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头处理装置、筒管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卷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349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头处理装置、筒管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卷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纱头处理装置中的纱头处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如日本特开2008-247517号公报所公开的那种筒管处理部。日本特开2008-247517号公报所记载的筒管处理部具备纱头处理装置,该纱头处理装置将卷绕在供纱管上的回绕纱线切断而形成纱头。并且,日本特开2008-247517号公报所记载的筒管处理装置具备引线装置,该引线装置进行将由纱头处理装置形成的回绕纱线的纱头向筒管的管体内拉入的处理(引线处理)。引线装置构成为,对由纱头处理装置形成的回绕纱线的纱头进行吸引捕捉。然而,在以往的纱头处理装置中,由于回绕纱线被切断后的纱头成为自由的状态,因此不知道该纱头处于供纱管外周的何处。因此,为了吸引捕捉上述纱头,必须对供纱管的外周面整体作用吸引流。关于这一点,日本特开2008-247517号公报所记载的引线装置,具备上下自由滑动地构成的筒体。该筒体构成为,与吸管相连接,能够在其内部产生吸引空气流,并且该筒体被配置在供纱管的正上方位置。而且,其构成为,通过使该筒体下降而在由该筒体覆盖了供纱管的状态下产生吸引流,由此对供纱管的外周面整体作用吸引流,对回绕纱线的纱头进行吸引捕捉。但是,对供纱管的外周面整体作用吸引流的构成,不仅效率较差,而且纱头捕捉失败的情况也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情况而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引线装置的纱头捕捉成功率的构成。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着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以及其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提供以下构成的纱头处理装置。即,该纱头处理装置具备筒管旋转机构和喷射喷嘴。上述筒管旋转机构使供纱管旋转。上述喷射喷嘴朝向上述供纱管的端部、沿着该供纱管的表面地喷出空气。而且,上述纱头处理装置在使上述供纱管向卷绕纱线的方向旋转的同时从上述喷射喷嘴喷出空气。通过该构成,供纱管表面的纱头被来自喷射喷嘴的喷出空气吹起,而卷绕到旋转的筒管的端部。通过如此地预先将纱线卷绕到筒管的端部,由此在后续工序的引线装置中能够容易地捕捉供纱管的纱线。在上述纱头处理装置中,优选在上述喷射喷嘴的喷出侧端部形成有扁平部。由此,能够向供纱管表面的较大范围喷射空气,因此容易将该供纱管表面的纱线吹起。在上述纱头处理装置中,优选上述喷射喷嘴为管状体,并在其长边方向的途中部分形成有弯曲部。通过如此地弯曲形成喷射喷嘴,由此容易将喷射喷嘴配置为朝向适当的方向喷出空气。在上述纱头处理装置中,优选上述扁平部的长边开口方向是与上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正交的方向。由此,能够沿着供纱管的肩部分的倾斜地喷出空气,因此容易将该供纱管表面的纱线吹起。 在上述纱头处理装置中,优选上述喷射喷嘴朝向上述供纱管的小径侧喷出空气。由此,能够将纱线卷绕到筒管的小径侧端部。被卷绕到筒管的小径侧的部分的纱线,在后续工序中能够各易地从筒管抽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提供以下构成的筒管处理装置。即,该筒管处理装置具备上述纱头处理装置和引线装置,该引线装置进行由上述纱头处理装置处理的供纱管的引线。该筒管处理装置为,对于所供给的供纱管,通过上述纱头处理装置以及上述弓I线装置进行处理,而向纱线卷取装置依次供给。该筒管处理装置通过上述纱头处理装置将纱线卷绕到筒管的端部,因此能够提高引线装置的引线处理的可靠性。因此,能够提高筒管处理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案,提供一种纱线卷取系统,其具备上述筒管处理装置;筒管供给部,向上述筒管处理装置供给供纱管;以及纱线卷取装置,从由上述筒管处理装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供纱管卷绕纱线。通过上述纱头处理装置能够提高筒管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因此能够提高纱线卷取系统整体的生产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系统的示意平面图。图2是说明供纱管上所形成的包头纱的图。图3是纱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纱头处理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从喷出口侧观察喷射喷嘴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形成了前端侧卷绕部的情况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所示的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处理装置3的自动络纱机系统(纱线卷取系统)I的示意平面图。该自动络纱机系统I具备自动络纱机(纱线卷取装置)2、筒管处理装置3和筒管供给装置(筒管供给部)4。自动络纱机2并列具备多个卷取单元5。各卷取单元5为如下的公知构成从卷绕有纺纱的供纱管退绕纺纱,并卷绕到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在自动络纱机2中,形成有用于将供纱管自动地搬送到各卷取单元5的供给路6。并且,在自动络纱机2中,形成有用于对从各卷取单元5排出的空筒管进行搬送的回收路7。上述供给路6以及回收路7由带式输送机等构成,并构成为能够对搬送托盘进行搬送。如图2所示,搬送托盘14构成为,能够以大致直立状态载放供纱管15。供纱管15是将在之前工序的细纱机中生成的纺纱卷绕到筒管21的周围而形成的。筒管21形成有若干的锥度,有时将小径侧的端部称为前端部21a、将大径侧的端部称为根部21b。在细纱机中,从筒管21的大径侧朝向小径侧卷绕纺纱。在细纱机中生成的供纱管15,被搬运到筒管供给装置4,并投入该筒管供给装置4中。筒管供给装置4构成为,将所投入的供纱管15每次一个地以大致直立状态载放到搬送托盘14上。该筒管供给装置4具备用于将供纱管15载放到搬送托盘14上的筒管斜槽9。 筒管处理装置3配置在筒管供给装置4和自动络纱机2之间。从筒管供给装置4供给的供纱管15上形成有包头纱,因此不能够直接在自动络纱机2中退绕纱线。因此,在筒管处理装置3中构成为,对从筒管供给装置4供给的供纱管预先进行适当的处理。在此对包头纱进行简单地说明。S卩,从筒管21的大径侧朝向小径侧卷绕了纱线的状态的供纱管15为,纱头成为自由。因此,在该状态的供纱管15中,在从细纱机搬运到筒管供给装置4时等纱线会出来,可能产生供纱管15彼此的纱线缠绕这种不良情况。因此,如图2所示那样,在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上,从小径侧朝向大径侧将纱线卷绕为螺旋状,并且预先形成卷绕到筒管21的根部21b的包头纱。由此,由于纱头变得不自由,因此能够防止纱线从搬送中的供纱管15出来的情况。另外,将在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上从小径侧朝向大径侧卷绕成螺旋状的部分的纱线称为回绕纱线22、将卷绕在筒管21的根部21b上的部分的纱线称为包脚纱23。在筒管处理装置3中,形成有对搬送托盘14进行搬送的搬送路8。该搬送路8由带式输送机等构成。如图I所示,搬送路8构成为,与自动络纱机2的供给路6和回收路7进行连接。而且,在该搬送路8的途中,配置有用于进行包头纱退绕的包头纱退绕装置10、用于进行纱头处理的纱头处理装置11以及用于进行引线处理的引线装置12。并且,筒管处理装置3具备用于对该筒管处理装置3所具备的各构成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当对该自动络纱机系统中的搬送托盘14的流动进行说明时,如下所述。在筒管处理装置3中,在搬送路8的各处具备用于检测有无供纱管的筒管传感器。并且,在筒管处理装置3中,在搬送路8的各处具备用于检测有无搬送托盘的托盘传感器。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筒管传感器和托盘传感器统一简称为“传感器”。例如,当空的搬送托盘14 (未载放筒管的搬送托盘)到达筒管斜槽9的正下方位置16时,通过上述传感器检测到该空的搬送托盘14。在该情况下,控制部使筒管斜槽9动作,将一个供纱管15以大致直立状态载放到上述空的搬送托盘14上。通过筒管斜槽9载放了供纱管15的搬送托盘14,沿着搬送路8被朝向下游侧的包头纱退绕装置10搬送。在传感器探测到供纱管15 (以及搬送托盘14)到达包头纱退绕装置10的正面位置17的情况时,控制部使包头纱退绕装置10动作,将供纱管15上形成的包脚纱23除去。更具体地说,包头纱退绕装置10具备用于使供纱管15旋转的筒管旋转机构;吸引包脚纱23的吸引机构;以及将吸引机构吸引的纱线切断的切断机构。包头纱退绕装置10通过筒管旋转机构使供纱管15向纱线被退绕的方向(退绕方向)旋转。在此前后,包头纱退绕装置10通过上述吸引机构在筒管21的根部21b附近产生吸引空气流。由此,卷绕在根部21b的包脚纱23被退绕,并被吸引机构吸引。包头纱退绕装置10通过上述切断机构将所吸引的纱线切断。通过以上,能够将供纱管15上所形成的包脚纱23除去。除去了包脚纱23的供纱管15,进一步沿着搬送路8被朝向下游侧的纱头处理装置11搬送。在传感器探测到供纱管15 (及搬送托盘14)到达纱头处理装置11的正面位置18的情况时,控制部使纱头处理装置11动作,将卷绕在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上的回绕纱线22切断,形成前端侧卷绕部(后述)。形成了前端侧卷绕部的供纱管15,进一步沿着搬送路8被朝向下游侧的引线装置12搬送。在传感器探测到供纱管15 (及搬送托盘14)到达引线装置12的正面位置19的情况时,控制部使引线装置12动作,将由纱头处理装置11形成的前端侧卷绕部朝向上方吸弓I。然后,引线装置12将吸引的纱线插入筒管21的内侧(引线)。通过如此地预先对纱头进行引线,由此在卷取单元5中能够容易地捕捉供纱管15的纱头,能够顺畅地开始该卷取单元5中的纱线的卷绕。进行了引线的供纱管15(及搬送托盘14),沿着搬送路8被进一步向下游搬送,向自动络纱机2的供给路6供给。供纱管15 (及搬送托盘14)被沿着供给路6搬送,并被供给到卷取单元5中的某一个。在卷取单元5中,从供纱管15进行纱线的退绕,所退绕的纱线被卷绕到卷装上。装载了周围的纱线全部被退绕了的筒管21 (空筒管)的搬送托盘14从卷取单元5排出,经由回收路7再次返回筒管处理装置3的搬送路8。在搬送路8上,在筒管斜槽9的上游侧配置有筒管推出器(口一)13。筒管推出器13是用于对从回收路7向搬送路8返回来的搬送托盘14上所载放的空筒管进行抽取的装置。在传感器探测到装载了空筒管的搬送托盘14到达筒管推出器13的正下方位置20的情况时,控制部使筒管推出器13动作,将该空筒管从搬送托盘14抽取。接着,参照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纱头处理装置11具备筒管旋转机构24、搜索器25、按压部件26以及喷射喷嘴27。另外,在图中由符号8a表示的是构成搬送路8的圆形带式输送机的圆形带。搬送托盘14装载在循环驱动的圆形带8a上而被搬送。筒管旋转机构24具备能够与搬送托盘14的外周接触的3个棍。3个辊中的2个为从动辊28、28,一个为驱动辊29。 从动辊28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沿着搬送路8搬送的搬送托盘14的外周接触或者离开的方向上移动。通过使从动辊28与搬送托盘14的外周接触,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能够通过2个从动辊28和驱动辊29这3点与搬送托盘14接触,因此能够使通过圆形带8a搬送的搬送托盘14停止在规定位置(具体为纱头处理装置11的正面位置18)。筒管旋转机构24具备作为使供纱管15旋转的驱动源的步进马达30。该步进马达30的输出轴与驱动辊29的旋转轴连接。在使驱动辊29以及从动辊28与搬送托盘14接触的状态下,由步进马达30旋转驱动驱动辊29,由此能够使搬送托盘14旋转。由此,能够使、载放在搬送托盘14上的供纱管15围绕该供纱管15的轴线旋转。按压部件26构成为,从上侧相对于通过筒管旋转机构24而旋转的供纱管15的筒管21的前端部21a进行接触,并按压该供纱管15。该按压部件26被配置在由筒管旋转机构24旋转驱动的搬送托盘14的正上方位置。并且,按压部件26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并且通过轴承支持为自由旋转。按压部件26的下面26a为,其中央部向上方成为凹陷。通过由该下面26a对筒管21的前端部21a的上端面进行按压,由此防止在供纱管15的旋转中产生轴偏摆。搜索器25具备片状的卡合部25a,该卡合部25a构成为能够与供纱管15的纱线卡合(钩挂纱线)。并且,在卡合部25a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切断纱线的图示省略的剪切器。并且,纱头处理装置11具备能够使搜索器25移动的搜索器移动机构31。该搜索器移动机构31构成为,能够使搜索器25在相对于供纱管I 5的外周面(纱层表面)接触或者离开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搜索器移动机构31构成为,能够使搜索器25在与供纱管15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 喷射喷嘴27为管状体,在其前端部27a上形成有用于喷出空气的喷出口 33。另一方面,喷射喷嘴27的基端部27b与空气接头34连接。该空气接头34固定在固定托架35上,经由空气管36与图示省略的压缩空气源连接。在该构成中,通过将来自压缩空气源的压缩空气供给到喷射喷嘴27,由此能够从喷出口 33喷出空气。该喷射喷嘴27被配置为,使其喷出口 33与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接近。并且,该喷射喷嘴27被配置为具有适当的角度,以便从喷出口 33喷出的空气朝向筒管21的前端部21a。通过如此地配置喷射喷嘴27,由此从喷出口 33喷出的空气,沿着供纱管I 5的纱层表面,朝向筒管21的前端部21a而向上流动。在喷射喷嘴27的喷出口 33侧的前端部27a (喷出侧端部),形成有扁平部(即在前端部27a形成有收缩)。如图5所示,喷出口 33的开口部形状成为扁平形状(平型形状)。通过使喷出口 33成为扁平形状的扁平部,由此从该喷出口 33扩展为扁平状地喷出空气,因此能够向供纱管15表面的较大范围喷射空气。另外,如图5所示,扁平部的开口形状(喷出口 33的流路截面形状)为长孔状。但是,扁平部的开口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长方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射喷嘴27的长边方向的途中部分形成有弯曲部27c。由此,喷射喷嘴27的基端侧被配置为其长边方向大致成为水平,该喷射喷嘴27的前端侧被配置为朝向筒管21的前端部21a而成为朝向斜上方。通过在弯曲部27c适当地设定使喷射喷嘴27弯曲的角度,由此能够适当地设定从喷射喷嘴27喷出的空气的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部的长边开口方向被设定为与弯曲部27c的弯曲方向正交的方向。换言之,喷射喷嘴27在与扁平部的长边开口方向(喷出口 33的流路截面形状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内弯曲。通过如此地构成,由此如图6所示,能够沿着供纱管15的肩部分的倾斜面地配置扁平部,因此能够从喷射喷嘴27喷出沿着该肩部分的倾斜面扩展的空气。接着,说明纱头处理装置11的动作。首先,当通过传感器等检测到装载了供纱管15的搬送托盘14沿着搬送路8被搬送来时,控制部使从动辊28与上述搬送托盘14接触,使该搬送托盘14 (及供纱管15)停止在纱头处理装置11的正面位置18。另外,如上所述,被搬送到纱头处理装置11的供纱管15为通过包头纱退绕装置10除去了包脚纱23的状态。接着,控制部通过按压部件26按压供纱管15的前端部21a。在该状态下,控制部通过步进马达30对驱动辊29进行旋转驱动,使供纱管15围绕轴线旋转。此时,供纱管15的旋转方向为向该供纱管15上卷绕纱线的方向(与退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另外,在此当假设使供纱管15向退绕方向旋转时,该供纱管15表面的回绕纱线22松弛,不能够适当地进行搜索器25对回绕纱线22的捕捉以及切断(后述)。因此,在纱头处理装置11中,需要使供纱管向与包头纱退绕装置10中的供纱管的旋转方向(退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接着,控制部通过搜索器移动机构31使搜索器25接近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通 过使搜索器25与旋转的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接近或接触,由此螺旋状地卷绕在该纱层表面上的回绕纱线22与搜索器25的卡合部25a卡合。即,能够将回绕纱线22钩挂在卡合部25a上而进行捕捉。在该状态下,控制部通过搜索器移动机构3 I使搜索器25朝向上方移动。由此,通过搜索器25所具备的剪切器切断回绕纱线22,而形成纱头。并且,在开始搜索器25对回绕纱线22的捕捉以及切断的前后,控制部开始从喷射喷嘴27喷出压缩空气。如上所述,从喷射喷嘴27喷出的空气,沿着供纱管I 5的纱层表面,朝向筒管21的前端部21a而向上流动。由此,由搜索器25切断的回绕纱线22的筒管侧的纱头,被朝向筒管21的前端部21a吹起。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口 33形成为扁平状,因此从该喷出口 33喷出的空气扁平状地扩展,向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的较大范围喷射。由此,能够对回绕纱线22可靠地喷射空气,因此能够将回绕纱线22可靠地吹起。然而,如上所述,供纱管15的前端部21a被按压部件26按压。因此被来自喷射喷嘴27的喷出空气吹起的纱线,不能够向比前端部21a的端面靠上方移动。结果,被喷射喷嘴27吹起的纱线,通过供纱管15的旋转而卷绕到筒管21的前端部21a的外周,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前端侧卷绕部32。当前端侧卷绕部32形成时,控制部使搜索器25以及按压部件26回归到待机位置,并且使从动辊28离开搬送托盘14。由此,重新开始搬送托盘14 (及供纱管15)的搬送,该搬送托盘14(及供纱管15)被朝向引线装置12搬送。在引线装置12中,通过吸引前端侧卷绕部32而对供纱管15的纱头进行捕捉,进行引线处理。另外,如上所述,在以往的筒管处理装置所具备的引线装置中,为了对切断的回绕纱线的纱头进行吸引捕捉,必须对供纱管的纱层表面整体作用吸引空气流。因此,吸引效率较差,并且还存在纱头捕捉失败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如果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形成了前端侧卷绕部32的供纱管15,则通过吸引该前端侧卷绕部32就能够可靠地捕捉纱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引线装置12中,仅对前端侧卷绕部32的部分产生吸引流即可,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可靠地捕捉纱头。另外,前端侧卷绕部32卷绕在筒管21的小径侧即前端部21a上,因此通过沿着该筒管21的轴线方向而向上进行吸引,由此能够容易地从筒管21抽出。由此,在引线装置12中能够简单地捕捉纱头。[0072]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具备筒管旋转机构24和喷射喷嘴27。筒管旋转机构24使供纱管15旋转。喷射喷嘴27朝向供纱管15的端部,沿着供纱管15的表面地喷出空气。并且,纱头处理装置11在使供纱管15向卷绕纱线的方向旋转的同时,通过喷射喷嘴27喷出空气。通过该构成,回绕纱线22被来自喷射喷嘴27的喷出空气吹起,而卷绕到旋转的筒管21的端部。通过如此地预先将纱线卷绕到筒管21的端部,由此在后续工序的引线装置12中能够容易地捕捉供纱管15的纱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中,在喷射喷嘴27的喷出口 33侧端部形成有扁平部。由此,能够向供纱管15的纱层表面的较大范围喷射空气,因此容易将该供纱管15表面的纱线吹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中,喷射喷嘴27为管状体,并在其长边方向的途中部分形成有弯曲部27c。通过如此地弯曲形成喷射喷嘴27,由此容易将喷射喷嘴27配置为朝向适当的方向喷出空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中,扁平部的长边开口方向是与弯曲部27c的弯曲方向正交的方向。由此,能够沿着供纱管15的肩部分的倾斜地喷出空气,因此容易将该供纱管15表面的纱线吹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中,喷射喷嘴27朝向筒管21的小径侧即前端部21a喷出空气。由此,能够将纱线卷绕到筒管21的前端部21a。被卷绕到小径侧的部分的纱线,在后续工序的引线装置12中能够容易地从筒管21抽取。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处理装置3具备上述纱头处理装置11和引线装置12,该引线装置12进行由纱头处理装置11处理的供纱管I 5的引线。该筒管处理装置3为,对于所供给的供纱管15,通过纱头处理装置11以及引线装置12进行处理,而向自动络纱机2依次供给。该筒管处理装置3通过纱头处理装置11将纱线卷绕到筒管21的前端部21a,因此能够提高引线装置12的引线处理的可靠性。因此,能够提高筒管处理装置3整体的处理效率。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系统I具备筒管供给装置4,向上述筒管处理装置3供给供纱管15 ;以及自动络纱机2,从由筒管处理装置3实施了规定处理的供纱管15卷绕纱线。S卩,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纱头处理装置11能够提高筒管处理装置3的处理效率,因此能够提高自动络纱机系统I整体的生产率。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上述构成例如能够如下地进行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的构成将由细纱机生成的供纱管15搬运到筒管供给装置4,将该供纱管15投入到筒管供给装置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搬送路连接筒管处理装置与细纱机之间,对筒管处理装置连续地供给由细纱机生成的供纱管。在该情况下,细纱机相当于筒管供给部。另外,在如上述那样从细纱机连续地供给供纱管15的构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在供纱管15上未形成包头纱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不需要通过搜索器25切断回绕纱线22这种动作。但在该构成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在使供纱管15旋转的同时由喷射喷嘴27喷射空气,能够将纱线卷绕到筒管21的前端部21a的周围而形成前端侧卷绕部32。由此,在引线装置12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引线处理。如此,即使在供纱管15上未形成包头纱 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构成。
权利要求1.ー种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干, 具备 筒管旋转机构,使供纱管旋转; 喷射喷嘴,朝向上述供纱管的端部、沿着该供纱管的表面地喷出空气;以及 扁平部,形成在上述喷射喷嘴的喷出侧端部, 在使上述供纱管向卷绕纱线的方向旋转的同时,从上述喷射喷嘴喷出空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喷射喷嘴为管状体,并在其长边方向的途中部分形成有弯曲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扁平部的长边开ロ方向是与上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正交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喷射喷嘴被配置在朝向上述供纱管的小径侧喷出空气的位置。
5.ー种筒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干, 具备 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ー项所述的纱头处理装置;以及 引线装置,进行由上述纱头处理装置处理的供纱管的引线, 对于所供给的供纱管,通过上述纱头处理装置以及上述引线装置进行处理,而向纱线卷取装置依次供给。
6.ー种纱线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管处理装置; 筒管供给部,向上述筒管处理装置供给供纱管;以及 纱线卷取装置,从由上述筒管处理装置实施了规定处理的供纱管卷绕纱线。
专利摘要纱头处理装置(11)具备有筒管旋转机构(24)和喷射喷嘴(27)。筒管旋转机构(24)使供纱管(15)旋转。喷射喷嘴(27)朝向供纱管(15)的端部、沿着供纱管(15)的表面地喷出空气。并且,纱头处理装置(11)在使供纱管(15)向卷绕纱线的方向旋转的同时,通过喷射喷嘴(27)喷出空气。通过该构成,回绕纱线(22)被来自喷射喷嘴(27)的喷出空气吹起,卷绕到旋转的筒管(21)的端部。通过如此地预先将纱线卷绕到筒管(21)的端部,由此在后续工序中能够容易地捕捉供纱管(15)的纱线。
文档编号B65H67/08GK202529656SQ20122017241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吉田恭规, 大山义光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