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

文档序号:436456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容量的医用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容量输液包装容器主要有玻璃瓶、硬塑料瓶和输液袋等几种常用的类型。玻璃瓶在输液过程中需要经过通气管路不断向玻璃瓶内引入空气,导致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进入玻璃瓶内造成药物污染;硬塑料瓶的硬度也比较大,仍需使用通气管路;而输液软袋仅通过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就能使得袋内液体输出,无需引入空气;且材料透明,使用方便,在目前医用输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大容量输液软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灌装药液,之后封口。灌液口是根据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大小设计而成,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大小一般不能过大,灌液口的尺寸也就随之受到限制,而通过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灌装药液,灌液时间自然拖长,灌液效率较低。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口管或加药口通过专用密封塞与软管或者专用密封盖与专用接口密封组成,由于考虑到灌液效率,其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直径往往略微增大,而直径变大导致输液口管或加药口周围覆盖的焊接膜所要承受的拉伸力就要越大,进而在焊接处焊接膜就会随之拉伸变薄,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渗漏。另外,现有技术的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成本往往较高,如图1所示输液软袋,其输液口管和加药口采用专用密封塞密封,其构造复杂,成本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密封性能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如图2所示输液软袋,其输液口管同时也为加药口采用船形接口,该接口总体尺寸较大,焊接部位较多,导致成本较高。现有大容量输液软袋加工完成后,即输液软袋完成密封塞或密封盖与接口的热合焊接后,往往采用专用机械夹手夹持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接口部位实现输液软袋的传送,而由于刚刚热合焊接,焊接 效果还不稳定,且由于输液软袋为大容量的产品,夹持接口部位容易导致接口部位的焊接膜拉伸从而出现漏液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提高灌液效率,减少渗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采用密封塞或密封盖与输液口管或加药口一体的接口结构,在灌液之前预先焊接在输液软袋的袋体,在灌液、运输及保存等不使用的过程中,不再接通该输液口管和/或加药口,只在使用时接通,从而保持了卫生,避免引入污染,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将灌液口与输液口管分离,在输液软袋的其他部位设置灌液口,此时灌液口的大小不再受输液口管尺寸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工厂生产期间的灌液效率;在灌液完成后,及时冋步地完成热合S封灌液口。在大各量输液软袋生广完成后,夹手不再夹持接口部位,以避免接口部位的焊接膜拉伸弓I起渗漏。本发明一种输液软袋,包括袋体、位于袋尾的挂掉孔、位于袋体一端的袋尾实焊边、与袋尾实焊边相对的袋体另一端上的袋体上实焊边、位于袋体两侧且在袋尾实焊边与袋体上实焊边之间的袋体实焊侧边、袋体密封面,还包括焊接在袋体上实焊边一侧袋体上的接口,其中,用于在药液灌装完成后同步热合密封的所述袋体密封面与接口分开设置,以实现灌液与输液或加药的分离。进一步地,接口从与袋体接触的一端至另一端顺序包括接口焊接端面、隔液膜片、丁基胶塞、接口保护膜片,且它们一体设置成所述接口,所述接口焊接端面用于与袋体焊接,所述隔液膜片用于与药液隔离,所述丁基胶塞用于密封,所述接口保护膜片用于保护及密封。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实焊侧边,且与袋尾实焊侧边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上实焊边,且与袋体上实焊边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输液软袋还包括设置在紧挨袋尾实焊边位置的挡液角。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挂掉孔远离袋尾的一侧,且与袋尾实焊边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接口为一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接口为输液口管。进一步地,所述输液软袋所采用的材料不限于非PVC材料,所述输液软袋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单室袋、双室袋、三室袋或四个以上的室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软袋包装药液的方法,包装前输送的药液依次经过药液管道、药液管道压力表、药液过滤器、手动隔膜阀、质量流量计、灌装气动阀、灌液口和输液软袋,首先药液管道接收半成品药液,在药液管道压力表检查符合合格压力后,半成品药液送入药液过滤器除菌过滤,除菌过滤后的药液经手动隔膜阀与质量流量计再由高速电磁阀精确控制灌装气动阀开合,其中,使药液通过灌液口灌装入如前所述的输液软袋,灌装完毕后,同步完成袋体密封面的热合密封和挂掉孔的裁剪。进一步地,在输液软袋包装完药液后,在对下一工序进行传送时,夹手夹持输液软袋的袋体部位进行传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采用了一体成形的接口结构,既适用于输液口管与加药口分开设置为两个以上接口的情形,也适用于输液口管与加药口设置为一个接口的情形,由于该接口在灌液之前预先焊接在输液软袋的袋体上,在灌液中及灌液后使用该输液软袋之前,均不接通上述接口,相比现有技术,避免了从接口处引入污染的可能,故不需要针对接口设置专用复杂的密封塞或密封盖,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更加卫生;此外,在接口之外设置灌液口,以使得灌液口与接口分离,灌液口的尺寸不再受接口限制,从而在工厂生产期间,大大提高了灌液效率,缩短了灌液时间,在灌液完成后,同步及时地完成热合封装及挂掉孔的裁剪工作。最后在包装完药液后,夹手夹持输液软袋的袋体部位传送至下一工序,从而使得袋体在传送过程中平稳;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夹持接口部位所导致的膜材与接口的焊接效果还不稳定,且对于大容量输液软袋,对袋体与输液附件焊接处损伤较大,极易造成袋体与输液附件焊接部位漏液,传送过程中还会因为袋体较大而出现不平稳的晃动等。


图1为现有技术I的主视结构 图2为现有技术2的主视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 图4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袋尾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 图5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接口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 图6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接口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 图7-图11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一种变化结构 图12—图13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二种变化结构 图14一图15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三种变化结构 图16-图19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四种变化结构 图20-图21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五种变化结构 图22—图23为本发明输液 软袋实施例1的第六种变化结构 图24—图25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七种变化结构 图26-图27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八种变化结构 图28-图29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九种变化结构 图30-图31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十种变化结构 图32-图33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十一种变化结构 图34-图35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十二种变化结构图。图36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包装药液方法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 图37为本发明输液软袋包装药液方法实施例1的变化结构 其中
图1 :1灌液口,2药液过滤器,3药液管道,4药液管道压力表,5包装容器;
图2 1药液管道压力表,2药液管道,3质量流量计,4灌液口,5手动隔膜阀门,6输液袋,7药液过滤器,8输液袋输液接口,9灌装气动阀
图3—图35 I挂掉孔,2第一袋尾实焊边,3第一袋体实焊侧边,4第一袋体上实焊边,5加药口,6输液口管,7第二袋体上实焊边,8第二袋体实测焊边,9第二袋尾实焊边,10袋体密封面,11袋体,12印刷区域,13弧形转角,14灌液口,15第二挡液角,16第一挡液角,17输液软袋轮廓边,18接口保护膜片,19 丁基胶塞,20隔液膜片,21接口焊接端面;
图36—图37 :1输液软袋,2灌液口,3药液过滤器,4药液管道,5药液管道压力表,6灌装气动阀,7质量流量计,8手动隔膜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输液软袋实施例1
如图3—图6所示,包括袋体11、位于袋尾的挂掉孔1、位于袋体11 一端的第一袋尾实焊边2和第二袋尾实焊边9、与第一袋尾实焊边2和第二袋尾实焊边9相对的袋体11另一端上的第一袋体上实焊边4和第二袋体上实焊边7、位于袋体11两侧且在第一袋尾实焊边2和第二袋尾实焊边9与第一袋体上实焊边4和第二袋体上实焊边7之间的第一袋体实焊侧边3和第二袋体实焊侧边8、袋体密封面10,还包括焊接在第一袋体上实焊边4和第二袋体上实焊边7 —侧袋体11上的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与现有技术不同,用于在药液灌装完成后同步热合密封的袋体密封面10与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分开设置,以实现灌液与输液或加药的分离。在灌液之前,已将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焊接在袋体11上,灌液时,药液从灌液口 14灌入,如图4所示,在第一袋尾实焊边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挡液角16,在第二袋尾实焊边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液角15,在通过灌液口 14灌液的过程中,液体会受压力的影响有一个向上回冲的过程,第一挡液角16和第二挡液角15就可以阻止药液对灌液口 14的影响,从而避免灌液过程中药液残留灌液口 14,利于灌液结束后的封口。灌液结束后,在该工位立即由封口模具对袋体密封面10热合焊接封口,同时通过刀具裁剪出挂掉孔1,完成灌液。由于灌液口 14的尺寸不再像现有技术中受到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尺寸的限制,灌液口的尺寸可根据灌液速度和输液软袋的具体尺寸自行把握,因此本发明的灌液效率因而大大提高。另外,袋体11和印刷区域12上还可印刷所包装药液的名称、厂家、含量等信息。此外,本实施例中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从与袋体11接触的一端至另一端顺序包括接口焊接端面21、隔液膜片20、丁基胶塞19、接口保护膜片18,并且上述结构一体化设置成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接口焊接端面21用于与袋体11焊接,隔液膜片20用于与药液隔离,丁基胶塞19用于密封,接口保护膜片18用于保护及密封。由于在灌液之前,加药口5和输液口管6已经焊接在袋体11上,并且在灌液过程中及灌液结束后直至使用该输液软袋前,均不会导通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也就避免了现有技术通过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灌液过程中,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与外界接触,从而引入污染物的可能。而且,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采用专用的密封塞或密封管以配合方式如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度配合等方式密封,从而可能在尺寸间隙中给所密封的药液引入微小的污染物。而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由于通过了隔液膜片20、丁基胶塞19、接口保护膜片18三重设置,且在灌液之前已通过接口焊接端面21焊接在袋体11上,之后直至使用才导通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其余均不导通,提高了卫生水平。同时,由于只有在使用时才导通,就无须向现有技术中专门设计密封塞或密封盖,其成本也就降低了。当然,本发明的灌液口 14的位置不限于图3—图6所示的位置,也可如图12—图13所示设置在第一袋体实焊侧边3上,也可设置在第二袋体实焊侧边8上,还可如图14一图15所示设置在第一袋体上实焊边4上,也可设置在第二袋体上实焊边7上。此外,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也不限于必须分开,两者也可以融合为一个接口,实现两种功能。同时,还可进一步将单室袋并排设置为双室袋、三室袋或者四个室以上的输液软袋,而采用一个接口、两个接口、三个接口或四个以上的接口。而这些接口可以为一个接口同时具备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的两种功能,也可以分别设置为加药口 5和输液口管6。输液软袋的材料可以为PVC材料,也可以不为PVC材料,只需实现软袋的功能,同时具有较低的透气性、透水性,透明材质,适于保存药液作为输液软袋使用均可。为了验证本发明输液软袋的性能,通过以下实验,以对本发明的大容量输液软袋与同样容量的常规输液软袋进行比较,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I大输液包装袋尾部灌液袋型成型后其周边热合拉力监测值。
权利要求
1.一种输液软袋,包括袋体、位于袋尾的挂掉孔、位于袋体一端的袋尾实焊边、与袋尾实焊边相对的袋体另一端上的袋体上实焊边、位于袋体两侧且在袋尾实焊边与袋体上实焊边之间的袋体实焊侧边、袋体密封面,还包括焊接在袋体上实焊边一侧袋体上的接口,其特征在于,用于在药液灌装完成后同步热合密封的所述袋体密封面与接口分开设置,以实现灌液与输液或加药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接口从与袋体接触的一端至另一端顺序包括接口焊接端面、隔液膜片、丁基胶塞、接口保护膜片,且它们一体设置成所述接口,所述接口焊接端面用于与袋体焊接,所述隔液膜片用于与药液隔离,所述丁基胶塞用于密封,所述接口保护膜片用于保护及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实焊侧边,且与袋尾实焊侧边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上实焊边,且与袋体上实焊边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软袋还包括设置在紧挨袋 尾实焊边位置的挡液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挂掉孔远离袋尾的一侧,且与袋尾实焊边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为一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接口为输液口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软袋所采用的材料不限于非PVC材料,所述输液软袋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单室袋、双室袋、三室袋或四个以上的室袋。
9.一种输液软袋包装药液的方法,包装前输送的药液依次经过药液管道、药液管道压力表、药液过滤器、手动隔膜阀、质量流量计、灌装气动阀、灌液口和输液软袋,首先药液管道接收半成品药液,在药液管道压力表检查符合合格压力后,半成品药液送入药液过滤器除菌过滤,除菌过滤后的药液经手动隔膜阀与质量流量计再由高速电磁阀精确控制灌装气动阀开合,其特征在于,使药液通过灌液口灌装入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软袋,灌装完毕后,同步完成袋体密封面的热合密封和挂掉孔的裁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软袋包装药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液软袋包装完药液后,在对下一工序进行传送时,夹手夹持输液软袋的袋体部位进行传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液软袋,包括袋体、位于袋尾的挂掉孔、位于袋体一端的袋尾实焊边、与袋尾实焊边相对的袋体上实焊边、位于袋体两侧且在袋尾实焊边与袋体上实焊边之间的袋体实焊侧边、袋体密封面,还包括焊接在袋体上实焊边一侧袋体上的接口,其中,用于在药液灌装完成后同步热合密封的所述袋体密封面与接口分开设置,以实现灌液与输液或加药的分离。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输液软袋用于包装药液的方法。该输液软袋及其包装方法使得灌液口与接口分离,在灌液后同步及时热合密封,提高了灌液效率;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接口且在灌液前与袋体焊接,降低了成本,避免了污染;在灌液完成后,夹手夹持袋体部位传送,避免漏液。
文档编号B65B3/04GK103054721SQ20121054368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朱仲强, 谭鸿波, 葛均友, 程勇, 邓茂林 申请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