧缘侧设有固定限制面32。在夹着扒入辊38与该固定限制面32相反的那一侧配置可动的调整板33,被构成为能够朝横向进行移动。在该调整板33连着与未图示的调整马达M相连的正时皮带34。通过该结构,当使调整马达M进行正反转时,正时皮带34在规定的行程进行往复移动,被固定在该皮带上的调整板33与固定限制面32接近及从其离开。通过在该待机位置与靠边位置间的往复移动把片材以限制面32为基准进行靠边调整。后述的控制构件对该调整马达M进行控制,在从片材后端被上述排纸传感器(片材检测传感器)SI检测到检测信号开始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定时器T3)时,使待机位置(图示实线位置)的调整板33移动到靠边位置(图示虚线位置)。当使片材移动到规定位置之后,调整板33回归到待机位置。(冲孔单元的结构)在送出路径29上,在片材送入部Cl配置有冲孔单元27。对其构造进行说明。冲孔单元27由冲孔部27a、冲模部27b与纸屑盒27c构成。冲孔部27a枢轴支承了多个能上下移动的冲孔部件,通过凸轮机构以朝片材路径突出的方式进行上下移动。夹着该路径配置有具有穿孔孔的冲模部27b。而且纸屑盒27c被配置在冲模部27b的下方。(堆栈托盘的结构)在上述的处理托盘35,在其下游侧设有堆栈托盘40。根据图9进行说明。在单元构架上固定着把片材朝装载方向上下方向引导的导轨46,堆栈托盘40以能进行升降的方式嵌合支撑在该导轨46上。图示47为滑动辊子。在该堆栈托盘40固定着被挂在上下一对滑轮48p上的带齿皮带48。带齿皮带48 (S被与带齿滑轮48p相连的升降马达M8驱动进行上下运动。另外,在升降马达M8设有编码器60与编码传感器60s,对堆栈托盘40的上下运动差进行控制。在上述堆栈托盘40上,还配置有下限传感器S2与水平传感器(未图示)。下限传感器S2对堆栈托盘40的最下位置进行检测,检测片材在托盘上堆满了的状态。而且水平传感器对托盘上的最上面的片材的高度位置进行检测。(后处理动作的说明)如上述那样从排纸口 29a被送出到处理托盘35上的片材,顺次堆积在上方进行对齐聚集。然后,后述的控制构件实施以下的动作。在处理托盘上进行了对齐聚集的片材被位置限制止动件37定位,通过配置在该位置的装订单元28进行订缀处理。在订缀处理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捆通过翻转辊36与从动辊43朝排纸方向的旋转而被输送到下游侧的堆栈托盘40。另外,在本发明中,表不了翻转棍36相对于排纸方向朝同一方向和与其相反的方向进行正反转的辊的驱动方法,但是也可以为,使该翻转辊36进给朝排纸方向进行旋转的驱动方法。在该场合,优选为把扒入辊38由正时皮带等柔性旋转部件构成。(控制结构)对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S的控制结构根据图11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A上设有控制CPU70,该控制CPU70与存储了动作程序R0M71和存储了控制数据的RAM72相连。
而且在控制CPU70上设有供纸控制部73、图像形成控制部74、排纸控制部75。与此同时,控制CPU70与具备显示构件77和输入构件76的控制盘78相连。而且,上述控制CPU70以对“打印模式”与“后处理模式”进行选定的方式构成。“打印模式”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不进行最后处理而收纳到堆栈托盘40上。而且“后处理模式”对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进行对齐聚集,在进行订缀处理之后收纳到堆栈托盘40。本发明涉及的片材收纳装置B内装在该后处理装置C中。在后处理装置C上设有后处理控制CPU80,与存储了控制程序的R0M81和存储了控制数据的RAM82相连。而且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部把片材尺寸信息、排纸指示信号、后处理模式与打印模式的模式设定指令传送到该控制CPU80。后处理控制CPU80设有对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进行穿孔处理的冲孔控制部83、在处理托盘35对片材进行对齐聚集的聚集动作控制部84、订缀处理控制部85、堆栈控制部86。(动作说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CPU70根据被存储在R0M71中的图像形成程序实施以下的图像形成动作。同样,上述的后处理装置C的后处理控制CPU80根据被存储在R0M81中的后处理程序实施以下的后处理动作。“图像形成动作”控制CPU70在选定了 “单面打印模式”时,把被设定了的尺寸的片材从供纸盒Ila(Ilb)送出,供给到阻尼辊16。在此前后,控制CPU70在转印带21上根据规定的图像数据行程图像。该图像数据被存储在未图示的数据存储部,或从与图像形成装置A相连的外部装置被转送。在此,控制CPU70把形成在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图像从阻尼辊16通过加载器20转印到被输送的片材上,由其下游侧的定影器23进行定影。然后,控制CPU70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送到排纸路径22,转送到上述后处理装置C。而且,当控制CPU70选定了“双面打印模式”时,实施上述的动作,在片材的单面行程图像并送到排纸路径22。此时控制CPU70使后处理装置C实施以下的动作。后处理装置C的后处理控制CPU80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片材前端到达了排纸路径22的检测信号,使导向翼22f移位到图2的实线位置。由此,被输送到排纸路径22的片材从排纸路径22被送往送出路径29。在该路径切换控制的同时,后处理控制CPU80在片材前端从送出路径29被送入处理托盘35时使翻转辊36从待机位置Wp移动到动作位置Ap,同时,使该翻转辊36进行旋转。于是,被送入处理托盘35的片材通过翻转辊36的旋转沿处理托盘35被送往下游侧。
接着,后处理控制CPU80在由排纸传感器SI检测到片材后端时在该片材后端通过导向翼22f的时刻,使该翼22f移动到图2的虚线位置,同时,使送出路径29的排纸辊31反向旋转。于是,片材的输送方向被翻转,朝排纸路径22进行后退移动(转回移动)。通过该转回移动把片材送到翻转路径25。在此,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CPU70把被输送到翻转路径25的片材在该路径进行表背面翻转后送往阻尼辊16。在其前后,控制CPU70把背面图像形成在转印带21上,由加载器20在片材的背面行程图像,送往排纸路径22。(时序图)下面,根据图12所示的时序图对上述的排纸动作进行说明。当接通装置电源时,控制CPU70实施初始化动作。该动作根据预先准备的控制程序设定成初始状态。接着,操作者通过控制盘78设定图像形成条件、后处理精加工条件等模式。图像形成装置A根据设定了的条件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并从排纸口 24送出。在该排纸动作之前,控制CPU70对后处理控制CPU80发出排纸指示信号。接受到该信号,后处理控制CPU80使送出路径29的排纸辊31与扒入辊38驱动旋转。各辊的旋转方向为片材进行移送的方向,排纸辊31被正反转马达M7、扒入辊38被驱动马达M3驱动旋转。通过该各辊的旋转,从图像形成装置A被输送的片材向送出路径29前进。沿送出路径29前进并被排纸传感器SI检测到前端。根据排纸传感器SI检测到了片材前端的信号,起动定时器Tl、定时器T2、定时器T3。定时器Tl被设定在片材前端通过翻转辊的位置的预定时间,控制构件(后处理控制CPU80 :下同)使翻转辊36从待机位置Wp下降到动作位置Ap。定时器T2被设定在片材前端通过翻转辊的位置的时间的前后,当经过该时间时,控制构件80使翻转辊36朝正向旋转。另外定时时间T2被设定成比时间Tl早或比时间Tl迟。当设定成比时间Tl早时,翻转辊36在降到处理托盘上之前开始旋转,当设定成比时间Tl迟时,翻转辊36在降到处理托盘上之后开始旋转。定时器T3被设定成在片材被翻转辊36与排纸辊31双方夹持的状态下从排纸传感器SI的检测信号开始的预定时间。当经过该时间时,控制构件80使踢送部件50从待机姿态Fa过渡到卡合姿态Fb。该动作通过移位构件52的移位马达M4 (M5、M6)实施。接着,控制构件80以片材后端通过排纸传感器SI的时间为基准起动定时器T4、T5、T6。定时器T4被设定成片材后端通过排纸棍31的预定时间,使翻转棍36朝相反方向(排纸相反方向)旋转。在此期间,踢送部件50在片材从排纸辊31离开的同时从待机姿态Fa到动作姿态Fe下落到处理托盘上。此时,使片材后端强制地落到堆积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上面。定时器T5,从片材后端的检测信号开始(在踢送部件50处于动作姿态Fe后的位移了的预定时间之后)使踢送部件50从动作姿态Fe回归到待机姿态Fa。该动作通过移位构件52的移位马达M4的旋转来实施。定时器T6被设定在从检测到片材后端开始片材后端被夹入机入棍38的预定时间,经过该时间之后,使翻转辊36从动作位置Ap移动到待机位置Wp。与此同时,停止辊的旋转。定时器17被设定在从片材后端位置开始片材后端与位置限制止动件37碰接的预定时间,经过该时间之后,实施片材侧面调整构件39的靠边动作。该动作通过靠边马达进行。接着,当控制构件80从图像形成装置A接收到任务终了信号时,在经过了最后的片材被聚集在处理托盘上的预定时间之后,实施后处理动作。后处理动作对装订单元28的驱动单元进行驱动。接着,控制构件80接收到后处理构件的动作终了信号把处理托盘上的处理完成的片材朝下游侧送出。为此,控制构件80使翻转辊36从待机位置Wp下降到动作位置Ap,同时,使翻转棍36朝正旋转方向旋转。由此,被夹持在从动辊43间的片材(捆)朝下游侧的堆栈托盘40被送出。另外,本申请通过参照而请求在此援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年223042号的优先权。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把片材顺次送出的排纸口; 在上述排纸口的下游侧形成阶梯地进行配置、对从排纸口落下的片材进行载置的载置托盘; 配置在上述排纸口的排纸旋转体; 能够在跟上述载置托盘上的片材进行卡合的动作位置与向上方退避了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升降、对片材输送方向进行切换的翻转旋转体; 用来把从上述排纸口落下的片材调整到载置托盘的规定位置的调整旋转体;以及被配置在上述排纸旋转体与翻转旋转体间、用来强制地使从排纸口送出的片材后端落下到位于下方的调整旋转体的踢送部件, 上述踢送部件以在待机姿态、卡合姿态、动作姿态间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构成, 上述待机姿态,退避到从上述排纸口移送到上述翻转旋转体的片材的上方; 上述卡合姿态,在分别被上述排纸旋转体与上述翻转旋转体夹持的片材的上面施加载重载荷; 上述动作姿态,强制地使从上述排纸旋转体脱离了的片材后端落下, 在该踢送部件连接有使其从上述待机姿态位移到卡合姿态的移位构件,而且, 在该移位构件上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把上述踢送部件保持在上述待机姿态,并且使其从上述动作姿态位移到待机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构件由配置在上述踢送部件与驱动马达间的凸轮构件构成,该凸轮构件具有用来把踢送部件保持在待机姿态的待机凸轮面,和用来使踢送部件从上述动作姿态位移到待机姿态的移位凸轮面,而且,该凸轮构件与踢送部件被构成为,在上述卡合姿态时成为彼此不卡合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纸旋转体与翻转旋转体对片材赋予的夹持力被设定为比上述踢送部件的载荷负载所施加的使片材落下的力大,使分别被上述排纸旋转体与翻转旋转体夹持的状态的片材在上述踢送部件的载荷作用下不会松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翻转旋转体、排纸旋转体,按比片材的输送长度短的间隔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载置托盘上,在与上述翻转旋转体进行卡合的位置设有从动辊,该翻转旋转体与从动辊,以使彼此的压接方向朝片材的排纸方向上游侧倾斜的方式进行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踢送部件由具有第I导向面与第2导向面的臂部件构成,上述第I导向面被形成为把片材从上述排纸口朝上述翻转旋转体引导的大致直线形状,上述第2导向面被形成为把落下到托盘上的片材引导到上述扒入辊的大致弯曲形状,该第I导向面与第2导向面进行引导的片材的输送方向为相反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翻转旋转体由与上述载置托盘上的最上面的片材进行卡合的辊旋转体、使该辊旋转体朝片材的排纸方向和与排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正反转的辊驱动构件、以及使上述辊旋转体在跟载置托盘上的片材进行卡合的动作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升降的辊升降构件构成,在上述载置托盘上的与翻转旋转体进行卡合的位置配置有从动辊, 由该翻转旋转体与从动辊将片材夹持并朝堆栈托盘排出, 上述调整旋转体具备用来把从上述翻转旋转体输送的片材朝与排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移送的调整旋转体驱动构件, 上述辊升降构件由与控制上述踢送部件的摆动位置的凸轮构件的凸轮驱动构件通用的驱动马达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排纸旋转体驱动构件与上述排纸旋转体相连,该排纸旋转体驱动构件与上述调整旋转体驱动构件由通用的驱动马达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载置托盘上配置有后处理构件,而且在其下游侧配置有堆栈托盘, 该片材收纳装置被构成为,在把从上述排纸口输送的片材临时装载到载置托盘上进行后处理之后,把处理后的片材收纳到堆栈托盘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翻转旋转体与调整旋转体,以把从上述排纸口送出的片材在将其输送方向翻转之后聚集到后处理位置的方式,被配置在上述载置托盘上。
1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和把来自上述图像形成部的片材对齐聚集而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部,上述后处理部具备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片材收纳装置及采用片材收纳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能够把从上游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等送出的片材以整且正确的姿态高速地装载收纳到规定的位置。在排纸口与托盘上跟排纸辊隔开距离配置翻转辊,设置能朝上下方向摆动并通过从排纸口被排纸的片材的排纸通路的踢送部件,由移位构件对其姿态进行控制。该移位构件在使踢送部件退避到排纸通路上方的待机姿态、施加载荷而与片材的上面卡合的卡合姿态、以及与片材一起落到托盘上的动作姿态间进行姿态控制。
文档编号B65H29/58GK103030015SQ20121036678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7日
发明者水端刚, 中山直也, 小宫山大树, 长田久, 吉田贤治, 深泽英次 申请人:立志凯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