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964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膜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
背景技术
购物袋及其他用于装载小件物品的塑料编织袋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编织袋一般包括提手部分和袋身部分。提手部分为了适合人们用手提,所以一般会做的比较窄,但由于要承载较重的袋身部分,所以一般需要将提手部分进行多次折叠以增强提手部分的韧性。然而,目前在将提手部分进行折叠时,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折叠,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不高。且折叠后多层塑料薄膜复位而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该卷膜机构可以实现对塑料薄膜进行两层或三层的折叠,并且在折叠后进行滚压,经折叠与滚压后的塑料薄膜不容易复位而变形,增强了塑料薄膜的韧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包括自上而下延伸的斜向面板(20)及设置于斜向面板(20)下方的滚压机构(30),在斜向面板(20)上依次固定有第一定位钩(22)、第二定位钩(24)、第三定位钩(26),滚压机构(30)包括相互逆向转动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且两者之间留有与塑料薄膜(10)厚度相当的缝隙;第一定位钩(22)、第三定位钩(26)分别将塑料薄膜(10)的两侧边包卷定位,第二定位钩(24)抵靠在塑料薄膜(10)的中部,塑料薄膜(10)沿斜向面板(20)往下拉动经过第一定位钩(22)、第二定位钩(24)、第三定位钩(26),并经过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之间的缝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钩(24)的一端固定于斜向面板(20)上,第二定位钩(24)的另一端呈钩状结构且其弯折处的外壁与塑料薄膜(10)接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钩(22)、第三定位钩(26)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斜向面板(20)上,两者的另一端呈钩状结构且其弯折处的内壁与塑料薄膜(10)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对塑料薄膜进行折叠及滚压,整个过程只需拉动塑料薄膜移动,则可实现上述折叠与滚压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经滚压后的塑料薄膜不容易复位而变形。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09]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包括斜向面板20和滚压机构30,斜向面板20自上而下延伸,滚压机构30设置于斜向面板20下方;在斜向面板20上依次固定有第一定位钩22、第二定位钩24、第三定位钩26,滚压机构30包括相互逆向转动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且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留有与塑料薄膜10厚度相当的缝 隙;第一定位钩22、第三定位钩26分别将塑料薄膜10的两侧边包卷定位,第二定位钩24抵靠在塑料薄膜10的中部,塑料薄膜10沿斜向面板20往下拉动经过第一定位钩22、第二定位钩24、第三定位钩26,并经过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之间的缝隙。如图I所示,第二定位钩22的一端固定于斜向面板20上,第二定位钩22的另一端呈钩状结构且其弯折处的外壁与塑料薄膜10接触。第一定位钩22、第三定位钩26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斜向面板20上,两者的另一端呈钩状结构且其弯折处的内壁与塑料薄膜10接触。送料机构(图中未示出)将塑料薄膜10送至斜向面板20的顶部并沿斜向面板20往下拉动。在其拉动的过程中,第二定位钩22钩状结构的弯折处外壁与塑料薄膜10的中部抵靠接触,第一定位钩22、第三定位钩26钩状结构弯折处的内壁与塑料薄膜10的两侧边包卷接触,从而使塑料薄膜10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包卷;当塑料薄膜10继续往下拉动时,经过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之间的缝隙并且经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的滚压而折叠,并由出料机构(图中未示出)拉出。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延伸的斜向面板(20)及设置于斜向面板(20)下方的滚压机构(30),在斜向面板(20)上依次固定有第一定位钩(22)、第二定位钩(24)、第三定位钩(26),滚压机构(30)包括相互逆向转动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且两者之间留有与塑料薄膜(10)厚度相当的缝隙;第一定位钩(22)、第三定位钩(26)分别将塑料薄膜(10)的两侧边包卷定位,第二定位钩(24)抵靠在塑料薄膜(10)的中部,塑料薄膜(10)沿斜向面板(20)往下拉动经过第一定位钩(22)、第二定位钩(24)、第三定位钩(26),并经过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4)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钩(24)的一端固定于斜向面板(20)上,第二定位钩(24)的另一端呈钩状结构且其弯折处的外壁与塑料薄膜(10)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钩(22)、第三定位钩(26)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斜向面板(20)上,两者的另一端呈钩状结构且其弯折处的内壁与塑料薄膜(10)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薄膜的卷膜机构,包括自上而下延伸的斜向面板及设置于水平方向的滚压机构,在斜向面板上依次固定有第一定位钩、第二定位钩、第三定位钩,滚压机构包括相互逆向转动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且两者之间留有与塑料薄膜厚度相当的缝隙;第一定位钩、第三定位钩分别将塑料薄膜的两侧边包卷定位,第二定位钩抵靠在塑料薄膜的中部,塑料薄膜沿斜向面板往下拉动经过第一定位钩、第二定位钩、第三定位钩,并经过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之间的缝隙。采用上述方案,对塑料薄膜进行折叠及滚压,整个过程只需拉动塑料薄膜移动,则可实现上述折叠与滚压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5H37/06GK202481831SQ20122009023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叶建雄 申请人:金冠(龙海)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